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567节

  他依旧是无视了年轻的王谦,看向张遐龄。

  严绍庭的脸上露出一丝意外和吃惊,佯装惊讶道:“难道是张翰林的家人?怪不得方才我来此处,便觉得张兄颇为眼熟。”

  这一下轮到张遐龄吃惊了。

  对于严绍庭这话,分明就是知道了自己的来路出身。

  可大侄子不过翰林院区区一介编修。

  严绍庭竟然都能如此了然,仅仅于此却可以窥见此人之厉害。

  张遐龄当即满脸堆笑的拱手道:“我那侄儿在朝多年,终日待在翰林院修书,对朝廷无有功劳,竟然能让宾客记下,何其之幸。”

  看着严绍庭只和张家二叔交谈,一旁的王谦那叫一个气啊。

  张四维不过一个翰林院编修。

  可自己父亲,却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啊!

  严绍庭随意的摆摆手,示意张遐龄、王谦二人坐下。

  随后他才继续说道:“张翰林在院中尽心做事,乃是有口皆碑的,想来日后定能在朝中崭露头角,为朝廷立下桩桩大功。”

  说着话严绍庭却也细细的想了一下。

  若是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就是眼前这位张遐龄的那个大侄子张四维,日后是能一路走到内阁首辅的位子上。

  张遐龄连连摇头推辞,心里对严绍庭的评价却是一次次的拔高,两人之间倒是一时间相谈甚欢。

  可王谦却是愈发气恼。

  眼看着严绍庭久久不说正事。

  他终于是忍不住高声开口:“严绍庭,我们是你叫来的,现在我们人来了,你到底要做什么难道一直不说出来吗?”

  这话从他嘴里刚一出口,张遐龄便是心中猛的一颤。

  他当即回头,脸色阴沉:“放肆!”

  严绍庭却只是淡淡的看向王谦:“哦?你是……难道此次山西来人,由你做主?”

  王谦眼神闪烁了一下,却还是仰着脖子道:“家父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我……我也能……”

  他想说自己也能说上话,也能做上主。

  但他的话尚未说完。

  严绍庭便是冷哼一声:“你爹来了,也不够格!”

  …………

  月票月票

  还有一章

第417章 听说你们要造反?

  遥远的宁夏。

  正亲自带着人修缮边墙戍堡的王崇古,没来由重重的打了个喷嚏。

  这位久经战阵,以儒家出身,却熟稔兵事的宁夏巡抚,不禁皱眉环顾周围。

  “难道是昨夜受凉?”

  带着心中的疑惑,王崇古正了正腰间系带,继续指挥着军民修缮边墙戍堡。

  而在离着宁夏数千里的淮安府马头镇水驿内。

  被当面嘲讽的王谦,瞬间满脸涨红。

  只是不等他出声反驳。

  张遐龄已经是忍无可忍的站起身,怒视王谦:“还不快快住口,与宾客道歉!”

  唯恐王谦年轻气盛不服输。

  张遐龄又加重道:“若是再敢胡言乱语,我今日便修书送往蒲州与宁夏,将你送回蒲州!”

  再张狂的人都有害怕的人。

  王谦怕的就是父亲王崇古。

  见张遐龄用父亲来威胁自己,还要将自己送回山西。

  王谦只能是憋着气,拱手抱拳,朝着上方的严绍庭低下头闷声道:“学生方才失礼,还请宾客多多见谅,学生已然知错。”

  严绍庭只是眯着眼嗯了声。

  虽然王崇古往后在九边事务上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对朝廷在九边军务上多有建树。

  但这并不妨碍他有个蠢儿子。

  想来以王崇古的为人,就算知道今天的事情,也不可能会因此而怪罪自己。

  于是,严绍庭便只是眼神淡淡的看向张遐龄。

  张遐龄自然立马会意,重新转头看向涨红着脸的王谦。

  他轻叹一声,摇了摇头:“宾客大人有大量,不与你计量,还不快快退下候着。”

  早就不愿留在这里的王谦,得了这话,立马抱拳拱了拱手,便一刻不留的转身离去。

  见到王谦离开。

  张遐龄又是一声长叹。

  他干笑着转身看向严绍庭,叹息道:“学甫兄独子,家中难免溺爱,加之学甫兄常年在外为官疏于管教,方才性子有些乖张,还请宾客莫要在意。”

  王崇古算是晋党当下要强推上位的人物。

  若不是因此,自己何必会带王谦南下。

  严绍庭只是摆了摆手:“年轻人性子急切,乃是难免之事。方才之所以那般说,也是因为我乃是知晓此行张兄才是说话做主的人。你我所要商议之事,还是不要假于他人耳为好。”

  张遐龄听此言连连点头。

  他说道:“年初我等接到杨尚书来信,知悉宾客希望能与我等见上一面,因年关将至未能亲去京师拜见宾客及阁老、左侍郎。待知晓宾客已经领旨奉命,将要南下总理六省差事,各家商议便由在下带着人一路南下,刚好近日得知了宾客行程,便赶来此地与宾客一见。”

  解释了一番后。

  张遐龄又接着说:“这一次不光是杨尚书,另有山西各家也都给了话,只要是严宾客的吩咐,但凡我等人家能办到的,在下都能做主与宾客定下来。”

  他的态度放的极低。

  且所说的话,也确确实实是真话,不带半点作假。

  对此严绍庭也只是淡淡一笑。

  晋党虽然说是将态度放的极低,几乎是任由自己予取予夺。

  可若是奔着合作去的,自己又如何能真的狮子大开口。

  想来晋党各家也是料定如此,方才敢这么说话。

  就没一个蠢的。

  都踏马是聪明人!

  严绍庭却是眯着眼,转口道:“河东盐池……如今年产似乎比之国初更为多了?”

  河东盐池。

  就在山西平阳府境内。

  而张遐龄听到此处,顿时眉头一挑,心中生出猜测。

  难道是严家看上了河东盐池?

  要知道整个黄河以北,基本都是用的河东盐池产出的食盐,其中利益之大常人根本无法窥见。

  张遐龄不由沉吟了起来。

  若是严家当真是看上了河东盐池,其实他们晋党分润出来一些利润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需要看严家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若是想要共享,那自然是可以的。

  但若是想要独吞。

  这无疑是在挖晋党的根。

  张遐龄沉吟半响后,才挤出笑容:“山西百姓穷苦,河东盐池乃是少有可以养家糊口的地方。盐丁多了,这一年里产出的盐自然也就更多。如今倒是也难于管辖,时不时就要闹出些事情来。”

  当下严绍庭还没有明确说要插手河东盐池,张遐龄自然不会主动上杆子说什么,但最后一句话还是给留了一个引子。

  如果严家当真是看上了河东盐池,那他就可以用晋党管理困难这个由头,邀了严家派人过去。

  不过。

  严绍庭却只是嗯了一声,再一次转口道:“细细算来,自洪武三年,正是因为山西等边关地界急需粮草,朝廷开始招募民间商贾以盐引兑换向边地输送粮草,行开中之法,到现在也有近二百年光景了……”

  他的声音似乎是因为那近二百年的光景,而变得有些唏嘘。

  张遐龄却完全懵了。

  从河东盐池到洪武三年推行的开中之法,这中间的跳跃可是相当的大啊。

  一时间。

  张遐龄完全猜不出严绍庭究竟是想要干什么。

  他只能是陪笑道:“太祖皇帝圣明神武,行开中之法,方才有如今我朝九边重镇,庇佑边疆。”

  严绍庭呵呵一笑,侧目看向陪笑的张遐龄。

  他笑眯眯的说:“是啊,开中之法乃是为了稳固边疆。”

  他越是如此。

  张遐龄便越是疑惑不解。

  心里更好似有只猫在不停的挠痒,让他好奇不已严绍庭究竟想要做什么。

  见张遐龄有些抓耳挠腮的迹象。

  严绍庭笑着说:“这些年,山西因地所系,谨遵朝廷之命行开中制,也算是为国家立下不少功劳,边关将士之口粮,可都是靠你们这些人家才不曾饿着肚子御敌。”

  张遐龄自谦的摇着头:“为国尽忠效力,乃是我等人家本分所在。”

  本分?

  严绍庭心中哼哼了一声。

  虽说大明不至于说是亡于晋商,根本原因乃是大明整个国家体系的崩坏所致。

  可晋商在其中,却也实实在在是起了助推作用的。

  大明这座高山大厦在最后时刻的轰然倒塌,晋商也是有一份功劳的!

  严绍庭冷笑了一声。

首节 上一节 567/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