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82节

  但这话是对应的出征讨伐的军队。

  而不是如宣府镇这等防御边疆的军队啊。

  杨博脸色凝重。

  他心中清楚,当首辅和次辅都保持统一意见的时候,不论什么事都会变成不可能。

  杨博不得不转口道:“首揆和徐阁老也知晓,那马芳乃是久经战阵的老将,可谓是戎马一身,这些年固守宣府,也是功绩可见的。这一次他能急递入京,想来便是知晓关外贼寇这一次是来势汹汹,即便朝廷当下不能坏了规矩,但是否还是应该先拨付些钱粮或军械火器过去?”

  这就是开始用情感攻势了。

  果然。

  严嵩亦是点了点头:“惟约说的也没错,老夫也知道这个马芳,平日里镇守宣府也是个仔细的人,宣府边墙这几年也无大患。这一次开口就要三十万两,恐怕也是为了引起朝廷重视。”

  说完。

  严嵩也没再往下说,而是转头看向了徐阶。

  徐阶却是脸色凝重。

  他之所以不同意给宣府拨付钱粮,一来是因为如他所说的,朝廷已经有了计划,也不能坏了规矩,给其他各镇开了个坏头。

  二来则是因为他徐阶的屁股,可不是和九边坐在一起的。

  能不给九边钱粮,那就定然是不能给的。

  但他却是面露干笑,看向杨博:“惟约啊,这件事其实马芳的急递刚到西苑,皇上便召见了我等,当时皇上也同意,朝廷不能胡乱坏了规矩。九边各镇,食朝廷俸禄饷钱,本就有戍守边疆的职责。

  这一次马芳急递,朝廷也不是不管,军需那边去年底不是还有一批火器入了库没动?内阁可以开条子,你们兵部也一同签字画押,将这批火器都送去宣府,交到马芳手上。”

  说到底。

  徐阶的意思就是一个,银子不能乱给。

  杨博眉头皱紧,他又说道:“可是马芳所提的修缮边墙及各处戍堡的事……”

  徐阶当即挥手道:“让他先修着,朝廷到时候给他清账。”

  “这……这……”

  杨博念叨了两声,却没有说下去。

  只是。

  他想说的是,就没有这样的道理。

  可见徐阶的脸色,再看内阁班房里其他人的反应。

  杨博也只能是长叹一声,拱手告退。

  等他走出皇城。

  却见兰永震竟然就等在宫门前,显然是知道自己要入宫去内阁,便提前等在了这里。

  兰永震见到杨博出来,立马笑着脸走上前:“尚书,不知阁老们……”

  杨博却是脸色凝重,摇了摇头。

  随后他却是目光一动。

  想到了今日刚见兰永震时,对方说的话。

  杨博当即眯着双眼,幽幽开口。

  “这事啊,阁老们明说了不能坏了规矩。”

  “想要朝廷直接给银子,显然是不可能的。”

  兰永震脸上一急,当即开口:“可是今年俺达部必然会大举叩边,而宣府如今各处也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若是……”

  杨博挥了挥手,看向了城中某处方向。

  “这事我也无能为力,但是……”

  “恐怕你还得找咱们大明的财神爷才行……”

  …………

  月票月票

第363章 三十万两银子够不够?

  大明的财神爷?

  依旧是穿着那套紫花札甲的宣府镇参将兰永震,微皱眉头,脸上带着一丝狐疑,目光中暗含不解的抬头看向了前方那高大的门第。

  兰永震对兵部尚书杨博所说的,自己认识的严绍庭竟然就是大明当下的财神爷,倍感意外和惊奇。

  那个年轻的官员。

  当初给了兰永震很大的印象。

  但在兰永震看来,那也只是因为这个年轻人姓严。

  他在边关,常年领兵,对京中的小道消息并不了如指掌,而严绍庭这两年在朝中做的事情,也很少会涉及到边关和边军。

  至多也就是掌了军需上的差事,但那也需要经过户部和兵部,而不是他直接和边军联系。

  因此。

  兰永震很不理解,为何杨博会如此说严绍庭是大明朝的财神爷。

  难道这样的话,也是能轻易说出口的?

  只是兰永震注定现在不可能知道,大明朝的财神爷这句话,其实根本就不是杨博说的,而是来自于大明的皇帝陛下。

  但不论如何。

  既然杨博说内阁那边很难通过,且给自己指了一条路,兰永震觉得自己至少也该试一试。

  即便拿不到钱粮,但严绍庭终究是掌着军需差事,或许也能为宣府乡在当下多弄些军械火器带回去呢?

  于是。

  兰永震深吸了一口气,脚步稳扎稳打的登上了严府门前台阶。

  而在严府内。

  严绍庭正与徐渭对坐品茗。

  严绍庭负责煮茶,徐渭则翻看着各处送来的消息。

  忽的。

  徐渭眉头一挑。

  他抬头看了眼正在换茶的严绍庭,而后轻声说:“郎君,顺天府那边的消息,因为朝廷对南麓禅院和东官庄一事要求严惩。张居正拿到朝廷命令后,便立马点齐了兵马前去,准备平息禅院和杨家之间的祸事,但等顺天府到了之后,却发现那南麓禅院里竟然早已是人去楼空……”

  刚好才洗完茶,准备往杯中注水的严绍庭,手上的动作立马停了下来。

  他放下水壶,凝眉看向徐渭手中的册簿。

  徐渭也是立马将册簿转过来,送到了严绍庭面前。

  严绍庭低眼一瞧,而后啧嘴道:“那帮和尚竟然全都跑了?”

  徐渭冷哼道:“料定是那佛椿和尚靠着顺天府僧纲司都纲的差事,提前从官府里得了消息,方才能在张居正带人去往前,领着那南麓禅院里的和尚一并跑了。”

  严绍庭忽的面露笑容。

  他哼哼的冷笑着:“如此看来,肖俊鹏之前从他那不知去向的表弟那里知道的消息,看来是真的了。”

  听到此言。

  徐渭立马是心头一颤。

  他忙抬眼看向严绍庭:“郎君的意思……这南麓禅院的和尚,当真是与那……白莲教有染?”

  严绍庭将册簿合上,丢到了一旁,面带笑容:“这是顺天府的事情,咱们昌平现在只需要交代下去,让民壮队最近盯紧了咱们的地盘,严防可疑之人。”

  徐渭立马点头应下。

  而后他便在一旁随身携带的小册上,提笔记下。

  严绍庭却是脸上笑容依旧:“倒是这个东官庄,如今算是真的要没落了。”

  依着顺天府那边的消息。

  张居正在亲自带人赶过去,发现整个南麓禅院,除了几名上年纪的老和尚和小沙弥,其余的僧人全都不翼而飞,顿时就火冒三丈。

  这种情况,任谁都看得出来南麓禅院的和尚过去真的是有问题。

  而他张居正执掌顺天府已经有一年时间,却丝毫不差,这如何能让他不怒。

  于是这份怒火便全都让东官庄承担了。

  在张居正强硬命令下,除了怀柔县公廨里出身东官庄的所有杨家人全都革除之外,还要追究这些人的罪责。

  而对东官庄的处理也是强硬的不让人有半句反对的话。

  整个东官庄,彻彻底底一分为二。

  在顺天府的半个月限期内,庄子东侧的杨家人,必须要搬迁到怀柔县西北侧。

  至于东官庄西侧的杨家人。

  这不在顺天府的处理范围内,属于是昌平治安司的事情。

  张居正这一点分的很清楚。

  徐渭却是皱眉道:“如今如何安置东官庄西侧杨家人,却是要让咱们治安司头疼了。”

  严绍庭瞄了老徐一眼。

  他呵呵一笑:“怎么,现在是嫌弃这帮人融进咱们昌平?”

  徐渭点点头,却又立马摇了摇头:“只是担心百姓们会有议论,毕竟咱们昌平的底子,都是当初一起共患难的,如今自然能共富贵。但东官庄这些人当初都是好好的,也不愿入了咱们昌平农约,现在突然加进来,恐怕会让百姓们心生不满。”

  严绍庭却是笑呵呵的终于是将茶盏里注满了水,然后方才将金黄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

  为自己和徐渭分好茶杯。

  严绍庭这才笑着说:“差不多两千来人吧,将这些人全都打散分到五个乡上去。让下面的乡镇,再将这些人分到各村去,咱们昌平当下一万多人还不能将这两千人给消化了?”

  徐渭张张嘴,而后迟疑开口:“那田地和……”

  这是在说昌平百姓们的利益分配。

  严绍庭挥了挥手:“田地不打紧,东官庄那边属于西侧杨家人的田地全都平了,到时候一同分配。只是工厂那边,这些人今年只能从最基础的岗位开始做,且民壮队三年内不吸纳这些东官庄的人。”

  徐渭见严绍庭拿定主意,便连连点头,继续在自己的那个随身小册子上记录着。

  当下昌平最核心的,其实就是那六百人的民壮队。

  以民壮队为核心,一层层的构建起了整个昌平的管理体系。

  现如今的昌平百姓,皆以能入民壮队为荣。

  哪怕只是得了个编外的身份,只需要在农闲的时候参与民壮队的操练,也是件能让人高兴好几个月的事情。

  毕竟。

首节 上一节 482/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