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54节

  和这些待官生相比,他们如今这些当官的,都是吃着户部发的俸禄。

  这一对比,自己算个屁!

  朱载坖则是眉头皱紧,满脸好奇。

  这里面好多事情,似乎都不是自己提的啊。

  他正要开口。

  严绍庭却是抢先看向朱载坖,满脸笑容道:“若非那日山长于我讨论此事,山长说书院诸经学生恐难皆两榜高中,属实可惜,而又正逢朝野内外热议官府胥吏衙役之害,山长说可以让诸生入公门做事,朝廷另给一条路子入仕,微臣也是受此启发,方才想出了这待官生保送制。”

  功劳大头必须要死死的扣在朱载坖头上。

  随着严绍庭的进一步解释,众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朱载坖。

  而严绍庭的话却没有停。

  他朗声道:“说起来,在下还要替昌平书院诸生感谢山长,日后我昌平书院诸生,若难中两榜,科举入仕,还能有这一个待官生保送制,可以入朝为官,为国效力!”

  严绍庭夸的越厉害。

  在场众人便愈发的相信,这件事就是因为裕王朱载坖才能得到皇上的准允。

  想想也是如此啊。

  毕竟这等可以算作是开先河的国策,若是常人上奏能得到准允?

  恐怕就要走常规路子,朝堂议论,而后内阁议论,最后还要看一看天下人如何议论。

  最后的最后,才有可能得到皇帝的准允。

  但现在呢?

  不过是今日严绍庭奉召入宫面圣奏对,然后将这件事拿出来说明,然后就得到了皇上的准允。

  这是因为什么?

  因为裕王朱载坖,是皇上的儿子啊!

  其实。

  这帮人这会儿的猜测,倒是真的。

  嘉靖也确实是因为严绍庭当着他的面说的,待官生保送制是经由朱载坖启发才弄出来的。

  也是因为严绍庭主动将功劳的大头按在朱载坖身上。

  所以嘉靖才会那么快,在问清楚细则,权衡完了利弊之后,就立马逼着徐阶表态,然后准允推行的。

  而此刻书院里的众人。

  立马对着严绍庭询问起了这待官生保送制的细则。

  严绍庭也是不厌其烦。

  一一解释。

  从如何选用人才,为何以官学生为主,为何是九年期满,如何考评,钱粮如何供给,一一解释清楚。

  随即。

  现场众人便开始对着朱载坖恭维了起来。

  “山长妙法,国朝自此恐怕再无胥吏衙役之害,此等利国利民之策,实乃造福万民,山长之功,若非因……恐怕所受加封还得要更厚一些!”

  已经有人开始拿这件事带来的功劳说话了。

  又暗指,若不是因为朱载坖乃是皇子,光靠这件事的功劳,又岂是一个国子监祭酒能了事的。

  亦有人开口说:“天下读书人最是清苦,常言道十年寒窗苦读,只求那一朝鱼跃龙门,恩科高中,做了两榜进士。可天下读书人何其多,而每科不过取二三百人,又何其少。如今这一条待官生保送制,但凡是心系天下黎庶的读书人,便算是多了一条能报效国家的路子了!山长之功,乃是造福天下读书人,造福天下黎庶!”

  “除公门胥吏衙役之害,为天下读书人多开仕途路,利国利民造福亿兆黎庶,山长功德无量也!”

  “下官不才,厚脸代天下人,拜谢山长!”

  众人一阵吹捧夸赞。

  旋即在一人的提议下。

  众人纷纷拱手抱拳,朝着被吹捧的满脸涨红的朱载坖俯身作揖。

  朱载坖涨红着脸,心脏噗噗的跳。

  听着这些人的话,以及方才严绍庭的解释。

  有那么一刻,他都觉得这功劳就该是自己的。

  但好在朱载坖还有一丝理智。

  因为他总觉得这功劳来的有些莫名其妙。

  自己全程好似是做梦一样。

  就如同是,自己一觉睡醒了,天降一个大大的功劳下来。

  这种感觉。

  也就只有自己能懂。

  自己在书院里好好的干着山长的差事,这功劳就砸自己头上了!

  保持着一丝理智的朱载坖,目光看向了已经退到人群后的严绍庭。

  他心中清楚。

  恐怕若是没有严绍庭的话,自己也不可能有今日这份功劳。

  就算如他所说。

  是受了自己当日的启发。

  可自己难道还能如严绍庭一样,想出这等周全详细的待官生保送制?

  自己有几斤几两。

  自己那可是清清楚楚!

  只是当下在场众人都是沉浸在震惊和喜悦之中。

  这些在场的人,哪个不是当朝官员,哪个不是士林名士?

  这些人家中读书的子弟,又是何其的多。

  他们最是清楚科举一途,是何等艰难了。

  如今多了这个待官生保送制,虽然需要异地入公门做事。做的也是胥吏的差事,只是挂个待官生的名头。

  但只要干满九年,考评上等,就可以真正入仕为官啊!

  别看人人都在想着跨进文渊阁班房的门。

  可天下这么多官员,内阁才几个人?

  且不说内阁大臣了。

  就是六部,也只有六位尚书啊!

  就算刑部尚书潘恩没被革除勒令还乡的时候,加上胡宗宪也不过七人!

  就算是加上南京那边的官职。

  也就只有十三人!

  高官瞧着是权势滔天,是人人向往。

  可真实的情况是,可能即便你科举高中,也是一辈子知县的命。

  如今多了一条科举之外的路子不说,只要干得好期满就能授官。

  这简直就是梦里才有的事情!

  在场众人,此刻心中的惊喜,便可见究竟是何等程度了。

  以至于就算朱载坖有心叫来严绍庭,也无可奈何。

  只能被这些人围在中间,不停的听着这些人的奉承。

  而在人群外。

  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老夫子,则是围住了严绍庭。

  三位老爷子目光幽幽的盯着严绍庭,却偏偏就是不发一言。

  徐渭和周云逸两人挪着步子,离着严绍庭远了一些。

  这三位老爷子谁敢触怒?

  像他们俩这种小杂鱼,还是离得远远的好,免得殃及池鱼。

  严绍庭被三位老爷子盯的后背发凉。

  他只能低声道:“其实……这不也是好事?”

  他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聂豹却当即冷哼了一声。

  王畿亦是连连摇头。

  钱德洪老爷子则是皱眉道:“这不是坏了规矩!当初山长来掌管书院,也就罢了。你现在陷得愈发的深,往后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你又如何有腾挪周转的余地?”

  本以为这三位老爷子是要训斥自己的。

  严绍庭却没想到,竟然是这个原因。

  他看向聂豹和王畿两位老爷子,见这两位老爷子也是如同钱老爷子一样的面色。

  心中不由愈发感动。

  这三位老爷子,那是真的为自己考虑到了所有的问题。

  甚至……

  在皇嗣储君这种问题上,都站在了自己身后!

  这可已经不单单是当做被他们寄予厚望的后辈看待了,这是等同于自家子侄。

  不!

  这是将自己当亲孙子看待了!

  虽然这话有些怪。

  但严绍庭却清楚,这就是真实情况。

  在钱德洪训完之后。

  王畿亦是小声开口道:“你还年轻,何必急于一时?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在朝做事,安心在书院治学。那什么算术课和海外风土人情的课,你教授也就罢了,往后却还是得要往经学上靠……”

  说到这里。

  聂豹更是再一次冷哼了一声:“明明心学做的实在,偏生不好好治学,从不写经学文章,荒废!糊涂!”

  王畿拉了一把聂豹。

首节 上一节 454/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