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45节

  严绍庭已经从袖中取出一份题本。

  “皇上。”

  “此乃微臣于昌平书院,与昌平书院山长就近来昌平报所刊登文章,展开的讨论。”

  三郎对命官胥吏之事也有话?

  嘉靖闻言之余,眉头微微一动。

  他想到了那个被自己安排在昌平书院做山长的儿子。

  而在内殿门外。

  徐阶一时心中一动。

  裕王也表态了?

  他会是什么态度?

  内殿。

  嘉靖拍了拍凭几扶手,淡淡开口:“你与朱载坖都说了些什么?”

  这厢。

  吕芳已经是上前,自严绍庭手中取走题本,送到了皇帝跟前。

  严绍庭则是开口道:“回禀皇上,初时乃是因昌平报刊登《国朝胥吏衙役考察报告》文章,而引发朝野议论,纷纷投稿刊登昌平报,导致各方议论,众说纷纭。

  “臣与山长居书院,闲暇之余阅览各方文章,因而略有见解。

  “山长以为,胥吏之害不可不防,我中原王朝自古便有皇权不下乡之说,如今我朝国祚已有二百年,正是革故鼎新之际。

  若我朝不欲如前朝,则皇权必当稳固,下至乡野,以皇恩抚育黎庶。”

  说话间,严绍庭脸色不改。

  因为这些话,确确实实就是从裕王朱载坖嘴里说出来的。

  他作为老道长的儿子,几乎是无可争议的下一任大明皇帝,朱载坖的态度显而易见。

  他又岂会纵容地方权柄被那些胥吏衙役把持,而致使朝廷钦点的官府正印命官无能为力。

  嘉靖却是皱眉道:“这又与你所说的待官生保送制有何干系?”

  待官生保送制?

  这又是什么?

  难道是严绍庭今日圣前奏对提出来的?

  殿门外,徐阶眉头愈发皱紧,心中犹如猫抓的一样,好奇不已。

  吕芳这时候却已经发现站在殿门外的徐阶。

  他小心上前,低声道:“主子爷,徐阁老在殿门外候着,似乎是要请陛见。”

  嘉靖问完了严绍庭的话后,便抬头看向殿门处。

  他脸上淡淡一笑。

  “徐阁老来了,想来是午门那边的事情?”

  有了皇帝的话,徐阶这才躬身入内。

  “微臣,参见皇上。”

  嘉靖随意的摆摆手:“先听严绍庭说吧。”

  刚要开口的徐阶,只能无奈的看了眼严绍庭,随后颔首低头。

  严绍庭侧目看了一眼不请自来的徐阶,心中哼哼一声。

  徐阶是听到自己被召见入宫,来反对自己的?

  他也不怕反对自己,却得罪了天下人。

  自从上一次筹备着提议开海开始,严绍庭就一直在走站在大多数人一方的路子。

  开海拉拢了沿海士绅商贾。

  这一次提议的待官生保送制度也是如此。

  徐阶要反对?

  现在是谁反对,谁就是天下人的敌人!

  他缓声开口道:“或许是因为山长执掌书院,忧虑书院学生前途。加之正值官府胥吏衙役争议之事生出,山长便以为,国朝每科取仕不过数百人,而每科考生不计其数,那些不中考生若是就此回乡,再等下科,却是浪费人才。于是……”

  嘉靖嘴角一扬,目光幽幽的看向严绍庭:“于是你就提议,可以采用待官生保送制?”

  在他想来。

  自己儿子肯定是想不出这等法子,那就一定是儿子在忧虑这些事情的时候,严绍庭顺势提出来的。

  严绍庭却摇了摇头:“回禀皇上,非是微臣首先提议。而是山长觉得,可以让这些人在非春闱会试之时,入官府衙门做事,而后每科照旧允许这些人报考春闱。”

  其实这番话,严绍庭颠倒了顺序。

  朱载坖之所以会忧虑书院学生日后的前途,可不就是因为自己提醒的。

  然后才会有朱载坖在自己的诱导下,说出来能不能让那些科举不中的学生,进入官府做事。

  最后才是提及,看似是在朱载坖的言语之下受到启发,提出了现在的待官生保送制度。

  一切,就是这么的自然。

  朱载坖还为此大为欣喜。

  若不是因为规矩所限,他都要自己上奏严明此时了。

  而严绍庭在说完这句话后。

  这才抬起头,面含笑容。

  “其实若非山长这番言论,微臣也想不到如今这个待官生保送制。正是有山长之言,微臣才觉得此事或许可行。

  朝廷当下可降旨以征辟天下功名之辈,入官府衙门为待官生,不限这些人继续科举应试,若能高中则照旧授官观政,若不中则继续留任官府衙门,九年期满,吏部考评上等之人可保其同进士功名,授以官身差事。”

  说完后。

  严绍庭不忘回头,淡淡的看了徐阶一眼。

  最后这番话,其实是说给刚刚到来的徐阶听的。

  而听明白了的徐阶,只觉得好一阵头晕眼花。

  原本自己还想不论严绍庭今日有何言论,都要大力反对。

  就算不是站在朝堂百官的对立面,也不能让严绍庭得了人情。

  但是现在。

  裕王也参与其中。

  而这个所谓的待官生保送制,自己哪怕用脚想,也知道是可行的。

  反对?

  现在反对,自己就成笑话了。

  大明堂堂的内阁次辅,难道还看不出这个法子,能缓解当下官府胥吏之害?能看不出来这个法子,能解决地方权柄不能下乡的问题?

  而嘉靖这时候也已经是看完了严绍庭带来的题本。

  上面其实并没有记录太多。

  不过是将当日严绍庭和朱载坖的对话,做了一个总结。

  而在这个时候。

  嘉靖已经是换了另一个想法。

  自己儿子竟然能不经意间想到这个法子?

  对!

  没错!

  这个时候。

  待官生保送制度,在嘉靖看来就是自己儿子裕王朱载坖想出来的。

  而不是严绍庭!

  只是自己儿子……

  嘉靖终究还是有些不太相信。

  他目光有些迟疑,犹豫的看向严绍庭。

  “此事……”

  “当真是朱载坖起头的?”

  …………

  月票月票

第341章 皇帝都是昌平系的!

  成了!

  万寿宫内殿。

  当严绍庭听到老道长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这件事算是成了。

  自古以来。

  哪怕是当下,自家那位老小子。

  亦如此刻眼前的老道长。

  他们除了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和角色,还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和角色。

  为人父。

  而天下但凡是当爹的,几乎都无一例外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出类拔萃,能成才担当重任。

  这一点,不以外事外物而改变。

  老小子都能背着自己,偷偷在工部和刑部,各种夸自己。

  更遑论老道长这个当皇帝的。

  尤其是,朱载坖几乎就只差一个东宫太子的头衔。

  老道长自然是希望朱载坖才能出众。

  朱载坖越有本事,老道长才会越加的放心。

  窥探到老道长眼底藏着的那一丝期待。

首节 上一节 445/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