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35节

  好在。

  徐阶当即开口道:“阁老,方才我等所言之事,您也意向让子实来操办?”

  在众人注视下。

  严嵩眉头微微一动,缓声开口道:“方才议的是何事?”

  此言一出。

  袁炜不由的偷偷翻了个白眼。

  高拱则是愣了一下,随后面露笑容。

  原本差点以为自己就要干那得罪人的事情的李春芳,更是不由的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了起来。

  徐阶笑着说道:“只是今日那昌平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不知阁老可曾看过?”

  说着话,徐阶上前将今天的昌平报,送到了严嵩面前。

  严嵩只是看了眼放在面前的报纸,便抬头看向众人:“都坐吧,近日内阁这边似乎是有绿豆汤的,今日何时送来?”

  说着话,严嵩看向了袁炜。

  内阁里的事务,按照规矩如今都是袁炜在办的。

  徐阶和李春芳则是踱步坐回到属于自己的位子上。

  袁炜拱手道:“想来也是快了。”

  严嵩点点头,目光转动:“那诸位容老夫先看看今日这份报?”

  首辅开口。

  众人自然是纷纷点头同意。

  高拱、袁炜坐在一侧,和另一侧的徐阶、李春芳相对。

  趁着严嵩读报的时候。

  四人目光流转,各怀心思。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

  四人也不急切。

  毕竟昌平报实在是每期刊登的文章都数量众多。

  想要看完一份昌平报,还是需要些时间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

  严嵩手拿着报纸,看向众人,轻咳一声。

  引来四人注视后。

  严嵩面带笑容的伸手指向那片考察报告:“你们今日说的,是这件事?”

  袁炜当即拱手道:“回阁老的话,正是这件事。这位昌仲平所写的这篇《国朝胥吏衙役考察报告》,切题浅显,但其所述之意,所举成例,却是引人深思。国朝至今二百年,朝堂官员三万,然天下官府胥吏衙役却有数十近百万之众!

  “诸如一县,知县、县丞、主簿三位乃为朝堂命官,其下典史及六房、三班书吏差役,递运、河泊、批验、铁冶等所,税课、巡检、道会、僧会等司衙役,计之成百成千人。

  “这些人虽无官身,却能因其盘亘地方多年数代,早已是根深蒂固,往往朝廷所派流官,虽是官府掌印堂官,却常常要因时局屈与胥吏衙役。

  “朝廷当下整饬吏治,首在朝堂命官,而非官府衙门胥吏,然胥吏如虎之害更盛于命官,数目之众远胜朝堂命官。朝廷既行整饬吏治,则官府胥吏衙役不可不查。

  下官以为,李阁老虽新入内阁,却久于吏部差事,想来料定熟稔官府之中小吏勾当,最是合乎担当此任。”

  袁炜所说算是字字句句合乎情理了。

  人们或许只知道,一县里头当家做主的就是知县,或无县令则由县丞或主簿掌事。

  但没人会去算计,一个县衙若要正常运转起来,又需要多少胥吏衙役。

  光是六房书吏,就得要有数十人之多。

  更不要说三班衙役,就得要上百人。

  再加上一县所设的众多职能所司,分担诸多事宜,所需要的差役人数,那更是数不胜数了。

  而这些人所掌握的权力,相互勾结,上下一气,又岂是一个知县能掌控压制的?

  便是最简单的税课一事。

  户房说一个数,某某村需要某某数目的税银,另一村又需要多少。

  知县当真能将这些村镇都走一遍,审查一遍?

  还不是户房的算手们说了算的。

  而袁炜推举李春芳担下这件事情,给出的理由也是正大无比。

  李春芳本来就是从吏部左侍郎的位子上升入内阁的。

  他在吏部做事许久,难道还治理不了官府胥吏衙役的事情?

  那他李春芳就不配入阁。

  甚至当初他在吏部当差做事的成效如何,都得要打个问号。

  随着袁炜开口。

  高拱亦是说道:“朝廷整饬吏治,乃是皇上钦定的事情。即是公门中人,便不分朝堂命官亦或那些不入流官或胥吏衙役,也该好生彻查一番,整顿苛吏,严禁贪墨舞弊及一应不法之事。”

  就在高拱说完话,徐阶以为对方已经说完,而自己要开口反对的时候。

  高拱却又张开了嘴。

  抢在徐阶之前。

  高拱笑着说道:“更何况,前不久徐阁老就在京中各部司衙门,好生审查了一番各部司衙门官吏,当时就查出不少官吏渎职懈怠。貌似还有不少京中衙门的小吏,是有不法行径的,如今也都移交三法司审查追责。

  如今昌仲平这篇文章,更是大加称赞徐阁老当时之举,引以为国朝继往开来之事。当下京中风声已起,百官无不期盼朝廷出手,震慑宵小胥吏,以正官威。”

  被抢了先的徐阶眉头一挑。

  这事当真就被严绍庭给利用上了。

  而现在高拱所言,自己竟然是无力反驳。

  难道自己还能说当初自己那样做,纯粹就是为了让严讷入阁,再让李春芳升任礼部?

  那自己当初做的事情,就不是自己公忠体国,为国操劳了,而是为了一己私利。

  虽然事实就是如此。

  但名义上,却不是这样啊。

  自己如今。

  当真就是一根筋变两头堵了。

  说是不行。

  说不是,更不行!

  两难之境啊……

  徐阶心中不免长叹一声。

  在停顿了片刻,不见高拱再出声后。

  徐阶这才缓缓开口道:“朝廷整饬吏治,本就涵盖命官及胥吏,不过是侧重不同。一旦命官整顿完毕,则可竖立官威,由朝廷所派流官自行整顿治下胥吏。

  若这些人无法做成此事,足见其人能力不堪重用,则可开革或降任换以能干之人上位。”

  随着徐阶开口,高拱不禁低声哼哼了两下。

  依着徐阶的意思。

  那就是这件事还是自己的责任,自己若是能督办整饬吏治,将天下官员整顿好了,那么以后的官员们就能自己去解决治下胥吏衙役的问题。

  他徐阶虽然是在说,若是这些官员能力不行就开革或降用。

  但何尝不是在挖苦自己督办整饬吏治,干的不够仔细,所以才会让地方官府胥吏衙役竟然能干出欺辱朝廷命官的事情来。

  徐阶却不以为然。

  上一次万寿宫廷议,若不是高拱搅局,现在就是严讷坐在这间内阁班房,而李春芳则是从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

  等往后严嵩真正退下去。

  那首当其冲,内阁再进新阁员,必然也是以礼部为先。

  到时候严讷、李春芳两人皆在内阁。

  自己在内阁就能成一家之言。

  可这一切都被高拱给坏了事。

  现在自己不过是当面挖苦一下他而已,还不够还账的!

  高拱自然不甘示弱。

  自己好不容易从今年才开始督办整饬吏治的事情,你徐阶不看现实,就要将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害的锅扣在我老高身上?

  高拱当即闷声道:“国朝二百年,地方吏治若当真能由朝廷所派命官解决,何来今日这篇文章,又何来徐阁老前番在朝廷各部司衙门大发雷霆?”

  这话同样是明晃晃的冲着徐阶回怼了过去。

  徐阶今天本就憋了一肚子的火。

  刚好开口反驳。

  但那头。

  一直沉默不语的严嵩,却是用手指关节轻轻的敲了敲桌案。

  桌案砰砰作响。

  众人立即转头看向首辅。

  他们这才反应过来,严嵩到现在也没对这件事发表意见。

  在四人注视下。

  严嵩面露笑容,扬了扬手中的昌平报,然后当众随意的丢在了桌案上。

  “不过是一个不知哪里蹦出来的人,写的一篇文章,说的也不过是前番徐阁老审查京中各部司衙门的事情。”

  高拱眉头一凝。

  首辅这话的含义有些不对劲啊!

  严嵩则继续道:“朝廷也未曾禁了天下人议论朝政的资格。整饬吏治当下既行,还是要继续办下去,至于说地方官府衙门里的那帮胥吏衙役,且看看天下人接下来如何说?”

  袁炜目光一闪。

  严首辅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呀。

  他们刚刚吵了半天,算是白吵了。

  首辅都说了,不过是个不知哪里来的人写的一篇文章而已,对朝廷能有几分影响?

  还不如先看看后续风声如何再议此事。

首节 上一节 435/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