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33节

  高翰文无有地方官府的经历,过去也是在翰林院那等清贵衙门,又或是文渊阁当差,对胥吏衙役之害不甚了解。

  他不由看向四周,同一间的同僚们。

  “好!”

  “说的好啊!”

  “这位昌兄料定也如我等过往,深受胥吏衙役之害啊。”

  “此兄所言,罗举成例,多为广州府事,难道是广州府升入京中的官员?”

  “谁人知晓这位昌仲平兄台,是在京中哪个部司衙门当差做事?”

  “今日下衙,我定要请此兄吃酒!”

  都察院公廨里,高翰文就看着满屋同僚一个个因为这篇文章同仇敌忾了起来。

  而出了都察院公廨。

  京中各部司衙门,更是声势浩大。

  一间间公廨里,满屋叫好声。

  而那些衙门的胥吏衙役还茫然不知,这些衙门里的老爷们又是要作甚了。

  只不过等到这些胥吏衙役看到那些老爷们走出公廨,却发现这帮老爷瞧着他们的眼神。

  似乎有些不对劲啊?

  …………

  月票月票

第334章 一根筋变两头堵的好人徐阶

  张居正如何都没有想到。

  只是一份昌平报,所刊登的一篇文章,就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

  仅仅是今日这份昌平报送入府衙不到一个时辰。

  自己就已经先后收到了十数份府衙胥吏的自陈请罪。

  聪明人总是多的。

  尤其是这篇刊登在昌平报上的《国朝胥吏衙役考察报告》里所表达出的核心思想。

  加之前段时日内阁次辅徐阁老在朝廷各部司衙门的大发雷霆。

  再到吏部左侍郎李春芳入阁。

  这不免让朝堂里的官吏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徐阁老就是专门调用有着吏部经验的李春芳入阁,就是为了负责朝廷当下整饬吏治之际,由其专门负责整顿各部司及地方衙门里的胥吏衙役而来的。

  若当真如此?

  那朝廷这一次整饬吏治,恐怕就要因徐阁老而使得强度再上一个台阶。

  毕竟之前朝廷降旨昭告天下,今年开始整饬吏治,其实大头是冲着朝廷各部司及地方官员去的。

  整饬的重点也是那些官员,而对于官府衙门里的胥吏衙役,则往往是采取顺带手的态度。

  如今朝廷要专门整顿衙门胥吏?

  真要是这样,还不如提前上书请罪。

  张居正明白了这里面的关联之后,竟然有些啼笑不得的感触。

  但他给海瑞写的书信也已经发出。

  如今随着昌平报的刊登,京师已经是生出了要严厉整顿官府胥吏衙役的风声。

  剩下的就是等这股风声持续,然后等到南边也开始上疏痛斥,形成南北呼应的格局,最终就能真正敲定这件事情了。

  将面前这份最新的昌平报扫到一旁。

  张居正看向面前,吏部刚刚签发送来的行文,脸上露出笑容。

  他的幕僚师爷站在一旁,亦是面带笑容:“老爷出面,严宾客终究还是要给老爷一个面子,如今老爷有了这份吏部行文,顺义县的事情也就能提上日程了。”

  张居正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不!”

  幕僚眉头一挑:“老爷是要更改计划?”

  张居正则是目光幽幽的看向自己的幕僚:“到现在你可查出写这篇国朝胥吏衙役考察报告的昌仲平,是在何部何司当差做事吗?”

  没想到自家老爷会问这个问题。

  幕僚师爷皱眉摇头道:“这件事倒是个迷,京中各部司衙门数的上数的官员,都是有名有姓,可这个昌仲平却并不在其列……难道是仍在广州府为官?”

  毕竟这个昌仲平刊登在昌平报上的考察报告里,所举的几个例子,皆以广州府县所发生的事情最多。

  按照逻辑来看。

  这个昌仲平必然是在广州府县做过官的。

  不然他不可能会这么了解那些胥吏如虎的例子。

  张居正却是淡淡的笑了一声,面色暧昧。

  幕僚师爷当即颔首低头:“老爷是觉得,这个人其实就是严宾客?”

  听到幕僚如此说。

  张居正终于是点了点头。

  “我们都被这篇文章的内容吸引了注意,却忘了这篇文章的题跋,也只有严绍庭才有可能写出这样的题跋。”

  考察报告?

  张居正心中不由冷笑一声。

  这等字眼,除了严绍庭,朝堂上下恐怕再没有第二个人会这样写了。

  更何况当日他严绍庭也是在这府衙里,对着自己言辞振振要将事情闹大。

  而如果是自己,亦或是海瑞那头驴。

  必然会写成《陈言国朝胥吏衙役积弊诸事宜》这等字眼。

  现在。

  这件事情也果然如严绍庭当日所说,被他一手闹大了。

  幕僚师爷当即心头一震,不成想自己的猜测竟然会是真的。

  师爷当即小声道:“如此说来……严宾客这是剑指……”

  张居正嗯了声,面色平静:“他是冲着我的那位好先生、好师长去的。”

  见张居正提到那位。

  幕僚师爷默默的闭上了嘴。

  倒是张居正面色不改,只是感叹道:“为名一生,却不知道终究会被其名所累,恐此生将是身败名裂之局。”

  想到过往,再比较当下。

  张居正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和唏嘘。

  经过这一次南下又重回京师,他对很多事情都有了不同的认知和看法。

  而同样的,他对有些人和事也已经看淡。

  但在旁身为听者的幕僚师爷却是听得心惊胆战。

  堂堂大明朝的内阁次辅竟然会在有朝一日,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那得是怎样的经过,才能有那等局面啊!

  师爷有些难以想象。

  张居正斜觎了眼师爷,面露笑容,摆手道:“朝堂之上便是如此,虽不至身死道消,但一个不慎,所谓身败名裂,不过是朝夕之间的事情罢了。”

  想到这。

  张居正心中对严绍庭的警惕,不由上升了几分。

  这一次完全就是严绍庭稍稍出手,将自己那位好先生的名声推到了一个巅峰。

  盛名之下。

  恐怕就算自己那位昔日的先生能明白其中根由,也难以发作。

  他啊。

  只能生生收下这一份盛名。

  哪怕他并不想要。

  他也必须要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支持的态度。

  想到这。

  张居正不由笑出声来。

  在幕僚疑惑的眼神注视下。

  张居正笑着说道:“当下,咱们可以看看我那位先生会是何等的憋屈,却又难以发作,还得要在人前表现的甘之若饴了。”

  说着说着。

  他竟然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笑声中。

  有几分畅快。

  同一时刻。

  在另一处。

  也有一阵笑声传出。

  笑声发出的位置,赫然就是大明朝内阁次辅徐阶,当下国朝内阁真正代理人。

  在徐阶的身边便是新晋内阁辅臣李春芳。

  两人此刻刚从长安左门走进皇城范围,前面就是五龙桥和承天门。

  在此之前,两人才在吏部办完了几件事情,此时是正要回内阁。

  李春芳侧目看着发出笑声的徐阶,目光扫向周围出入皇城,却纷纷都朝着徐阶拱手道谢的官员们,他的面色有些古怪,眼底精芒流动。

  至于当下官员们为何如此,李春芳自然也是清楚。

  答案就在他腋下夹着的那份最新的昌平报上。

  徐阶一路陪着笑的一一回应了那些出入宫廷的官员们的奉承。

  进了承天门后。

首节 上一节 433/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