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绍庭却是心中大喜。
老徐那可是妥妥的自己人,这个时候能塞到裕王身边,那自然是大大的好事。
半响的功夫,嘉靖不见儿子开口。
便再次询问道:“裕王?”
朱载坖这时候才反应过来,立马面露笑容:“微臣和徐先生同在昌平做事多时,对徐先生之才亦是仰慕不已,能得徐先生为王府侍读,乃是微臣之幸,微臣谢皇上隆恩。”
他确实高兴。
这些日子,谭纶不在京师,不能在王府里为自己出谋划策,很多时候遇到事情,朱载坖都觉得自己独力难支。
而且听着朝廷里的消息。
谭纶似乎要留在东南很长一段时间,要听命于兵部尚书胡宗宪,负责东南五省平倭的差事。
这个时候能多一个徐渭来王府,那就是及时雨啊。
至于说徐渭和严绍庭的关系?
严绍庭本就是自己儿子的侍读,徐渭现在成了自己的侍读,岂不是亲上加亲?
想明白这一点。
朱载坖再看向眼前的严绍庭和徐渭时,只觉得这就是自己日后的左膀右臂!
见儿子没有反对的意思。
嘉靖这才放下心。
这个傻儿子啊。
想了想,嘉靖这才重新看向徐渭。
而徐渭也已经是躬身作揖:“微臣,谢皇上隆恩,定不负皇恩,全力当差做事!”
嘉靖满脸笑容。
今天对他而言,才是收获满满。
他不禁连连开口:“好好好,都好生当差做事,朕绝不吝啬封赏!”
说完之后。
嘉靖已经是目光暧昧的看向了严绍庭。
严绍庭亦是打眼瞅着老道长。
两人四目相对。
嘉靖笑着开口道:“你小子当真什么赏赐都不要?”
严绍庭摇摇头:“臣给陛下当差做事,从来不求赏赐!”
这话当然是官面话。
一旁的徐阶听着更是心中一阵腻歪。
你严绍庭当真是从来不求赏赐,有本事现在就辞官啊!
嘉靖却是笑着道:“这可是你说的,日后可莫要背地里说朕小气!”
严绍庭立马躬身抱拳:“微臣不敢,不过说起来,微臣也确实有一件事……”
自己现在已经是三品的官身,还要封赏?
那就真的成鸡群里的那只鹤了。
不如趁着机会,将老道长的胃口吊起来。
见严绍庭犹犹豫豫的。
嘉靖还以为是这小子想要些什么赏赐呢。
便大手一挥,哈哈大笑的开口。
“说吧。”
“只要朕能做到的,朕都允你!”
这话一出。
即便在场众人都早已知道,严绍庭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如何,可还是为之一震。
只要是严绍庭说的,皇上你就什么都允了?
人家要是说想穿一穿龙袍呢?
严绍庭却是轻咳一声。
“微臣要说的是,今日微臣先前有言,我朝能得如此高产的红薯,还有那西班牙商人柏富贵的一份功劳。”
“若是没有此人,自海外为我朝送来红薯,我朝也就不可能掌握此等高产作物。”
嘉靖当即笑着说道:“所以,你是要为那个柏富贵也求一份恩典?”
不过一个外商而已。
但若是严绍庭希望如此,那自己也同样不吝赏赐。
但严绍庭却是摇了摇头。
“微臣要说的,并不是为其求取恩典。”
“微臣要说的……”
“是海权之论!”
…………
月票月票
感谢南越太宗、稳秀的打赏
…………
推书《回到盛唐做武夫》
开局到大唐,开局只是一个普通禁军士卒,但.
第一天,我奉太后命杀皇叔;
第二天,我奉皇叔命杀太后;
第三天,我杀皇后,杀公主,杀亲王,杀宰相,杀的后宫里血流成河.
但活着的人都说我是大唐的忠臣良将。
第304章 我严绍庭才是东南海商话事人
臣要说海权之论!
红薯地旁,当着皇帝、皇子,以及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并在场官员,及那些书院学子们的面。
严绍庭终于是说出了一个在这个时代看来,陌生却又熟悉的名词。
当海权二字自严绍庭嘴里脱口而出,人群中的徐阶顿时眉头一颤。
他已经暗暗感到一丝不妙。
但当下却又想不到,严绍庭究竟会在这个事情上说出些什么来。
嘉靖则是目光审视的看向了严绍庭。
只是不等嘉靖询问。
他的儿子,裕王朱载坖。
便已经是面露笑容。
“皇上,严宾客在朝办事已经日久,历来都有真知灼见,想来这一次严宾客要言海权之论,定然也是有诸多臣等此前不曾听闻的论据。”
说完之后。
朱载坖扫目左右,而后才继续笑着说道:“不如皇上移驾书院,微臣设席,供严宾客于圣前奏对。”
现如今的朱载坖,对自己裕王府的这个侍读师傅,那是充满了信心。
或者可以说。
迷之信任。
严侍读都开口了,那这件事定然就是能讨论,甚至能在朝廷产生大好处的事情!
徐渭则是有些意外的注视着严绍庭,心中有些不解。
这个时候将这件事情提出来。
是不是有些早了?
在徐渭目光疑惑的时候,严绍庭亦是看向了对方。
海权论。
本就是自己计划好的事情,也如同徐渭此刻的疑惑,本不是要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
但也就是在刚刚。
他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这件事的根本,是为了要让大明朝重视海外的利益,让大明能在有能力和基础的前提下,提前抢占大航海时代的先利。
原本的计划。
该是自己一步步掌握朝堂上的话语权,然后配合着新朝的变法一同推出。
也算是配合历史上本就有的隆庆开海进行的。
只不过也就是在今天。
严绍庭觉得这件事情却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提前开始。
而且。
他的目光纯良的扫向了面色凝重的徐老狗。
最主要的事情是。
这件事情或许今天就能促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又能给徐老狗迎头一击。
此刻见朱山长提议要去书院。
严绍庭当即躬身道:“陛下、山长,其实今日微臣要说的这件事,在这红薯地里说才好不过,也最为合适。”
红薯地?
海权之论?
这可是两个怎么看怎么都扯不上关系的事情啊。
众人又是一阵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