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309节

  还是要有些体力保证的。

  包子送进嘴里,张居正立马眯起双眼。

  是牛肉包子!

  包子入了嘴,满口肉汁,香气四溢。

  严绍庭这时候已经囫囵吞枣的吃完一只包子,侧目笑着脸看向面色迟疑的张居正。

  “英雄不问出处,牛肉不问来路。”

  “太岳兄尽管吃就是,若是觉得味道不错,回头我当家中厨娘多做些,送到你府上去。”

  见张居正绷着脸。

  严绍庭只能摇头解释道:“张知府且放宽心,此肉非是耕牛肉,而是我昌平养殖场里放养的牦牛肉,量不多但张知府若是喜欢,下官自当能从中商榷,给张知府一个低价。”

  这算是官方回答解释了。

  听到是昌平那边的养殖场饲养的,张居正的脸色才稍稍放松了一些,嘴巴吃着肉包子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等吃完之后。

  张居正更是脸上挂着意犹未尽。

  而严绍庭也只是微微一笑,又如同变戏法一样的,手上多出了两只肉包子。

  塞了一个到老张的手里,严绍庭便对自己手上的第二只肉包子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张居正这时候却是未曾急于饱腹,而是开口道:“昌平的养殖场,我顺天府自然也该有的。”

  “唔唔……好……好说……”

  “张……唔唔……知府要……昌平……就给……”

  严绍庭嘴里塞的鼓鼓囊囊的,满脸笑容的应付了几声。

  得到自己想要的,张居正这才面露笑容,也开始对着手上的肉包子发起了进攻。

  而在万寿宫中。

  内殿方向。

  清脆的脚步声缓缓传来。

  一袭道袍飘曳,皇帝的声音也传了出来。

  “汉家君臣欢宴终。”

  “高议云台论战功。”

  大殿内,众人微微顿首颔首。

  皇帝念的是前唐王维所作《少年行》四首里的最后一首。

  整篇内容除了皇帝刚刚诵读出的这两句,后面还有另外两句。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整首的意思很浅显。

  皇帝和臣子们庆功宴之后,便在高高的云台上讨论战功,天子给有功之臣赐予列侯的宝印,将军们就佩戴着宝印心满意足的走出皇宫。

  这倒是很契合最近朝廷的春闱会试和殿试,加之昨日刚刚结束的恩科宴。

  只是将军换成了新科进士们。

  功劳,则是今日在场臣子们的。

  不过皇帝今日念这首诗。

  是何意思?

  在场的人,心中自然是有不同的见解和揣测。

  但是不妨碍嘉靖已经是穿着道袍,一副得道高人模样的,坐在了御座上。

  “臣等参见陛下。”

  大殿上,珠帘前。

  严嵩带领着在场众人,躬身作揖行礼。

  嘉靖嘴角微微一扬,挥挥手:“都起身吧,严阁老赐座。”

  吕芳搬着凳子,送到了严嵩身后。

  严嵩自是一如既往的拱手谢恩,随后缓缓坐下。

  嘉靖则是眯着双眼说道:“今年的恩科也算是结束了,严阁老在朝多年,以为当激励年轻才俊,今年一甲三人都授以馆选庶吉士,朕和严阁老都希望他们能好生用心,好生观政学习,日后也能如尔等一样,为大明效力,造福百姓。”

  这话多少有些阴阳怪气。

  大家都是多年的老交情,谁还不知道谁?

  在场的,谁是为大明效力,又有谁是为了造福百姓而当官的。

  大伙都心知肚明。

  嘉靖则是已经转口道:“你们在朝为官,是为了大明效力,是为了造福百姓。这时候朕这万寿宫宫门外,也有两人说是为了尽忠朝廷,为了我大明的黎民百姓,所以各自上疏,希望朕能准允他们所请。”

  这就算是进入到今天的正题了。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伴随着皇帝的诉述,缓缓拉开帷幕。

  严嵩则是当即拱手,略露笑意着说道:“都是陛下的臣子,所奏请之事也自然都是为了陛下和我大明江山社稷。

  “不过朝堂之上官员形形色色,才智不一,或许难免会有所奏并非合乎情理的。

  老臣以为,若是陛下觉得下面的臣子们所奏请的不甚妥当,便否决了就是。”

  在场的徐阶和高拱等人,侧目看向此刻疯狂打着补丁的严阁老。

  几人心思各不相同。

  嘉靖则是淡淡一笑。

  到底是自己用了多年的首辅,给了外面那两个人一个台阶,同样也给自己留了一个台阶。

  这才是合乎朝廷的首辅啊!

  他笑着挥了挥手:“让外面那两人进来吧。”

  吕芳当即走到殿门处。

  “宣,东阁大学士、顺天知府张居正,入殿奏对。”

  “宣,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昌平治安司司正严绍庭,入殿奏对。”

  殿外。

  一名名小太监,将宣进的话,一路传到了宫门外。

  宫门前。

  严绍庭面带笑容,侧目看向神色凝重,眼中正在缓缓将斗志和杀气收敛起来的张居正。

  “太岳兄?”

  “咱们进去吧?”

  张居正点点头,而后侧目看向严绍庭,先行一步走向万寿宫中。

  严绍庭则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他随后才提起脚步跟在了老张身后,抬头看向视线里越来越近的万寿宫大殿。

  …………

  月票推荐票

第260章 一心为民严润物

  春日里的燕山山脉,河北平原。

  虽然入了春,但还带着一丝已经逝去的冬日里的寒冷。

  不过人们单衣外面穿上一件长衫,却是刚刚好。

  遍布昌平的河道水渠旁,那些垂柳已经发出茂密的嫩芽。

  河道里去岁枯萎了的芦苇,也已经有新叶冒出水面。

  在河道转弯的地方。

  一字排开,十来名今科进士,在状元郎和榜眼的带领下,人手一根钓竿,就坐在河岸上。

  高中状元郎的消息,还没有传回苏州。

  徐时行现在还没有改回本姓。

  他有些无聊的将手中的钓竿,插在一旁的撑杆上,侧目看向身边正聚精会神垂钓的王锡爵。

  “你真的一点都不担心?”

  王锡爵微微皱眉,有些嫌弃忽然又开始打搅起自己的徐时行。

  他目光不曾转移,直直的盯着水面上已经有些动静的浮漂,开口询问道:“担心什么?今天的鱼不够吃?”

  徐时行脸色有些焦急,开口道:“担心先生能不能辩论过朝中那些人啊!要是今天先生不能压过那些人,歙县那帮老百姓就还要继续当冤大头。”

  随着徐时行的开口询问,在两人身边的其他人,也纷纷侧目看了过来。

  从举人到贡士,再到今科进士。

  众人的心态已经很自然的发生了转变。

  他们现在就是大明的官员。

  所需要思考的,自然也是国朝诸事。

  现在徐时行和王锡爵这两位他们这一刻的领头羊,开始讨论这个时下最惹人注目的话题,自然纷纷投来关注。

  王锡爵却是笑着说道:“这件事啊,已经和歙县,乃至于徽州府无关了。”

  说着话。

  王锡爵双手握住钓竿,猛的向上一提。

  哗啦一声。

  水面上,溅起一团水花。

  一条肥硕的鲤鱼,带着鼓鼓囊囊满是鱼籽的肚子,咬着吊钩跃出水面,在半空中不停的摇摆着鱼尾,溅起无数的水珠。

  王锡爵脸上的笑容更盛。

  “我可是已经钓上来十条了吧!”

  “今天钓的最少的,负责接下来入朝当差这段时间里,咱们所有人的袜子!”

  徐时行咬紧牙关,恶狠狠的冲着王锡爵冷哼了一声,随后回过头聚精会神的盯着自己那始终不曾有动静的浮漂。

首节 上一节 309/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