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117节

  嘉靖换了个问题,低声问道:“内阁的意思呢?也是如你一样所想?”

  严绍庭则是回道:“徐阁老的意思是,既然这一次苏松两府隐瞒田亩一事入京,正逢京中各部司衙门军需贪墨一案。

  不如便就此,责令苏松两府地方士绅大户,将家中所存棉布献出,送去京中,也好赶在入冬前,将边军所需的过冬棉军服、棉甲赶制出来,送往边关各处。

  而有军需贪墨的案子悬着,苏松两府对田地有所隐瞒的人家,想来对重新清丈田亩,也是不会有什么意见,或者是反抗之举的。”

  此言说完。

  严绍庭便紧紧的闭上了嘴。

  该说的自己都说了。

  海瑞那三十二份奏本,现在就是不能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出现。

  他很肯定海瑞的正直和恪守,但是却不认同在这个时候,将某些会牵连到整个大明可能出现动荡的事情,立马晒出来。

  诸如大明朝最核心的土地问题。

  一旦在这个时候,将这个问题摆在明面上,朝廷也就可以什么都不做,所有人都去全力平息地方上的怒火以及惹出来的动乱吧。

  庞大的既得利益者们,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小小海瑞,就将干系天下所有人的事情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将问题放在所有人面前。

  哪怕是他严绍庭。

  现在也不能这样做。

  而嘉靖却是渐渐的面露冷笑。

  他自然是听懂了严绍庭这番话的含义。

  于此同时,他也听清楚了严绍庭所说的话。

  问及内阁,严绍庭却言徐阁老。

  嘉靖心中不由冷笑。

  他亦是模糊不明的开口道:“忠奸在朝,亦在野。”

  这话,显然与年初皇帝说朝堂之上皆为忠臣,有所出入,甚至是相悖的。

  但在场的严绍庭和吕芳,都听明白了。

  如今的大明朝堂之上,有傻子吗?

  没有!

  甚至个个都是千年难出的人精。

  一句模糊之言后。

  嘉靖猛然站起身,目光如炬的盯着严绍庭:“忠奸盈盈,朕之润物,堪比砥柱!”

  道长此般言语,声音之大,即便是守在殿外的朱希忠三位国公爷,也是听得清楚。

  三人不由好奇的对视了一眼,而后目光探向幽暗的殿门内。

  不多时。

  严绍庭已经从那黑洞洞的殿门后走出。

  当他走出大殿,朱希忠三人便立马围了过来。

  “方才发生什么事了?”

  “你小子又干了什么事,竟然让陛下如此大悦?”

  朱希忠三人满脸八卦之色。

  严绍庭却是笑着摇头道:“不过是乙字库空虚,可能会使今年边军弟兄们无衣御寒的事情解决了。三位公爷放心,只要下官在朝一日,就绝不会让军中弟兄们忍受饥寒!”

  多的话不能说,严绍庭也算是言尽于此了。

  徐延德依旧是想刨根问底,只是不等他开口,就被朱希忠、张溶两人拉走。

  严绍庭能有这份心,记着军中将士们,便已是甚好。

  再多的话,自不必说,大家都记在心里了。

  严绍庭拱拱手,望了一眼大概要在这玉熙宫,守到军需贪墨一案结束才有可能回家的三位国公,又看向周围明显多出来的京营官兵。

  心中念头流转,默默离去。

  而在玉熙宫内殿。

  原本放在道台上的那只玉磬,终于是不知何时,滚下道台,碎在那冰冷坚硬的金砖上。

  吕芳神色不安的收拾着碎片。

  而嘉靖却是满脸愠怒,脸色青一阵紫一阵的,阴晴不定。

  吕芳将玉磬碎片都拾箩到了一块儿,而后目光担忧的看向道台上的皇帝。

  “主子爷息怒,您可不能一个人气坏了身子。”

  嘉靖发出冷笑,两肩颤颤:“不快意,印刀切物,破帆使我,树阴遮景致。”

  吕芳眉头一动。

  他小声开口:“主子爷念的是李商隐的《杂纂》?”

  嘉靖抬起头,目光无比冰冷阴沉:“将苏松两府的账本取来。”

  吕芳不知皇帝是何意,却还是很快就将存档于玉熙宫内殿深处的两京一十三省里,专设的苏松两府账本送到了嘉靖的手中。

  嘉靖不停的翻阅着两府账目。

  越看,脸上神色便愈发阴沉。

  最后便是连这账本,也被嘉靖狠狠的丢在了地上。

  吕芳心中慌乱不已,赶忙又将账本捡起来,看向皇帝,只觉得此刻做什么都不是。

  嘉靖却是冷笑了一声:“忠奸盈盈啊,忠奸盈盈……”

  又是此前严绍庭在时,道长说的这句话。

  吕芳眉头皱紧。

  “主子爷,大明之大,两京一十三省皆在主子爷的身上担着。如今苏松两府能查清楚查明白,将那些隐瞒田地都清丈出来,已是极好的了。还请主子爷怜惜自个儿身体,万不能出了事。”

  嘉靖却是冷笑着摇头:“朕没事!朕好的很!朕就是要看着这些人,被严绍庭一刀一刀的,钝刀子割肉,将这些年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吕芳目光一闪而过,小心说道:“奴婢今日将科道言官的奏章,说与严侍读听了。”

  嘉靖看向吕芳,却是转口问道:“万寿宫是不是快要重建好了?”

  吕芳当即点头:“回主子爷,大抵这几日就能好了。奴婢到时候亲自带着人,将万寿宫打扫干净,恭请主子爷回居万寿宫。”

  嘉靖却是哼哼了两声。

  “既然这把钝刀子是在朕手上,朕岂能让这把刀生了锈?”

  一声不明的言语后。

  玉熙宫内终于是寂静一片。

  而出宫之后的严绍庭,则是直奔严府而回。

  进了家中,却见陆绎已经是等在了家中。

  看到严绍庭回来,陆绎赶忙上前,小声道:“姐夫,城外的事情都办好了。”

  说着话,陆绎的目光则是瞥向了一旁角落里放置的一只小木箱子。

  严绍庭点点头,神色凝重:“叫上你姐,咱们现在就出城。”

  陆绎啊了一声,疑惑不解:“出城做什么?”

  “去昌平!”

  严绍庭不愿多说,只说了出城的目的地。

  陆绎愈发疑惑,看着严绍庭的脸色,心中不免生出不安:“是出什么事了吗?”

  严绍庭瞥了小舅子一眼。

  “这么热的天,一个个都燥热难耐的。”

  “咱们家出城避灾去!”

  …………

  月票推荐票

第131章 入阁再无阻拦

  陆绎终究是没弄明白,自家二姐夫为何突然要带着一家子人出城去昌平。

  他更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就要避灾。

  但架不住严绍庭的执意。

  除了老严头和严世蕃两人还留在京中,严绍庭带着陆大妹子和陆绎,以及两家一大帮的亲眷仆役,便风风火火的住进了昌平修建好的别院里。

  别院就坐落在尚未建好的昌平书院所处的夹山最里面,紧贴着山脚。

  出了别院,前面就是正在赶工建设的昌平书院。

  这一日。

  昨夜里京师下了一场小雨,等到了白天,太阳升起,雨水便停了下来。

  空气里,带着雨水过后的清香。

  微风拂动,从山间走过,抚平了人们夏日里的燥热情绪。

  山脚下有一汪清泉,是从山上引下来的。

  在山脚下汇聚成了一口活水潭,最后又流入前面的书院里,最后流出书院,灌溉着山外的田地。

  在一排灌木遮挡的水潭后,阵阵莺莺燕燕的声音传来。

  严绍庭则是穿着半臂马甲,和徐渭两人赤脚坐在下游的水潭边,将双脚泡在冰凉的泉水里。

  几个半大的小子亦是短袖短裤的装扮,不时的将果子和茶水送到严绍庭的手中。

  顺带着,他们也能光吃果子就将肚子填的鼓鼓囊囊的。

  这是很划算的交易。

  徐渭的手中握着一卷书,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反正看着成色就知道是少有的孤本。

  不用想也知道,这是从严家弄来的。

  外人不知,严家的人却知晓。

  严家金银不多,唯典籍书画古玩最多。

  抛开过去严党奸佞的事情,严家可以说是如今大明朝最是兴旺的心学核心人家。

  老严头当年和心学大宗师王守仁,可以说是相交莫逆。

首节 上一节 117/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