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76节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道人竟被吓得连连后退,灰溜溜的抬着两口箱子走了。

  似乎亲朋好友们早就见惯了这种场面,待他们走后,又欢声笑语。

  后面还有一大堆的礼仪,刘道规被弄得晕头转向,又被众人灌醉,送入洞房。

  一场婚礼这才算办完。

  洞房内烛火闪烁,为屋内一切蒙上了一层光晕。

  “夫君……”曹思霏端起合卺酒。

  这玩意儿是匏瓜剖成两个瓢,以线连柄,同饮一卺,意为夫妻二人连为一体。

  刘道规与她交杯而饮,到这一刻,两人才算真正成了夫妻。

  烛火之下,明眸似水,伊人如梦,四目相对,不禁怦然心动……

第108章 问罪

  同样在京口,同样高朋满座。

  不同的是一个在外城,一个在内城。

  阁中灯火辉煌,七八个身穿艳红曲裾女子在木廊上快速舞动着,腰间垂着的铃铛发出“叮叮当当”清脆响声,与脚下木屐“铮铮嗒嗒”声互相交织。

  铃声轻快,木屐声沉重,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味。

  “此舞名为响屐舞,乃西施所创,某搜寻多年,方才使其重现天日,诸位以为如何呀?”王恭坐在上首席位上,志得意满。

  阁中高朋满座,琅琊王氏的王廞、王珣、王谧,谢氏的谢庆、谢琰、还有郗恢、庾楷等人。

  几乎每一个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些人的兵权和地盘合在一起,远远超过皇帝和司马道子两兄弟。

  四十年前,这一群人聚在一起,甚至可以决定谁当皇帝。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谢安谢玄主动交出权柄,让司马曜成为南渡之后,唯一手握实权的皇帝。

  唯一有些格格不入的,便是坐在下席的刘牢之。

  本不应该出现在此地,但作为北府军首将,还是受到了王恭的邀请。

  “江左风流人物,明公独占鳌头。”王廞率先恭维了一句。

  “过了,江左第一风流当属安石公,某岂敢与安石公相争?”王恭还是有自知之明,谢安成名已久,又有淝水之战运筹帷幄的功绩,江左士庶无不瞻仰。

  王恭目前为止,除了是当朝皇后的兄长,在政绩上乏善可陈。

  不过既然开了这个头,就不能停下。

  王恭不好财,唯独好名声,目光转向王谧,“稚远以为如何?”

  王谧擅于点评人物,这种场合,自然要出来说两句,“明公濯濯如春月柳,亭亭直上,清操过人。”

  王恭相貌堂堂,四十多岁了,俊美宛如少年。

  春月柳的评价倒也贴切,亭亭直上则说的是他刚直的性情。

  每一个字都说进了王恭的心坎。

  “稚远慧眼如炬也!”郗恢、庾楷跟着吹捧起来。

  堂中众人皆欢笑起来。

  不过一人的声音尤其洪亮,压过了王恭和众人的笑声,王恭眉头一皱,抬眼望去,却是坐在下席的刘牢之。

  王恭召他来此,是为了向谢庆、郗恢、庾楷展示实力,而不是真看得起他。

  这种场合最重风仪,刘牢之一介武夫,相貌威猛,面色赤紫,髯须如戟,眼神深邃如电,即便不像胡人,也是像个莽夫。

  王廞、郗恢、庾楷这些人于国于民未有寸功,却都坐在上席,刘牢之屡立战功,名震天下,却只能坐在末席。

  没一人正眼看他,就能看出士族高门对他的态度。

  王恭当即就有几分不喜,“道坚何故失笑?”

  刘牢之拱手,“明公神仙中人,牢之仰慕不已。”

  “道坚言重了,此番洛阳大战,为何一直在沛郡裹足不前?”

  吹捧也要看什么人来吹,王廞、郗恢、庾楷这些人都是名士,也是高门,刘牢之出身将门,但将门也是寒门,王谢庾郗不可同日而语。

  别说刘牢之这种将门,便是当年三定江南的周玘也被士族门阀们排挤,看不上。

  还有匡扶晋室,一手扶司马睿上位的陶侃,也出身寒门,手握兵权,而被被王导排挤……

  刘牢之有功劳,但还比不上周玘和陶侃。

  压制寒门和江东本土豪族,一直侨姓高门的拿手好戏。

  “禀明公,慕容绍八千精骑驻守东平,有窥伺淮北之意,末将不敢妄动。”

  “慕容绍只有八千骑,汝有两万之众。”

  这一句话,直接暴露了王恭不知兵的短板。

  刘牢之进兵沛郡,其实已经牵制住了翟魏的部分兵力,以及燕国的南线兵马,使他们不敢妄动,为朱序创造了机会。

  但王恭看到的是桓家旧将朱序大出风头,北府军裹足不前,寸功未立……

  要知道,当年刘牢之率五千北府军,就敢渡过落涧,重创氐秦五万大军,两万人马,就敢渡过黄河,击退慕容垂……

  如今两万人马,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慕容绍都不敢出。

  王恭大为不满,皇帝派他坐镇京口,手握北府军,正需要战功……

  众人目光纷纷投来,刘牢之一张紫脸越发难看,但跟一个不知兵机只擅清谈的人,实在不知道怎么解释。

  这个时候无论怎么解释,都会被王恭斥责……

  好在这时王谧出来解围,“索虏骑兵非同小可,慕容绍乃慕容恪之子,未可轻视,固守不出,无懈可击,且朱都督击破慕容永翟辽,大涨江左士气,刘将军牵制索虏,亦有功劳。”

  “道坚定要以此为鉴,下一次万不可裹足不前,畏敌如虎。”王恭故作大度。

  “末将谨记,他日定不辜负明公教诲,请恕军务在身,不能作陪。”刘牢之一张紫脸涨红,满眼委屈,知道自己成了众矢之的,这场宴会无论如何也待不下去了。

  阁中之人,除了王谧,全都冷眼旁观。

  “去吧。”王恭也没做挽留。

  刘牢之朝众人拱手,退出阁楼。

  王谧轻声道:“刘牢之乃万人敌,在北府军中根深蒂固,明公新近赴任,当倾心结交才是。”

  王恭却不以为意,“此辈武夫自以为功勋在身,不知天高地厚,不识尊卑上下,某正欲抑其气焰,诸位莫要忘了苏峻、祖约之乱。”

  当年苏峻、祖约之乱,其实也是庾亮咄咄逼人造成的……

  王恭当然不会觉得是庾亮的过错,只觉得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夫都该打压。

  如果不是还有用得着刘牢之之处,早就以沛郡裹足不前之罪将他贬职了。

  王谧微微一笑,知道王恭成见已深,不再劝了。

  “今日只谈美酒风月,不谈军务国事,来来来,诸位畅饮之!”王廞率先举杯。

  “诸位满饮此杯。”

  王恭神色稍缓,一杯酒还未下肚,便有下人赶来,“启禀令君,外间有两个北地而来的武夫,说是太原王氏,特来投奔。”

  王恭刚刚垂下去的眉头,又紧锁起来。

  如果是名士也就罢了,即是北人,又是武夫,厌恶之心拉满。

  关键这两人口口声声太原王氏,是在提醒王恭王家祖籍也在北方。

  这种场合,周围全是王谢庾郗等高门,王恭又刚刚教训了刘牢之一顿,两个武夫来的实在不是时候……

  “我太原王氏南渡八十载,在北国已无亲眷,来人,赶出府去!”

第109章 开荒

  婚后第三天,便要回门。

  正好与刘道规一同返回氶城,路过广陵,刘道规特意去拜谢袁鹤。

  但袁鹤、桓弘、桓道真这些人又去了新亭,每年这些士族高门们都要在新亭聚会,一边高呼“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一边服用五石散、饮酒,醉生梦死……

  桓弘、袁鹤都不在,只剩下一个荀信之。

  刘道规受不了他的白眼,见军府中无事,留了一封信致谢,顺便再请一个月的假,便与曹思霏一同北上了。

  春回大地,草木萌芽。

  佳人相伴,一路青山绿水,赏心悦目。

  春耕即将开始,核查丁户暂停,所有人力都投入在土地上。

  刘道规忙着各种军务。

  曹思霏也没闲着,领着妇人孩童采摘桑叶、割草、织布、刺绣,尤其是经她手出来的刺绣,栩栩如生。

  “别太操劳了,多注意身体。”刘道规一阵心疼。

  “夫君以为我是娇生惯养的不成?父亲与兄长不在,族中内务都是我操持的,人闲着反而要生病。”

  曹腾云小肚鸡肠,满肚子算计,不是做大事的人。

  曹家这些年的确靠他们兄妹撑着,方有今日规模。

  曹思霏颇有主母的模样,八幢和曹家子弟都对她服服帖帖,还举荐了五个文武双全、品性纯良之人。

  有她在的确省了刘道规许多麻烦。

  夫妻二人一内一外,日子过得也比以前舒心多了。

  今年春耕提前准备,耕牛、奴隶、铁器全部用上,效率大大提高,新开了三百多顷荒田。

  驻扎在青光寨的黄、紫二幢将周围山头种满上桑麻,养上了鸡鸭鹅猪羊。

  白、绿二幢从沂水中捕上的鱼苗,洒在氶城西南的两座小湖。

  赤、玄二幢在赤山寨屯垦渔猎。

  褐、苍二幢向麓水陂东北面的苍山开拓。

  山河湖泊都能养人,哪怕最不值钱的野草、野树、山石,都是取火的燃料,以及屋舍的建材,更别提山上的野菜和野兽。

  江左的山河湖泊都被控制在士族豪强手上,兰陵郡的豪强都不成什么气候,还没到江左那种地步。

  八幢相当于八个大庄园,各镇一方。

  有了曹家和氶城百姓的加入,八幢扩张到一万一千余众,实际丁户只多不少。

  每幢增加到一千四五百人,近三百户。

  生产效率远高于从前,尤其是开荒,每幢都配有二十多头耕牛,五十多头驴骡,而且目标明确。

  外人也不敢欺负,没有官府和豪强的掣肘。

首节 上一节 76/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