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46节

  这年头最值钱之物是土地和人口。

  一座座坞堡和庄园坐落在田野之间。

  刘道规几骑一靠近,坞堡上的弓箭就会举起。

  弄得一路只能露宿荒野,有时还会受到胥吏的责难,刘道规拿出征虏将军府的印信,胥吏才不敢刁难。

  遇到几股劫道的,被凶神恶煞的刘黑罴、周铎杀散。

  足足花了七八天功夫,才赶到兰陵地界。

  只是沿途一排木桩上,插满了腐烂的头颅,春风一吹,枯发随之飘摇,恍如进入鬼蜮一般。

  就在这时,草地里忽然蹦出几人,手中寒光闪闪。

  “吁——”

  战马受到惊吓,人立而起,刘道规条件反射般的拔出环首刀。

  “是刘参军、刘参军回来了!”

  那几人上蹦下跳的。

  刘道规定睛一看,却是高珣的几个亲兵,“你等怎会在此?”

  此地离赤山寨还有三四十里地。

  几人兴奋道:“高司马令我等在此设下暗哨!”

  司马家以阴谋诡计背信弃义篡了曹家江山,防内甚于防外,从上到下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打赢了淝水之战,还是龟缩在江东,不肯挪窝。

  淮水以北虽然名义上是晋土,但实际上是缓冲区,不仅胡人时常来劫掠,南边的豪强和守将也动辄北上劫杀流民,夺人妻女。

  高珣这个暗哨,明显是防备淮河以南的……

  “几位辛苦。”刘道规赞了一声。

  几人在前带路,避过了各种陷阱。

  走了两三里,前方河流岔口上,百余青壮正在筑基垒木,看样子是要修建一座屯砦。

  而女人、老人、孩童都在田间地头休整土地。

  周围都是平原,受河道滋养,土地肥沃,很多区域有田地和水渠的轮廓,可以看出十几年前也曾是一片良田。

  初略算去,仅这一片,就能翻出百多亩田地。

  不过问题在于,仅凭寨中的这些老弱妇孺,只怕很难翻垦出来……

第64章 失望

  不出所料,赤山寨周围的泥沼也被清理出来,变成了一块块的水田。

  淤泥是天然的肥料,这种水田产量往往高于寻常田地的三成以上,当初江东旱灾,长江边清出来的淤田,豪强争相抢夺,连王氏也下场了。

  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畬者,有余之田也。

  三年之后田地的产出才会有余,所以开荒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投入的精力大,回报的时间太长,寻常百姓都不愿意开荒。

  但这种淤田就另当别论了,当年就会高产。

  东吴丞相濮阳兴,就曾像修建丹杨湖田,本意是好的,但因为工程量太大,又急于求成,逼的士卒和百姓纷纷自杀,导致此事胎死腹中。

  如今赤山寨也是一样。

  这年头种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什么事都靠一双手。

  这倒也罢了,没有铁制农具,效率大大降低,一个壮丁一天能耕两亩就算不错了。

  但种田不只有耕田,还有抽水,下秧等等一系列繁杂的步骤……

  “田倒是有的是,只是我们人手少,又缺少种子、耕牛,和铁制农具,附近的泰山贼段飞虎部经常南下袭扰。”

  高珣晒的黝黑,完全没有氏族公子的模样,一见刘道规就大吐苦水。

  “段飞虎?莫非是鲜卑段氏后裔?”刘道规听到姓氏后一愣。

  永和六年(350年),段龛趁羯赵内乱,南下占据广固,自称齐王,在青州一带强盛一时,依附晋室专跟老表慕容儁过不去,永和十二年(356年),为慕容恪攻灭。

  距今也不过二三十年,有些漏网之鱼再正常不过。

  “应该是鲜卑段氏。”

  “来的好!”刘道规不怒反喜。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刘道规不愿去抢那些南下的流民,但劫掠这些贼寇,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赵伦之凑了过来,“不如将那些残破刀剑融掉造农具。”

  刘道规想了想,马上就要春耕,现在造只怕来不及。

  开炉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堆炉烧炭,也是一个耗力耗时之事。

  眼下人手本来就不够,又要休整田地,又要修建坞堡,男女老少都上了,忙得不可开交。

  种子也是一大问题,需要提前半个多月育种。

  “只能去借了,兰陵本地豪强可曾来过?”刘道规心中暗恨,本来去年就已经计划好,但因为军府办事效率实在低下,一直拖到现在。

  高珣道:“兰陵萧氏倒是来过一次,说了些客套话。”

  赤山寨这边杀的头破血流,作为本地地头蛇的萧氏肯定知道。

  这一战几乎就是刘道规的立足之战,打出了气势,也打出了自己的价值。

  “有萧家就足够了,我这就带人去萧家走一趟,借些种子、耕牛、农具。”

  盟友不需要太多,有那么一两个就足够了,刘道规也没指望依靠别人。

  “道则刚刚回来,不如歇息两日。”

  “事情都办妥了再歇不迟。”

  此番南下已经耽误了很多时间,要休息等春耕之后不迟。

  兰陵县在赤山寨之东,相隔不到六十里,也算是邻居。

  萧氏不在县城之中,而是城南的汶河之侧的一片平原上,一座坞堡竖立在村落之中,村中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村外良田一眼望不到头。

  刘道规已经许多年未曾见过这种景象。

  江东就那么大的地盘,挤着一堆士族,寻常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了。

  兰陵郡没有官府,也没有士族高门,乱是乱了些,但也生机盎然。

  一行人还未靠近,坞堡内就冲出六七名骑兵,刘道规初看时还以为是马,离近了才发现是驴。

  不过驴背上的人穿着皮甲,颇为雄壮,手中长槊寒光闪闪。

  后面跟着一队健卒,人手提着一把环首刀。

  “可是赤山寨刘参军麾下?”

  刘道规还没开口亮明身份,对方先猜到了。

  “在下正是刘道规,特来求见萧坞主。”

  “原来是刘参军,某便是萧挺之。”为首之人大手一挥,几人收起长槊。

  “见过萧坞主。”刘道规拱手一礼。

  他与萧源之是平辈,算是自己的长辈,这一礼并无不妥。

  萧挺之翻身下驴,扫了一眼刘道规身边凶神恶煞的几人,愣了一下,“刘参军此来有何见教?”

  “在下此番奉命北上屯田剿贼,行事匆忙,缺些种子、农具、耕牛,还望萧坞主能借一些,明年双倍奉还。”

  刘道规一来就吞了赤山寨,击败贼寇的围攻,头颅插满了周边,又凶又恶,萧挺之有戒备之心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他有些谨慎过度了,遮遮掩掩,一直不让刘道规几人进村,失了待客之道。

  “实不相瞒,我等日子也不好过,每年须向泰山诸部、曹氏供奉些粮食,方能不受袭扰,坞中已无余粮……”

  萧挺之长得魁梧,没想到扭扭捏捏的,毫无宗主风范。

  刘道规扫了一眼他身边青壮,个个身强体壮,不像日子不好过的样子。

  见刘道规脸色不对,萧挺之道:“萧刘两家有旧,看在往日情分上,我挤出两百斤粮食,还望刘参军莫要见怪。”

  “萧坞主如此艰难,还是留着粮食吧。”刘道规心中一阵失望。

  难怪萧源之在信中对此事不太看好,南北萧家早已分道扬镳,萧挺之此前一直在氐秦治下,对晋室没有多少归属感。

  要投奔晋室,早就南下了。

  更何况边境上的晋军动辄北上劫掠他们,杀人丈夫,夺人妻女,手段与胡人不相上下,自然也就身为中兵参军的刘道规没什么好印象。

  本来赤山寨和萧家联手,互为犄角之势,不说独霸整个兰陵郡,自守足够了,也不用看什么泰山贼和曹氏的眼色。

  “惭愧惭愧,刘参军得闲,不妨常来走走。”萧挺之说话一套一套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关系有多亲密一样。

  只是他脸上并无多少惭愧之意。

  “告辞!”刘道规几人转身就走,感觉此行兰陵并不似想象当中的容易。

  如果容易,淮水以南的豪强早就成群结队的北上了。

  对于兰陵各方势力而言,刘道规始终是个不受待见的外来者……

第65章 放弃

  萧家的不配合,让刘道规的布置落空。

  目前的田地加在一起只有两千四百余亩,也是二十四顷,寨中人口老弱妇孺加起来,算是四百多中兵,一共一千二百余众。

  平摊到每人身上,不到两亩。

  根本养不活这些人。

  想要养活所有人,就要开垦更多的荒田,但要开垦荒田,需要投入更多的物力和精力,至少三年才会有产出,前两年都是投入。

  所以寻常百姓不愿意开垦荒地,愿意开垦的都是豪强。

  刘道规即便卯足了劲儿,到年底也还不上四五千缗的利息……

  思来想去,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而且还有一个半月,手上的四百多中兵就要回广陵,到时候周边的贼寇,还会这么相安无事么?

  中兵还没走,就有泰山贼来袭扰了。

  或许萧家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一直不愿配合。

  不过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换一条路了。

首节 上一节 46/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