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604节

  皇城的大庆殿内,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

  鎏金御座上,金章宗完颜璟脸色铁青,原本因中原大败宋军而舒展的眉头,此刻紧紧拧在一起,眼中满是怒火。

  就在半个时辰前,关中战败的急报被呈递到殿上,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如一盆冰水,浇灭了他所有的喜悦。

  “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完颜璟猛地一拍御案,声如惊雷,震得殿内群臣心中惊颤。

  “朕刚派了三万援军去关中,加上完颜纲原本的兵力,足足十万大军,怎么会败得这么惨?”

  “刚刚拿到手的泾阳、咸阳等地,又丢给了北疆蛮子,你们告诉朕,这到底是为什么?”

  兵部尚书跪在地上,浑身发抖,声音带着颤音:“陛下息怒……据完颜纲将军的奏报。”

  “北疆军狡诈异常,先是以庆阳为诱饵,牵制我军主力,随后暗中调集两镇精锐,突袭东路军,导致夹谷沙宁将军全军覆没。”

  “之后又以主力骑兵日夜骚扰我军,待我军疲惫之际发起总攻,将士们虽拼死抵抗,却终究不敌……”

  “不敌?”

  完颜璟怒极反笑:“我大金的十万精锐,竟然敌不过区区几万北疆蛮子?”

  “当年覆灭辽宋的时候,我大金几万兵力就能横扫天下,如今十万大军,却连北疆军都挡不住?”

  一旁的枢密使连忙上前,躬身道:“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稳定关中局势。”

  “完颜匡将军已率领三万大军抵达华州,可暂守渭河南岸。”

  “完颜纲将军带着残军驻守长安,秦州因地形险要,仍在我军手中。”

  “目前关中虽丢失大半,却还剩下长安、渭南、华州、宝鸡、秦州几座城池,田亩虽只剩关中之三成,却也能勉强支撑军需。”

  听着枢密使汇报当前关中的形势,完颜璟脸色没有丝毫缓解,冷声说道:“支撑军需?”

  “十万大军都没了,现在只剩下五万残兵,怎么支撑?北疆军若是继续南下,这几座城池能守得住吗?”

  殿内群臣鸦雀无声,此前因中原胜利而燃起的信心,早已被关中战败的消息击得粉碎。

  一名老臣犹豫着开口:“陛下,依老臣之见,不如暂时与北疆议和。”

  “十万大军都不是北疆军的对手,如今兵力不足,继续打下去,恐怕会全军覆没,整个关中都将沦陷。”

  “不如先行与北疆商议罢兵,等到日后我大金恢复元气,兵精粮足之时,再次西征,以报今日之辱。”

  “议和?”

  听闻此言的完颜璟心中瞬间不喜,眼神一厉。

  “我大金自从入关以来,覆灭辽宋,威慑草原,除了在岳飞等人手中吃过几次亏,何时主动与别人议和过?”

  “如今被北疆蛮子打得损兵折将,还要主动求和,传出去,我大金的颜面何在?”

  “可陛下,中原局势也不容乐观啊!”

  枢密使连忙说道:“宋国虽在中原战败,却迟迟不肯议和,仍在长江一带抵抗。”

  “若是继续从中原调兵支援关中,中原兵力空虚,宋国很可能趁机发起反攻,到时候中原危急,关中也保不住,我大金将腹背受敌。”

  紧接着,其他大臣们纷纷汇报国内的困境:山东路爆发叛军,因天灾与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一些人打着响应宋军北伐的名义,纷纷揭竿而起。

  各地粮食歉收,粮价飞涨,国库空虚,已无力支撑大规模战事。

  漠北的介壕防线,仍需大量兵力驻守,阻挡北疆骑兵突袭……

  所有的现实都摆在眼前——金国已经打不下去了。

  完颜璟坐在御座上,看着下方低头不语的群臣,心中满是不甘与无力。

  他何尝不想继续征讨北疆,洗刷战败的耻辱?

  可国内的困境、兵力的匮乏、中原的威胁,都让他无法再坚持。

  他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罢了……传朕旨意,同意与北疆和谈。”

  殿内群臣松了口气,却又不敢表露出来。

  枢密使连忙问道:“陛下,和谈人选与条件该如何确定?”

  经过一番讨论,完颜璟决定:“正使就由卫王担任吧。”

  完颜永济,乃是完颜璟的叔叔,被封卫王。

  完颜璟对自己的叔叔兄弟们一直忌惮,唯独对卫王完颜永济比较放心。

  因为完颜永济能力最差,一直对皇位的威胁最小。

  确定人选之后,完颜璟沉声道,“条件嘛,我大金可以承认北疆对夏国原有领土的统治,但北疆军必须退出关中。”

  “两国仍以当初金夏边界为界,互为兄弟之国,和平共处。”

  听闻此言,殿中众臣们面面相觑。

  一名大臣便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北疆军如今占据上风,恐怕不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北疆军若是退出关中,这场仗岂不是白打了?

  以北疆军的行事风格,就算是同意和谈,也定会狮子大张口,索要更多利益。

  完颜璟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朕明白。”

  “北疆人定然不会轻易归还渭北。”

  “他们不是草原牧民,劫掠之后便会离开,他们骨子里是汉人的统治想法,对土地极为重视。”

  “这次和谈,恐怕没那么容易,但一定要展现出我大金的强硬态度,也要保住我大金的国土与利益。”

  群臣纷纷点头,他们也清楚,北疆军占据渭北,既能控制关中平原的粮食产地,又能作为南下和东进的跳板,绝不可能轻易放弃。

  完颜璟对比也有了心理准备。

  “既然如此,便只能‘西丢南补’了。”

  完颜璟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北疆军若是执意不肯归还渭北,那便用宋国的土地来弥补我大金的损失。”

  “宋国都已经被我大金铁骑打得退守长江了,朕都也允许他们和谈,只需将韩侂胄的脑袋送来中都,便可保全临安。”

  “却不曾想,他们竟然如此不知好歹。”

  随即便对着枢密使下令:“传朕旨意,命仆散揆大军继续进攻宋国,务必打得他们送来韩侂胄的脑袋,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

  “若是宋国不肯,便攻破临安,让他们再尝一次靖康之耻。”

  枢密使连忙躬身领命,大庆殿内的因北疆产生的压抑气氛,似乎因这道对宋的强硬旨意,稍稍缓解了几分。

  在面对北疆的时候,金国君臣变得有些犹犹豫豫,可是到了宋国这边,却是毫不介意的重拳出击。

  必须让那群宋国南蛮子知道大金的厉害。

  ……

  而就在金国朝堂为和谈议论不休时,川蜀之地又传来一了则震动金国的消息。

  此前降金的蜀王吴曦,因倒行逆施、残暴统治,激起川蜀军民愤慨,被部将杨巨源、李好义率义兵突袭府邸斩杀。

  吴曦一死,降金的川蜀军队群龙无首,很快便被宋军收复,沦陷数月的川蜀之地,重新回到了宋国手中。

  消息传到临安,韩侂胄精神一振,连忙调兵驻守川蜀,安抚当地士族,继续加强对川蜀的控制。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联合北疆、共同抗金的决心。

  不久后,一支宋国使团悄悄从临安出发,途经刚收复的川蜀之地,避开关中的金军防线,绕道陇西,朝着关中方向行进。

  使团首领是韩侂胄的亲信苏师旦,此行的目的,便是会见北疆大都护李骁。

  谋求与北疆达成更深度的联盟,借助北疆的力量,缓解宋国在中原战场的压力。

  这日,使团抵达和州西北边境的伏羌城。这座小城曾是金国与宋国的边境城镇,东侧便是关中重镇秦州。

  如今的伏羌城则被北疆军控制,成为北疆军进攻秦州的前沿基地。

  城墙上,黄色的北疆军旗迎风飘扬。

  使团在一队宋军骑兵护送下,还没有抵达伏羌城,便被一队巡逻队北疆骑兵发现。

  而这支骑兵也肩负着迎接使团的使命。

  他们全部身着黄底白边的布面甲,甲胄在阳光下泛着血光,腰间佩刀,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长枪,气势威严,看得苏师旦暗自赞叹:“北疆军的威势,果然名不虚传。”

  随后,在北疆骑兵的护送下,使团进入伏羌城外的北疆军营。

  大帐之中,一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将领早已等候在此,正是北疆第四镇副都统、甘肃将军罗猛。

  苏师旦早已从皇城司的情报中得知,罗猛不仅是北疆的重要将领,更是李骁的姐夫,身份尊贵,因此不敢有丝毫怠慢。

  刚进大帐便拱手行礼:“宋国使臣苏师旦,见过罗将军!”

  罗猛起身抚胸回礼,笑着摆手:“苏使臣不必多礼,请坐。”

  待亲兵奉上茶水,罗猛便与苏师旦闲聊起来。

  苏师旦先是恭维道:“罗将军镇守伏羌,屡次挫败金军,威震慑关中,实在令人钦佩。”

  ……

  “本官在大宋便久闻北疆军战力强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听着苏师旦这些恭维的话,罗猛淡淡一笑,不卑不亢地回应:“大都护将西路交给本将,本将也只是全力而为罢了。”

  “比起大都护在关中的叱吒风云,本将还差得远。”

  话题很快转到战局上,当苏师旦从罗猛口中得知,北疆军已消灭十万关中金军,兵临渭河北岸,包围长安城时,顿时震惊得站起身来,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罗将军所言当真?北疆军竟已取得如此大胜?”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有北疆军如此神勇,何愁金贼不灭。”

  他连忙再次恭维,语气中多了几分真切的敬畏。

  此前他虽知晓北疆军获胜,却没想到战果如此辉煌。

  罗猛看着苏师旦的反应,淡淡一笑,缓缓问道:“宋使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不知此次前来关中,可有要事?”

  苏师旦定了定神,收起笑容,神色严肃地说道:“实不相瞒,此次前来,是奉陛下与相爷之命,与北疆结成兄弟之盟。”

  “金贼无道,对我大宋犯下滔天罪行,靖康之耻至今难忘。”

  “对北疆亦是步步紧逼,妄图吞并北疆之地。”

  ……

  “我大宋愿与北疆永结兄弟之国,共同对抗金贼,绝不能放任金贼继续为祸天下。”

  这番话虽冠冕堂皇,却难掩宋国的窘迫处境。

  尽管金军从中原战场调派了不少兵力支援关中,但剩下的军队依旧凶猛。

  宋军在中原节节败退,金军已逼近长江,临安危在旦夕。

  宋国朝堂上,议和的呼声越来越高,就连韩侂胄也难以支撑,中原战场的接连失败,让宋国早已没了继续作战的底气,只能选择议和。

  可金国对宋国的议和条件极为苛刻,不仅要求宋国自称“侄国”,割让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还坚持要韩侂胄的脑袋。

首节 上一节 604/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