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千万不要误解了“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谚语的内容了,这里的“熟”并非仅仅单指粮食成熟了,而是指包括粮食在内的所有与生活相关的农副产品,这些农副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的五业产品,可以细分为粮食、经济作物、竹木材、工业用油及漆胶、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水产品等若干大类,每个大类又分若干小类。涵盖了人类的所有生活不可缺少的所有要素产品。
第59章 嘉庆元年
嘉庆元年(乾隆六十一年),正月初一。
这伪清的年号很有“讲究”,都说乾隆在位六十一年,但实际上真的有点讲不好。
因为按照十全老大爷自己下达的诏书,乾隆六十年的年末,嘉庆就已经被立为嗣皇帝,又在次年正式改元登基,也就是今天。
可实际上操作却是,嘉庆登基改元了,然后乾隆退位做太上皇,之后满朝文武、八旗重臣、蒙古王公继续给乾隆上奏折,上书由原来的“××叩首恭请皇上圣安”,改为“××叩首恭请太上皇圣安”。
(此图里,雍正改“奴才”为“臣”,言外之意就是杨宗仁不配,还批了句“称臣得体”,以显大度)
然后呢,这还不算太离谱。
真正离谱的在于,皇宫里的时宪书、起居注记录,同样也用“乾隆六十一年”,而不是“嘉庆元年”。
(开个玩笑,乾隆有六十三年.doge)
却说,荆州的大将军府,聂宇难得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
这几个月忙着造反,几乎天天都没法睡好,幸亏穿越后身体比曾经壮实了不少,而且又处在最精力旺盛、无处发泄的年纪。
“少爷,您起了,奴这就给你端水洗漱。”丫鬟小红听到屋内动静,忙说道。
聂宇有些无奈:“小红,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你现在不是我聂家奴婢,可以不用再自称奴,也不用再称我为少爷。”
丫鬟小红眨巴眨巴水灵眸子:“可是少爷就是少爷啊!爹说了,要奴记着少爷的好,尽心尽力服侍好少爷,还有……”
说到最后,声音不自觉变小了,脸腮也变得通红。
聂宇听到这,也不说了,他知道刘叔(管家)是什么想法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之前说过,他的这个贴身丫鬟小红,正是刘叔刘管家唯一的闺女,所以送来做他的贴身丫鬟,就是存着给他做填房妾室的心思。
刘叔跟着他爹跟了大半辈子,从小就一起长大,尽心尽力、鞍前马后,一路从贴身家奴,混到了聂家管事,本身就关系匪浅。
刘叔没儿子,就一个闺女,娶做正室不太可能,但做个填房妾室还是绰绰有余,也算是与刘叔亲上加亲,这么多年劳碌效力的回报。
不过现在,聂宇干起了反清复汉的大事,为了尽可能多的团结能团结的人力物力,先是给流民佃户分田落籍,将宗族地主瓦解掉,接着又带头解放家奴,把家奴恢复到雇佣工。
这并不算惊世骇俗,因为历朝开国皇帝,几乎都做过类似的事情,比如汉之光武,就曾下旨禁止权贵蓄奴,不允许地方搞人口买卖。
严格来说,一直到伪清初年,人牙都算非法,被抓到了那都是要流放杀头的。
之所以要这么干,他们的目的很纯粹,就是单纯的增加劳动力,增加治下的户口人丁,包括鼎鼎有名的“三武灭佛”,本质上也是百姓都去当和尚避税,没人种地了。
不要觉得惊诧,觉得古人就做不出这“人人平等”的操作,因为他们的底层逻辑就不是为了“平等”,而是为了让更多百姓为王朝去种地,大户们的蓄奴行为,反而影响到了正常的农桑耕作。
聂宇收敛了思绪,小红正端着水盆进来,伸手拧干湿巾,就要垫脚给他擦脸。
“哎呀~!”
小红惊叫一声,因为聂宇抓住了她的小手。
“呵呵,洗漱的事还是我自己来吧!”
聂宇十分自然将湿巾接过,照着前世习惯抹了三把,就算洗过脸了。
小红耳根子发红,支支吾吾半天,才转身小跑着去拿牙刷(这时代有,但聂宇自己买了一个,主要用不惯)。
过了片刻。
聂宇刷过牙,又用毛巾擦了把脸,顿觉神清气爽,起初的那点尴尬已经消失不见。
“小红。”
“少爷,奴在这呢?”
“小红,我说了,你已经不是奴婢,今后可以自称我,不用再称什么奴。”
“可是……”
聂宇笑道:“好了,小红,说起来你也算与少爷我一起长大,少爷还不知你的名字呢?”
“回少爷的话,奴……我没有名字,来少爷身边前,爹常唤我幼娘。”小红还想自称“奴”,但见到聂宇的脸色,又忙改口道。
聂宇继续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以后便也呼你为幼娘吧!”
幼娘,老实说算不得名字,而更应该算是闺名。
所谓待字闺中,就是说女子出嫁以后,要重新待取一个表字,用在外面示人交流,而闺名只能在家庭内部使用。
聂宇现在问了小红的闺名,态度已经很明显:“好了,随少爷我一道去用饭吧!”
说着,拉着已经羞涩低头的小红,便往客厅过去。
反正他已经想明白了,幼娘与他从小做贴身丫鬟,可谓关系匪浅,就算他真的放人出府,对方也难嫁得出去。
聂宇不是渣男,更不是理想主义者,知道自己将来要么满门抄斩,要么成为皇帝。
一夫一妻制注定在他身上不可能,现在无非多一双碗筷罢了,还能将刘叔也牢牢绑在他聂家的反清战车上面。
来到客厅,见到被聂宇拉着进屋的小红,聂杰人也不反感,反而露出笑容,总算他不白忙活,大老远把人从宜都一起接过来。
老刘啊!咱这老爷做到这份上,也算对得起你了。
“爹,新年好啊!”聂宇笑着拱手。
上前照常拜年,与后世没多少不同,也可能是聂宇一家过于土包子,不懂城里大户人家的规矩。
聂杰人很高兴,抬手便将散钱(铜钱)发了下去。
这属于明清过年的传统,直接散发铜钱给晚辈和下人奴婢,寓意新年贺喜。
红包这种东西,到了民国才正式出现,现在还没有,而且主要也不是为了发钱,只是取个新年彩头。
之后,小红被他爹单独拉过去说话,明显不像对待寻常丫鬟,聂宇也懒得过问,反正他已经放开了。
来到大将军府前堂,就见将军府的文武官员、将领,能来的都来了,人人都是面带喜气。
过年了,就算反贼,那也得乐呵乐呵不是。
应该说,如今的湖北,能这么太平过年的,可能也就他们荆州这一片了。
其他地方不是在造反,就是在动乱,要么就是伪清官府压得百姓活不下去。
“臣(末将)等恭祝大将军与老太爷福寿安康、武运昌隆!”
冯修永带头,一大帮文官、武将拱手说起了吉祥话。
聂宇也同样抬手笑着回应,又将早已备好的新年散钱一一发了下去。
于此同时,军中也早已安排下令,这时应该已经开始了聚餐吃肉,顺带领取新年赏钱,这些不是什么彩头了,而是实实在在的赏钱军饷,以及正儿八经的大口吃肉。
众人按规矩拜完了年,接着就是正式议事(过年加班)了。
……
这章算过渡吧!
第60章 过年加班
荆州城,汉军治下。
百姓皆在喜气洋洋欢度春节,大将军府的新政给了他们喘息活路。
不说一下子生活日头就变好,但也是有了盼头,跟地主借的高利贷,给官府的摊派加征,也都不用还、不用交了。
没了税赋的重担,又没了地主的盘剥压迫,大将军府还给分了地,这日子肯定是比从前要好过太多。
至少,今年春节,许多百姓家中都能舍得买些肉食油水,好歹也让家中孩子苦哈哈一年,能吃上点油荤。
“大将军,臣这里已拟定好,自去年我汉军割据荆州、松滋、枝江、宜都,这一府三县以来,所有清丈田亩、拆分大族士绅的田册详表,还请将军过目!”
第一个汇报工作的,是大将军府新来辅政文书官陈兴怀。
陈兴怀是荆州陈家的嫡子,正好当日的陈家主带投效命,又说愿把嫡子献出为大将军府充作人才。
聂宇既为投桃报李,也为拿来做质,便先给其做了个文书,因为实在干的不错,又有秀才功名在身,就大手一挥任命接替了堂叔聂霖的班。
有能力还好用,又能做人质,还可以千金买马骨,何乐而不为?
陈兴怀起初听闻自己成了反贼,还要去给反贼做官,自然是不乐意的,他年纪轻轻中得秀才功名,正是人生大好前途刚刚起步。
一眨眼,成反贼了不说,还是榜上有名,起步凌迟的那种?
陈兴怀不能反抗,因为违抗父命是不孝,他本来想要摆烂,再看有没有合适机会,弃暗投明,好歹不能真的从贼,直到他见到被聂杰人拿在手中把玩的高仿玉玺……
“荆州府并宜都、枝江、松滋三县,及三县所辖村镇,目前田亩已经基本清丈完毕,各县流民、佃户皆已分田落籍,新增合并乡镇十一处,都已任命镇官,镇官暂定为镇长……”
陈兴怀将手里的田册与户籍册,都递交了上去,同时口中又跟着讲解道。
他自小便是地方“神童”出身,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再加上读书刻苦用功,所以年纪轻轻便轻松考过院试,去年为了沉淀一下,方才没有接着再考,而是激流勇退回家苦读。
说真的,没有那块高仿玉玺在,包括这位秀才公在内,那些读书人还真不一定能认真办事。
聂宇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又仔细翻着手里的田册与户籍册,他是真没想到自己地盘不大,人口土地能有那么多。
光是目前统计的总户头,就有20多万户,以每户5人为准,就是100多万的人口,而清丈出来的土地就更多了,足足达到了4万多顷地,折合亩数就是400万亩地。
这与荆州府衙的文档记录,明显是对不上的,从土地到户口都对不上,户口好说,因为有许多流民涌入荆州,还有家奴也被释放了不少,又有许多山民也主动下山落籍,不下山不给分田,还要加税。
耕地面积上就真的有些说不过去了,按照官府的文档,对比现在实际清丈出来的土地,二者起码差了有三分之一(实际高的能差一半)。
好家伙,这特么就是所谓的大清盛世?
怎么看着都跟明末有点像了?
陈兴怀的工作汇报结束,接着又是大将军府各级官吏陆续汇报。
主要就是各自负责的工作范围,以分田、编户、落籍为主的民政事务,再往下细分还有地方村镇的水利挖渠、修缮官道、调解村镇纠纷等等。
“李琛,你想去宜都县做修路官?”聂宇看着手里的请愿文书问道。
修路官不是确定官职,只是目前约定俗称,因为大将军府准备要在全新村镇行政区划里,规划修建一些官道,用于打通各村镇相对封闭的交通环境,加强村镇与县城之间的联系。
而这里头自然就得有官员,前往管理与负责,同样也能为百姓创造许多赚钱的岗位,将目前荆州剩余的劳动力,给充分利用起来。
目前只是将军府文书官的李琛,连忙上前拱手应道:“大将军,臣想去宜都县,为那里的百姓打通村镇与县城的官道。如此,有了官道通行,百姓就不必翻山越岭,为了能够交纳足额赋税,而受到土豪劣绅的压榨盘剥,官府同样也能以官道交通之便利,让政令能够无碍的下达村镇,不至于被村镇地主架空。”
嗯,看来不是空架子,有做过功课,知道他修路是为了干嘛。
再一看对方的履历,荆州李家的族中子弟,不是嫡房子嗣,而是被他下令强行分家后才立业的旁系。
但这些府城大族,自有自的活法,有着宗法祠堂为纽带,至少这一代内还能维持暗里的联系。
聂宇对此倒是不在乎,因为也就这一代了,等下一代,没了庞大的土地不动产,再加上家族产业又被拆分,再是宗法血缘也会被消磨干净。
历史上,这么拆分大族的,也不是就他一个,凡是士绅权贵势力太强,都会被王朝进行有目的拆分。
古人也不傻的,知道宗族会尾大不掉!
“去找老太爷吧!看老太爷给你安排什么职位,其他想跟着去的,只要政绩考核通过,也能跟着你一道去。”聂宇对此倒是不反对,反正他爹已经先审过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正好,地方上也需要更多基层官吏和新鲜血液的加入,这些年轻读书人既然愿去,那自然也是挺好的。
大不了,还是刘叔在那边看着,出问题也出不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