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霸王 第277节

  东海王低着头说道:“启禀皇上!臣管教无方,让妻子儿媳听信了蜀王太妃的谗言,冒犯了皇后娘娘,臣特来请罪!请皇上责罚!”

  贾蓉沉默不语。

  过了几秒钟,贾蓉看向宗正和大理寺卿。

  “按照规矩,这种事情怎么办的?”

  宗正不好说话,这种算是自己人犯了错,但往往很多时候都是外人来说怎么判,再由族里人挑个不轻不重的,不然宗室内部容易伤了和气。

  大理寺卿差不多就是做这种事情的人了。

  “启禀皇上,在皇宫宴会中哭泣,其罪名取决于这样做的目的。”

  “通常可能涉及失礼之罪,扰乱秩序之罪、不敬之罪。”

  “臣认为应该是失礼之罪,在中秋宴会上哭泣可被视为失态,可能冒犯皇室尊严。”

  “按照皇宫规矩应该是轻则斥责,重则可能被逐出宴会或受到其他处罚。”

  贾蓉看向主持昨天宴会的太监,“皇后昨天可斥责了?”

  太监恭敬地回答说:“启禀皇上,皇后娘娘没有斥责,只是安慰了一番。”

  贾蓉询问:“什么情况可以不罚?”

  大理寺卿回答说:“事出有因即可,如亲人出事,这种只要理由充分就可免于责罚。”

  贾蓉笑了笑,“那一群人提前商量,然后讨要赏赐不成,就一起哭泣喊叫,让好好的国宴成为笑柄不说,还逼着皇后答应她们的无理要求,有什么样的理由可以免除这种不敬之罪?”

  大理寺卿低着头,谨慎的回答说:“启禀皇上,没有能宽恕这种逼宫的理由。”

  “宫廷礼仪,尤其是御前礼仪极为严格,任何失态都可视为大不敬,处罚可能包括降职、流放甚至更严重的刑罚。”

  不敬是大罪,大不敬更是死罪!

  东海王汗流浃背了,但也知道这次是自家娘们踢到了铁板。

  “启禀皇上!臣并不知道这个事情,是在今天刚知道的事情,平时臣都在外面下棋遛鸟斗狗,完全不知道那些女人的蠢事!”

  东海王迅速求饶,他真的是无辜的。

  “皇上!臣若是知道她们如此大不敬,一定会杀了她们,避免她们冒犯了皇上威严!”

  虽然是冒犯的皇后,但就如贾蓉所言,讨药不成想出蠢办法在中秋宴会上哭闹,这绝对是大不敬之罪。

  皇宫的中秋夜宴是招待重臣妻女的国宴,一群女人在这里搞事情,完全就是告诉天下人,她们男人也不把皇后和皇上放在眼里!

  贾蓉很快有了决定。

  “让蜀王太妃回去蜀地,终生不得离开蜀地,降爵为庶民,死后不得以王妃之礼下葬。”

  “东海王王妃藐视皇室威严,听信蜀王太妃的蛊惑,犯下了大不敬之罪,除去封号,终生不得进京!”

  “东海王管教不严,家风不正,罚银五千两上交内务府。”

  “其余闹事之人,全都除去封号,好好在家相夫教子,别整天闹事!”

  “这一次朕不牵连那些女人的家人,但没有下次了!”

  “下次各个诰命夫人再敢在皇宫圣宫里失去对皇后和朕的敬畏,做一些不知死活的事情,休怪朕按照祖制,效仿世宗,维护皇家天威了!”

  世宗是太上皇,一个杀了很多人的皇帝。

  前任皇上反而没有庙号,就连下葬都很草率。

  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短命的就没有。

  庙号是后人封的,不是本人所封。

  一般都是根据功绩。

  比如开国皇帝是太祖,第二代是太宗,开国皇帝的父亲可称作是高祖。

  宗,用于继位皇帝,通常表示守成或延续祖业。

  太上皇杀了太多人了,文人们不肯给他仁宗的庙号,

  高宗是用于在位期间国家强盛的皇帝,文治武功都可以。

  文人觉得他不配。

  各个宗室大臣同样也觉得他在位期间乱七八糟,确实是不配。

  最后也就是忍着对这个皇帝的讨厌,给了一个世宗的庙号。

  世宗更适合评价对国家有重大改革或扩张贡献的皇帝。

  贾蓉觉得自己应该是世祖,二世祖的世祖。

  庙号为“世祖”的皇帝通常被视为国家的重建者或重要奠基人。

  贾蓉若是继续承认前朝的合法性,愿意继续祭祀前人,那就是世祖。

  但若是想要自己更换旗帜的话,那就是太祖了。

  贾蓉更不想认贾家的祖宗,所以祭祀的还是皇家的先祖,以后封号多半还是世祖。

  世祖和世宗谁厉害……当然是祖宗的祖厉害了。

  世宗的评价并不好,朝廷文武对世宗那十多年的回忆只有难受。

  很多严苛的税收制度和礼仪制度,以及法律条文都是世宗皇帝搞出来的。

  贾蓉解决了东海王的事情后就开始炼丹炼药。

  既然是药不够吃引发的问题,那就多造一些好了。

  在这个没有特效药的时代,头疼感冒忍不下去就会死。

  所以既然没有条件吃到没有副作用的药,那就先挺过去再说吧。

  贾蓉开始提炼药物。

  有止痛药吃就不错了,没时间在乎健康不健康的。

  而且一想到自己今后的名声说不定还要靠一群文人传播,庙号也要后人来定。

  贾蓉很快决定了!

  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

  烟酒不能少,止痛药和神仙片也不能少。

  能快速止痛镇痛,隔绝各种乱七八糟引起的头痛,也有助于带病上班工作,为国家和民族创造未来。

  再说为国尽忠,舍生取义,不就是他们追求的吗?

  副作用就当没有吧。

  抽烟喝酒还一堆副作用呢,造烟造酒的需要心怀愧疚吗?

  不需要啊!

第301章 赐药

  制药需要的技术非常多,很多东西不光用于制药,也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贾蓉将制药用的蜂蜡和甘油放在一边。

  贾蓉手里收集到的甘油都是从动植物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

  甘油、大豆油、明胶……贾蓉一个人很难同时收集和制作多种道具。

  以前主要是炼药和火药,如今事情多了后,只能把事情交给手下人去做。

  培养一群化学家就是贾蓉要做的事情,不过这些人在京城太危险了,于是就安排到了东北地区。

  事业上的忙碌让贾蓉没心思在女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这一年除了去年怀孕今年生孩子的晴雯之外,家里再没有新人旧人怀孕了。

  圣蓉四年,十一月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皇上!”

  贾蓉少见的上朝了。

  “可有要紧事情?”

  贾蓉今天心情很不错,又让其余人先汇报情况。

  左相上前一步,躬身启奏:“陛下,近日各地奏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无不安享太平盛世。”

  最近确实是没什么要紧事情,也没有特别需要解决的事情劳烦皇上。

  贾蓉点头,又看向其余人。

  户部尚书走上前恭敬道:“启禀皇上,得益于钢铁器物售卖、烟草美酒等物畅销,各个国营企业稳定上缴国税,今年税收稳固,国库充盈,各地官员勤勉尽责,民生富足。”

  “虽有少许地方出了天灾和祸乱,但都及时解决,开仓赈灾,或是命县衙平叛,如今四海皆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蓉微微点头,目光沉稳,缓缓开口道:“朕心甚慰。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乃朕与诸卿共勉之果,然治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诸卿不可懈怠。”

  经常闭关的贾蓉说这话有点怪异,但又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群臣恭敬道:“圣上隆恩,臣等万死不辞!”

  内务府总管上前奏道:“陛下,今年各地贡品已陆续送达京城,西边中亚省的牛羊兽皮、吕宋的药材烟叶、东瀛的竹器、西域的毛毯珠宝、北地的良马、天竺的香料美人,皆已入库。贡品之丰,足见四方臣民对陛下的忠心。”

  贾蓉微微一笑,说道:“四方来朝,贡品丰盈,实乃天佑我朝。然朕更愿见百姓富足,天下无饥寒之苦。诸卿当以民为本,继续推行仁政,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广开商路,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礼部尚书接着奏道:“陛下,近日有外邦使节前来朝贺,愿与我朝结为友好之邦,互通有无。臣已安排妥当,待陛下示下。”

  贾蓉点头道:“外邦来朝,乃我朝威德远播之象。礼部当妥善接待,以示我朝之礼仪与宽容。然亦需谨慎,不可轻信外邦之言,务必以国事为重。”

  朝臣们纷纷领命,齐声应道:“臣等谨遵圣谕,必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保我朝万世太平。”

  皇上今天给大臣们的感觉有些奇怪,虽然大家都相信他是有文采,也懂正常说话的人。

  但他平时说话都是随意的厉害,极少用那种正规的书面语说话。

  最麻烦的是大家都习惯了这些,就像是剃头和剃须一样,大家也习惯了陪贾蓉一起说白话。

  当然众人也能继续用书面语对话,都是正经读书科举上来的,有些本事并没有忘记。

  可皇上今天这是怎么了?

  以后难道都要这么说话?

  贾蓉平时很少炫文采之类的东西,大部分时候都表现得像是一个文盲,不喜欢和大臣们讨论圣人文章,更不喜欢讨论礼法典故之类的事情。

  好处是也不会考别人文采。

  朝廷众人都知道这个皇上是状元出身,文采和对文章的理解绝对不弱于翰林院和内阁的那些老家伙。

  只是皇上这些年一直都在带头钻研那些更实用的东西。

  比如工匠、农桑、化学、医药等领域,为了方便那些文化不高的工匠们听懂话,不论是圣旨还是平常说话,都倾向于更直白一些的表述。

  也因此众人相信贾蓉是自认笨拙,不愿把自己的意见或技能让别人知道,故意藏拙。

首节 上一节 277/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