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各种技术发展方向和海外用兵的事情,贾蓉都简单定了个计划,让下面人看着安排补充。
登基快五年了,各地也都修好了一条官兵官军走的高速公路,并且各个省段连接成一段直通京城。
早晨时候,贾蓉出去买药,顺便把书信交给了提督。
提督拿到信后立刻盖章包裹,写下红色四个字,“十万火急”!
当提督亲自把信交给驿管的人后,里面的人迅速意识到了大事情,立刻骑着千里马火速出发。
圣朝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十公里设置一个驿站,五十公里会设置一个休息用的驿馆。
以京城为中心,全国有十三条主干道,分别通往全国五十七省。
省府之间互有通道,兼具邮、驿功能的驿站多达两千多所,五万多专职服务人员和两万多驿兵为其服务。
贾蓉更是把打仗用的上好战马给了这些驿站用,对铁骑和轻骑兵之类的反而没有多重视,大部分中下等马已经足够拉火炮军械了。
好处也明显,一旦有些文件注明了十万火急四个字,不管人还是马,跑死了也要把东西送出去。
文件里的信息关乎国家命运,只要跑在这条路上就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正常人和马都会疲惫,不可能一直保持在最高状态。
这个时候七八万人和十多万牲口就要为国效忠了。
换人!换马!接力!
一旦有这种红色信件被传递出去,不光是派出最能跑的人负责送信,还要加班加点应对,等待朝廷的回复文件过来时火速送出去。
传递时间有严格的考核,从接到信件到送到下一个驿站的时间都会记录下来,谁耽误了谁倒霉。
在都是十公里路的情况下,各个驿站的紧急文件用时就成了考核标准。
千里马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管是狗拉雪橇还是两个人一个黄包车接力十公里,再或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自行车滑轮车之类的,反正圣朝皇帝一直都是只看结果那种人。
圣朝很快展现了极高的动员力和情报传输能力。
这种事情并非是第一次进行,也不是最后一次。
这些年来尽管贾蓉从来没在乎过边疆战事,但军情和紧急文件之类的进步速度一直都在随着科技的提升而提升。
贾蓉早上七点送出了信,然后等别人送药过来后就煎药,又和同样是围困人员的小姐们一起清点物资,逐个对所有房间的物资进行清点,眉头紧皱的和大家一起思对策,商量着如何修补漏水的屋顶。
中午按照贡献工作来分配食物,开会商讨关于食物紧缺的事情。
下午贾蓉观看歌舞表演,美其名曰振奋士气。
傍晚的时候外面放了几声空响,再加上今天没有人送食物过来,导致众人的情绪失落了起来。
很多人把脱困的希望放在了贾蓉身上。
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贾蓉没有在房间里睡觉,而是继续在大厅数百张棉被组成的豪华地毯上休息。
绝望的小姐们和英勇无比的贾蓉很快一起抱团取暖,在依旧漏风漏水的大厅里暖热一大片人。
***
转天早晨七点,贾蓉还在睡觉的时候,贾元春就接到了远方的来信。
在看到贾蓉的来信后,贾元春哭了,泪流不止。
正在吃饭的众人都远远看着贾元春。
林黛玉起身过去,“姐姐,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这些天总感觉一直都不对劲,姐姐到底是瞒了我们什么事情,就让我们这些妹妹们也一起分担可好?”
贾元春笑着擦了擦眼泪,“没事,我总算是能松了口气了,我先去上朝,等回来后就和你们说。”
王熙凤走过来,迅速询问:“可是好事情?”
贾元春苦笑了一下,“算是吧,总算能安稳过个年了。”
尤三姐早就不哭了,此时走过来小心的询问:“是皇上的事情吗?”
贾元春知道尤三姐多半是猜到了一些事情,点头说:“这些日子一直都瞒着各位妹妹,皇上前阵子觉得家里太闷,自己出去玩了。”
众人露出惊愕的表情。
史湘云走过来说:“我还以为大哥哥真的是去闭关了,没想到竟然跑出去玩了?那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可是回来过年?”
贾元春这些日子为了稳定朝堂,也稳定家里,一直都不敢把贾蓉当初离家出走那个事情告诉太多人。
如今藏着掖着也没有办法了,于是就让人拿出了贾蓉留下来那个指责家人和家庭拖累自己的自由之书。
尤三姐非常自责,其余人却都明白不是尤三姐的问题,安慰这个并不可怜的女人。
成为皇上的妃子可不是可怜事情,而且这里又不像是前朝后宫那样清冷龌龊,贾蓉已经对这些女人们非常非常好了。
一群整天想着爱情、自由、幸福、体贴的女人,忽然发现她们的男人开始思考追求自由之后,立刻就慌了。
她们思考的不再是贾蓉整天混迹花丛,对她们好不好的无聊事情了,而是贾蓉跑不跑的现实问题。
第291章 价值
圣殿
群臣站于议会大殿的宽长台阶上,形成一个面向前方的圆锥扇形。
贾蓉当初确实是设计的扇形,但是手下工匠修改成了张开弯曲的佛手型,又像是一个红酒杯,于是就采纳了。
整体建筑并非是平面,至尊宝座那里要高出不少。
整体建筑修建的非常奢华,从外到内都是精工制造。
九重汉白玉台基之上,朱红廊柱如通天之木撑起鎏金重檐,歇山顶上琉璃鸱吻昂首向天,在日光下流转出翡翠般的碧色光华。
蟠龙柱间的金砖地面映出斑驳龙影,沉寂的青铜仙鹤香炉仿佛随时会振翅长鸣,将龙涎香的青烟织成帝王威仪的经纬。
帝王不在这里。
“皇后娘娘驾到!太子驾到!”
在太监的高声唱喊下,众人齐齐躬身拜礼。
“皇后娘娘千岁,太子殿下千岁!”
因为不是皇上,不需要在朝堂上跪下磕头行礼。
朝堂上只跪皇上,这是圣皇制定的规矩,免得后宫干政。
圣皇素来是对女人没什么信赖可言的,详见《圣蓉诗集》。
当所有人都低头后,圣宫皇后和圣仁皇后从专用通道登上了九五至尊宝座的后方,进入使用了四个月的临时帷帐凤榻上坐好。
太子走到贾蓉的座位那里坐下。
虽然作为太子,他可以坐在这里,但是对他自己和其余人而言,并不是那么合适。
真正有资格坐在那里的人,哪怕是把双腿搭在书桌上侧躺着听下面人吵架都没什么不妥的。
正襟危坐在龙椅上的太子,在大家眼中只是一个穿着不合身衣服,坐在不合适位置上的孩子。
“众位大臣请坐。”
太子说着已经说了好久的话,这四个月来太子可能是觉得自己习惯了,也适应了朝堂上的事情,觉得自己能当家作主了。
“遵旨。”
很多大臣和皇亲国戚都回去坐下了,只有几个有事情的人继续站在中间走道位置。
东海王抬起头看着太子,以及太子身后那两个皇后。
“请问太子,皇上何时出关?”
左相右相都没有说话,对东海王的行为并不意外。
提督传信的事情第一个知道的是贾元春,因为提督所在的体系并不对内阁负责,信件走的路线也不一样,直接传到了圣宫。
太子想要回头问自己母亲贾元春如何回答,她的母亲是后面二后之一的圣宫皇后。
圣宫皇后贾元春属于贾蓉的原配,但是贾蓉身兼两系,不光是继承了忠孝王一系,也继承了先皇这一系,所以娶了原来皇上的皇后作为圣仁皇后。
没有明媒正娶,就是简单的生米煮成熟饭。
不过朝中大臣倒也支持这么做,先皇绝嗣,忠孝王一系又是皇上的兄弟,娶了皇后更符合法理一些。
圣仁皇后是贾蓉平辈的,所以不是皇太后,而是皇后。
因为是之前皇上的皇后,贾蓉继承皇室内部的皇位并收了这位皇后时就不能给妃子位,于是理所当然的一皇二后。
一皇二后比纳为妃子,更符合封建王朝的秩序伦理法统。
而且贾蓉根本就没明媒正娶,所以大家就默认了这个事情。
圣仁皇后比贾元春更适合当皇后,也作为贾蓉钦定的对外人员处理国务。
“皇上最近心情不好,正在忙着年少时候想做,却因为不得不忙碌国事家事耽误的事情。”
“为国为家二十载,行圣人之事,造福万世,如今三十而立,想要安静做点皇上自己喜欢的事情,东海王何故总是三番四次询问打扰呢?”
东海王低下头,恭敬道:“臣只是中秋时候未见皇上,今年皇上闭关两次,所以有些牵挂皇上,并非是故意打扰。”
圣仁皇后平静道:“东海王且回去坐下,耐心听着便是。”
“遵旨。”东海王识趣的退下了,回去亲王的桌子那里坐下。
左相感觉奇怪,东海王肯定会问一问皇上的事情,但是圣仁皇后今天的语气就有些强硬了。
圣仁皇后虽然是垂帘听政,不过太子没本事对国事发表意见,平时主要还是圣仁皇后在主持大局。
作为前朝皇后,也是今朝皇后,这位皇后曾两度垂帘听政。
当初贾蓉作为摄政王处理国务的时候,这位皇后就是一个吉祥物,贾蓉说什么她应什么,一切以贾蓉为主。
如今贾蓉不在却能主持大局,给人一种贾蓉更加牛逼的感觉。
“皇上不想热闹,如今也打算给太子一个成长的机会,也盼着太子早点成长起来,好自己去忙自己的事情。”
“只是太子如今年纪轻轻尚不稳重,对皇上提拔任命的大臣们还不熟悉,对皇上安排计划的各种工程研究也不清楚。”
“有些事情只有皇上懂,我们都是一知半解,既然皇上亲自安排我等在这里坐着,那诸位大臣就按照皇上的吩咐就是。”
众人迅速起身应道:“遵旨!”
两宫皇后和太子,确实是贾蓉领着上朝坐下的。
贾蓉也不是突然失踪,而是自己提出来让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让太子上朝,然后才去闭关。
该走的程序都走了,所以就算是一年闭关两次,三四个月没露面,其余人也不敢多问。
“坐下。”圣仁皇后淡淡的说道:“皇上念我们不容易,传旨安排了一些朝中的人员任命和计划事情。”
“将皇上的书信传给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
太监举着一个托盘走下去,将书信呈给了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看过后,迅速递给了吏部尚书。
四个尚书看过后,圣仁皇后说道:“也传阅给内阁大臣与今天来的亲王。”
几位宗室王爷和左右丞相等人都看到了贾蓉的书信。
字迹确实是贾蓉的手笔,几个文人对皇上的字迹非常清楚,不会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