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霸王 第209节

  林黛玉迅速点头,“我也记得。”

  贾蓉微笑说:“她是被家里人逼着出家的,又不是自己想出家,看着冷傲实际上和惜春一样思春,整天看你们姨奶奶的舒适生活,又见黛玉当了王妃,心里可不好受了。”

  薛宝钗露出了微笑,“思春还不好办,咱们老爷肯定能治好思春病。”

  林黛玉打趣说:“一个短发和尚,一个长发尼姑,真是绝配。”

  史湘云说道:“怪不得以前和惜春关系挺好呢,原来是能说到一块去。”

  贾蓉想起了惜春,“惜春最近怎么样了?”

  几人都摇了摇头。

  贾蓉说道:“前阵子确实是忙的厉害,不过她嫁人了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咱们就不要管了,后天是老太太的八十大寿,你们想去吗?”

  几人互相看了看。

  史湘云犹豫了一下,“我想去看看。”

  贾蓉笑道:“不用扭捏,想去就去,不像以前元春那样一年回去几十次就行。”

  众女这就放心了。

  贾探春说:“我去看看吧,正好和父亲母亲也见一见,等过年就不回去了。”

  贾迎春不说话,不太想回去。

  林黛玉说:“我去看看。”

  贾蓉直接说:“那我们几个就都过去吧,光你们几个过去也不合适,总要跟一个男人,我们几个加上元春还有凤姐就行了。”

  众人很快决定好了明天去拜寿的事情,又提前派人去通知了贾政。

  贾家众人又回去了荣国府居住,老太太和贾宝玉贾政等人也都住在了原来的屋子,贾蓉的孩子也回去了宁府上课上学。

  一切好像是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只不过贾家未来的继承人,肯定是贾元春的儿子。

  贾政的日子倒是过得不错,不光是新纳了妾,工作上也轻松了很多。

  作为朝廷大官,他现在的收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一些大家分给他的收入,足可以养活的起荣国府上下。

  这些年工部没少捞钱。

  贾政收到下人的报信后迅速回去报喜。

  老太太听到后极为高兴,她都半年多没有见外面客人了,自从惜春的婚礼过后也一直都闭门不出,看起来老了好几岁。

  “阿弥陀佛!王爷后天带人来了,那肯定是没事情了,让人多备些酒席,多热闹一些!”

  贾政也开心的答应,“是,我这就让人请来戏班,再邀请一些朋友故交过来。”

  一家人过得苦啊,有钱也不敢乱花,更不敢搞什么排场,就连亲戚都不敢走。

  就连贾蓉都觉得应该稍微给点帮助了。

  毕竟贾蓉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心人,贾家有难贾蓉从来都没有袖手旁观过。

  老太太再不高兴高兴,就没几年高兴劲头了。

第227章 暗流汹涌

  敕造荣国府大门前,仆人们张灯结彩。

  院子里也又打扫了好几遍,搬来金翠装饰,又铺上毯子以彩灯指引,预留出中单大堂招待贵客,又在前院附近收拾多个屋子当退居。

  喜庆的节日自然少不了戏班和笙箫鼓乐声,贾政又连忙安排贾宝玉和其余贾家男儿去忙活。

  贾家族人不少,尤其是宁府一脉看似是一脉单传,但实际上旁支族人不少,几代下来早就开枝散叶了。

  对三品大员贾政来说,不论是下人还是帮手都不缺,钱也不缺,如今唯一的遗憾就是儿孙不争气。

  不过幸好女儿和外孙争气。

  贾政刚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旁边小妾递过来茶水没喝上两口,门口就跑进来一个小厮。

  “老爷,兵部尚书前来拜会!”

  小厮的语气里满是高兴。

  自家老爷是六部里的工部尚书,而且和朝廷大员们的关系都非常好,在这种大官手下干活也有面子。

  “快!我去!”贾政迅速放下杯子,亲自出去迎接。

  当官这些年,贾政一开始是战战兢兢,但是贾蓉上半年事情不断,刚忙着自己的事情了,导致贾政过了好几个月的好日子,现在看到兵部大官过来拜访也不害怕了。

  贾蓉又不是每天都找事情,就像是洪水猛兽不会天天出现一样。

  皇上、王爷、大官、贾家、自家、随即作案家、哪怕是只有六个选择,大家也能轮流休息很久了。

  况且贾蓉也谈不上勤快,最近依旧是在忙着搬家和写名人名言的事情,没心思出去夜跑。

  “贾大人!”

  “云大人!”

  兵部尚书笑着和贾政拱手祝贺,“听闻令堂老太君八十大寿,我带着妻子儿女不请自来了,贾大人勿怪。”

  贾政笑着说:“不敢不敢,快请进,原本八月初三才是生辰之庆,本意是从初三热闹到初五,老太太也打算简单一些热闹三天就是,只是没想到王爷说明天过来,这才又赶紧让人多备了些东西。”

  两个大官带着人进屋,坐下喝了口茶又闲聊了几句,这才去了老太太那里拜会。

  很快兵部尚书留下来吃饭,王家王子腾也带着妻子儿女过来。

  女眷们去了园子里休息吃饭,陪同贾母,男人们则是在外院吃酒闲聊。

  兵部尚书的妻子云夫人微笑说:“敢问这寿辰后面几天都是怎么安排的?正好这几天没事情,我儿子女儿在家顽皮,正好我在家闲着也没事,带他们一起过来帮帮忙,凑个热闹。”

  老太太露出微笑,旁边王小姐主动说:“原来定的不算数了,昨个儿王妃说明天王爷带着王妃过来,就以明天为尊,到时候明天上午邀请皇亲、驸马、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

  国君是命妇的封号之一,地位在公主之下,一般是从公主降下去,或者是从国君升为公主,大部分时候都是给投降或者加入的外国外邦女人用的。

  京城作为首都之地,本来就有外国使节和夫人,因为这几年南方的频繁交流,以及两个疯狗铁了心的丢钱打仗,导致过来的使节多了不少。

  众人闲聊了一会儿后,王小姐起身说:“老祖宗,我去和二爷说说,让他再写几封信把议程都说明白告诉各个皇亲国戚,免得通知不到让各个贵客过来打听了。”

  老太太笑着点头,“好。”

  老太太又对着兵部尚书之妻夸耀说:“我这个孙媳妇处事妥当,持家贤淑周到,是我孙媳妇里第一得意之人!”

  王小姐被这么夸了之后,也就是淡淡的微笑,很快下去忙着具体的事情了。

  老太太的孙媳妇有谁?

  李纨、王熙凤。

  王小姐和王熙凤是堂姐妹关系。

  三个王家小姐都进了贾家,但却没办法夺舍贾家。

  只因现在的贾家就是忠孝王腿毛上的一根挂件。

  王家真正想要攀附的是贾蓉,如今的忠孝王。

  贾宝玉等人很快也去忙了,负责购买各种山珍野味。

  贾政家里事情繁忙,兵部尚书也识趣的先走了,留了儿子女儿和妻子在这里多呆一会儿,自己去衙门上班。

  等兵部尚书走后,贾政迅速叫来管家问话。

  “明日客人不会少,吃的喝的可都准备好了?不要用一般东西丢了面子,找些好的山珍野味。”

  管家回答说:“老爷,都准备好了,都是和王爷家差不多的东西。”

  贾政很清楚贾蓉家的伙食标准,尤其是拿来给女眷和客人的标准,一直都是京城里的佼佼者。

  “哦?从哪里买来的?是王爷家送的吗?”

  贾政首先想到了贾蓉的馈赠。

  贾蓉从小就不缺钱,也素来是舍得花钱的性格,出手豪爽不说,在贾家旁系和市井之中有不少拥护者。

  这种事情确实是贾蓉能做出来的事情,能帮的事情他一般都会帮,不能帮就说明眼下不能帮,一直都会说的清楚明白。

  管家回答说:“都是从城里几个大户那里买来的,如今皇上刚南下没两天,各地送来的山珍野味正好没有了去处,平常人家也舍不得买这些,有钱的也怕用了会出事情,也就咱们家能用了。”

  贾政轻轻抚须,若有所思,“原来如此,这就好办了。”

  有些事情不光贾政能察觉到一点点点点,脑子正常的人都能察觉出问题来。

  很快趁着老太太八十大寿的时候,朝廷大员和皇亲国戚都来了。

  甚至辽王、周王这两位亲王也冒着生命危险又过来了京城。

  郡王同样来了十多个,到最后很快成了勋贵和皇亲国戚之间的主场。

  贾蓉和王子腾、辽王、周王、宗正、五军都督、兵部尚书等人到王子腾家吃饭。

  王子腾很快让下人都离开,一个下人都不留。

  贾蓉等人仿佛是没察觉到一样。

  贾蓉笑着说:“辽王、周王怎么也来了?我刚才在外面不好过问,现在也没有外人,大家边吃边聊吧。”

  辽王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饭菜,“这可都是皇家贡品。”

  饭桌上几人当然知道这是皇家贡品,都是顶级食材佳肴。

  贾蓉笑道:“是啊。”

  周王提醒说:“我就知道瞒不过忠孝王,谁不知道忠孝王天天在皇宫吃这些?”

  贾蓉笑道:“是啊,自太上皇开始,我就经常睡在皇宫,吃在皇宫,自那时候开始,凡是我在的时候都不需要找人试药试毒了。”

  贾蓉拿起筷子,自己给自己夹了一块肉吃,笑着和其余人打趣。

  “无毒,放心吃就是。”

  有毒也和贾蓉没关系。

  辽王看贾蓉不上道,直接说:“忠孝王智慧绝伦,岂会不知道我们的意思,本王已经知道了,当初劝皇上迁都的就是忠孝王!”

  贾蓉没好气的说:“我实话说了吧,太上皇当年就想迁都了,真以为是我提醒的皇上?太上皇当年让我下江南就是调查那边情况,但本打算慢慢来,不想没几年就走了。”

  “皇上登基这两年不到的时间遇到了多少事情你们也都知道,跑出紫禁城这种事情难道还需要我提醒,他才想起来?我也是被逼的,那天上朝的时候我就不想配合,但皇上愣是等了我半个多小时,不说话就不让走。”

  贾蓉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反正都是皇上的错,贾蓉是好的。

  贾蓉又说道:“我家里人都在京城,赚钱的生意也在京郊,刚在京城盖了新房子,还在北边有爵产田庄,皇上若是走了之后谁还听我的?我去了江南,哪里有在京城舒服!”

  “人都去了江南,我房子都没人租了!”

  周王辽王皱起了眉头。

  贾蓉的话很有说服力,毕竟迁都这种事情对贾蓉没有任何好处,贾蓉在京城那么多房子,家人也都在这里,那么大的家业不可能说搬就搬。

  众人吃着皇上吃的饭菜,思考着接下来怎么办。

  内务府和御膳房以及大内侍卫更多时候是吃皇上的饭,一旦皇上不在这里了,就不能借着皇上的名义收下那些贡品。

  不光是内务府不能没有皇上,紫禁城站岗的士兵和朝廷大官也不能没有皇上。

首节 上一节 209/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