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和王夫人对贾蓉这种享受不会说什么的。
王夫人松口气,“阿弥陀佛!不枉我念了一晚上的经。”
贾蓉笑道:“求佛有什么用?我是不信鬼神的,更不信僧道,想要升官发财过太平日子,还是离那些僧道远点的好。”
老太太忙说道:“慎言,慎言!”
就不慎!贾蓉笑道:“满朝文武有几个信佛信道的?还不是你们这帮婆子老太太整天信这个,信了半天有什么用?我这个亲王是你们抱佛求神求出来的,还是甄家贾家史家拜佛少了才被抄家的?”
王夫人和老太太不好说话了。
贾元春帮着说:“求求也是好事情,城里不少都信这个。”
贾蓉嘲笑说:“你们女的愿意信就信吧,我又不拦着你们花我的钱,但是信归信,别认真就行了,别把我在外面的事情当作是你们在家里勤劳念经的功劳就成。”
贾蓉一点情面都不留,把信佛信道的几人打的一点面子都没有。
林黛玉笑着说:“蓉哥哥,你说当官的不信佛?我不信,他们不信佛信什么?”
贾蓉抖着二郎腿,笑道:“喂我一颗葡萄,我就告诉你。”
林黛玉扭过头,“爱说不说。”
史湘云直接从碗里拿起一个葡萄喂给了贾蓉,“大哥哥说吧~”
贾蓉吃着葡萄,得意道:“当然是信我了!你们看看给我送礼送钱的多,还是给菩萨佛祖送的多?是菩萨保佑了贾家王家史家,还是我保的?湘云你做的好,明天我就和皇上说说,把你叔叔官复原职,正好皇上好像是准备用人了。”
史湘云高兴道:“谢谢大哥哥!我再给你一个葡萄~”
林黛玉看着这两人亲热的一幕,不免有些吃味。
这个时候贾元春微笑着对林黛玉说:“黛玉妹妹,我喂你一颗,不用管他们两个。”
“谢谢王妃~”黛玉用扇子挡着另外一边的视线,张口接住了贾元春亲手喂的葡萄。
吃到了葡萄,就不说葡萄酸了。
贾蓉吃着葡萄,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好奇道:“来咱们家当奴才的除了甄家,还有哪里?”
王熙凤迅速说:“还有洪家、孙家、凌家、晋商曹家、辽东李家,都是精挑细选的小姐奶奶,平常不怎么在天香楼这里,都是去姑娘们的诗社那里热闹,现在云妹妹的诗社已经快百十来人了,都是年轻标致漂亮的姑娘。”
贾蓉没想到自家那么多人了,很多都一点印象都没有。
“哦,今年有人被抄吗?感觉没印象了。”
王熙凤回答说:“我和舅妈聊过这个事情,说是今年光知道的就十多个,外地的牵连比较多,京城这里几个也不是全都抓去砍头,多是贪污受贿和办事不利的被革职,家里丫鬟又不能都带走就卖了。”
“前几年还有人买漂亮姑娘丫鬟,这几年都不敢买了,就连北静王府、恭顺王府现在也卖漂亮丫鬟小妾。”
“现在外面姑娘除了妓院还要之外,真不好找人家。”
贾蓉听到后眉头紧皱,“那就收一些漂亮又肯干活的丫鬟吧,皇上已经让人开始修建忠孝王府了,从原来城北靠近皇城的北静王府那里扩建一些,具体的我到时候会和工部的人说,这次皇上出钱。”
“这边园子就别修了,就先这样,等忠孝王府修好以后把中间巷道恢复,再分宁荣二府,贾楧管宁府,荣府看宝玉和贾兰的了,我就不干涉了,若是谁有出息,我自然会帮一把。”
老太太高兴道:“多谢王爷!”
王熙凤询问说:“那金陵的怎么办?”
贾蓉想起来了这个事情。
“哦,之前我说过那里给贾兰贾宝玉的,不过看他们自己吧,想在京城就在京城,想去老家就去老家,等想好了告诉我就成,结婚前做好决定吧,反正也就这几年了。”
李纨迅速说:“还是在京城好些,在这里有王爷照顾,比在金陵好。”
贾蓉好奇道:“金陵虽然离京城远一些,但也安稳一些,我其实更想回去金陵,不象是在京城这么麻烦,要不是皇上不肯让我走的话,老家的房子我早就盖起来了。”
老太太叹息道:“王爷不知道,老家也不好啊,我以前也想着回去清净一些,真回去住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发现京城好。”
贾蓉忘记了,这老太太等人都回去住过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还是没有人保护的时间,再加上钱也被人偷了不少,贾蓉又是出了名的和西府不对付,导致贾家人也不想管他们。
贾蓉从小到大,基本上二十岁之前和荣国府的关系都很差。
尤其是贾赦的葬礼上当朝闹翻之后,贾蓉的手下人自然知道站队。
一方面是当时位高权重的贾家族长,一方面是一群无权无势还没有钱,又把不少贾家人赶走的荣府人。
荣府长期都是拉仇恨的主要目标,破败归家之后不少人往他们住处丢屎尿东西,也不和这群人来往。
虽然贾政现在是大官了,可贾家的门生故吏和族人势力,依旧在贾蓉手里。
贾家老太太相当于是以前借宿荣国府的薛家人。
她们在老家享受不到贾家的资源,那里的资源早就固定了,不会分给她们这些没本事的人。
只有在京城,老太太等人才能享受到各种山珍野味,绫罗绸缎,锦衣玉食。
随随便便就几十个丫鬟的排场,来往的也都是贵族圈里的顶流势力,受到上上下下除了贾蓉之外的尊敬。
除了在贾蓉这里没脸没皮之外,其余人哪里好意思让老太太丢脸的。
不论是老太太还是王夫人李纨,都不想要金陵的祖产,而是想当京城人。
“行,那就留在京城,老家那里就给贾琏一些,或者是给我和侍女们的孩子,我现在已经被皇上入了京城户籍,以后就算是告老还乡也是留在京城走不了。”
贾蓉重分嫡庶,只要是有名分的就跟着入京籍改国姓,没有名分的丫鬟生的孩子就是贾家子孙,老家依旧是金陵。
林黛玉笑道:“蓉哥哥也太能生了,家里都是小孩了。”
贾蓉辩解说:“很多吗?你看我十六岁成婚,到现在二十五岁差不多十年了,家里妻妾十几人,但是孩子也就不到二十人。”
林黛玉说:“那也很多了。”
贾蓉耐心说:“并不多,小孩子总会出点意外夭折,别说是你家我家别人家,就算是皇家的孩子也很少成年的,出了点意外就容易死绝户。”
“我虽然是名医,但这种事情我也不能保证家里的孩子都顺利成人,比如天花,现在皇家那里几十人就只剩下一人了。”
“还有就是我现在也不小了,一般男人女人三十岁后基本上就没有以前那么强的生育能力了,我得赶紧趁着这几年多留点后人,不然以后一年可能都没一个孩子出生了。”
老太太迅速说:“那就多生一些,赶紧趁着这几年身体好的时候把事情都办了。”
贾元春点头说:“是啊,湘云、黛玉、探春的事情也该办了。”
几个姑娘都害羞的不说话。
贾蓉说:“等明年吧,今年就三个月了,先把宝玉的婚事办了,然后把王府那边简单修一修,等明年秋天咱们搬去王府大院子里。”
王熙凤笑着说:“唉!又要等一年,可把我们三个姑娘急坏了!”
“讨厌!”林黛玉和史湘云迅速起身,对王熙凤挠起了痒痒,一起欺负凤姐姐。
王熙凤双手捂着肚子,笑着喊道:“快别闹!我肚子里可有老爷的孩子,老爷救命!”
附近的丫鬟迅速护着王熙凤,就连贾元春也站起来制止了两个刚动动小手的姑娘。
大家都知道是开玩笑,也都知道是有分寸的姑娘,不过还是要保护孕妇。
贾蓉累的厉害,很快起身说:“我去休息了,做昨天夜里到现在就没有睡过,现在没事情了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我去李纹李绮那里睡一觉,晚饭不用等我。”
贾元春起身送贾蓉出去,又让丫鬟送贾蓉去别的女人那里睡觉。
屋子里的老太太则是对着几个丫头说道:“你们也要快一些了,别整天怕羞不肯说一句话,就和李家那两个丫头一样,怀孕都费劲,你们要没有孩子,以后指不定吃多少苦头!”
李纨站在附近,有些尴尬的听着。
李家姐妹不常过来天香楼这里,更多还是参加四季苑姑娘们的活动。
如今薛宝琴的肚子都四五个月大了,李纹李绮和邢岫烟还是没动静。
肯定不是贾蓉的原因,那就是她们自己的原因了。
老太太把原因归咎于那三人性子不活泼,不知道和贾蓉亲近。
王夫人则是看了一眼李纨,又看向了别处。
李纨年纪不小了,已经过了三十岁,如今不能怀孕倒是好事情,省的闹心了。
李纨自然也感觉到了王夫人的态度,低着头不好说话。
很快差不多了后,众人就散去。
李纨回到院子门口时,发现丫鬟彩霞在门口等着。
“奶奶,王爷让你进去伺候,今天两个姑娘都不舒服,只能奶奶代劳了。”
李纨面如火烧,不过还是乖乖进去伺候了。
去的也不是自己房间,而是李纹的房间。
李纹李绮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但李家姐妹都嫁给贾蓉了,再多一个堂姐加入也没啥的,很容易就接受了。
第202章 破鞋
贾蓉正在玩女人的时候,贾元春对着王熙凤说:
“刚才我看王爷穿的鞋子已经不能穿了,这几天王爷可是在前院休息?”
伺候贾蓉不光是丫鬟们的事情,也是王府每个女人该做的事情。
一般是谁伺候老爷,都要关心老爷的身体状况和日常行头。
王熙凤回想了一下,回答说:“是在前院,昨天出了事情之后就忙了起来,王爷没有让人伺候,自己在府里巡视,应该是昨天今天走了太多地,磨坏了鞋。”
王熙凤明显是在为丫鬟们开脱。
贾元春皱起眉头,“晴雯最近在做什么?连这个都管不好!”
这几天贾蓉在前院,像是衣服鞋子自然都是晴雯该做的事情。
王熙凤不敢继续替晴雯说话了,能帮她说一句已经是仁至义尽。
如今贾元春明显是一开始就锁定了晴雯。
林黛玉忙安慰说:“大姐姐,别生气,我喂你个葡萄吃。”
贾元春虽然不说话了,可其余人并没有保持沉默。
惜春走过来说:“我听说晴雯过中秋节那天晚上和丫鬟在屋子里打架,被王爷知道后也就是说了几句就饶了她,大家都说晴雯太厉害了。”
惜春和晴雯无冤无仇,但和晴雯也没有说过几句话,对晴雯的印象并不好。
主要是晴雯对别的丫鬟非常厉害,嘴巴也有些毒,惜春身边的丫鬟也不喜欢晴雯。
在丫鬟群体里,鸳鸯和平儿还好,晴雯小红这种仗着美色和嘴皮子上位的很让人看不起。
总之就是瞧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
王夫人皱起眉头,“还有这种事情?我记得过节那天,那丫头还穿的艳丽,抱着皇上赐给王爷王妃的御赐皇被,我那天就看不惯她脸上的笑,但是当时人多也不好说这个。”
老太太生气道:“我看她是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
贾元春自己挑出来的事情,如今却不得不帮晴雯说话,免得事情扩大化。
“王爷那天是不想坏了过节的气氛,该罚的也罚了,以后别让她来后院就是了。”
贾元春叹了口气,对着王熙凤说:“妹妹去说说她吧,我说的她也不听,还容易让王爷生气,别的就算了,但是伺候王爷这个事情让她上点心,别整天光顾着自己的事情。”
贾母的丫鬟琥珀说:“晴雯就是仗着会点针线活儿,王爷的官服和衣服鞋子都是她在忙,别人做了她就不愿意,就算是让人帮忙也只让帮点小事情,自己不肯让别人做,又整天说她自己多辛苦。”
贾元春听到后,直接说:“这种事情怎么就让她一个人来做,鸳鸯平儿英莲又不是不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