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袁绍,袁神啊!启动! 第389节

  韩暨真的是彻彻底底的被征服了。

  他发现自己的这点小聪明,在先生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公至此发明最最令我赞赏的,是动力!公至是第一个想到动力这一层次的考生……也是想的最全面的。动力,是天下的根本。这天下万物,若是能够解决了动力……”在自己发明点评的最后,许攸给了这个叫韩暨的考生非常非常高的评价!

  不是因为韩暨发明了用水力驱动,代替以前的畜力驱动的冶炼的装置

  而是!而是韩暨在思考动力这个东西!

  而且不仅仅是在思考动力,还思考怎么将动力通过一系列的机关,彻底的发挥出来,转化出来,然后用于冶金过程的某些驱动之中!

  也即,韩暨同时具有动力学和机械学两大天赋,而且是顶级天赋的人!

  也即,韩馥是第一个在研究动力的同时,还研究动力、或者说能量转化的人!并且都初露端倪了!

  世间罕有!

  【有公至,大汉之幸!大汉未来,恐自公至始!】许攸最后更是评价道。

  “先生!!”看到这些,韩暨混身一颤,激动的不行。

  无他,这评价很高很高!

  他更是明显的能感觉到,许攸先生对自己有着非常高的期待。

  他能明显感觉到,先生他对自己发明这个机器其实并不是太在意,或者说太兴奋。

  但是!先生对自己抓住了动力这个问题,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去通过机械机关去转化动力这个问题,先生非常非常高兴,觉得非常非常难得。

  韩暨没猜错,许攸真的非常重视他!一方面是主公袁绍的原因,另一种方面也是许攸意识到了这个人的重要。

  甚至比对什么黄月英、刘晔等人还重视!

  动力!能量转化、机械等等!

  说实话别说这三样了,在许攸眼里,在‘许攸’眼里,这三样随便拿出一样来,都是这个时代的大汉的顶级人才啊!

  而这个韩暨?三样都懂!而且他已经给你发明出东西来了,而且是一口气将这三样全都包容在里面的东西!

  所以可见这韩暨的分量了。

  所以不得不说,在后汉三国时代,大汉真的是人才济济,璨若星河。无论是武将、谋士,亦或者这些大发明家和科学家。

  可惜的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亦或者其他也也罢,无论是这璨若星河人才库,都如后汉三国这个时代一样,恍如流星一闪即逝,令人可惜可叹。

  同时跟少年诸葛亮一样,许攸在韩馥的卷子最后,也给了一道附加题,也是煮茶、烧开水,壶盖的问题。

  但是和此前没怎么深度研究动力、能量转化等等问题的少年诸葛亮相比。

  这韩暨几乎是那一瞬,就瞬间感觉自己抓到了什么!

  虽然他说不清道不明。

  而仅仅是片刻之后,这韩暨浑身一颤,尤其是脑海中脑补着许攸先生和袁公在围炉煮茶的画面,那烧开水水沸腾之后,壶盖跟着跳动,热气在在壶中翻滚涌动的画面。

  “难道?这?”不愧是懂动力、懂机械,甚至懂能量转化的三国大发明家、大科学家韩暨啊!

  是的,少年诸葛亮都弄不明白的,甚至方向都没抓住的问题,韩暨一下子抓住了!

  尤其是在他此前发明出水驱动,此前也多年在研究相关东西,再加上刚刚许攸先生给自己点评的前提下!

  尤其是他既懂动力、又懂能量转化,又懂机械!

  真的是术业有专攻,韩暨瞬间明白许攸的意思了,知道许攸想让自己干什么,想要的东西了!

  “动力!蒸汽跟水一样,也能形成一种动力,通过茶壶的封闭环境,通过烧开水,将这股动力……”韩暨激动道。

  更多的不敢相信!

  无他!太大胆了!太超越时代的认知了,而且许攸先生的智慧太天马行空了!

  想到水,大家可能还多少会把它想成动力,还是有这种可能的。

  可是烧开水?蒸汽?

  说实话,韩暨自认为是有才能的,而且以前其实非常自信。

  但是!即便是如此,韩暨也万分的确信,自己即便是活到死,也不会往蒸汽和烧开水能够制造动力的方向想!绝对不会!

  因为这不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水到渠成的过程。

  他不是说你只要努力,只要研究就能迟早研究出来的。

  它不但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远处别人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更高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等等。

  还有就是,理论!

  就是这一个茶壶烧开水壶盖的现象,背后涉及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此刻的韩暨心中想道。

  所以正是因为如此,韩暨这才觉得许攸先生是真的牛逼。

  觉得许攸先生跟神一样。

  其实韩暨没说错。

  后世记载中观察到这一现象的瓦特其实也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一样,说在发现水壶沸腾盖子跳动之后,就发明了或者说想到了蒸汽机。

  而是在此之前,瓦特已经在这个方面从事了30多年的研究和投入!

  同时不得不说韩暨也强。

  他现在不但很快弄懂了许攸给他的这道附加题的意思。

  甚至基于他的动力、能量转化以及机械方面的天赋和才能,他在脑海中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个大致的雏形和方向!

  他想实验,简直是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

  和‘许攸’一样,和作为穿越而来的小贼张起一样,多年的研究让韩暨太明白动力的意义、动力重要性了!

  与此同时,不光是韩暨和少年诸葛亮,其实此刻现场所有那二十多个考生的卷子上,都有这道附加题。

  不过现场唯一琢磨出来的,只有韩暨!

  而且是不但瞬间明白许攸想要什么,更是已经脑海中想出方案了。

  但是除了韩暨之外,还有一人虽然没有琢磨出东西来,但是大致知道许攸先生想要什么,只是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操作而已。

  这人,正是同为第二份名单上的考生,发明改进了织绫机的、来自扶风的马泓。

  说起来,马泓跟后世的、如今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三国杂科大牛马钧颇有渊源,算是后者的本家长辈,而且都颇为精通杂科。

  只不过如今的马钧还没有出生,马泓虽然也精通,但其实比马钧还是差了不少的。

  不过即便如此在大汉也算是人才,尤其是在大汉的纺织等领域。

  当初袁绍在奔着马钧去的,结果没找到,在对比小贼张起的资料,确认马家有个叫马钧的长辈,也是精通杂科、包括精通机械的聪明人之后,就把马泓加在了名单上。

  而这马泓也不负众望,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杀进来京试。

  尤其是在最后一道大题,根据自己的杂科经验,尤其是根据自己在家乡从事和观察的纺织经验等等

  此刻,在看到许攸给他的升级改良建议之前,上一秒还是多少有些小得意,在期待着许攸先生夸奖他的马泓。

  可是下一秒,这马泓直接浑身颤抖。

  是的,马泓真的是像见了神一样!

  首先许攸先生的确是高度评价、赞美了马泓对旧的的织绫机的改良。

  可以这么说,马泓对旧的织绫机的改良,直接能让织绫机的效率提高三倍左右。这已经非常非常强和难得了。

  但是!许攸先生直接给了他新的改良和升级建议!

  而且,是好几个!

  直接扔给了自己三个改良和升级方案!

  是的,三个!

  第一个,是最差的,是在马泓的基础上改进的。

  马泓的设计,只能提高三倍左右效率。

  许攸直接在他的基础上,稍作变化,稍作改良,直接效率再暴涨!

  马泓对纺织、织绫等比较了解。

  他一眼就看出,如果说

  以前一匹绫织好,需要60天左右,那经过先生的改良之后,现在只需10左右!

  如果说以前一天大概织绫半米多,现在一天能织三米!

  如果说以前织工织绫3天才能做一件衣服,现在织绫一天,就差不多可以做3件衣服。

  这……这是提高了多少效率啊!

  大汉的这个行业恐怕要瞬间起飞了,织工们的劳累恐怕要大大减轻了!马泓是知道织工们的劳累,以及对技术要求之高的。

  “天哪!这!!”马泓浑身都在颤抖啊!

  而就在马泓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时候。

  他看到了先生给自己的第二套全新的、升级改良的方案!

  而许攸马泓的第二套升级方法,是真正的一整套!

  这套方案,正是后世千年之后的、著名的、堪称大汉华夏棉纺织史上最大的重大革新的——黄道婆改良过的搅车、大竹弓和发明的三锭脚踏纺车!

  震撼!

  真的是震撼!

  是的,可能后世人根本无法想象此刻的马泓感受到的视觉和心理震撼!

第290章 袁绍的死期?(求月票求订阅)

  改良过的搅车、大竹弓和发明的三锭脚踏纺车!

  在公元200年之前的后汉三国时代,熟悉纺织,更是对梭织机等纺织机械研究颇深的马泓看到这些真的是受到的冲击太大了!

  说实话看到许攸给自己的升级建议中的第一个,也就是在自己的发明的基础上改进的那个版本的时候,马泓已经觉得许攸先生跟神一样了,竟然连纺织机械也懂,甚至直接将自己的发明彻底完美化了。

  可是此刻,看到先生给的第二个升级版本?

  马泓已经不是被征服这么简单了,而是膜拜,是头皮发麻。

  无他,先生给的这一套建议中的改良和发明的搅车、大竹弓和三锭脚踏纺车这三样升级建议,有的是大汉已经有的,有的是直接根本就没出现过的。

  确切的说,这三样大汉都没有!最多有类似的,但是极其简陋,主要靠人工。

  而且人工的培养特别难,想要培养一个成熟的纺工起码三年以上!

  而且即便是培养出来了,织工也非常的累,非常的辛苦,效率也极低。

  所谓搅车,其实就是在古代用于轧棉,通过旋转和碾压的方式处理棉花,以提高棉花的纤维质量的一种轧棉机关机械。

  这东西,大汉有,但是非常非常粗糙!效率极其低下,对织工的体力要求特别大,熟练度要求特别高。

  也无法完美的将棉子和棉花轻松分离。

  可以说这件事也是马泓等从事纺织的百姓们苦恼而解决不了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389/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