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去吧。”看到这一幕,老者点了点头,更是欣慰道。
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老者冥冥中有种感觉,那就是……那就是此刻全天下关注的那个叫周瑜的少年,恐怕未必真的是许攸、袁绍和当今少年天子提到的那个少年!
是的,就是这种感觉!
相反,孔明这孩子,有可能是!
还是那句话,孔明这孩子,太完美了!虽然那些‘缺点’也非常致命。
但是孔明这孩子的优点,太强了!包括人品、操守、信仰、风骨等等各方面的优点,简直是谋士之大成!
而如果能够将‘弱点’补全?
老者感觉孔明这孩子,真的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许攸!
当然,老者只是觉得能成为下一个许攸而已,而不是说超过许攸。
“如果诚如我所料,那许子远,太强了。”这一瞬,看着少年诸葛亮离去的背影,老者感叹道。
这些天看天下事,包括看最近的事情,老者越发的觉得许攸是个妖孽。
越发的感觉这天下不应该有许攸这么厉害的人。
他更是发现,外面流传的什么‘许攸亲口承认,那少年之才远胜于他’肯定是自谦,只是为了三大科考造势而已。
许攸的唯一的,是超然的。
老者觉得,即便是那什么少年周瑜,亦或者孔明将来彻底成长起来,恐怕也远远不能跟许攸相比。
总之,这些天下来,十二人大名单上的文人和武人们全都陷入了兴奋中,一方面是收到了许攸的信,另一方面也是想一展身手。
而就在十二人大名单上的天骄们纷纷收到信,或者没有收到信的人在经受了一波刺激之后,全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投入到了备战中,准备在下个月中旬正式在各州县开始的大汉第一次科举的县考中大展身手,跟天下学子同台竞技,一飞冲天的时候。
大汉河内郡,却是有一个虽然也年少,甚至也跟天子、跟少年诸葛亮等人年龄相仿的长相举止老成的少年没有收到信。
此人,正是后世的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孙,司马防之子司马懿!
是的,其实少年司马懿跟少年诸葛亮、跟少年周瑜甚至天子袁绍也是一个年龄段的人!
此时的少年司马懿,彻底陷入了迷茫。
他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没收到许攸先生的十二人大名单的邀请。
是的,别说第二封信了,甚至连邀请都没有邀请自己。
“仲达,睡吧,不早了。”夜色下,司马防走进儿子的书房,看着正埋头苦读的儿子道。
“大汉人才济济,如过江之鲫,许攸不给你写信也是正常。”司马防道,“而且依我看,许攸虽然厉害,但是也未必什么都知道。”
“不过我知道我儿之才。”
少年司马懿握着笔的手却攥的更紧了。
“父亲无需多言,孩儿知道,父亲请睡吧。”司马懿道,但左腮却是鼓了一下。
看到这一幕,对儿子颇为了解的司马防叹了口气,放下了帘子之后离开了。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包括司马防的父亲当今颍川太守司马儁最近也提到过。
他们都冥冥中有种感觉,那就是许攸先生,包括袁绍仿佛都在若有若无的疏远司马世家!
当然,这也可能是错觉。
而另一边。
而在父亲离开之后,少年则是放下笔,轻轻的靠在了座椅的后背上,闭上了眼睛。
在胸口起伏几次之后,少年睁开了眼睛,再度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拿起了笔。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按说许攸先生这样的人不应该针对自己一个少年,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
但是!少年司马懿就是冥冥中有种感觉,那就是自己的偶像许攸先生不但知道自己,甚至……甚至故意不给自己写信,故意不征召自己进十二人大名单!
感觉许攸先生他就是在针对自己!
不过少年司马懿又觉得不可能。
无他!自己何德何能让许攸先生针对自己?自己不配!
双方的地位名气、乃至才能差距太大了,恍如萤火之光之于皓月之明。
“许攸先生,学生司马懿,下个月你就会知道这天下有一个叫司马懿的学生。”司马懿口中喃喃道,此刻他面前的左伯纸上,已经写满了许攸的名字。
不仅如此,在另一张左伯纸上,则是不断的抄录、重复抄录的此前偶像许攸先生流传出来的、给其他十二人大名单上的人信中的诗词文章。
譬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
譬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也包括最近从洛阳传出来的,许攸先生在洛阳流传出来的诗词。
譬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看着这些文字,少年司马懿没有说什么,而是小心翼翼的将自己抄下来的诗词小心翼翼的晾干,像最近流行的一样裱起来,然后挂到了自己书房的墙上。
同时,看着这些,少年司马懿更是若有所思,胸口起伏不定。
是的,如果说少年诸葛亮没有收到信,故而感觉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完成升华的话。
那么同样没收到信,甚至连十二人大名单都进的少年司马懿则是直接将他听说的许攸先生发出去的信的内容,全都收集了起来。
然后每天就这么看,就这么学,就这么想在写这些的时候,许攸先生在想什么,想告诉那十二个人什么。
自己能从中汲取什么,有那些方面需要改变,需要学习和进步!哪些方面自己是错的,是不足的,怎样做才能做一个优秀的,合格的许攸先生的学生。
并以此鞭策、训诫自己。
此刻的十二人大名单上的人,甚至包括大名单之外的大汉另一个顶级的、极具争议,甚至为人所痛恶的顶级谋士少年司马懿,全都在分析许攸的信。
更是觉得信中有大学问,觉得许攸给自己(其他人)些这些信定有深意。
更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轨迹。
甚至普天之下的读书人也都在分析、在研究这些,也在被这些所改变。
其实一直以来,大汉天下的读书人有很大一部分一方面崇拜许攸,觉得许攸真心牛逼,跟神一样。
但是另一边,读书人甚至包括蔡邕蔡中郎这样的大儒都是有些不屑、鄙视许攸的为人的。
因为许攸太会害人了,这天下第一毒士的名头很大程度上就是文人们给许攸起的。
但是这段时间以来,许攸真的要翻身了!
直接华丽转身,秒变大汉第一文豪了。
更是获得了天下文人的好感,开始快速的改变在大汉文人甚至大儒们心目中的地位。
因为许攸这段时间诗词文章频出,整个洛阳的纸张都变贵了!甚至大儒蔡邕这几天都三天两头往许攸那跑,求作品。
许攸都快哭死了。
无他!这几天的文章诗词其实一首都不是自己写的,都是主公让自己抄的。
一方面主公是想帮自己挽回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名声。
另一方面,主公也是为了推广正在不断改良的左伯纸,继而提高大汉的识字率。
可以这么说,这些天下来,加上科考、加上大汉京报,再加上自己的这些诗词等等,不但造成了洛阳的纸张价格都飞升了。
而且左伯纸彻底在大汉推广成功!尤其是在天下士人、读书人圈子里!
就连小贼张起都没想到,原来特么的洛阳纸贵的说的是许攸,而不是西晋文学家左思。
而这一日,就在张起马上又到了周末回家行亲,而且是月底回家省亲的时候,见怪不怪的许攸又被张起的老丈人拉着去参加洛阳文人的交流去了。
只留下了袁神来看望张起,守在张起和蔡文姬等人身边。
不过,刚聊了没两句,就在大汉的第一届科举还有半个多月就要开始在全国各州县正是开始第一轮考试,就在整个大汉都在期待,都在筹备的时候!
“报!!!禀主公,不好了,北方以及兖州飞鸽传书来报,南匈奴新单于——呼厨泉趁机作乱!!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趁机作乱!!”
什么!听到这话,袁绍蹭的站起来了!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近百年之后的五胡乱华!
袁绍从小贼张起那听到过,说日后的五胡乱华,这两个都有份儿!只不过记载中五胡乱华的时候,中原王朝极度衰落,再加上内乱,而五胡发育起来了。
五胡乱华的主力,这两个就是其二!尤其是后世给了他们近百年的发育时间。
而现在则是中原王朝正在中兴,而五胡现在都还没发育起来。
同样,张起也是一愣。
无他,因为根据记载,南匈奴产于呼厨泉趁机作乱是在195年,这还差好几年呢。
提前了?
第201章 微操之神许攸…加载中(求月票求订阅)
是的。
匈奴新单于呼厨泉趁机作乱,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趁机作乱。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起愣住了,正在看望张起,知道张起再过不到一个时辰又要回老家‘省亲’的袁绍也愣住了。
真是贼心不死啊。
南匈奴和三郡乌桓这是纯粹见大汉立足未稳趁火打劫,怕日后没机会了,还是说要打断大汉中兴?
说实话如今的大汉不是及时近百年之后的大汉,而南匈奴和三郡乌桓也不是后面晋朝八王之乱人口达到千万以上的五胡。
说的简单点,现在的他们还不配!
记载中,就连曹操都能打的南匈奴找不到北啊。
【这几个小杂碎,他们该不会以为现在趁火打劫大汉能落的好处吧?】张起都惊了。
尤其是听到南匈奴不但现在进犯了,而且还比记载中195年提前了好几年。
按照最初的记载,公元195年,南匈奴新的单于——呼厨泉,恰逢中原大乱,于是他们趁机作乱,匈奴军队与曹军作战,并在战败后归顺了曹操,可惜投降只是无奈之举,七年后,呼厨泉又在平阳对曹操发动叛乱,但再次被击败,再度向曹操投降。
可这次曹操没有放过他们了,毕竟否则迟早还会成为祸患的,所以曹操把呼厨泉留在了许昌,让呼厨泉做内侍,而后又让匈奴贵族右贤王管理朝政,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份,每部选尊贵者为帅,别令汉人为司马,用来监督统帅。如此南匈奴的管理权彻底落在了曹操手中,他们再也没有能力骚扰中原边境地区。
至于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组成的三郡乌桓?
他们同样,也是趁着东汉末年之际,打算入侵中原。记载中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家失势,曹操占领了袁家地盘,袁氏残余势力逃亡后,与一向交好的乌桓达成合作,曹操自然不会放任袁绍势力再度崛起,同时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的问题,于是下令远征乌桓。
当时虽然遭到了部下的反对,但曹操主意已定,于是他派出唯一一个的支持者郭嘉为大将军前去讨伐。公元年207年5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经过三个多月的战争,最终在白狼山与乌桓军队展开决战!乌桓军队虽然作为游牧民族战力彪悍,可是还是被曹操的虎豹骑击垮。
甚至在曹操大军还没到,临时持麾的张辽就已经指挥先锋部队击破了乌桓军队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是的,这个时期的乌桓军队还没碰到曹操的主力,就被张辽先击破了一次,更并干掉了其中一个单于。
当然,也有一个原因是三国时期的诸侯,尤其是曹操,太强了!包括公孙瓒的部队也是。
总之白狼山之战之后,曹操清除了袁绍的残余势力,还解决了乌桓对北方的威胁,俘获了二十多万人,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
不过看得出来,即便是赢了,即便是乌桓相对弱,但是也耗费了曹操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更是用了三个月之久。
乌桓的领地则被摧毁,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然后直到晋朝八王之乱,中原王朝陷入危机的时候,匈奴、乌桓以及五胡的其他成分经过了几十上百年的发育之后,人口达到了上千万级别,这才卷土重来,制造了差点灭绝大汉的五胡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