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118节

  “哎,其实朕还是为了自己。”他小声嘀咕,“不做成真皇帝,朕会没命的呀。那就顺便做个好皇帝吧。”

  由于天色已晚,他没有去坤宁宫,也没有去哪个妃子的宫里,而是回到了自己的乾清宫。他把背上的卷轴递给曹吉祥道:“把图给朕挂起来!”

  而他自己,往椅子上一趟,著实有些困了,他朝著曹吉祥挥手:“挂好了,就出去,别来烦朕。”

  曹吉祥只好命令小太监把图挂好,而后全都退了出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祁镇迷迷糊糊的睡去了。太后走了进来,她是听双喜说陛下今天出宫去了,这么晚才回,有些担心,就过来看看。

  她的目光先被墙上的图吸引了,好大的一张图,几乎占满了一面墙。她凑近看,惊呼出声:“这么精细的河道图啊。”

  ……

  太后美目泛著光。

  这就是天下长河图,如果不亲自走过,是画不出如此精细的图的。她现在开始相信,皇帝那五百万不会白花,或许真能让黄河安澜。

  “推行新政。”

  “治河。”

  “平漠北。”

  “平倭患。”

  卷缩在长椅中的朱祁镇在说梦话,说完这几句,还砸吧了下嘴。太后看著他那样子,不禁莞尔一笑。

  她走到朱祁镇面前,附身,秀发垂落,眉头微微蹙起:“就这么躺在这里,也不怕得风寒?上次的教训,还不够?乾清宫的奴婢也是该罚。”

  说著,她伸出白皙的玉手,轻轻放在朱祁镇的额头上感觉了下,咦了一声:“不会真发热了吧?”

  她又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似乎确定不了。于是,她凑近朱祁镇,直接靠了上去,额头碰著额头,这样就能感觉他到底有没有发热。

  这一刻,朱祁镇醒了,四目相对,彼此之间似乎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两人都懵了,定了好一会儿,太后立马坐回,秀美的脸瞬间红了。

  “我一定在做梦!”

  朱祁镇嘀咕了一句,“反正是在梦里。”

  他一把抓著太后的手,猛地一拉,太后倒在了他的怀中。太后想要挣脱开来,可却挣脱不开他那蛮横用力的双臂,那挣扎的力气也是越来越小,最终认命般的任由他抱著。

  “别过分,把你的狗爪子拿开!”太后冷道。

  “不是梦啊。”朱祁镇眨眨眼,松开了她。

  太后坐起来,狠狠刮了他一眼:“又去哪里鬼混了?就这么躺著,你不怕再得风寒?”

  “若微……”朱祁镇坐起来。

  “别想得寸进尺,这是宫里,你还叫本宫名字?”太后冷眼。

  朱祁镇搓了把脸,清醒了很多,摊手:“你刚刚那么温顺,我还以为你是假的呢。”

  “胡说什么?”太后哼一声,岔开话题,“你那河道图怎么来的?”

  朱祁镇转头看了一眼,道:

  “是王涞他们花了几个月时间,沿著黄河走,一直到星宿海,一路测量,一路画下来的。我还是借来的呢,明日让工部照这个图多画几幅,这原图,我还得还给河道。”

  “朕要把这图挂在朕的寝宫,时刻提醒朕,治河是国策,不能半途而废。”

  太后闻言,目光柔和了不少,仰著那张无暇绝美的面容,红唇轻启,声音也轻柔了:“你有这个决心,一定能办成。好了,本宫回了。”

  她起身而去,裙摆及地,腰束素色缎带,盈盈一握,衬出婀娜身段。

  朱祁镇坐著没动,揉了揉眼。

  太后近来,有些奇怪,她似乎都不再担心她儿子了。人也温柔了,特么,她不会真是个假的吧。

  他摸了摸额头,似乎残留著淡淡的香气。

第144章 伪帝彻底坐稳皇位了,藩王们都被杀怕了

  一条运河通南北,通州作为大运河的北大门,这段时间非常繁忙。

  因为秋收后,有些地方的漕粮陆续抵京。而通州作为京城漕运的大门口,是南方地区水路进京的必经之地,河道两岸码头密布,一片繁忙景象。

  进京漕粮在石坝码头卸粮,然后验米,检查所运漕粮的米色、干湿等情况是否符合标准,验粮合格后,漕粮将被装船沿通惠河运到京仓进行收储。

  漕粮入仓后,户部会组织人员进行详细的数量登记。记录每批漕粮的来源、数量、品种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除了数量登记外,户部还会对入仓的漕粮进行质量评估。通过抽样检查等方式,评估漕粮的整体质量水平,为后续的分发和使用提供依据。

  根据登记和评估的结果,户部会编制详细的漕粮入仓册籍,记录每批漕粮的详细情况。这些册籍将作为户部管理漕粮的重要依据。

  除了常规的造册上报外,每年年终时,户部还需将全年漕粮的收储、分发、损耗等情况进行汇总,编制年终报告。

  朱祁镇彻底了解后,感觉这套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他也不自以为能去做什么改进,作为穿越者,他从不小看古人的智慧。

  早朝时。

  户部尚书陈循,详细禀奏了今年各地税粮情况。总结起来就是:税粮比起去年翻了一倍还多。群臣听了,都大喜,朝廷不会发不出俸禄了。

  “陛下,最大的原因就是各地新政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如今这些新政都铺开了。”陈循道,“当然,也还未彻底推行开来,臣相信,再有个两三年,就没问题了,到时候国库充盈,陛下和臣等也就不必提心吊胆了。”

  大臣们看著他,面色古怪。

  因为这厮之前是竭力反对新政的,做了户部尚书后,竭力推行新政了。

  成国公看著他,恨不得把他撕碎,因为陈循之前是站在他和郕王这边的,如今已经彻底倒向了皇帝。

  “新政初见成效,朕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朱祁镇目光扫过,“朕知道,底下的士绅心中是不服的,将来还不知道怎么编排朕。但是,朕顾不了那么多了,漠北也先蠢蠢欲动,东南倭寇横行。诸位爱卿,你们说,没有钱粮,朕拿什么去打仗?也先雄心勃勃,难道朕眼睁睁看著他们入主中原?那朕和你们,就是千古罪人!”

  内阁新首辅商辂站出来奏道:“陛下,臣等追随陛下,上下一心,兴我大明!”

  群臣齐拜:“臣等追随陛下,上下一心,兴我大明!”

  朱祁镇坐在龙椅上,心潮澎湃,相比三年前,他现在更从容更自信了。

  ……

  下朝后,乾清宫。

  朱祁镇召见了吏部尚书李贤,还有锦衣卫指挥使石彪,以及文华殿大学士柯潜。自从徐有贞和杨贵芳不在身边,他一般找他们三人议一些秘事。

  “这是王阁老递的折子,你们看看。”朱祁镇道。

  太监总管曹吉祥,把御桌上的折子,拿起来先递给了李贤。李贤一边接过一边道:“王阁老和胡先生,致仕后,不是去游山玩水了么?怎么还上折子?”

  朱祁镇一笑:“这两老头,日子潇洒著呢,是朕让他们游览的时候,也顺便上折子,说说各地新政推行情况。他们现在布衣之身,下到地方,反而看的清楚。”

  李贤看过折子后,眉头皱起来,递给了一旁的柯潜。柯潜看过后,递给了石彪。石彪快速扫过,大怒:“这些大胆的士绅,陛下,臣这就派人去把他们抓起来!”

  李贤立马反对:“他们背后议政,朝廷怎么能抓人呢?定什么罪?而且,还都是些有名望的大族。”

  柯潜点了点头,附和道:“他们还都交了税,就是心中不服,背后诋毁新政,诋毁陛下。”

  石彪眼中喷火,不赞同:“现在他们就敢诋毁陛下,如果不给他们一个教训,以后会变本加厉。”

  “那也不能动辄抓人啊!”李贤反驳道,“况且,这些个豪族在当地很有影响力,有的表面上还是大善人,又纳了税,这会儿大动干戈,与新政不利。”

  朱祁镇挥手,制止了他们的争论。

  他其实并不意外,新政损害了士绅利益,他们肯定会不服。前世看史书,那雍正因为新政,名声更坏,被各种编排。几百年后,雍正也没得好名声。弑父篡位,不孝,好色等各种屎盆子都往他头上扣。

  “朕倒是不怕骂。”朱祁镇一笑,“不过,的确不能任由这些人背后编排,到时候传出去,百姓分不出真假,一传十十传百,就更变味了。”

  石彪一拜:“所以,还是得抓人!”

  朱祁镇横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不抓,朕不仅不抓他们,还要赏赐他们!这样,你们下去统计一下,江南,中原,这些地方的一些豪族,整个名单上来,朕要下旨,把他们迁入京师。”

  “啊?”石彪懵了,“给他们脸了?还要把他们迁入天子脚下?”

  李贤和柯潜却是双眼齐齐闪亮,李贤大赞:“陛下妙计啊!迁徙这些豪族大户入京,不仅能充实京师人口,经济实力,还能把他们放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看他们还敢乱说?”

  “还有呢,这京师的田可不比地方,寸土寸金啊,肯定补不齐,田地是会少的。”朱祁镇摊手,“他们迁徙京师后,还能把地方上的田释放出来,衙门可用这些田来激励百姓。”

  柯潜皱眉:“他们要是不愿呢?虽然是京师,但江南可比京师舒服啊。”

  “那可由不得他们,朕降下隆恩,他们还敢抗旨不成?”朱祁镇冷笑。

  “毕竟是京师,有些人肯定是愿意的。”李贤道,“陛下,臣等这就去办。”

  朱祁镇挥挥手。

  他这一招,其实太祖和太宗皇帝都用过。洪武初年,太祖皇帝下令迁徙天下富户到南京,可以迅速增加南京地区的人口和经济财富。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太祖担心地方上的豪族地主势力过大,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迁徙富民到都城附近,可以削弱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防止他们形成割据势力。

  太宗皇帝迁都京师后,连续下令将直隶、苏州等十个郡以及浙江等九省的富户迁往京师。除了要充实京师人口和财富,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地方豪族势力太强。

  这些人离开祖地,到了京师,没了根基,那就不得不老实了。

  ……

  李贤和柯潜退了下去,朱祁镇叫住了石彪。

  “诏狱里,还有个朕的客人,他还好吧?”朱祁镇问。

  石彪愣了下,想起陛下说的是前会昌侯孙继忠,连忙点头:“好的很,那厮都现在白白胖胖的。”

  “你最近审审他。”朱祁镇道,“他之前和成国公走的近,成国公干的那些烂事,他肯定都清楚。哦,还有那个原刑部尚书俞士悦。”

  石彪明白了,陛下这是要开始对付成国公了,可他有些拿不准,道:“陛下,你不让我对会昌侯用刑,臣觉得他不会开口啊。”

  “嘿,你个猪脑子,你就不知道想想别的办法?”朱祁镇瞪眼,“你上次对付曾咏那招,不就很有用么?现在曾咏在各地讲学,讲新政的好,可积极了。”

  石彪一下子醒悟过来了,一拜:“臣明白了!”

  朱祁镇挥挥手:“不要急,先把成国公违法的罪证找出来,他毕竟是手握兵权的国公,要动,就得一击必中!”

  “臣遵旨。”石彪领命,退了出去。

  朱祁镇坐回龙椅,闭目沉思。

  没一会儿,内阁新首辅商辂觐见,手上还抱著一批折子。朱祁镇看到折子,就头疼:“咋这么多?内阁都票拟了?”

  “陛下,这些都是各地藩王上的折子。”商辂道,“他们折子中,也没说什么大事,无非就表示拥护新政,赞扬陛下。”

  朱祁镇眨了眨眼:“藩王们这是咋了?突然都这么主动了,朕倒是不习惯了。”

  商辂面色古怪。

  陛下你从土木堡回了,赐死了两个藩王,又废了两个为庶人,前不久就下旨处斩一个郡王。他们能不怕吗?上折子,是为了表忠心,求安心。免得哪天屠刀落到他们脑袋上。

  “陛下,藩王们拥护你,这是幸事啊。”商辂道,“陛下,你可下旨,夸赞他们,以示皇室和谐。”

  朱祁镇眼睛瞬间亮起。

  对啊,藩王们的拥护,也间接表明他这个皇帝是真的。对于假皇帝的传言,他从未去正面回应,通过和太后一起祭祖来间接回复。如今,藩王也是可利用的。

  前世看史书,雍正就是正面回复了那些谣言,还写了一份《大义觉迷录》,最后反倒是越描越黑。

  “朕这就下旨,颁行天下。”朱祁镇道,“皇家安宁,这天下安宁。”

  “陛下圣明。”商辂一拜。

  朱祁镇知道,商辂是故意来提醒的。这也表明,商辂站在了自己的一边。

  ……

首节 上一节 118/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