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必赏,战功尤其不会亏待,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赏罚晋升制度。
邵全忠在这个体制里如鱼得水,稳步晋升。砸烂坛坛罐罐另起炉灶,费心费力还有很大风险,从一个旧军阀的视角来看,相当不合算啊。
也不是说就不砸了,等瓜熟一熟再研究。
金子上次路公公来送没了,邵全忠赶紧吩咐,“斯文,送路公公两千两程仪。”
太监贪婪,给钱是一定收的,给多少都敢收。
摆手叫身后的小太监抬走银子,路公公又拍拍邵全忠肩膀,“咱家跟邵大人合作愉快,可惜啊,这是咱家最后一次出京传旨了。”
“公公——”
路来福神色黯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咱家回京后,就要去给先帝守灵,出不了定陵了。”
旁听的海青脸色顿时不好。你个老家伙早说啊,收了程仪才说,这边二哥不是白送两千两?
路来福面色忧伤,咧嘴朝邵全忠努力一笑,“不过,咱家是个讲究人,不能白收你的程仪。”
回头喊了一声,“几个小崽子,过来拜见新主子。”
八个跟海青岁数差不多的太监从门外鱼贯而入,见到邵全忠单腿打千,“参见知府大人。”
路公公含笑看着邵全忠,“这八虎都是咱家的干儿子,咱家失势,他们也没有好果子吃。他们还年轻,跟着咱家守灵,耽误一辈子太可惜了,咱家把他们撵出了皇宫,以后就给知府大人办事吧。”
邵全忠一咧嘴,很尴尬,我要这么多太监干嘛啊?
路公公一副托孤的落寞表情,“这几个崽子还是有点本事的。看到他们身上的黄马褂没有?他们原来可都是大内的技勇太监,以后就多蒙知府大人照顾了。”
第124章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技勇太监可是鼎鼎大名,真正的大内高手啊。
邵全忠这下赚大了,乐呵呵恭送路公公。
回来后吩咐海青,“三弟,你的侦缉科升级侦缉处,原来的人员组成监察科,这几个技勇太监变成行动队,以后田大哥师傅推荐来的高手也都入行动队。”
海青兴高采烈领着几个太监走了,一边走一边咕哝,“嘿嘿嘿,咱家终于不孤单了,我就说,东厂没有高手怎么行?”
“什么东厂?行动队高手享受上尉级待遇,给他们领军装去。”
听到邵全忠的嘱咐,海青立刻心疼了。啥?上尉级待遇?淮军的上尉月饷可是五十两啊。
“我倒要看看,你们初来乍到,凭啥拿五十两,走跟我去练兵场搭搭手去。”
海青可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在肃王府的时候,平时最不服的就是这帮技勇太监。
整天鼻孔朝天,一副大内高手派头,凭啥咱家就只能端茶倒水伺候人?你们不过是机会好入了皇宫而已,穷人家老鼠吃糠,富人家老鼠吃米,真比本事未必强得过我海公公,牛什么牛?
这边接旨忙了半天,老道在田星的宅子里已经写好了十几封推荐信。
看邵全忠身后的张斯文手里托着新赐的四品顶戴,老道拍拍邵全忠肩膀。
“雨亭啊,你这鞑子的官越做越大,要不忘初心才好。贫道精于相术,让我仔细看看你将来能有多大成就。”
邵全忠还真挺信这个,连忙补充,“道长一定要给我看看,这辈子有没有被刺杀的危险。”
老道围着邵全忠转了一圈,仔细端详,又摸了摸邵全忠的胸骨、肋骨,微笑点头,“嗯,九骨连成片,富贵不可言,雨亭你果然有天子之像,不过——”
邵全忠明白,一张五百两的文氏钱庄银票递了过去,“道长细说。”
老道顺手揣进怀里……
啥?高人不应该这样?高人也得吃饭不是?老道这也是职业习惯。
“你此生劫数都已过去,以后一片坦途。可惜你命格过硬,克妻克子,虽然子孙绵长,这子女里,却有败家不成器者。以后你难免要受窝囊儿子牵扯,有左右为难的时候。”
邵全忠当时就翻脸了,啥?我这辈子居然还会生个败家儿子?
“道长你是大哥的师傅,我也得说,你这是封建迷信。”
老道一脸淡然,“命数之说,虚无缥缈,只能当参考,当然不可全信。不过就算依常理,大富大贵之家出败儿不是正常么?”
邵全忠立刻开始讲科学了,“西夷有个高人叫孟德尔,研究过什么遗传学。我俩夫人,一个进士家小姐,一个上过洋学校,我就不信她俩能生出没出息窝囊废来,咱们走着瞧。”
老道哈哈大笑,“那咱们就走着瞧。”
邵全忠不服不忿,“我跟你杠上了,等我夫人们生了儿子,我个个好好教育,把他们都培养成材,看咱俩谁打脸。”
老道也不跟他杠这个,把手里的推荐信都交给邵全忠。
“我推荐这十几个人,都是我华夏武林真正的精英,你要善用他们,不要忘了你有个堂堂汉人祖宗,贫道去也。”
“还没请教老人家尊姓大名?”
“贫道青鸿。”
声犹在耳,人已远去,倒确实是一副仙风道骨的高人派头。
田星凑过来,“师傅告诉了我他们的行踪,我去把这些师弟和高手们都请来?”
“大哥你可是淮军歩军右翼统领,不能随便离营。那帮子技勇太监暂时没啥任务,让他们去就成。斯文,去把海青和新来那八个高手叫来。”
海青领着穿了军装,扛着上尉军衔的技勇太监们过来了。
邵全忠奇怪望着海青,“三弟,你这脸上怎么青一块紫一块的?”
海青尴尬摇手,“没事没事,不小心跌了几个跟头。”
田星大笑,他最了解海青,“我猜三弟你一定是跌了八个跟头。”
海青一挺胸脯,“那又怎么样?他们还不是得给我敬礼,咱家可是上官。魏忠贤也打不过手下的东厂高手,还不是能当九千岁?”
海青这话在理。无论朝堂还是江湖,上位者都不一定能打。
能上位的,主要看人脉和情商,有贵人提携才是最重要的。
你的经理天天喝酒泡会所,不会写代码,一样能扣你这个整夜加班的写代码高手奖金,收入是你七八倍,谁让他是老板小舅子来着?
老板也不一定会写代码,甚至是文盲,一样能张口就骂你知识分子不懂人情没出息,整天给你灌输狗屁不通的狼性理论。
人家老板有路子能拿来项目啊,创业的时候敢卖房子冒险啊。卖房子冒险的十个有九个跳黄浦江了,剩下一个成功当了老板,还不准人没事跟部下吹牛逼?
啥?邵全忠的孙子不用卖房,啥也不用干就能当老板?
可人家爷爷脑袋掖在裤腰带里,当街就敢砍恶霸,拿起枪就敢跟洋人决斗,才打下的花花江山。
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人家孙子才第几代,吃香喝辣有啥问题?谁让邵全忠拼命时,你爷爷在家老实种地来着?
…………
邵全忠安排完去请国术高手的事情,一挥手,“斯文,走,跟我去小香崖。”
乔松年早就在等邵全忠了,见面哈哈大笑。
“这次朝廷出血,拨款一百万两,给了沪军五十万,让他们扩军到十三个营。给了咱们五十万,给你补充士兵,弥补无为战役的损失,你过后派人领走吧。”
邵全忠懂,朝廷这是看沪军、淮军能打,强力支持他们扩军,制衡湘军的意思。
这就是邵全忠认为造反时机尚未成熟的原因,我大清现在统治稳固,税收的上来啊,收税的本事远超前朝。
前朝国库空空,一年就四百万两税收,入不敷出。我大清不惯士绅毛病,不交税就杀,去年税收是六千万两白银。
“这回,朝廷可把安徽交到咱们手里了,咱爷俩研究研究,怎么弄这块新地盘。”
第125章 誓师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邵全忠上报无为战役损失惨重,这不又得了朝廷五十万两银子拨款?
朝廷是真喜欢邵全忠这样的屠夫,剿匪敢下狠手,对自己人也狠,为了灭粤匪,敢决堤让手下跟敌人同归于尽。
邵全忠有屠了溱湖土匪和鬼柳城的前科啊,他上报说一战淹死敌我双方八千人,不但乔松年信,朝廷也信。
不然无法解释他的新兵怎么消灭杨辅清精锐的。从其他渠道,朝廷确实得到消息,杨辅清的五千精锐已经不见了,太平军二路援军全军覆没毫无疑问。
决堤这事清军可没少干,张存仁掘黄河淹过榆园军,僧格林沁引运河水淹过北伐的李开芳,不久前多隆阿还在马踏石水淹林绍章的一路援军。
我大清打仗,可基本不考虑是不是会伤及无辜平民,或者手段太狠毒。
其实长江又不是黄河那种地上河,除了荆江河段,其他地方平时江面都是在地面以下的,根本淹不到人。长江大堤的存在,是预防洪峰的。
张之洞派人决堤的时候,根本没有洪峰,只不过在夏天丰水期,水位稍高而已。除了低洼河道部分,沼泽里最多就是没人的腰,根本淹不死人,放水的目的是阻止陈玉成的援兵而已。
但别人哪儿会像张之洞一样,特意提前派人去监测长江水位?谁知道当时江面多高啊?
邵屠夫这名头算是板上钉钉,彻底在朝廷那边打响了。
在乔松年看来,邵全忠这次损失惨重,光抚恤就得赔出去八十多万两白银,朝廷给这点钱只够招兵的罢了,朝廷给他连升两级提个知府那是应该的。
好在邵全忠弄钱有术,听说又从美国鬼子那边搞了三百万美元,乔大人倒是不担心邵全忠钱不够花。
其实三百万美元还没到账,从英国人手里贷的款大部分都投到钱庄、药铺、运河漕运船队、煤铁矿一大堆产业里头去了,要是真死那么多人,邵全忠可立马抓瞎。
“恭喜义父晋升安徽巡抚,现在义父终于迈入封疆大吏行列了。”
乔松年也很自得,自己慧眼识人,提拔邵全忠是平生得意之笔。没有干儿子疆场厮杀立功,自己哪能升官这么快?
虽然巡抚跟布政使同级,可布政使哪儿比得上军政一把抓的巡抚?
布政使和按察使被称为封疆大吏是很勉强的,当了执掌一省的巡抚,才真正可以自豪地声称自己是我大清顶级统治者之一。
乔大人稍微谦虚了下,“国事糜烂,为父这巡抚可当得太勉强了。安庆还在粤匪手里,南面陈玉成盘踞桐城,他叔叔公天安陈得才率啸天福陈志广、伪军政司高玉成、伪春官又副丞相蓝城春盘踞庐州,北面捻匪张乐行盘踞涡阳,反贼遍地,我这个安徽巡抚根本不能到任,只能流浪在这泰州,跟两任江苏巡抚薛焕、李鸿章一个样啊。”
邵全忠不以为意,“不是乱世,朝廷也不会肯将一个半省的地盘交给咱们爷们养兵啊。孩儿预计顶多一个月,安庆就能破。等湘军腾出手来,陈玉成也不可能久踞桐城。至于剩下的反贼都不足道,没了陈玉成在前面顶着,收拾他们跟玩一样。”
乔松年还是摇头,“可是若是靠湘军打下安徽,请神容易送神难,咱们爷们要控制安徽可难啊。”
邵全忠一挺胸脯,“孩儿的歩军两个月内就能恢复练成,到时候孩儿去凤阳上任,打他个稀里哗啦。不是吹牛,论抢地盘的本事,湘军那几头烂蒜摞一块,也比不上孩儿我。”
“撵走了反贼,安徽的问题还不小啊。上面有两江总督曾帅、漕运总督袁甲三俩婆婆,袁甲三可就驻扎在你的凤阳督战。要不是胡林翼病重,举荐李续宜署鄂府,这安徽巡抚根本轮不到为父做。
如今李续宜、多隆阿在桐城牵制陈玉成,宋庆的毅军在亳州独立成军,苗沛霖盘踞寿州,号称十万之众,在粤匪和朝廷间首鼠两端,终究是祸患,这些大爷,哪一个咱们也赶不走,控制安徽,太难了。”
邵全忠哈哈大笑,“义父,我需要的,就是您一个巡抚的大义名分。这些‘友军’不走,嘿嘿,孩儿痛击友军可是拿手的。到时候孩儿负责捅娄子,义父您就专门负责给我背锅担责任就行了。”
乔松年一挺胸脯,“只要雨亭你能打,捅多大的篓子,为父帮你担着。”
父子合作愉快,相对大笑。
…………
两个月后,海陵城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
安徽巡抚署江宁布政使兼管江南江北粮台的乔松年大人,携安徽、江宁驻泰州的一众官员,驾临望海楼,检阅淮军部队。
凤阳知府兼凤阳都司、淮军统制、云骑尉邵全忠,宣布淮军歩军成军,率淮军一镇兵马,计一万一千三百零一人,接受检阅。
咳咳,那个多出来的零头,就是邵全忠本人。
这些人马里,战斗部队包括歩军两翼五营、炮兵一营、骑兵一营、工程兵一营,计战斗部队七千四百五十人,指挥机构、后勤、各部队文职共计三千八百五十一人。
阅兵没开始的时候,各级官员几十人都颇觉没意思。这淮军组建至今靡费百万,居然只练出了一万多兵马,乔大人、邵全忠父子可太能贪了。
在这个随便一个军阀,都号称拥兵几万的年代,一万多人数量显得过于渺小了。
他们可不知道,乔大人虽然确实不算清官,不过在供应淮军方面,父子两人可一个铜板都没贪污。
养成我大清唯一的一支全现代化装备,还要练成国际一流水准的部队,需要的钱可海了去了。
实际上,美利坚联邦在内战爆发前,倾国之力打造的这样水平的部队,一共也才一万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