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清忠不可言 第129节

  “秀儿,慢点走,小心点。”

  邵全忠亲自搀着文秀在后花园溜达,文秀一脸满足。

  “秀儿,我刚刚听费神医说的,没病的人总歇着不好,没病走两步,有助于健康,儿子也能更健壮。”

  邵全忠是个封建主义大家长,对俩老婆很少讨好,也就是文秀和容慧都有各自的事业,才在邵全忠面前有点地位。

  但怀了孕的老婆例外。借着肚里孩子的光,邵全忠都肯放下封建男人的臭架子,搀着老婆走了。

  文秀已经怀孕五个月了,没敢打扰邵全忠办公,一直在正房西暗间歇着,现在终于享受到了孕妇的待遇。

  “可不一定是儿子啊,邵哥哥你不要给我压力。”

  “我是纯爷们,生儿子必须地。”

  “我觉得儿女双全更好。”

  邵全忠常年征战,很少回家,难得有夫妻二人这么聊天散步的温馨时刻。上一次——好像还是两人从小香崖回来散步到家,一晃好几年的事了。

  从后院溜达回来,一眼看到,邵继铭鬼鬼祟祟从厨房出来,见到父亲和姨娘在一起,过来磕头,“参见爹爹”。

  嗯不错,孩子一晃虚岁五岁了,已经懂事了,不过——

  “继铭,你手里攥的什么?”

  孩子相当紧张,张开手心,“乔奶奶给的海参五丁包。”

  文秀赶紧给孩子解释,“继铭正在长身体,总是吃不饱……”

  “好,多吃点长得壮壮的,老子的江山还指望着你继承呢。”

  那边跑过来两个小孩子,你追我赶,手里比划成手枪的形状,嘴里喊着,“啪,你被打中了!”

  见到邵全忠,两个孩子一起跪倒,“见过爹爹。”“见过大伯。”

  这是文秀的儿子邵继思和隔壁邵恒忠的儿子邵继枢。

  唉,大儿子是个吃货,二儿子倒是一副喜欢打仗的样子。不过等他们长大,估计天下太平了,可能也不需要自己的长子亲自出征。

  晚餐的时间到了,容慧也下班了,一家人终于吃了个团圆饭。

  自从有了俩孙子,邵爹邵妈就不提回靖江的事情了,就住在了邵府看孩子。

  邵全忠出征,有邵树才这个老爷子在邵府做主,邵府也才有个府邸的样子。

  老两口坐上首,邵全忠坐在旁边相陪,然后是两个媳妇,两个孙子。

  一家人吃得好好的,邵全忠眼睛忽然瞪起来了,“继铭,你怎么挑挑拣拣的,不好好吃啊?”

  “爷爷总让我们吃玉米馍馍,不好吃,我要吃白米。”

  咳咳,这事怪邵树才。老人家一辈子辛苦惯了,在邵府做主后,看原来乔家传下来的菜单太奢侈,于是规定每餐只能有四菜一汤,且粗粮细粮轮换吃,不能有了钱就忘本。

  邵全忠本人两辈子都穷苦出身,在军营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丝毫不觉得家里饭菜有什么问题,倒是自小生活条件就好到爆的儿子一直很不满。

  听到儿子的话,邵全忠眉毛一下子就立起来了,一伸手,“啪”就给了继铭一个嘴巴,“混蛋!敢对你老子的爹的决定不满?吃粗粮怎么了?陕甘那边,都他娘的吃人肉了,你有饱饭吃还敢磨磨唧唧?”

  继铭一下子躲到容慧身边,捂着腮帮子不服,“爹爹你手下的文官武将家里,都吃得比咱们家好。”

  “呸!跟人比这个就是个没出息的。你老子我尸山血海里征战,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才给你挣下的家产。你将来要继承老子的位置,从小不吃苦怎么能行?我告诉你,要是你娇生惯养拿不了事儿,将来老邵家的家产,就没你的份儿!”

  老公说的话都对,容慧护着孩子不敢开口,倒是邵妈拦住了邵全忠,“好不容易回来一回,不要打孩子了。”

  娘的话得听,邵全忠不再发火,一场晚餐在不太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

  容慧跟着邵全忠回到上屋,一副做错了事情的样子,“邵哥哥,继铭我没有教育好,嘴太馋,你责罚我吧。”

  邵全忠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摆摆手,“你整天太忙,孩子是老爷子老太太带大的,多半啊是我娘给惯出来的,不怨你。不过,可不能让奶奶带孩子了,这么带孩子就废了。继铭虚岁都五岁了,我这就给他送英国去,明年在英国上小学。”

  “干嘛送那么远啊?”

  儿子要远渡重洋,容慧有点舍不得。

  “我可听汤姆森说了,英国的伙食差得像猪食,我就要磨炼磨炼这孩子,让他改掉嘴馋的毛病。另外,咱们大清这环境现在还是不行啊,孩子要成材,暂时还得留学。”

  可怜的邵继铭还不知道,因为晚餐表现不好,他要去英国连吃好多年各种加工方法的土豆了。

  “对了慧儿,你昨天还梳的双马尾,怎么今天又改披肩发了?”

  “人家那是特意给你梳的,我上班可是当校长,怎么能还是一副学生打扮?”

  “在我身边,你永远是当年那个刚毕业的十六岁女学生,来,我给你梳。”

  ……

  第三天早上,邵全忠又出门了,这次是回姜堰老家,先去的是潘家圩子。

  “阎叔,我对不起你。阎老六跟着我,没有享到福,倒是牺牲在了陕甘前线。”

  看着给自己磕头的中丞大人,阎老爷子搓着手不知道如何是好,旁边的老六娘倒是确实大放悲声。

  “但我保证你们老阎家以后荣华富贵,老六的弟弟百川在上海陵中学吧?我出钱让他跟王永贤他们一起出国念书,学成回来,我一定重用,跟着我的兄弟,不能白死。”

  阎老六的弟弟就在旁边,听到邵全忠说要送他出国,立刻接口,“邵大哥,我不想跟他们去读经济,我要跟我哥哥一样给你当兵。大哥你要是照顾我,送我去柏林读军校吧。”

  “好!有出息。我这次回姜堰,就是要找第二批去普鲁士和英国读书的学童的,去柏林的,就百川你带队了。”

  邵全忠接着又去曲老三家慰问,然后又去看望张五栓的爹娘,手下四出招纳学童,邵全忠最后住在了陆庄的宋老二家。

  第四天下午,邵全忠带着八十名赴英、赴普二期学童回到了海陵。

  “军机处廷寄到!”

第221章 简在帝心

  邵全忠有点纳闷,三天前自己刚刚八百里加急把英国人的投资合同和借款合同送走,按时间算,军机处昨天晚上才可能收到。

  怎么今天廷寄就到了?此前军机处都不知道我回海陵了啊?

  过来汇报的手下拿的是电报,“长官,张之洞已经把电报线拉进了紫禁城,军机处回的电报。”

  额,华夏的工业化、现代化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了,加上了张之洞。

  连曾剃头和李鸿章、左宗棠、丁宝桢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方面,跟自己也是一致的。

  东西佛爷或者不懂洋务,但军机处的鬼子六懂,张之洞更懂。

  张之洞可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有这位“中兴名臣”的支撑,老佛爷一点也不顽固,跟自己印象中完全不同。

  那她看见火车还会吵吵着要推进河里么?多半不能。当初给慈禧看的,是华夏第一辆火车头,当然容易吓到人。

  现在自己本着“法无禁止皆可行”的原则,先斩后奏,甚至在江苏修了铁路都不上奏。

  没等老佛爷看到火车,上千万的老百姓对火车都习以为常了。

  老佛爷应该不至于那么大惊小怪,显得自己都没有老百姓有见识嘛。

  “邵全忠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任上,建树丰硕。使英夷低头,加倍退还此前之战争赔款,扬我大清国威,实勘嘉勉。待西征凯旋之日,一并嘉奖。

  天朝特恩准英夷入股伊犁省铁路之奏请,头一年之铁路投资,着邵全忠以西征款垫付,批准之文件朝廷将直送赫德手中。

  钦此。同治五年正月三十。”

  邵全忠喜欢看廷寄,不喜欢看圣旨,廷寄不玩虚的啊。

  军机处的人不是傻子,看到两份合同,就知道这回邵全忠给我大清占了大便宜。

  伊犁省的铁路关乎我大清的边防守卫,军事意义重大,但根本不会赚钱,基本是赔本的,英国人的五千万两白银要想回本得等猴年马月。

  然后一千万两白银的低息贷款基本也是白给,那点利息绝对抵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实际上前头借的三千万两已经足够西征的了,还有富裕,后借这一千万两二期贷款纯属是白来的。

  邵全忠真是人才啊,我大清铁杆忠臣,楞是能从洋人手里扣出六千万两白银来,朝廷这一下子手头就阔了。

  我不好意思拿你的专款给别人,垫一下修铁路的钱应该没问题吧?

  这样朝廷一分钱没花,西征仗也打了,铁路还修了,我大清从来没在外交上取得过这么大胜利好么?

  至于剩下的铁路款——朝廷只是今年手头紧,明年就好了。我大清一年好几千万两税收入帐,GDP世界第一,其实真不缺钱。

  邵全忠现在官太大,每升一级都需要海量的功劳或者多年的资历,已经属于拿年薪和年底分红那一梯队的了。

  不可能像原来官小的时候,立一次功升一次官。功劳给你攒着,西征回来后一起升个大的。

  廷寄基本是这个意思。

  邵全忠没提要跟老毛子打的事情,这事根本不可能获得批准,必须先斩后奏,打了再说,让朝廷没有退路。这一点上,邵全忠倒是学死仇倭寇学得很像。

  朝廷不知道邵全忠要付出的代价,只看到成果,那就更加觉得邵全忠实在是太牛逼了。

  朝廷不给邵全忠封官,可是给了另一份嘉勉。

  警卫从手里又变出了一份电报。

  这封电报虽然署名一样,都是皇帝,却不是辅政的军机处的口气,完全是以皇帝自己的口吻发的,应该是圣母皇太后亲拟——小皇帝自己不可能有这个本事。

  “邵卿此次功劳巨大,朕虽无及时封疆之赏,卿之为朝廷之贡献,简在朕心。

  先乔松年赠卿以‘雨亭’之字,虽风雅,却与卿名不合,料为乔卿不便更改卿生父所赐之名所致。

  卿为朕之肱骨,朝廷名臣,今日之功,必将载入史册。名字不符,刻于汗青,实不雅观。

  今卿为我大清扬眉吐气,实符‘全忠’之名,特赐字‘慰廷’,表朕欣慰之情。此后卿名字相符,固可为青史之美谈也。

  钦此。”

  邵全忠目瞪口呆,半天没缓过气来,看上去是被皇恩浩荡给镇住了。

  那是,皇上赐字,那绝对是可以子子孙孙夸耀下去的荣耀,旁观的手下们包括胡六娘也是这么想的。

  只有邵全忠心里在埋汰圣母皇太后,你这可是自找的啊。

  你赐啥字不好,赐这个字。以后我兑现跟田大哥的诺言,驱除鞑虏,可就太“符合历史”了。

  …………

  此后的几天,邵全忠就轻松了不少,能多陪陪家人。当然每天还是要出去巡视,主要是手下在海陵的各大产业。徐州太远,这次就没去。

  只不过在容慧的几次恳请下,终于去小香崖接见了一众洋翰林院的科学家们。

  邵全忠只是看在老婆面子上走过场,马克吐温总算是找到了活干,此前邵全忠的好多活动都涉及军事机密不带他啊。

  邵全忠和科学家们的合影后来被到处转载,表明伟大的雨帅对基础科学的重视。

  在西方为雨帅辩经的各位洋大儒口中,雨帅是个完美、具有无与伦比的远见卓识的人。说他实用主义的,绝对是瞎掰,有照片为证。

  是的,后来邵全忠还叫雨帅,一个人可以有好几个字的不是么?不是说皇帝赐字了,原来的字就不许用了。

  二月初三,海陵北门码头。

  邵全忠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寒假回乡探亲活动,登上南洋水师飞凫(fú)号侦查船,准备返回肃州前线。

  同行的除了原班人马,还加上了八十名派往普、英的新学童,将在镇江换军舰到上海,乘坐航班邮轮前往欧洲。

  这次的赴英学童不需要语言培养,姜堰乃是邵全忠后来所称的所谓“龙兴之地”,现在姜堰老百姓就已经沾光,家家有钱,孩子都上海陵双语中学了。

  到普鲁士的孩子们则要在普鲁士上一年预科班,主要是学德语。现在邵全忠不差钱,就不搞国内的德语培训班了,在当地环境下学得更快不是么?

  此次带学童们赴欧的领队是——容慧。

  额,邵继铭被邵全忠给撵英国去了,要在英国从小学开读,我大清损失了一位美食家。

首节 上一节 129/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