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秀看着自己一脸戏谑表情,邵全忠停止了表演。
“你回去后,马上组建文氏纺织公司,从美国购买纺织设备,开始机器制造丝织品。”
文秀奇怪,“你不是一直不让搞这个,说这是英国人的蛋糕,暂时不能碰么?”
“现在也不碰,我要嘱咐的就是这个厂规模要小,专门生产精品,同时培养技术工人,等哪天可以放开生产了,再扩大规模。”
“英国人在这方面很敏感的,规模小他们也会不满啊。咱们需要投资的产业多了去了,为啥非要冒得罪英国人的危险搞这么个利润还不高的小厂啊?既然规模小,搞手工的不就得了?咱们又不缺会织丝绸的巧手纺织娘。”
邵全忠狡黠一笑,“主要吧,我已经让埃默里联系普鲁士的巴斯夫化工厂,这个纺织厂要跟他们合资搞,他们出最先进的染料,咱们负责织布。至于英国人,我会在其他方面渡让利益补偿他们,几十年内,英国人的粗大腿都要抱紧不放松。”
“拉普鲁士人合资有什么用啊?咱们直接买他们的染料不就得了?”
“这个——”
邵全忠挠挠脑袋,“这个厂子要生产精品,主要还要供应皇室,所以呢需要专用的黄色染料。咱们别的要求没有,要把一种叫TNT的黄色染料的配方搞到手。对普鲁士人就说,这是对供应皇室的产品,必须严格知根知底的要求,其他颜色的染料他们都可以提供产品就行,为此咱们可以多转让点合资工厂的股份。”
文秀很奇怪,“你不是一直说枪杆子才最有用,讨好皇室没用么?怎么改辙了?”
“这个你不用管。回去后,抽调一批兵工厂这几年培养出来的熟练技工,各种工种都要,送到兰州来。我要组建文氏军火公司兰州分公司,专门供应西征军火。记住,所有调来的技工全要可靠的姜堰老乡,必须知根知底,告诉他们,出差薪水三倍发,但要签保密合同。”
文秀很疑惑,“现在海陵到兰州的运输也不麻烦啊,很快西安到兰州的铁路都要通了,你专门建个工厂,可能没生产多久,西征都结束了。”
“老娘们家家的——咳咳,夫人,你照着办就行了。这是军事机密,少一个人知道少一分泄露的危险,我要争取把这个秘密一直保留到西历1891年去。对了,让丁拱辰亲自来主持建立这个工厂,他的可靠弟子当技术员,一个洋员不要。”
“让我想想,你又要出什么鬼点子坑洋人了……唔唔唔,住手,这大白天的,唔唔唔……”
文秀忘记了对奇怪的纺织厂的怀疑,第二天休息了一天后,第三天终于结束了难忘的兰州之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方面的发明充满了偶然性。就是要不厌其烦地千百次试验,才能碰巧得到一种能实用的产品。
德国人以严谨刻板著称,对这种枯燥的工作非常擅长,所以一直在染料界领先世界,保留着最多的染料配方的机密。
TNT就是德国化学家威尔伯兰德1863年在一次失败的实验中,偶然发现的一种黄色染料,直到1891年,才有人发现它可以当炸药用……
所以邵全忠对没有获得诺贝尔的甘油炸药独占权不是太在意,对后世倭国人视若珍宝的下濑火药——苦味酸也根本看不上。
这是他这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作为一个军阀,会不知道TNT是干啥的?他真正看上诺贝尔的发明,其实是电雷管,现在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等诺贝尔来了,把这个项目独家保密拥有就行了。
说诺贝尔,诺贝尔的消息就到了。
埃默里第三次来电,“跟巴斯夫化工的电报联系很顺利,普鲁士人对打入东亚市场兴致盎然,愿意因此付出一种染料的秘方。
诺贝尔要求把他一船的研究设备和原料都运到海陵,但没有任何一只商船愿意承担运输任务,给多少运输费都不干。要不要买一艘小型飞剪船,请指示。另:最好能从国内派船过来,这边雇不到愿意跟诺贝尔一条船的航海士和水手。”
囧啊,为了电雷管我容易嘛我。不过他来得费劲,走也一样费劲,嗯,这倒是个好消息。
邵全忠合计半天,夜长梦多啊。万一诺贝尔突然哪一天研究出了固体甘油炸药,一下子大卖,把麾下公司的亏损窟窿堵上了,可能就不来了,从远东往瑞典派船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来人,致电廖容。上次他说的,英国人已经造出了第一批两艘千吨级铁甲舰,被我命名为‘扬威’和‘超勇’号的,高价雇英国海军提前开回来,来之前去一趟斯德哥尔摩,把诺贝尔接过来。”
这把邵全忠逼的,要派军舰去接诺贝尔,还要两艘。万一一艘出了事,被诺贝尔这个疯子搞爆炸了,还有一艘备用的……
还好军事行动是保密的,英国水兵们不一定知道要运输的是什么危险的人物和货物,不然可能会抗命罢工。
诺贝尔的事情终于彻底解决。
同治四年九月十三,前线传来捷报,已经捉到了马桂源兄弟,西宁乱匪覆灭。
怎么这么快?算日子马占鳌也就刚到战场战斗就结束了,才能这个时间把捷报送回来。
看详细战报,啊,这样啊。
马占鳌利用马桂源不知道自己已经降清的信息优势,约马桂源相见,共抗淮军,诱捕了马氏兄弟,到达当天擒贼擒王。
马桂源匪帮群龙无首,被淮军和马占鳌部一战击破。
如今马桂源兄弟和大批俘虏已经押往兰州,乱民则被马占鳌送去跟六十万乱民汇合,迁徙乱民人数达到六十六万人。
邵全忠意气风发,“马占鳌真是个有勇有谋的啊,他要是能坐在马化龙的位置,金积堡之战指不定打成啥样呢。等处理完马桂源兄弟和俘虏,全军开拔去肃州,拔下乱匪在陕甘的最后一颗钉子,准备西征伊犁省!”
第209章 世界关注下的伟大西征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七,马桂源、马本源兄弟在兰州被凌迟处死,聂士成部、林波部同时回到了兰州。
邵全忠下令修整三天,于十月初一离开兰州,拔营起寨,向肃州进发。
波仔的部队为先锋,已经开出二十里,聂士成部刚刚开拔,邵全忠带着近卫军还在收拾行囊。
“雨亭,外面有个美国人想见你。”
“美国人?是织呢厂或者拖拉机装配厂的洋员么?是不是在兰州住得不舒服?”
“他拿着张斯文的介绍信。”
额,从联邦本土来的?合作的话到海陵找文氏就行,怎么追兰州来了?
来人一头浓密的金色短卷发,上唇留着刷子一样的胡子,双排扣西装,领结,穿着呢子大衣,背后背着个行囊,风尘仆仆。
见到邵全忠微微躬身,“您好,上将阁下,我是加利福尼亚大地报的记者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很荣幸见到您。”
完全不认识,也没听说过,不过斯文介绍来的,得客气。
“那个——什么来着,克莱门先生,你要想了解华夏的发展,可以去海陵采访,西北这边贫瘠,而且我马上要出发打仗,不一定有时间陪你。”
“不不不,将军,您才是华夏最有名的人物,我在纽约时报的头条见过您访问香港的照片,那个时候您还是少将。您正在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远征,作为记者,我想跟您的队伍一起出发,记录第一手资料,这会让我成名的,希望您能允许。”
记者真是无孔不入啊,居然跑华夏内地来了。嗯,这也跟斯文的介绍有关。
“你认识斯文?”
“是的。我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了一个小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因此成了个有点名气的作家,在一个爱尔兰移民的沙龙上认识了张和他的夫人杰西卡。我和张一见如故,谈得很深入,张是您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也是朋友不是么?您可以叫我的笔名马克.吐温。”
实际上马克吐温此时已经是美国挺有名的作家,不过他观察邵全忠,好像对这个笔名没什么反应。
邵全忠是真不知道马克吐温。他又不爱好文学,对三国水浒西游记了解就不错了,基本是通过评书。还知道红楼梦和金瓶梅,只是看过图没读过,外国的作家一个不知道。
“我有了点名气后,被加利福尼亚大地报聘为记者,本来准备去夏威夷进行一次旅行采访,听了张的介绍,才干脆一直跑到华夏来。为此我一路上学了三个月的汉语——请问我能跟您合个影么?”
马克吐温从背包里翻出照相机,随着“砰”的一声,白烟升起,又一张著名的照片出现了。
“那个——马克啊,咱们既然是朋友,你就不要总说‘您’了,我听着别扭。”
“好的将军。来见你之前,我一路上已经在陕西和甘肃进行了大量采访,发现你是个非常仁慈的将军。”
“仁慈”?邵屠夫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这么形容自己。
“我见到了好多犯下反人类屠杀罪的乱民。你诛杀了他们的首恶,却只是放逐了这些乱民,让他们成为战争难民。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仁慈的行为。”
好吧,自己确实很仁慈。
“你还卖给他们食物和帐篷,让他们在流亡的时候不至于冻饿而死。这些事情发表到世界上,会让世界对清国的印象改观的。”
邵全忠明白张斯文介绍记者来的原因了,这是要给自己在世界上立一个光辉的形象嘛。
“我认为,将军你应该惩罚他们才是。如果你收养了一只饥饿可怜的狗,并且让它舒适顺利,它将不会咬你,这便是一个人与一只狗之间最主要的差别,我觉得这些乱民不会感恩的。”
第二天,《加利福尼亚大地报》发表了文字消息,“远东首屈一指的将军邵全忠从兰州出发,开始了他伟大的西征。”
邵全忠和马克吐温的合影,还有邵全忠骑着青海骢,手扶指挥刀,跃马扬鞭出发的英姿,两个月后才刊登在报纸上。
刊登的照片还有军容严整的淮军近卫军,那个一脸忠厚朴实的近卫军少将就是“神枪手将军”宋老三。
同时刊登的照片,还有乱匪们在陕西、甘肃到处都是的罪行记录。
屠杀一千五百万人的惊人罪行,绝对会震惊世界,更向世界传达了邵全忠这次西征的正义性。
“十月边塞,飒飒寒风惊戎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邵全忠在马上吟的这个对联,也被马克吐温记录了下来,作为邵将军有“文采”的证明。
这其实是我大清私塾里的教材,邵全忠少数通读过的几本古文入门读物里写的。
已经农历十月了啊,打下肃州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就是严冬,非常不适合在西北大漠行军,尤其是来自苏中水乡和安徽的南方兵。
邵全忠念这两句对子,心里是在遗憾,恐怕今年无法出嘉峪关了,只能等到开春。
这也挺好。本来西征粮食已经攒够了,可是马占鳌的迁徙队伍需要大量的粮食。乱民们实行了临时的配给制,所有的财产充公,由马占鳌统一购买粮食携带。
这么一来,再积攒几个月军粮,开春再西出伊犁省就正好了。
同时,邵全忠回忆起了当初雪夜入瓜洲的事情。今年家乡也不知道还会不会下雪。
家中的容慧好久不见了啊,嫁了自己这个经常出征的军汉,难免独守空房。
好在慧儿也是事业型的,管着中学的同时,还在筹建海陵大学,每天估计也没闲工夫多愁善感。
很快,她要负责接待麦克斯韦为首的一批世界级学者了。
离开兰州时,邵全忠接到了最后一批电报。
麦克斯韦已经在容闳的帮助下,起了汉名麦斯伟,并在容闳陪同下,跟汤姆森一起上了容闳包的飞剪船,已经在海上了。
以后,电磁学就是英裔华人发表的理论了吧?
“超勇”号和“扬威”号即将到斯德哥尔摩了,诺贝尔已经把马拉湖驳船上的家当打包,准备搬家。
他没有继续进行研究,固体甘油炸药在诺贝尔到达海陵前就出不来了,自己总算把能请来诺贝尔的关键时间点给掐住了。
大军在河西走廊上前行,全骑兵,快枪如林。没有喧哗,只有整齐的马蹄声音。
这样一支现代化的队伍西征,跟左公的西征完全是两个形象,结果当然也会大大不同。
大军至此又离开了电报的覆盖范围,西进,西进……
第210章 兵临肃州
“邵是一位特别善于利用最新技术的将军。
我在河西走廊的进军路线上,不断看到有蒸汽拖拉机拉着几十吨的煤、粮食和黑豆超过行军的队伍。
仅我看到的至少有上百辆,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铁路还没有铺到清国荒凉的西北地区,蒸汽拖拉机就成了最迅捷的运输工具。
邵可能是头一个把蒸汽拖拉机用于大规模战争的将军。听邵说,他们制造了至少三百辆载重六十吨的蒸汽拖拉机,用来支撑西征的运输,这可以代替两万峰骆驼或者马。
位于兰州的组装厂还在以每天四辆的速度下线新的拖拉机,都将用于保障西征的后勤供应。
虽然我看到至少有四分之一的蒸汽拖拉机坏在路上,但很快就会有专业的机械维修人员到达。
清国的领土上,每五十里就有一个驿站,现在这些驿站成了大军存储粮食、草料、煤和蒸汽拖拉机配件的地方,拖拉机维修人员也在这里常驻。
我甚至在维修人员里,看到了来自联邦的技工,他们对来清国工作很满意,不介意每天骑着马在路上奔波,工作超过十小时。
这并非联邦的技工们过于敬业,而是邵给他们开了比联邦高两倍的薪水,他们因此创造了至少三倍于在联邦工作时候的价值。我想,那些抱怨工人懒惰的联邦资本家要自省了。
我看到的清国,跟大家对清国刻板的印象完全不一样。这个国家现在到处都在铺铁路和电报线,冒着黑烟的工厂不断开工。据我所知,这一切都归功于邵的推动。
加上清国充沛的人力,和华工众所周知的勤劳,我预言,清国将很快生产出大量廉价优质的工业品,足以供应全世界。
清国已经建立起了至少两座大学,和数倍于此的现代制度的中小学,相信未来大学和中小学的数量还会爆发式增长。
我预言,最长十几年内,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清国大学生信心满满地走进研究所和工厂,发誓要抢走联邦同行的饭碗。
邵的军队的装备,是我见过的最先进的,比联邦刚结束的内战双方的装备都先进很多。
我们联邦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迅速装备部队的新式武器,比如机枪和速射炮,在邵的军队里大量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