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第147节

  若说蒲州民变是蒲州百姓自发组织的,那朱佑樘是绝对不信的。

  百姓闹事,民变,起义,都只干两件事,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蒲州发生民变,百姓不去打当地豪绅地主,反倒是把朝廷钦差住的驿站给围了。

  这其中,必有问题!

  汪直拱手请命:“陛下,西厂请查蒲州,彻底查清此事!”

  朱祐樘轻轻笑了笑:“不用查了,这件事发生后,谁最得益,那就是谁干的。”

  “蒲州最大的地主是谁?”

  汪直立刻回复道:“是王氏和张氏,这两家都是在洪武年间,靠着开中法起家的大晋商。”

  朱祐樘点了点头:“朕知道了,让牟斌过来见朕。”

  “是,陛下。”

第141章 锦衣卫出动,奔赴蒲州!

  锦衣卫都指挥使牟斌,在接到朱祐樘召见的命令后。

  立马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务,用最快的速度来到了乾清宫。

  “卑职牟斌,参见陛下!”身着蟒袍的牟斌对朱祐樘行礼。

  自从被朱祐樘赏赐了一件蟒袍后,牟斌对此是爱不释手,连飞鱼服都不穿了,就只穿蟒袍。

  他手下的锦衣四大卫,对牟斌身上这件蟒袍可是羡慕得很。

  “免礼。”

  “谢陛下。”

  “蒲州发生民变,你带人去一趟蒲州,抄家蒲州王氏和张氏,把这两家的族人,全部抓来京城问斩。”

  朱祐樘喝着手中的茶,漫不经心地下令:“还有蒲州卫千户侯威,也一并抓来斩了。”

  “平阳府的知府和蒲州县的知县,懒政怠政,同样抓来,按《御制大诰》处置。”

  “若有反抗者,斩立决。”

  牟斌被这突如其来的命令给惊到了,他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想询问原因。

  但他又立即反应过来,将还没问出口的疑惑,压在了心里。

  牟斌至今仍然记得,当初捉拿周氏兄弟时,朱祐樘曾说的那句:朕办案,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名单。

  蒲州发生民变,朱祐樘连一点调查的意思都没有,直接下令将当地两家最大的地主抄家问斩。

  如此魄力,整个大明朝,也只有当今陛下能做得出来。

  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杀官之前都要调查清楚,再按律法处决呢。

  “哦,对了。”朱祐樘抬起头,看着牟斌,最后叮嘱了一句:“勿伤百姓一人。”

  牟斌点头领命:“是,陛下!”

  “去吧。”

  “卑职告退!”

  这件事在朱祐樘看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并没有放在心上。

  牟斌离开乾清宫后,立刻回到北镇抚司。

  “青龙卫!白虎卫!”

  一走进北镇抚司,牟斌便召集自己手下的两位得力干将。

  青龙白虎两人听到呼唤,第一时间便来到牟斌面前。

  “属下在!”

  “你们立刻率领一千锦衣卫,赶往平阳府蒲州。”

  “抄家当地王氏和张氏两大晋商,将他们全族之人,都抓来京城问斩。”

  “还有蒲州千户所的千户侯威,平阳府的知府和蒲州县的知县,同样押入京城问斩!”

  “对了,陛下特意下令,勿伤百姓一人!”

  闲了两三个月的青龙和白虎,此时终于接到任务,个个都兴奋地摩拳擦掌。

  “是,指挥使大人!”

  已经是锦衣卫指挥同知的青龙和白虎两人,领命后便立刻忙碌了起来。

  点齐人马,备好干粮后,一千名锦衣卫立刻从从北镇抚司的大明,奔腾而出!

  沉寂了好一段时间的锦衣卫,再次纵马京城,声势浩大地出城而去。

  这样轰动的事件,立刻让还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氛围中的京城百官警醒。

  “锦衣卫出城了?这大过年的,是谁家又倒霉了?”

  “不知道啊!不过这次出动了上千锦衣卫,应该是一件大案。”

  “阿弥陀佛,新的一年,希望陛下能少造些杀孽吧。”

  “你读经书读傻了?慎言!”

  “……”

  出城后的锦衣卫,齐齐向蒲州奔去,不日便能到达。

  而这时,一行商队,经过几天的跋涉,终于到了宣府。

  这支商队的领队王瑶,透过厚厚的羊皮大袄,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看到了宣府的城墙。

  “诸位伙计,再加把劲,马上就要到宣府了!”

  “等进城后,我请大家吃个羊肉涮锅,暖暖身子!”

  王瑶的话受到了一片热烈的吹捧,王家的护卫家丁们,纷纷出声拍起了王瑶的马屁。

  “多谢王少爷!王少爷大气!”

  “王少爷真是天大的好人,跟着王少爷,保管吃香喝辣!”

  “快走!快走!进城吃羊肉喽!”

  “……”

  一群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宣府城外。

  到了城门下,王瑶对守城的士兵,递上路引,表明自己的身份。

  “这位大哥,我们是给宣府运粮的行商,劳烦您通告周将军一声,就说是平阳府晋商王家,运粮来了。”

  王瑶说着,给守城的士兵递上一串铜钱。

  守城士兵接过铜钱,看着王瑶身后十几辆装的满满当当的驴车,眉开眼笑。

  “行,伱们先进城来候着吧,我去通告周将军。”

  王瑶再次拜谢:“有劳大哥了。”

  守城士兵离开后,没过一会,宣府副总兵官周弘毅,便亲自走了过来。

  “草民见过周将军。”

  王瑶见到周弘毅后,连忙行礼。

  周弘毅看着王瑶身后满满当当的驴车,露出一个畅快的笑容。

  “王老弟,我和你父亲相识多年,不用如此客气。”

  “带着你们的货物,跟我来吧。”

  “是,周将军。”

  周弘毅带着王家的商队,一路来到宣府的校场仓库。

  王瑶屏退了自己身后的护卫,只留下他独自一人。

  “这次都带了哪些东西?”

  没有其他人在场,周弘毅也没有兜圈子,直接询问道。

  王瑶带着周弘毅来到驴车前,将藏在粮食里的东西,一一展示与周弘毅看。

  “还是老三样,按照规矩,事成之后,你七我三。”

  “不错,我就喜欢和你们晋商打交道,懂事,守规矩。”

  周弘毅看完之后,带着王瑶来到校场仓库里面。

  校场仓库里,堆着数十个木箱。

  “还有这些东西,你们也一并带出去吧。”

  周弘毅说着,打开一个木箱,露出里面的凉刀和甲胄。

  凉刀和甲胄,都是明朝边军的统一制式。

  这些都是由兵部发起申请,由户部拨银,最后由工部制作完成后,交于边镇守军的军用物资。

  

  “这里面一共有一千把凉刀,两百把火铳,三百套甲胄。”

  王瑶看着面前的几十个木箱,眼睛都瞪圆了,震惊得无以复加。

  “天啊,这么多?”

  周弘毅轻笑了一声,神情不屑:“这才哪到哪啊,现在新皇登基,管的比较严,我们才不得不谨慎一些。”

  “以前杨洪将军镇守宣府的时候,那才叫辉煌,一年光是甲胄,最低都要出手两千套。”

  “我那个时候才十四五岁,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兵,一年分到手的银两,就有二十多两,比我一年军饷的两倍还要多!”

  “唉,杨洪将军在的时候,才是我们宣府边军最快活的时候。”

  “只是可惜了……”

  周弘毅在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全是对那段日子的向往。

  只是话到最后,语气有些感伤。

  王瑶在一边听着,不敢作声。

  “行了,你们装起来吧。”

  周弘毅摇了摇头,对身后的士兵吩咐道。

  “是,将军。”

  周弘毅一声令下,四周的士兵立刻将库房里的木箱,往王家的驴车上搬。

  他们先是取出大部分的粮草,再将木箱藏在粮草中间。

首节 上一节 147/2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