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24节

  【《后周书·武振传》:“振不以为然,觉匈奴人势弱可敌,自作主张率军奇袭,大败而归,伤。”】

  【不久之后,武振重伤不愈而亡,而匈奴人本来想要退让的想法,在武振大败之后,信心大振,士气高涨,决定再次围攻长安试试。】

  【永晋三十年八月中旬,有大臣进谏,认为匈奴来势汹汹,如今有些难以阻挡,眼下的情况,要么选择迁都,要么则是号令各地的节度使入京援护。】

  【楚世煦自然不能接受迁都的意见,这样一来,他就成了大周王朝的千古罪人,在犹豫之际,他拍案决定号令各地节度使入京援护。】

  【得到号令的节度使们都开始运作起来,不过有些人虽然接令,表示出了自己一定会入京援护朝廷的想法,可是看到匈奴人近十万大军围攻的长安,心中发怵,也不愿意消耗自身的力量。】

  【大多奉令而不援。】

  【唯有接到京城之中桓盛寄来书信的桓节,在沉思片刻后,立刻向羌人借兵三万,携五万凉州将士兵发长安,援护长安。】

  【永晋三十年九月,桓节带着大军自凉州而来,为了声张声势,更是故弄玄虚,让马匹的后尾拴着树枝,弄出滚滚浓烟,以此恐吓匈奴人。】

  【匈奴人围攻许久,长安不敢出,早已粮食不足,见到桓节如此声势,也不想就此与对方拼个死去活来,果然败退。】

  【此刻,京师之中的大多臣民还未来得及欢呼,却得到了桓节想要入京的请示,这让韦氏大感惊恐,连忙劝阻楚世煦万万不可答应此事。】

  【楚世煦自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可是又有被桓盛所拉拢的大臣上书直言,希望陛下请桓节入宫因援护有功而接受封赏,若是如此功劳不得封赏,唯恐天下节度使不再愿意相助朝廷。】

  【如此阳谋,让如今的新帝陷入了犹豫境地。】

  【然而长安之中的一门守将,早早就被桓奕拉拢所收买,在桓奕的暗示和提点之下,擅开城门,以此来迎接援护有功的桓节。】

  【桓节‘误’以为是天子遣将打开的城门,立刻率部入京。】

  【于是。】

  【节度凉州的桓节率大军踏入长安。】

  【恭喜你解锁了全新的立绘皮肤——率军入京·桓节。】

  画面上,出现了一个身着戎装,带着大军坦然纵马入京的凉州武夫,他的目光之中满是狠戾和凶悍。

  【入京的桓节与桓奕相见,在得知了情况之后,为了试探群臣对自己的态度和天子楚世煦的能耐,立刻是将之前韦氏和楚世昭之间的矛盾直接公开。】

  【他认为韦氏鱼肉乡野,为祸百姓是先,如今却攀附权势,反而不受责罚,使得楚世昭这样颇具贤名的亲王获罪,实为不公。】

  【桓节觉得——韦氏当夷三族。】

  【旋即,他拿出了桓盛这些日子搜刮出来的罪证,果然韦氏一族有很多违法乱纲之事,只是大周连续继位的几位天子都没有追责过他们。】

  【当然,桓节如此做法,更是为了在群臣之前立下自己的威势,试试他的份量。】

  不是。

  哥们,你有点太三体人了。

  你张嘴就是夷灭三族是吧?

  亚雷马,好强的压迫感。

  出他妈的大事。

  李瑾入京给楚世昭会带来安全感,但桓节入京,给楚世昭带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不受掌控的未知。

  这种人比李瑾危险太多了,你永远不知道他能干出来什么事情。

  不过,就当下的感觉来说,楚世昭还是挺爽的,刚才还软禁自己的韦氏,一句话就被桓节治住,咱这二舅哥说实话还是够硬的。

  【永晋三十年九月,新继位的天子楚世煦在桓节兵权带来的高压之下,权衡利弊.在证据确凿的局势中,同意诛灭韦氏三族。】

  【在他想来,韦氏族灭,势必会引起其他世家大族对桓节的不满,到时候他就能制衡桓节和其余的世家大族,互相削弱势力。】

  【永晋三十年九月十日,韦氏被夷灭三族,抄家所得177万两白银,桓节交给了朝廷77万两白银,其余100万两白银大多拿来犒劳自己的军队。】

  【同月,桓节找到了你。】

  【“吾欲废立天子,使明公为君,不知明公意下如何?”】

  【他腰间带着佩剑,目光直视于你,虽是联姻的关系,可是他的语气却咄咄逼人,带着毋庸置疑的命令感。】

  【“若我为君,汝为臣否?”你沉吟片刻,在堂中踱步问道。】

  【“若明公贤,自当则为臣。”桓节淡淡开口道:“我夷灭韦氏三族,便是为明公讨回公道。”】

  【“然贤德或昏聩,眼下不都是将军随口的一句话吗?”你直视着桓节,丝毫不退让地走到他的跟前道。】

  【“吾若为君,自当恩泽天下。”】

  【“可将军未必甘愿屈身为臣。”】

  【“此废立之举,与公然谋逆又有何异?”】

  【“当今朝廷初定,匈奴退去,召将军入京,以为辅佐周室,可安定天下,而你时局未定,就想着废立皇帝,也当真是忠臣吗?”】

  【“可我立的陛下是明公。”他同样是朝你走来,气场不见丝毫退却。】

  【“若为你桓节手上的皇帝,那我宁可不做这天子。”你冷哼一声,“你当本王看不出你的心思吗?”】

  【桓节闻言,他的目光愈发森冷。】

  【气氛瞬间是冰冷了下来。】

  【双方谁都不愿意让步丝毫。】

  【桓节带着冷笑,他哼了一声,“尔是要试试我宝剑的锋利吗?”】

  【“我剑也未尝不利。”你旋即亮出腰间的宝剑,直指眼前的桓节。】

  【“来人,将他收押天牢。”桓节抬起手来。】

  【跟进来的将士面面相觑,抱拳低声道:“大将军这.这样不好吧?”】

  【“将他给我收押天牢。”桓节加大了声音,一剑斩断了跟前的案牍。】

  【将士不敢不从,只得起身而上。】

  【“我乃大周宗室,先帝之子,我倒是要看看谁敢动我。”你大笑一声,目视周遭的将士,昂首起身拂袖而去。】

  问题还是出现了。

  没有自己的力量,完全是别家的支持,就算是当上了天子,也一定是别人手上的傀儡。

  看到桓节这个二舅哥那么敢做事,他就知道这个人的胆量极大,有了权势,自己多半讨不得好。

  蜜月期这才多久啊!立刻是吃到了反噬。

  现在大周的局势是进入了更乱的阶段。

  比上一个周目还要惨烈!

  与此同时。

  看着一行行模拟信息的桓奕,她的脸色被她这个二兄的举措给气得满脸通红。

  在干什么啊!

  他到底在干什么啊!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让你来拥立晋王来当天子,结果二兄你干脆就直接公然谋反.你到底是在干什么啊!?

  深吸一口气的桓奕意识到

  她之前的想法不用多想,就是对的。

  她的这两个兄长,跟她完全不是一条心。

  为今之计,是立刻跟着楚世昭一起跑。

  这长安的局势已经是彻底失控了!

第35章 我的身后是整个凉州!!!

  太蠢了!

  桓奕直到现在还是没能理解桓节为什么要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

  大周王朝固然在永晋帝驾崩之后,出现了朝政不稳的情况,但也不该是你一个入京援护的节度使说‘废立皇帝’就‘废立皇帝’的。

  你敢做出这样的事情,其他的节度使,其他的大臣就有理由来讨伐你这个不臣。

  无论是正统还是法理都送给了别人。

  她真的想不明白桓节有什么自信那么去做,下一轮的操作回合,桓奕打算让大兄桓盛去游说自己的二兄。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桓节是取死之道,他这一手,只要输一次,桓氏全家都跟着他一起送了。

  现在恐怕也只有自己的大兄能劝得住这个上头的二哥了。

  【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局势分析地头头是道,让大兄桓盛劝说桓节。】

  【桓盛思来想去觉得你所说之话并无道理,桓节如此嚣张跋扈的做法.站在群臣的头上作福作威.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

  【他立刻动身,打算劝说桓节不可妄为。】

  画面继续推动。

  【“桓士德,汝妄图废立陛下,莫非是想置我桓氏于死地吗?”桓盛气势冲冲地走入府中,朝着坐定在厅堂的桓节质问道。】

  【桓节微垂头颅,轻声道:“兄长,我就知道你会来找我。”】

  【“可是,我早已无路可退。”桓节伸出手来,在身前放着是一个棋盘,白黑双子皆在各自的棋篓之中。】

  【“怎么没有退路?”桓盛压低声音道:“如今你已入京,只要笼络士族,手握权势,何苦急于一时,非要行废立天子之事。”】

  【“更何况三妹已和晋王联姻,拥他上位,他与三妹的子嗣,也是我们桓氏的血脉,仅凭这一点,我桓氏何愁不兴?”】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等到时机成熟,让当今的陛下落水甚至在宫中病死,再护着晋王上位,这不是最妥当的办法。”】

  【“眼下你当着晋王的面,谈废立天子的事情,不是明着将你的野心坦露,你如何取信于晋王,晋王又该如何信你啊!”】

  【“哈哈哈哈哈——”桓节骤然发笑,“从入京开始,我其实就没有选择了,兄长——”】

  【“你当我不想退吗?”】

  【“我现在退,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桓节冷着声音道:“我入京靠得是谁?我如今身居大将军的位置靠得又是谁?我能夷灭韦氏三族,废立天子,又是靠得谁?”】

  【“是你,是我,还是桓氏?还是说是天子?亦或者说是你想要拥立的晋王殿下?”】

  【“是我手上的兵权,是凉州人啊!”桓节摊开手来,他抓着自己的散发道:“你是凉州出身的,你知道关中人.你知道长安人把我们当成了什么吗?”】

  【“戍卫长安,赶走匈奴的是我们,骂我们凉州人是蛮夷是丘八的人,是长安的士族,是长安的世家。”】

  【“自入京以来,多少士族对我们冷眼相待,我宴请诸多世家大族,他们何曾给过我们凉州人面子?”】

  【“他们指着我的脸,骂着我麾下的部众。”】

  【“我唯有立威,才能占得住脚,才能得到凉州儿郎们的拥立,这是我诛灭韦氏的原因。”】

  【“更何况是我告诉我的部众,我带他们去长安,赶走匈奴人后,大家都能够过上我们都想要的好日子。”】

  【“我若是敢食言,轻则全军哗变,重则兵变祸乱长安。”】

  【“我只能不断地想办法巩固我手上的权力。”】

  【“我难道不知道慢慢来,局势可以更稳定吗?”桓节的眼眸中充满血丝,“但你想过我麾下将士的想法吗?”】

  【“他们要的是得到关中人的尊重,要的是能吃饱饭,要的是军功,要的是光宗耀祖。”】

首节 上一节 24/2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