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长安有三害,其一长安被围,与其他藩镇切断了联系,陛下如何保证这些节度使没有和匈奴人勾结?”
“我们首要是打出一个通道,让其他地方能联系到中央,如此才有勤王的余地。”
“其二,长安是大周的门面,是龙兴之地,现今被匈奴人所围攻,这是国体有损,是国家颜面扫地。”
“其三,匈奴人既然敢围长安一次,他们就一定敢围长安第二次,如果每一次都是以守为主,长此下去,如何应对这样的边患,唯有主动出击,打疼他,才有保住边塞无虞的可能性。”
“匈奴人口极少,死一人,损失就可以说是严重,只要我们打掉他几千兵马,他们势必败退。”
“趁此不备,出其不意,即便大周王朝军力大不如前,但也不可能一触即溃。”
武振徐徐道来,让永晋帝也感觉这些说辞不是没有道理的地方。
但是,楚世昭很明确地告诉你,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这一次奇袭能打赢,打不赢,那就全是白搭,全是空谈。
打赢,那么武振说的就是有道理,打不赢,武振就是带着大周王朝覆灭。
这可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要不切实际。
子午谷奇谋,丞相只需要给魏延一点兵,还是可以试试的,指不定就有奇迹发生。
但武振现在的就是让大周王朝野战能力极差的部队和匈奴人硬碰硬,赌这些兵士能靠士气打赢匈奴人,那这和许愿有什么差别?
楚世昭光看面板,就知道主动出击是不可能打赢匈奴人的。
人朱祁镇要是御驾亲征,打赢了团,他也是英明之主,这不是没打赢,还当了留学生吗?
问题是,楚世昭已经意识到了武振所说的对策,现在是说动了其他群臣,甚至连永晋帝都动摇了。
边患的问题,真的影响了永晋一朝很多年,当下都打到了长安这边,以父皇这个好面子的性格,若是不能如数奉还,那真是驾崩之际都要不断念叨这件事。
武振就是把这场仗打赢的好处告诉了群臣,告诉了永晋帝,然后就问你们打不打吧。
像极了袁崇焕向崇祯皇帝保证五年定辽的模样。
所以说,楚世昭也没有必要坚持固守,拿利弊来劝说父皇了,目前来看,基本上是劝不了了。
这不仅是武振的想法过于诱人,大周王朝的国情也偏向于进攻,自恃天朝上国,现在被一个匈奴人这样打,心里面窝着火。
只有试,试出来不行,这些人才会知道苦头。
唯独是苦了那些将士。
楚世昭叹了一口气道:“父皇,既然要和匈奴人一战,那就同他们一战。”
说着,楚世昭指了指地图道:“但是,真要主动出击的话,儿臣认为,不必急于一时,诸位请看此图。”
“匈奴人的阵线拉得极长,而且是绕开了大周王朝的一些城池,直击长安的,现在匈奴人所在的位置,像不像身处于一个口袋之中。”
“我们先调度凉州军,再找到晋阳、大同、大宁这边的军队,要求他们协助包夹,封上这个口子,长安的守军再主动出击,尽量留住匈奴人,数面包夹,说不准能有大胜的契机。”
目前大周王朝的主要意见那就是和匈奴人正面迎战,那么楚世昭就只能也从主动迎战的方面思考策略。
这是楚世昭现在能想到,唯一一个能让主动进攻看起来有效的办法。
将长安的守军作为诱饵,引诱匈奴人顿在这里,再让野战能力相对还行的凉州军来完成主要战场的收割。
在这里,唯一不靠谱的地方,就是楚世昭不能确保凉州军到底肯不肯出力。
毕竟在大周王朝,节度使已经接近失控了,说不定他们更乐意看到长安被围攻的画面。
但是楚世昭想到了那次模拟推演,桓节还是派兵协助长安解围了,这才想着用包夹的方式留住这些匈奴人。
楚世昭又道:“还请父皇送我上前线,就由王尚书当我的督军。”
王槐顿时沉默了。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楚世昭的心眼能够那么小,硬是要把他拖到战场上去。
这是想要和他强行上战场换命?
永晋帝立刻犹豫了,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缓缓开口道:“这不是你该管的事务。”
“我大周列宗以弓马得天下,我身为皇室子嗣,国难当前,又何惜此身,武将军都以抬棺明志,我宗室子孙流尽鲜血在战场上,难道不是一桩快意之事吗?”
楚世昭的目光盯上了王槐。
“王大人也应当和我一样,尽忠报国,为社稷慨然赴死。”
王槐骂人的心都有了,现在楚世昭这么说,他不上战场都不行,不上战场就是不忠社稷。
“微臣愿与四皇子同去。”王槐强忍着咬牙切齿的语气行礼道。
“但是,出城迎击匈奴人,他们就真的会就此撤去吗?”
王槐问。
“为何不会?”楚世昭拿出武振之前的说辞道:“这匈奴人,看似是以国家的名义出击的,实际上同流寇无异,他们打过来,所要的无非就是粮食和钱财。”
“说白了就是流窜四地求食而已。”
“而流寇最怕的就是死伤,他们受到了损失,顾虑性命之忧,就会奔散。”
“武将军也说过了,匈奴人少,他们死一个人的损失,就是承受不了的,只要匈奴人在正面死的人够多,你还能怕他们不撤吗?”
“那朕就命你执掌杨方的那支北府军,还有你的新军,合计万人为单独的一军。”永晋帝沉吟片刻道:“王槐就当你的督军。”
“儿臣领命。”楚世昭抱拳道。
“微臣领命。”王槐同样做出领旨的样子。
楚世昭要王槐当他的督军,不仅是想要借机失手除掉王槐,也是想要以退为进。
如果不是和楚世昭一向不和睦的王槐当他的监军,楚世昭作为宗室,应该是很难有单独领军的机会。
这对楚世昭的那三位兄长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王槐当了楚世昭这支军队的督军,才能让王氏安稳,让他的三位兄长放下心来。
但王槐有机会当楚世昭的督军,有没有命活下来,楚世昭就一点都不能给他保证了。
这一场战役,楚世昭没有很大的信心,毕竟模拟里,大周王朝军队的真实战力,他实在是太清楚了。
原本这大周就已经到了王朝中叶甚至是末期的时代,吃空饷的情况都那么泛滥,军饷能不能及时发可能都是问题,就大周王朝的财政情况,匈奴人这一次围攻长安,是真快要了整个大周的老命。
偏偏作为大周宗室的楚世昭,还真只能跟他们拼命。
好在楚世昭的这支北府新军已有三月的整训,在紧锣密鼓的训练下,新军的综合能力面板还是提升很快的。
他们其中不少人都有转职更强兵种的潜质,天赋是有的,就看能不能熬过这一次的战事。
现在楚世昭真正头疼的是杨方的部队。
大周王朝在武器、甲胄等器械物资上都是奇缺,这样一支军队,要应对十倍于己的匈奴人,出城野战三对一都胜算渺茫,现在还要以少胜多,想想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摊上这帮大臣,摊上大周王朝这样的国情,楚世昭也别无选择。
而且楚世昭已经想清楚了,那一次武振主动出击,凉州军入主长安的模拟推演,哪怕楚世昭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恐怕也会像现在这样,没办法阻止历史齿轮的转动。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武振一个人的主张,是长安满朝文武还有掌权人共同的主张。
但无论局势怎么样,情况怎么走,楚世昭也只能硬打了。
模拟推演再厉害,那也是模拟推演,真要见真章,获得实际的利益,还得是在现实之中做出决策。
到了这个时候,奔着前程,奔着自身的地位,奔着趁乱巩固地位的收益,楚世昭也要拼一拼命。
而且楚世昭也怕自己模拟推演太久了,太精于选择正确的道路,从而丧失了富贵险中求的猎手本能。
要知道楚世昭几次完成逆转的模拟推演里,几乎都有一场常人难以复刻的惊世之战。
在永晋帝下达旨意后,楚世昭立刻走出了皇城,前往三府军整顿自己的兵马。
王槐灰头土脸地回到了自家的府邸,他总觉得自己是被楚世昭给摆了一道。
现在反倒是把自己陷进了僵局之中。
王槐被楚世昭这样牵着鼻子走,他都有些怀疑楚世昭是不是一开始就想打,只是一开始不想暴露自己的意图才说不想打,如今把他拖下水了,就不演了。
而长安的内外,百姓民众在得知了长安被围的消息后,都是出现了一种难以预料的团结,很多人自发地开始帮助官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在长安城头布防,还有些小儿开始朝着城外丢石头,然而力气太小,根本丢不出去。
那些常年精于内斗,划分互相利益的大族们,到了这个时候,也是慷慨解囊,积极捐赠一些财物和粮食。
这倒不是大族们手里的钱粮太多,是长安一旦被匈奴人打下来,这些钱粮就全没了。
给三成还是给全部,大族们还是很分得清的,再说了,长安是很多京兆名门的故乡,真背井离乡南迁到南方去,被南方当地的士族使眼色,对于这些名门而言,就是奇耻大辱了。
大周王朝比较擅长隐匿和伪装的斥候作为探子,在匈奴人围拢城池之前,就早早地向北方各地的节度使求援。
凉州的桓节和晋阳的李瑾都是第一时间就做出勤王的立场。
只是,长安这边暂时没办法收到这两边的回信,所以完全估算不了援军什么时候到,就靠将领的本能去协同,推测援军到来的时间。
大周王朝举国上下的兵力调度,缓缓地形成一个掎角之势,似乎是要将整个围攻长安的匈奴军一口吞下。
此时此刻。
在匈奴营帐之中,一个身形高挑的蒙古贵族轻轻勾勒着手中之笔。
如今的草原各部,大多都被匈奴收拢,匈奴已经成为了北方这些游牧民族的统称,在这里包含了很多游牧族群,这才造就了如此声势浩大的局面。
而这位蒙古贵族看着画像上的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楚世昭。
就让本郡主试试你的成色。
第135章 熟悉的节奏,熟悉的味道,楚世昭从来不打顺风局!
在简单的商议过后。
大周王朝基本上是确定了不能被动防守,主张找到机会就主动进攻的国策。
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以前楚世昭没有感觉到,现在是深刻感觉到了。
所谓的大局,很多时候,就是一群人从几个意见里面,挑选一个大家都觉得还行,可以接受的决策,就用上了。
但,其实意见统一也是一桩好事。
要是楚世昭主张防守,其他人都主张进攻,意见相悖,那么人和这个条件就没有了。
在走出了皇城,楚世昭去了三府军巡视了一圈,将父皇额外多分配给他的七千精兵清点了一下。
杨方全权接受楚世昭的调度。
在这七千精兵里,还分有两千大周骑兵。
这个配置,在大周王朝里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楚世昭将整支军团分为三营,其中楚世昭的三千北府新军单独一营,杨方的五千步卒分为一营,两千骑兵分为独立的一支骑兵营。
值得一提的是,楚世昭虽然说将沧州游侠窦戾招揽麾下,但寸功未立的情况下,楚世昭是不方便立刻将窦戾提拔上去。
好在窦戾是沧州豪强出身,有些马上功夫,让他在骑兵营里单独领一支十人骑兵,这个权力楚世昭还是有的。
楚世昭还没有停歇的功夫,杨方就传来了一道不太妙的消息。
匈奴人已经突围了大周王朝在长安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连缓冲的地方也没有了,最迟一天,匈奴人的大军可能就要正式围城,攻打长安。
而凉州和晋阳这边到底出不出兵勤王,到现在为止仍旧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