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107节

  先前在【百家论坛】界面发表对楚世昭优势之处看法见解的匿名之人再度发言了,此人承接李凤宁的话语继续写着她的观点。

  【永晋帝驾崩的时机越早,对楚世昭其实越不利,因为朝廷掌握在东宫的手上。】

  【我尝试辅佐君主下来,我的叔父在东宫效力过,也在王守义这边效力过,后来也曾效力过楚世昭。】

  【虽然位卑,但是几次效力下来,还是能看出端倪的。】

  【东宫太子楚世煦外宽内忌,看似对待所有士人都是一幅谦和君子的模样,但其实分三六九等,出身寒微的士族,并不受到他的重视,他拉拢的都是京兆名门的那批大臣。】

  【真正得到重用之人,其家世背景无一不显赫。】

  【而治理朝政之时,楚世煦也大多偏好于士族,利于世家大族兼并土地,这就导致楚世煦上位,初期虽说稳固,实际上时间过得越久,问题就越严重。】

  【这也便是为什么桓盛变法,楚世煦用了又要杀他的理由,因为桓盛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反对楚世煦麾下的那些大臣。】

  【晋王楚世昭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剖析出了大周王朝的真正问题,那就是贫富差距,土地兼并。】

  【不说别的,卢马之乱结束,楚世昭的处置手法,借机打压士族豪强的做法,就让原先差点沦为流民的百姓有了喘息的机会。】

  【现在之所以说永晋帝驾崩时机的问题,就是楚世昭的羽翼实在是太少了。】

  【当下阶段,是不足以抗衡东宫一系,所以很容易覆灭在这个前期的关头。】

  【我经历了那么多次模拟推演,最终感觉楚世昭在位期间,生活得相对舒适,遭遇到的内外动荡也比较少。】

  【故此,首推辅佐楚世昭的道路。】

  桓奕看到这里,觉得这个匿名之人倒是把问题看得通透,越是在长安,其实越能感受到楚世昭的压迫感和为难之处。

  他上有三位有着世家大族支持的兄长,不仅持有皇后王从徽的支持,还有王氏桃李多年的门生,以及那些和王氏交好的大族。

  楚世昭仅仅只是对付世家大族也就罢了,他还要对付皇后,还要对付自己的兄长。

  而真正能做到限制这些人的,只有永晋帝。

  没有永晋帝的支持,楚世昭想要行事是真的举步维艰,可是永晋帝又怎么可能支持楚世昭这样一个孤家寡人呢。

  无论是出身的排名,还是地位,还是身后的背景,楚世昭看起来都不是那么的有前景。

  否则,也不可能没有人支持楚世昭了。

  桓奕想到这里,又感觉这才是对桓氏有利的地方,这意味着在楚世昭最艰难的时刻,桓氏是最能站出来挺他,甚至于带他渡过危机的关键助力。

  现在,桓奕知道了还有跟她一样的人,可以共同进行推演,猛然意识到,觊觎楚世昭的人,并非只有她这么一个。

  这就让桓奕有了紧迫感,她要尽快在楚世昭这边占据一席之地。

  而模拟推演到了末期就放去托管的楚世昭,一觉醒来,就奔波在了三府军。

  这一次模拟推演,楚世昭的脑海里对三府军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了三府军上下,哪些将领是可用之人,哪些将领是拉拢都不可能拉拢的对象。

  楚世昭可以避开那些实际上早就和王氏眉来眼去的将领,而直接去接触那些士族体系外的军户,老一辈将门。

  像杨方这种,就属于老一辈将门子弟,是勋贵派系出身的,跟王氏完全不是一路人,利益结构就不同。

  甚至,杨方的家族式微,很大程度都是要拜这些京兆名门所赐。

  中央朝廷以文抑武,地方武装以武通礼,是王朝末期最明显的特征。

  正是中央朝廷对武臣的压制,导致了中央的将领没有实际权力,也没有什么能力,无法解决外在的叛乱,又被文臣压得狠。

  杨方在楚世昭示好以后,立刻表示出顺服的态度,其中缘由就在于东宫楚世煦并不怎么需要他,而杨方想要生存下去,也需要一个靠山。

  虽然楚世昭现在看起来不怎么厉害,但至少楚世昭是大周王朝的宗室,是亲王。

  可本质原因是——杨方混不到东宫这边去,这一点才是他不得不选择楚世昭的理由。

  现在楚世昭要团结的,就是那些被权贵世家排斥的贤才。

  桓盛、杨方都是其中的代表。

  哪怕现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星星之火总有燎原的时候。

  楚世昭不怕做不到,他唯独就怕他自己连尝试,连做的勇气都没有。

  而楚世昭不仅要拉拢这批贤才之外,他还要尽可能稳住自己父皇的身体。

  这是孝义之本,同样,也只有永晋帝活得时间久,挺的时间长,楚世昭的机会才会越大。

  尤其是现在永晋帝有意‘扶持’楚世昭在朝中的地位。

  那父皇就更不能因小失大,仓促驾崩了。

  给楚世昭一点小小的时间,他就要让自己那些个兄长,那些个大周‘忠臣’们亲自欢呼他为陛下!

第128章 不服就干!楚世昭玩的就是真实!

  楚世昭从模拟推演里的状态抽离出来。

  目前大周王朝的基本盘仍然是以世家大族为主导的官僚体系,虽然楚世昭很不想承认,但眼下的他,面对这些人,犹如蜉蝣撼树。

  因为这些人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网,两个大族之间的联姻不少,而大族和大族之间联姻以外,他们还拥有着一定数目的‘门生’。

  在模拟推演里,楚世昭行使自己的政见,几乎是被这些人掐得死死的。

  最终解决掉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提出问题,质疑问题,不想完成楚世昭指标的人全部干掉。

  杀了这批人后,才让楚世昭的变法真正意义上的顺利起来。

  而楚世昭能够那么嚣张的一切全部建立在楚世昭取得兵权的基础上。

  显然,现在的楚世昭是不具备得到这些大族支持的基础,人家是有更好的选择,何况那些大族心中最佳选择的对象,也会积极拥立、维护他们大族利益。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可能破坏集体利益的人取得皇位呢?

  这就是本质问题。

  大族想要的理想状态是——他们儿子的儿子在大周王朝还能享受高官厚禄。

  无论能力优劣好坏,无论品性是否端正,只要他们的后人能够荣华富贵,他们的地位不受影响。

  若是没有【大帝成长计划】的楚世昭,显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因为文化知识已经被垄断在了这些大族的手上,这就让楚世昭选择人才的空间非常狭小,而且就算有看中的人,出于立场,楚世昭也很难找到可用之人。

  但是,【大帝成长计划】正好帮助楚世昭筛选了一批人才出来,一批完全可以和世家大族对峙的人才。

  可还是那个简单粗暴的问题。

  留给楚世昭的时间不多了。

  现在仅仅靠着杨方和桓盛,楚世昭在中央朝廷的影响力还是微乎其微。

  他们两个人的话语权还是太低,就连现今有些风头的桓盛,也是得到了永晋帝的支持,又有桓节这个重要的场外因素。

  不然的话,桓盛其实也没有什么资格和这些在本土根深蒂固的大族势力抗衡。

  毕竟桓节在凉州势力再大,他也不可能一眨眼的功夫就干到长安来。

  楚世昭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招牌做做好。

  而且,他最不能干的事情,就是偏向于世家大族。

  很简单的道理,他身居东宫的兄长支持世家大族,楚世昭也支持世家大族,但是身份上孰优孰劣一眼便知。

  那么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这些世家大族不支持楚世煦,而跑来支持楚世昭。

  这就像是同样开一家饭店,楚世昭不拿出自己的特色,反而去学习别家店的招牌菜,那就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

  并且还会让原本喜欢自家特色的人就此跑路了。

  楚世昭干脆就把自己广纳寒士,治安疏劝导父皇的那一套作风贯彻到底。

  拉拢那些和世家大族并不对付.甚至于和大族利益有些争端的大臣。

  在武德殿醒来以后,楚世昭一早就拿着自己找人定制的五色棒督查长安市容。

  人设都是自己立的。

  治安疏以后,楚世昭骂爽了,身上的担子也就重了,敢说不敢做,那就等于没说。

  敢说又敢做,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前期的局势不好,楚世昭不管是被起义军围攻还是被匈奴人围攻亦或是被兄长逼杀,那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只要一次选择没做对,楚世昭就是死路一条。

  既然如此,那就怎么痛快怎么来。

  横竖都是死,不如死得其所。

  楚世昭这会儿,那可真是当仁不让。

  他就恨不得当街逮到一个为非作歹的官宦之后,然后拿出自己的五色棒拳打脚踢,既能让自己爽到,还能继续刷声望。

  但是,楚世昭这么明目张胆地在长安游荡,自然是唬住了那些寻常时日在长安作乐的纨绔子弟。

  人家也不蠢啊。

  五色棒,这可是大周王朝执法所用,由红、黄、绿、白、黑涂在棒上,有犯禁的人,不管是谁,都用棒打。

  楚世昭上奏了治安疏,又在朝堂上怒斥群臣,这会儿拿着五色棒巡逻长安,试问谁敢招惹这个疯子啊?

  接连七天,楚世昭愣是拿着五色棒逛了长安七天,走到哪,都是一幅无事发生的景象。

  而长安的治安,也是在楚世昭的巡逻之下,安定了许多。

  郭谦主导的武德司虽然有着兼顾治安,巡逻长安的职务,可是碰到那些有背景,有家世的人,其实也就由郭谦出面‘苛责’、‘劝导’几句,实质惩罚是没有的。

  这天子脚下,随便抓个人,搞不好都是哪个高官的亲戚,不是郭谦这种八面玲珑的人,寻常人真接不住这活儿。

  但郭谦再怎么懂人情世故,那他也不喜欢天天和那些大族子弟打交道。

  他可太清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从何而来了,而一旦永晋帝驾崩,那他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郭谦很讨厌那些作奸犯科的大族子弟,抓了不敢重罚,罚了又怕被他们日后清算。

  楚世昭拿着五色棒到处巡逻长安,无疑是让郭谦高兴坏了。

  但是长安那些大族子弟却都要被楚世昭给憋坏了。

  这些人不是说里面的人没有本事,而是大周王朝的风气自永晋帝一朝就愈发崇尚奢靡。

  互相攀比的风气日益严重,还有斗富的现象。

  不是家中的长辈千呼万唤,让他们这些时日低调,他们恐怕早就憋不住了。

  永晋帝这一刀下去,把王睿贞这样的大臣直接给杀了,带给群臣的震慑力还是太强了。

  楚世昭拿着五色棒,没能找到大族的事儿,可楚世昭也没闲着,他顺手还去研究了一下制成细盐的秘方。

  回头,楚世昭准备‘走私’一下细盐,客串一下盐商。

  没办法,楚世昭没有外戚,娘亲早逝,也没有什么亲戚能够帮到楚世昭,这就导致在资金方面,楚世昭很是匮乏。

  背嵬军的武器装备都是桓盛搞来的,就连很多事情的资金,也是桓盛出的。

  但是楚世昭也不能全靠桓盛,所以他就得想办法挣钱,而在这年头,盐的价值很高。

  楚世昭就开始打盐的主意了。

  第八日的长安巡视,依旧无果.楚世昭没能找到刷名望的对象,这让他‘大失所望’地回到了武德殿,还好在这之外,楚世昭还另有筹备,他决定主动出击,试试水深。

首节 上一节 107/2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