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261节

  庞顷问道。

  “还没去,等锦衣卫的人前来……你去门口等着,人一到就叫我……哦对了,我出城去调查的时候,你到张府通知来瞻一声,就说这件事办成了。”

  李孜省一副舒心的模样,笑着道,“梁芳和韦兴也算是机关算尽,他们怎么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竟会栽在区区万和寺重修上。常在河边走,总有湿鞋的一天,只是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到来!”

  ……

  ……

  没过多久,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就亲自带人到了李府,陪同李孜省一起前去万和寺。

  且锦衣卫提前派人查封了万和寺,杜绝人员出入,以保证李孜省去查案的时候不会出什么乱子。

  庞顷随后赶到张府,把此消息告诉张峦和张延龄父子。

  “张先生,以我家道爷所言,眼下陛下或还不知晓这事的始作俑者,只是一味地讨好皇太后。要是回头醒悟过来,您这边……或要担一些事。”

  庞顷善意提醒。

  张峦叹道:“本就是为了让太子生出争强好胜之心,让太子变得更有城府……咱一心一意为太子做事,为何要瞻前顾后考虑那么多呢?”

  “您倒是想得开。”

  庞顷说话间,目光不自觉飘到张峦身后的张延龄身上。

  张峦道:“这事不会再有何偏差吧?”

  庞顷笑道:“有没偏差,要看用于万和寺修缮的石木料的优劣上,不过以敝人所知,就韦兴等人以往做事的风格来说,您所提之事必定罪证确凿……其实这种事也就是没人敢细究,很多人知情,但都不敢往上报罢了,这一查一个准儿!”

  张峦问道:“韦兴现在被下了诏狱,那梁芳呢?”

  “梁芳暂时没事。”

  庞顷笑呵呵地回答,看向张峦的目光满是揶揄,好似在说,你现在担心梁芳报复了?

  你先前跟什么天方国使臣一起参劾他,他最多觉得你是在胡闹,没把你当回事。

  这次你分明是铤而走险,以梁芳锱铢必较的性格,一旦让他知道是你在背后捣乱,肯定会找你的麻烦。

  “二公子,您觉得呢?”

  庞顷笑问张延龄。

  张延龄耸耸肩道:“家父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并没有针对谁的意思,既有韦兴,还有梁芳……料想还有旁人参与吧?听说承揽石木料供货之人,好像是彭阁老家的公子?”

  庞顷笑道:“还真被您说着了,这事一旦落实,无论牵涉到谁,一个都逃不掉。陛下为了让太后娘娘息怒,肯定会拿人开刀。

  “以前碰到这种事,陛下多半会大事化小,甚至会小事化无,但这次嘛……呵呵。说起来,真佩服您二位的见识,知道哪些路走得通,哪些路可直通山巅,了不得啊!”

  张延龄道:“没我的事,都是家父布置得好。”

  “呵呵。”

  庞顷又在笑。

  你们父子俩,一个比一个机灵,但你这小滑头,是我看过最有头脑的一个。

  ……

  ……

  送走庞顷,张峦回来后坐在那儿,显得闷闷不乐。

  “吾儿,你怎没提醒为父,这事如此凶险?”

  张峦担忧地道,“现在就折了个韦兴,梁芳还没咋样,万一让他挺过去了,别屠刀先落到咱头上来才好。”

  “那……爹您最近别出门了。”

  张延龄笑道。

  张峦道:“你不是说,这件事一定能把梁芳牵扯进来吗?为啥陛下只让人拿了韦兴,而不动梁芳?”

  张延龄一脸严肃之色:“因为陛下也在等。”

  “等?”

  张峦很是好奇。

  张延龄道:“一是等万和寺查探的结果,二是等韦兴的口供,三就是等各方给出的反应。”

  “啥?”

  张峦道,“你说的前两个,为父明白,啥叫等各方反应?等谁的反应?”

  “当然是等梁芳手下那群人的反应喽。”

  张延龄笑道,“爹,您以为要动一个御马监掌印太监,是那么容易的事吗?要是真的容易,陛下先前就把梁芳给办了,为啥只是冷落他,甚至连他的官职都没下?”

  “这……”

  张峦又犯迷糊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一纸诏书下去,作为家奴的梁芳不该束手就擒吗?

  难道中间还有隐情?

  张延龄道:“那是因为梁芳作为御马监掌印太监,手上是有兵权的,没有确凿的证据,直接动一个带兵的,陛下可不会干这种蠢事。

  “至于梁芳会不会造反……谁都知道梁芳一般是不敢造反的,但要是他狗急跳墙呢?谁敢承担这种风险?”

  张峦点头道:“为父明白了,梁芳若走投无路,悍然造反,哪怕只是带几个人围攻宫门,陛下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嗯。”

  张延龄道,“这叫防患于未然。先冷落,让世人都知道,梁芳已经失宠,很快梁芳身边聚集的拥趸就会与其产生隔阂。等过一段时间,再下梁芳的军权,这样就算梁芳想造反,也没人跟他干了。”

  张峦咋舌不已:“你是说,陛下一早就在放长线钓大鱼?”

  “是啊。”

  张延龄笑了笑,“这不,鱼差不多已上钩,可以适时收杆了。”

  张峦道:“可……就算如此,陛下真的会动梁芳吗?”

  “这就要看一个关键人物的反应……爹,您能猜到是谁吗?”张延龄笑着问道。

  “李孜省?”

  张延龄摇头。

  “那是覃昌?”

  见儿子又在摇头,张峦不由带着几分沮丧,催促道,“你快说,为父猜不出来。”

  “乃章瑾。”

  张延龄道,“此人乃御马监提督太监,可以说是御马监的三把手,但他却是梁芳麾下实际掌兵之人,目前禁军四卫的兵马就掌握在他手上。

  “陛下既然敢动韦兴,那就说明章瑾那边……陛下已搞定,如此梁芳就算要造反,也没法从京师内部完成,只能从京师外调兵……这意味着……现在的他其实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

  “章瑾?儿啊,你他娘的从哪里打听来的消息?连这你都知道?真是稀了个大奇。”

  “爹,看来我是该帮您编撰个官员图册,让您好好研究一下,将来在朝中才不会闹出笑话来。”

  张延龄一脸认真地说道,“就以御马监为例,御马监设掌印太监、监督太监和提督太监各一人,其中提督太监是协助御马监掌印太监执掌禁宫四卫兵权,这四卫分别是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章瑾作为提督太监,在宫里颇有名望,属于是能跟梁芳制衡的关键人物。”

  张峦不以为意地道:“再怎么制衡,不也是梁芳的人么?你凭什么认为陛下已经把他搞定了?”

  “不一样的。”

  张延龄摇摇头。

  这个章瑾,张延龄多少知悉一些情况,他是弘治时期有名的御马监太监,当时做到了御马监掌印太监,而在成化末年他则只是提督太监。

  其为人谨慎,历史上曾留下他对御马监职责的介绍:“腾武四卫勇士,乃祖宗所设禁兵,以备宿卫扈从,名曰养马,实为防奸御诲。”

  张峦突然生出几分兴趣,提议道:“那我们要不要提前去拜访一下章瑾?先结个善缘?”

  张延龄苦笑着摇头:“爹,您在想什么啊?有些中官我们可以见,甚至还要主动交好,关键时刻或可发挥奇效。但是,带兵的咱千万别随便去见,要是被人误会太子要接近兵权,对太子实在是有害无利。”

  张峦听了惊出一身冷汗,感慨道:“还是你知道的多……对了,儿啊,你是从哪儿听来的这些?是有人专门指点你吗?”

  “哦,我经常出去打听消息。”

  张延龄糊弄道,“爹,您该知道,徽商与内府掌权的中官基本都有往来,他们对于官商勾结之事非常在行,宦官之间的派系和恩怨纠葛门清,否则送错礼的话会招惹来弥天大祸。

  “再就是覃云他们偶尔也会跟我讲一些内宫的情况,近来我在京师做生意,岂能不把这些门道查清楚?”

  张峦脸色有些疑惑:“做生意还有这等好处?那为啥连你自诩对官场极为了解的二伯,也不知悉这些,还总来问我?”

  张延龄笑道:“术业有专攻,二伯在意的是河间府一地的官场结构,而咱以后瞄准的是京师官场。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后咱跟二伯走得远一点便是。”

  “嘿。”

  张峦叹息摇头,一副感慨之色,道,“家里有你这个天生智囊在,啥都不怕,我老张家祖上有德才能拥有你啊。

  “嗯,为父听你的,最近哪儿都不去,就留在家里,否则恐怕刚出门就被梁芳拐了或是宰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咱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第294章 不给开口机会

  东四。

  孙家米行。

  孙友正在会见京师商人,眼下他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之前进购的米粮中出现了大批虫蛀和参杂泥沙的情况,且在仔细检查后发现存在问题的货数量还不少。

  “这种粮也能随便卖?会吃死人的!”

  孙程盈站在旁边,一对漂亮的招子似乎想吃人。

  而对面坐着的京师商人一直都在赔礼道歉,可惜那商人并不是卖出粮食那人,只不过是个中间商罢了。

  孙友道:“陆掌柜,既然你已经知道这批粮食不好,那就赶紧把事主找出来啊……这笔买卖数目可不小,京师做生意的都这么坑人吗?”

  那姓陆的掌柜摇头叹息:“对方有官府背景,不好应付。这不……先前收您的一点好处,我都给您退回来了……这件事,以后我们陆家不再理会了,还请您见谅。”

  “这么说,你真就是故意坑人?”

  孙程盈当即让人把门堵住,不让陆掌柜走。

  陆掌柜怒道:“孙老爷,您总得讲道理吧……是您让我帮忙介绍客商,而客商也是您自己选定的……是您觉得这批粮食便宜,人家才从山东、河南等地给运来,我只收了一丁点儿中介费,总不能让我来背黑锅吧?”

  孙友冷声道:“不是为难你,而是你要把事主找出来。”

  “唉!”

  陆掌柜无奈道,“罢了罢了,跟您明说了吧,这事……其实跟这里原来的主人有关,您跟太子妃的父亲张大人乃同乡,难道不知道他曾在这里做过生意,因跟人产生过节最后不得不关张歇业?”

  孙友好奇地问道:“莫非是……”

  “就是彭家。”

  陆掌柜哭丧着脸道,“因为这件事,我陆家商号损失也不小,要不是我这个人素来注重诚信,压根儿就不会到您这里来解释,大可闭门不出,或者是躲到外地便可。”

  孙友恼火地道:“我与彭家素无往来,仅仅只是因为我转租了这铺子,他就设计坑我?”

  陆掌柜道:“嗨,权贵家的事,上哪儿讲道理去?我就只是当个中间人,谁知也被坑了一笔银子,与我何干?

  “孙老爷,这事我劝您还是退一步,那彭家人可不好惹,彭少爷父亲乃当朝阁老,势力大得很,就算闹到官府去,也没人会理会。”

首节 上一节 261/4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