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峦龇牙咧嘴道。
金氏板着一张脸,帮丈夫完成驱邪仪式,桃树枝顺手丢到一边,问道:“老爷准备直接上京,还是打算去别的地方给人治病?咱家没治病救人的本事,还是别多招惹事端,若被人觉察咱吃不起这碗饭就不好了。”
张峦不以为意,反问道:“咋就吃不起这碗饭?各地官府蜂拥而至上咱家邀请,你以为是虚的?”
张延龄适时从屋子里出来,提醒道:“爹,既然你已得到县衙保举入读国子监,咱就早些入京吧。现在咱们家树大招风,很容易被贼人惦记上。”
张峦显得很不情愿:“最近忙着悬壶济世,无暇走亲访友,好久都没跟故旧做个文会啥的,心痒难耐啊……”
第一更送上,求追读!求收藏!求月票!谢谢!
第33章 迁徙
听了老父亲的话,张延龄不由翻了个白眼。
看来便宜老爹刚出了风头,按不住躁动的心,想在同窗好友面前大肆显摆一番。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张峦的心思其实张延龄可以理解,但这跟他的规划不符,他必须要想办法打消张峦急于显摆的念头。
“再者说了……”
张峦瞥了欲言又止的儿子一眼,补充道,“咱去兴济周边府县指点一下种药之法,本就耽误不了多少工夫。”
张延龄眼珠子滴溜溜一转,笑着道:“那爹到京城,去指点京城的人,岂不是更好?陈御史不是已将爹的事迹上报了?到时朝廷往下一问,听说你是国子监生,直接就到国子监找人……你在京城给人种药,那时见到的都是王公贵胄,岂不是比给百姓种药防病要更风光?”
“还能如此?”
张峦心情突然激动起来,两眼放光,猛一拍大腿:“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到时候往来的都是大人物,人家手指缝随便漏一点,就够咱吃香喝辣了!”
金氏道:“延龄,不要胡说八道,京城那些达官显贵,怎可能请你爹去治病?人家生病了自然有太医登门诊治。”
张峦拿出一家之主的气势:“妇道人家懂什么?太医院的人再会治病,但在防治痘疮这件事上,谁比我更有资历?莫说王公大臣了,就算是皇室中人,要从大夫中挑选最会防治痘疮的也只能来找我。”
金氏见丈夫完全飘了,急忙道:“老爷,咱治病的方子,不是……自医书上随便找来的么?兴济这小地方,官府没法查究也就罢了,要是到京城还这般狂妄自大,不会惹来祸患吧?”
张峦白了妻子一眼,道:“如果我的方法无效的话,怎可能会有那么多人信我?官府又怎么可能把贡生的名额交给我?伱尽管放心……赶紧把东西收拾妥当,咱早些动身到京城……为父一直心心念进北雍,话说那可是人杰地灵之地,进去后修习一番,回头中个举想来不在话下。”
“爹学问那么好,一定能高中,甚至将来考取进士也不是不可能。”
张延龄脸上堆着笑,满嘴都是恭维话。
这个自负且喜欢做春秋大梦的老爹,才是最真实的张峦。
没有你的异想天开,张家还不能当大明的外戚呢。
如果你真踏踏实实过日子,那张家老小大概一辈子都要跟着你喝西北风。
……
……
城中行馆。
陈烓已将写好的奏疏,遣人往京师送去。
而此时一名锦衣卫百户也是身负朝廷使命,快马加鞭赶到兴济城,此人大有来头,乃司礼监掌印太监覃昌的侄子覃云。
内相覃昌在成化一朝名声相当不错,其在教育子侄后辈方面颇有一套,覃云虽才二十岁左右,却明进退、识大体,见到陈烓后更是彬彬有礼,执礼甚恭,丝毫也不见权贵子弟的嚣张跋扈。
陈烓对覃云也不敢怠慢,热情招呼。
二人落座后,覃云直言道:“卑职乃奉伍千户之命,特地赶到此处,若陈御史有何差遣,只管跟卑职提。卑职也希望为地方治病防灾等事尽一份绵薄之力。”
覃云乃堂堂内相后辈,虽然他年纪轻,没多少资历,奈何背景太过雄厚,别说锦衣卫千户了,就算是锦衣卫指挥使,也在想方设法给覃云创造建功立业的机会。
陈烓道:“本地防治时疫,所用方法谓之种痘法,乃本地一生员独创,我已将具体取药和种药之法,一并做详细条陈上奏朝廷。若覃百户还想做点事情的话,这几日不妨与我一道走访民间,查看那些种过药之人反应。”
“这……”
覃云显得很犹豫。
立功可以,但你让我走访民间,还要跟病患近距离接触,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陈烓见状,连忙道:“我会让人先给覃百户种药,所去处也并非病患云集之地,只是走访民间。有很多事并非本官一言可以概之,还需有人从旁做见证,本地疫病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已有多日未曾见新发病者。”
覃云道:“卑职前来的路上,得悉顺天府沿途都有痘疮时疫发生,运河两岸很多商馆、邸店封闭,客商沿途一概不得离船。听说这次疫病是从南边传过来的。”
陈烓叹道:“这痘疮时疫,一到秋冬时节必定会在某些地方横行,百姓经历生死考验,苦不堪言,官府也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隔离,让病患自生自灭,今年境况也大差不差。不过若此种痘之法真的有效,那以后……天下万民或都能免于灾难。”
“陈御史,以您所见,此法……真的可行吗?”覃云还是有些疑惑,“并非卑职不信,乃是所传有些神乎其神,甚至很多顺天府百姓都想往兴济来,沿途已有官府的人设卡阻拦。卑职也想见识一下这位神人。”
陈烓道:“见本人的话,大可不必。倒是他近日要上京求学,沿途需要有人护送,不知覃百户你……”
“可。”
覃云一听,这差事比较靠谱。
去民间体察民情,需要接触病患,那太过危险。
如果只是送神医到京城,任务就简单许多。
陈烓当然知道,年轻人还是喜欢挑那不累且安全的事情做,就算眼前的锦衣卫百户看起来文质彬彬,一副恭顺的模样,也不能把人家当成一般的军户子弟对待,谁让人家有个好伯父呢?
“那我这就去安排,约好时间,最快的话这两日神医一家便会动身赶往京师,望覃百户沿途护佑周全,以期早日经神医之手把种痘法推广到大明各地,解救万民于水火中。”陈烓道。
“自当竭尽所能。”
覃云起身抱拳领命。
……
……
兴济,徽州商馆。
一连几天,秦掌柜都在为粮仓补粮之事忙碌,几乎到了焦头烂额的地步。
这天她特地让徐恭去给张峦送礼,顺带想把张峦请到徽州商馆来详谈,谁知徐恭抬着礼物去,又原封不动把礼物给抬了回来,送到商馆后院秦掌柜面前。
秦掌柜打量徐恭:“那位张老爷推辞了?”
徐恭摇头道:“去到张老爷府上,发现一家人已搬走,问过四邻,被告知远赴他乡。”
秦掌柜听完后不由一阵无语。
刚因为治病出了一点风头,转眼就举家迁徙?
这是什么路数?
徐恭再道:“回来时详细打听过,方知那位张老爷已应本地官府推举,往京中北雍求学,前天午后走的,官府那边还派人护送。”
“去京师了?”
秦掌柜急忙问道,“走的是水路,还是陆路?”
徐恭摇摇头,表示不知。
“汪先生那边有回信吗?”
秦掌柜又急切问道,“先前让汪先生折返一趟兴济,若是他这几日才收到信,回来恐怕追不上了。”
徐恭道:“汪先生那边也还没消息。当家的,您看这情况,先前说的,给那位张家小姐送嫁妆什么的事情还需要我去做吗?”
秦掌柜有些气恼:“我们到了兴济,提前得悉有这样一个大能人存在,且已早早派人去与之有过接触,若是最后关头失之交臂,那就是在彰显我们的无能啊。”
徐恭道:“可是人家有官府撑腰啊!”
秦掌柜摇头:“他虽是生员出身,如今也进了国子监,但论出身,也不过是草民而已,与我等无本质差别。我本无上京的打算,现在看来,只能亲自走一趟,哪怕是赔礼认错,也要与他结交。我徽州商贾绝不会怠慢当世能人异士。”
第二更送上!正在首轮PK中,求一切数据支持,收藏、月票、追读、打赏全都要,感激不尽!
第34章 赶赴京城
张峦一家踏上了北上京城的路。
原本计划乘船,但时值运河上冻前运送漕粮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北运河忙碌异常,船只拥堵严重,再加上这次有锦衣卫的人陪同,张峦便去买了一辆马车,说是方便进京后出行。
再配合兴济县衙“借”来的一辆马车,一家人就此风风光光上路。
张峦想的是到京城这一路可以去沿途州县的官衙走走,看看是否有机会混个脸熟,帮助地方官府治病救人之余,也好赚笔“出场费”,再次加深一下钱包厚度,一大家子可以在京城多坚持一段时间。
护送张家人赶路的乃是一个叫覃云的锦衣卫百户,他带了一名锦衣卫小旗以及一名普通锦衣卫,三人骑马随侍车驾左右,时而策马狂奔,在前开路,时而落后盘查尾随者,看看是否有心怀不轨的人混迹其中。
两辆马车,其中一辆由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驾驶,车厢里装的是一家人的家当,行驶在前。
另外一辆则是张峦赶车,说是怕两个儿子把马给鞭坏了,无法顺利归还县衙,便亲自上阵。
这辆坠后的马车上很拥挤,张家一大家子女人都坐在张峦身后遮得严严实实的车厢里,第二天张玗就嫌里边伸不开腿,非要到前面马车跟两个弟弟挤,然后她就坐在车厢内紧闭的行李箱顶上,不时跟两个弟弟闲扯上几句。
就像她也是张家的“货物”一般。
“姐,你这是奇货可居啊。”
张延龄不时拿张玗打趣。
张玗倒不是很在意,她对鞍前马后照应的覃云有几分兴趣,年纪轻轻就能当上锦衣卫百户,人也长得比较英俊,只是年纪稍微大了一点,张玗几次想问问覃云的情况,却抹不开面子。
这天一行刚过了直沽进入顺天府地界,对面就有锦衣卫接头的人过来,把覃云叫住,双方在路旁做长时间沟通。
两辆马车只能先停下来等候。
张玗掀开车帘往前面瞅了瞅,问道:“他们在说什么?”
张鹤龄嘴里叼着草棍,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倒与张峦有几分相似,悠哉悠哉道:“谁管呢?就算前面死了人,也跟咱没关系。”
张延龄笑道:“姐,你怎么那么关心覃百户?不会是对他……”
张延龄察言观色还是有一手的,大概能理解,张玗刚从一段感情的阴影里走出来,觉得自己失去了孙伯坚这样的金龟婿,没有安全感,正好遇到个帅气又有官方背景的覃云,瞬间好感大增。
“瞎说什么?”
张玗横了弟弟一眼,视线却还在往前面飘。
张延龄道:“昨天我趁着吃饭的时候,凑拢打探了一下,听出来他好像有家室。姐最好别愈陷愈深。”
“再说……再说就不理你了!”
张玗因为坐得比较高,以一种俯视的姿态教训弟弟。
张延龄吐吐舌头。
其实他根本没查清楚覃云的背景。
仅仅只是按照覃云年岁,揣测此人的婚姻情况,想来应该八九不离十。
其实有些事倒也不用刻意去求证,谁让马上就要进入腊月,再过一个多月自己的姐姐就要当太子妃呢?
别让这个突然蹿出来的小白脸,把自己当国舅爷的计划给毁了。
说是帮姐姐追求幸福……
嫁给朱佑樘这个太子还不算幸福吗?
那可是弘治朝的皇后,正德朝的太后!
至于嘉靖朝,不说也罢,至少张延龄绝对不会让这种悲剧发生!
再就是……
能够在不努力的情况下直接获得后半生躺平的机会,张延龄还是可以适当牺牲一下姐姐的利益的,谁说一定要强行改变历史,给自己找不痛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