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
两个人再次回来,表示已经完成了朱樉交代的任务
朱樉这个时候冷笑一声道:
“大理寺卿诸葛龙,刑部尚书俞士悦,御史中丞周培松何在?”
“启禀王爷,下官在?”
随着三道影出班,朱樉郑重的说道:
“你们三法司组成联合调查小组,现在出宫对忠勇公于谦、忠武伯樊忠的家里展开搜查;
对他们家里的财产登记造册”
“日落之前赶回宫里!”
三个人心里瞬间慌了起来,大理寺卿诸葛龙连忙说到:
“王爷这么做是不是不妥,容易出事啊!”
于谦却是冷哼一声说道:
“三位大人,我于谦都没有说什么,你们担心的是不是有点多余;
王爷让你们搜,你们就搜”
樊忠也是轻笑一声道:
“于谦说的不错,王爷既然下令了,你们就搜!”
朱樉看着三个人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又开口说道:
“于谦、樊忠听令,你们两个也去这三位大人的家里搜,就算他们把银子藏到茅厕里;
也给本王找出来”
两人随即领命而去
朱樉看着诸葛龙三人说道:
“你们不用慌张,在场的官员都要搜查一遍,你们三个执掌三法司;
己身不正,不能正人!”
“你们就和于谦他们相互监督吧;
不过,万一你们家里真的有赃银,可就怪不得本王了”
御史中丞周培松直接被吓得蹲在了地上,看的诸葛龙心里直犯嘀咕;
心里暗骂道:
“这个道貌岸然的家伙执掌御史台,平常不是一身正气吗?
这还没开始咋就瘫在地上了”
御史中丞哭喊道:
“王爷不可啊,三法司把满朝文武全查了,整个朝廷就乱起来了”
“到时候必生祸端”
朱樉冷笑一声说道:
“御史中丞大人,本王看是你的心乱了吧!”
“如今于谦执掌五军都督府,樊忠执掌禁军,再不济还有本王的三千禁卫;
就算现场的文武百官有一半是狗官,朝廷也顶的住”
现在给本王去查
随着几个禁军陪着他们一起出宫,朱樉轻声说道:
“等吧!”
“日落之前,他们这两拨人一准回来”
“你们这个月就在大内办公了,各个衙门的奏折议案都会有禁军转送进宫;
你们就等着吧!”
“王诚,还愣着干嘛;
还不给各位大人安排饭菜和住的铺盖去”
太监总管看了一眼朱祁钰,只见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家伙连忙走出了正殿,向御膳房走去
朱祁钰这个时候看着百官沉声说道:
“诸位大人,平日里都喊着忠君爱国,这个月谁忠谁奸将会一目了然;
你们直接去内阁值房吧!”
“那处大殿,已经全部腾出来了,你们去那里理政吧!”
满朝文武走出金殿,有三个被吓的直接晕了过去;
然而,随行的太医连忙急救,硬生生给救活了
整整一个下午
百官都在焦躁和不安中度过
乾清宫中,朱祁钰看着朱樉苦笑一声说道:
“老祖,用的着下这么重的手吗?”
“这样一网捞,恐怕六七成官员都得被抄家灭族”
朱樉却是冷哼一声道:
“吏治败坏到这种地步,五成是你这位皇帝造成的,要是景泰元年你的反腐风暴;
能落实到位,最多干掉两成官员就足够了”
“如今贪污成风,朝局崩坏,要不是现在朝廷无人可用;
本王真想连你都给换了”
朱祁钰听到这里,顿时沉默了
傍晚时分
外出搜查的两波人回到了金殿,同时带回来的还有三十几个大箱子
百官也都回到了朝堂
朱樉看着这三十多个大箱子,冷声道:
“几位大人,汇报一下你们今天的收获吧!”
诸葛龙看了看宝座上的郑重的说道:
“启禀陛下,微臣”
第233章 谁是忠臣
“启禀陛下,微臣和刑部尚书俞大人,御史中丞周大人;
奉命搜查忠勇公于大人和忠武伯樊大人的府邸”
“搜出于大人家里白银八百两,皇家盔甲一套,再无其它长物;
至于樊大人家里,有一对镀金锤子,纹银一千两,别的没有找到”
朱樉听到这里郑重的说道:
“于谦一等公爵年俸禄三千石粮食,折合俸银六千两,加上他的五军都督府的差事;
一年折合俸银八千五百两银子”
“家里有八百两银子,应该不算贪官吧!”
满朝文武听到朱樉这么说心里都是一阵哀嚎,诸葛龙心里吐槽道:
“他娘的,这可是大明的国公爷,贪污个屁啊,都他娘的快成困难户了”
朱樉看着满朝文武不说话,转身看向樊忠说道:
“樊忠的一双金锤,是太宗皇帝为表彰他的战功所赐;
他领禁军统领之位,乃是我大明的正二品武将,加上忠武伯的爵位俸禄”
“家里有一千两存银也不过分吧”
内阁首辅陈循叹道:
“樊将军一年的俸禄三千五百两左右,家里面存银一千两;
实乃我大明朝百官的楷模”
朱樉轻叹一声道:
“是啊!”
“他俩一个国公,一个伯爵,家里就这点钱是有点寒酸了!”
“于谦你和樊忠今天收获怎么样,报一下吧!”
于谦什么也不说,直接打开了金殿上的二十口大箱子,然后才回禀道:
“启禀王爷,这是五万两黄金和十万两白银;
还有价值二十万两银子的珍宝古玩,都是在御史中丞周大人家里搜出来的”
“他家里还有不少珍奇石材和古树,至少值五万两银子”
“因此,周大人家资颇丰,差不多有六十万两银子以上”
朱樉听到这里冷笑一声:
“好一个御史中丞周培松,一个二品文官家里竟然有六十万两银子的财物;
吏部尚书王大人,介绍一下这为周大人的情况”
王啸天看了一眼周培松,沉重的说道:
“御史中丞周培松,家境贫寒,是宣德二年的状元,被外放到淳安做一任知县;
因政绩卓着,三年后升为泸州知府”
“因处理泸州当地土着事件有功,升任四川御史,然后调往京城;
一直坐上御史中丞之位”
朱樉听到这里看向周培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