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第77节

  毕竟,大明需要的粮食,不是一个小数目。

  接着,朱由检又交代了一些其他事。

  有些事,他甚至是不厌其烦的反复交代。

  尤其是粮食的事,说了不下四五遍。

  以至于王承恩不得不用纸笔记下来。

  最后,等朱由检说完后,王承恩甚至已经红了眼睛。

  “怎么?不想去?”

  朱由检见状,笑着对其问道。

  “皇爷,臣只是心疼皇爷,祖宗基业压在您的肩膀上,万里江山都在您的身上,您 太操劳了。”

  王承恩说到最后,终究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

  朱由检看他这个样子,心里也是感触良多。

  世人都说皇帝是孤家寡人。

  朱由检以前的时候,还真不是很了解。

  但经过这几个月,他是真的体会到了。

  尤其是自己明知道结局的情况下。

  每每想到后世的华夏,朱由检的心里都会有一种紧迫感。

  以至于,他每天的压力都很大。

  但却无人诉说。

  这么长时间下来,也就王承恩一个人明白他的难处。

  沉默半晌,他对跪在那里的王承恩挥了挥手道:“去吧,早去早回,朕的身边暂时还离不开你。”

  哪怕心里感触颇多,但朱由检还是不愿在人前显露,哪怕这个人是王承恩。

  “皇爷您保重龙体,臣就先走了。”

  王承恩说完后,擦干脸上的泪水,缓缓退出暖阁。

  “朕听闻南方现在天气也不暖和,多带点衣服。”

  “去针工局取一件蟒袍,好歹是朕身边的大伴,代朕出巡,该有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朱由检这话一说完,王承恩再次叩首道:“臣谢皇爷恩典!”

  所谓蟒袍,也是一种赐服。

  就和飞鱼服一样,并不是大明的制式官服,只是一种荣誉象征,取决于皇帝的恩宠。

  当然,到了朱由检这会儿,蟒袍和龙袍已经是傻傻分不清楚了。

  不要说是一般人,就是世宗嘉靖皇帝那会儿,世宗皇帝自己就分不清蟒袍和龙袍。

  正是因为这一点,无数人对蟒袍趋之若鹜。

  等王承恩走后,朱由检对窦美仪问道:“可有兵仗局的题本?”

  后者摇头道:“回皇上,没有兵仗局递过来的奏本。”

  “扶朕起来,朕要去兵仗局看看。”

  朱由检那天那一脚,可是给自己造成了大麻烦。

  闻言,窦美仪有些为难的说道:“皇上,您脚上有伤,要不还是先休息休息吧,奴婢再去司礼监问问。”

  “再者说,方公公不在,您出宫……?”

  窦美仪小心翼翼的说道。

  朱由检闻言,也是猛的惊醒。

  对,没有方正化在身边,自己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不止如此,就是窦美仪,他也得让人仔细调查一番。

  由不得他不小心,身为大明的皇帝,实在是太危险了。

  “也罢,你让人去问问王体乾,没有的话就让他派人去兵仗局问问。”

  “奴婢遵旨!”

  窦美仪答应一声,就款款而去。

  接下来的两天,朱由检一直窝在乾清宫养伤。

  一边养伤,一边通过往来奏本,实时了解兵仗局的情况。

  他还结合后世的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工部和兵仗局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满朝文武。

  无数的奏本通过通政司,递进了宫里。

  “皇上,今儿个又有数十道题本,都是关于工部和兵仗局的。”

  窦美仪对躺在软塌上的朱由检,低声秉奏道。

  朱由检不用看都知道,一定又是说祖宗制度不可废,不能轻易废除户籍制度。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召内阁辅臣觐见。”

  “是,皇上。”

  不一会儿,内阁的几名大学士,就在一名内侍的引领下,来到了西暖阁(朱由检:没事换着住一住,省得被人摸清了规律)。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几位阁臣对朱由检躬身施礼道。

  “诸卿免礼。”

  “赐座!”

  等几人坐下后,朱由检这才说道:“这几天的奏本,想必你们都看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徐卿,你是工部尚书,你先说。”

  朱由检直接点名道。

第104章 朕意已决

  徐光启起身拱手道:“敢问陛下,您说的可是关于匠户们的事。”

  朱由检微微颔首。

  徐光启略一沉吟,这才继续道:“皇上,朝臣们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问题,如果贸然取消匠户制度,那大量的匠户将会失去营生,虽然眼下朝廷……”

  “停,徐卿,朕好像没说过要废除匠籍吧?”

  朱由检听徐光启这么说,当即出言反驳道。

  他这话一出,在场的几位内阁大臣皆是一愣。

  不是你老人家在兵仗局,帮一个老匠户解除了匠籍,然后又命工部和兵仗局组织在京匠户,进行什么所谓的等级考核吗?

  朱由检看他们的脸色,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轻咳一声,接着说道:“咳,朕的意思是让工部和兵仗局,对在京的住坐匠户,进行等级考核。”

  “然后按照等级,每月发放给他们一定的饷银,就当是兵仗局和工部雇佣他们做工。”

  “皇上,工部没有这个银子。”

  徐光启一听要出银子,脸色当即就变了。

  就连户部尚书郭允厚,也是起身道:“皇上,据嘉靖四十年的统计,单单京城,在京住坐匠户就有一万八千多人,南京还有七千多人,两京相加,住坐匠的人数就有两万五千多。”

  “按照皇上您制定的最低一两银子的标准,这每月就需要支出两万多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二十多万两。”

  朱由检听的也是微微皱眉。

  按照郭允厚所说,这还只是两京的住坐匠。

  如果再加上各布政使司,加上轮班匠,这确实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郭卿,我大明现在共有多少在册的匠人?”

  朱由检对这个数据有些好奇。

  郭允厚略一沉吟道:“回皇上,依旧是按照嘉靖四十年的统计,我大明住坐匠加上轮班匠,总人数应该是在二十七万多,不到二十八万,这里面轮班匠是大头。”

  朱由检听到这个数字,又是不自觉的用食指敲击起桌案来。

  对此已经很是熟悉的几人,也都明白,皇上这是在思考,倒也没人出声打扰。

  半晌后,朱由检深吸一口气道:“工部和户部上个题本,免除五年的匠役,各地只留住坐匠,轮班匠都让其返家。”

  “皇上,这不行!”

  徐光启听到朱由检要免除五年匠役,顿时急了。

  不等朱由检发问,徐光启就接着说道:“皇上,眼下我大明各地卫所、九边、各布政使司、乃至南北两京,都需要大量的匠户。”

  “单是京城,每年就需要十多万的轮班匠,皇上,臣知道您是想给匠户们减轻一些负担,但免除五年匠役,着实不可行,臣请皇上收回成命!”

  徐光启说完后,就眼巴巴的看着朱由检,希望对方把说出去的话收回去。

  但朱由检显然是不打算打自己的脸。

  他看向徐光启,开口问道:“我大明的匠户是怎么服役的?”

  “回皇上,按照景泰年间制定的规定,轮班匠每四年需服役三个月,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

  “皇上,徐部堂说的不全面,对住坐匠朝廷是有月米、月盐供应的,而且还会免除他们的徭役。”

  徐光启的话一说完,郭允厚就赶紧补充了一句。

  朱由检闻言,顿时就明白了,自己见过的那些工匠,之所以骨瘦如柴,应该就是有人克扣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月米。

  那日,在兵仗局,无论是赵大山,还是高宇顺,谁都没给自己说实话。

  这样看来,这里面的水应该是不浅。

  朱由检一开始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想在兵仗局铸造火器,竟是引出这么多的事。

  甚至牵扯到了大明最基本的户籍问题。

  不过,现在绝对不是处理这个问题的时机。

  因为,大明的匠户和军户都是一样的,你如果想要处理匠户的问题,那军户的问题就必须要处理。

  但军户的问题,是现在可以处理的吗?

  手里没有足够的钱粮、土地分给已经失去土地的军户,那一旦取消军户和军屯,只能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出现无数的李小哥。

首节 上一节 77/2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