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第119节

  “袁阁老,你是兵部尚书,上直卫那边的情况,你了解吗?”

  袁可立点头,忽的眼睛一亮,压低了声音道:“你是说虎贲左卫那些……?”

  “等着吧,当日陛下让勋戚子弟进入上直卫, 难道只是让他们宿卫宫廷?”

  郭允厚显然是猜到了什么。

  袁可立缓缓点头道:“老了,终究是老了,竟是没看出来陛下的谋算。”

  “一帮子年轻人,在战场上立下功勋,再有深厚的家势,等他们继承爵位,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五军都督府了。”

  郭允厚说到最后,也是忍不住长叹一声。

  如果朱由检在这里的话,一定会由衷的为郭允厚竖个大拇哥。

  “真要是到了那一天,袁某就是背上一身骂名又有何妨?”

  袁可立语气坚决的说道。

  郭允厚却是苦笑道:“咱们谁骂名更盛还两说呢。”

  袁可立有些不解的看向他。

  郭允厚却是起身道:“大军刚刚开拔,不会有军报传过来的,袁阁老也去休息休息吧。”

  说完,郭允厚就离开了火炉旁。

  袁可立则是看着火炉中的火舌,不知在想着什么。

  翌日。

  朱由检揉了揉自己的后腰,对精神焕发的窦美仪说道:“弄点粥,再弄点小咸菜就行了。”

  窦美仪笑道:“哎呦,我的陛下,都准备好了,就等您起床了。”

  用过早膳后,朱由检也没有在安喜宫逗留,带着人就去了乾清宫。

  大军出征,他也是有些心绪不宁。

  一路走过来,朱由检身上出了一身的汗,一进入暖阁,他就脱去了身上的皮裘,对黄永申问道:“方正化那里可有消息传来。”

  “皇爷,还没有。”

  一旁的王承恩开解道:“皇爷,大军昨日刚刚离京,想必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抵达宣府。”

  朱由检点了点头,然后对其问道:“眼下我大明造船厂还是工部在管理吗?”

  王承恩想了想道:“回皇爷,是工部的督水司在掌管。”

  “宣徐光启和这个督水司的郎中,朕有事要问问他们。”

  “臣遵旨!”

  不一会儿,徐光启和一个小老头儿就来到了暖阁。

  “臣拜见陛下,陛下金安!”

  两人对朱由检躬身施礼道。

  “免了,坐吧。”

  朱由检指了指面前的椅子,对两人说道。

  “谢陛下!”

  “徐卿,我大明的造船厂现在是什么情况?”

  徐光启对朱由检拱手道:“陛下,我大明的造船厂,在世宗皇帝后,就全部合并到了清江都造船厂,下辖四大总厂,十八分厂。”

  “具体的情况,还是让周一龙周郎中为陛下介绍吧。”

  徐光启说完后,那小老头儿就站了起来,躬身道:“臣督水司郎中周一龙见过陛下。”

  “你给朕说说这个清江督造船厂。”

  “陛下,部堂大人说的是神宗皇帝之前,那臣就从万历四十年以后,向陛下介绍一下。”

  “万历四十年以后,清江督造船厂就分成了东西两厅。”

  “东厅下辖山东、南京两个总厂,设淮安船政同知,西厅下辖直隶、凤阳两造船厂,设扬州船政同知。”

  “这两……”

  “停!”

  周一龙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朱由检抬手打断了。

  他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他只想知道眼下大明是不是能够建造远洋舰船,船只的质量怎么样?战斗力如何?各类舰船的造价又是多少。

  周一龙一愣,朱由检就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回陛下,清江督造船厂现在每年可以造船六百余艘,制造遮洋海船也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听到六百余艘这个数字,朱由检顿时皱起了眉头。

  眼下大明并没有官方的出海贸易,也没有组建新的水师,单单是漕运,用的了这么多舰船?

  “造船厂是不是将舰船卖给那些海商,以及东南的士绅了?”

  朱由检眼睛微眯,对其问道。

  周一龙见状,心里也是一突突, 不过还是答道:“回陛下,自隆庆年后,穆宗皇帝允许商贾往来海上,这造船厂就开始为私人制造一些舰船,但也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还都是划拨给沿海一些州府,或者是漕运衙门了。”

第160章 朱由检的两手准备

  听完周一龙的介绍后,朱由检又问道:“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三宝太监当年下西洋,船队的主战舰船乃是大宝船吧?清江督造船厂也能建造吗?”

  听到朱由检这么问,周一龙和徐光启两人皆是有些尴尬起来。

  最后还是徐光启答道:“陛下,宪宗时期,当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将宝船的图纸, 以及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海图,全部付之一炬,自那以后,大明就没有再建造过大宝船。”

  “荒唐!”

  “他为什么要烧掉舰船的图纸和海图?”

  朱由检对这些事儿,还真不是很清楚。

  前身一根绳儿,原本就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而他前世呢?一直以为是海禁,以及满清的原因,以至于宝船的制造工艺失传。

  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个原因。

  徐光启有些惋惜的说道:“当时刘尚书是因为下西洋花费巨大,而宪宗皇帝又有下西洋的想法,这才烧毁了舰船的图纸和海图。”

  “胡扯!”

  朱由检闻言,顿时大怒。

  狗屁的花费巨大。

  大明在太祖时期禁海,是因为海盗和倭寇的原因。

  但在拥有了郑和船队之后,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海盗敢招惹大明?

  后来之所以禁海,完全就因为仁宗和宣宗向文官妥协造成的。

  朱由检脸色不善的看着两人,语气有些冰冷的说道:“什么花费巨大?不过就是成祖皇帝吃了独食,海贸的巨大利润全部入了皇家,但又严令民间片帆不得下海,让有些人眼红了,是不是?”

  朱由检此话一出,徐光启和周一龙尽皆色变。

  这其中的关窍,其实不只是朱由检,英宗、宪宗都很清楚,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想要下西洋的原因。

  但最后,这两个皇帝,一个成了瓦剌留学生,一个成了大龄妇女爱好者,谁也没得了好。

  徐光启不想让朱由检接着说下去,赶紧岔开话题道:“陛下,朝廷如果想要再次建造海船,可以从福建抽调工匠,重新启用南京的龙江造船厂。”

  “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舰队,大部分顶尖海船都是在那里制造的。”

  朱由检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了,你们可以离开了。”

  徐光启和周一龙两人闻言,如蒙大赦,躬身施礼后, 缓缓退出了暖阁。

  朱由检起身,在暖阁中来回踱步,心里默默盘算起来。

  半晌后,朱由检对一脸担忧的王承恩吩咐道:“大伴,传旨俞咨皋,命其火速进京。”

  在朱由检的印象中,眼下大明可是不止一个郑芝龙,还有许心素、李魁奇等人。

  这些人也都是海上讨生活的强人,虽然实力和郑芝龙有些差距,但也相差不大,如果朝廷能够将这些人全部剿灭 ,那他们的舰船不就是大明的了吗?

  至于说招安这些人?

  还是算了吧,历史上这些人不是没有接受过招安,但最后又都复叛。

  人家郑芝龙好歹是在一根绳儿驾崩后,在南明看不到希望,才投靠了满清,这些人是什么?

  所以朱由检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要招安这些人,

  之所以招募郑芝龙,一是大明现在没有实力剿灭对方 ,另一方面也是看在未来的国姓爷面子上。

  等郑成功长起来后,朱由检就打算让郑芝龙在京养老了。

  想了想,朱由检又对黄永申吩咐道:“传旨熊文灿,命其在福建招募一批造船工匠,将之送到南京。”

  “奴婢遵旨!”

  黄永申答应一声,也是走出了暖阁。

  朱由检为了以防万一,也是做了两手准备。

  与此同时。

  尚在宁波的俞咨皋,正在和福建另一位海商许心素,商议着宁波水师的事情。

  “总兵,小人愿意追随大人,从福建迁到就宁波,小人麾下的人手,舰船也都可以划拨到宁波水师之下。”

  同样是海商,还都是主要经营大明和扶桑的走私贸易,许心素和郑芝龙自然是天生的对头。

  俞咨皋闻言,看了他一眼道:“郑芝龙已经是大明的镇海伯,福建水师提督,就连福建总兵的人选,陛下也许其举荐。”

  “这样的情况下,你和你的船队,确实不适合再留在福建。”

  “不过,你能不能加入宁波水师,还需要 得到陛下的首肯。”

  俞咨皋说完后,就继续沿着海滩向前走去。

  许心素忙是追上去,言辞恳切道:“总兵,现在只有您能够救我了!”

  “而且宁波的情况您也看到了,就算是加上您从福建带过来的人手,以及舰船,和郑芝龙比起来,也是相去甚远。”

  “如果总兵能够接纳小人,小人愿意帮助总兵招安海上各方势力。”

  俞咨皋闻言,明显心动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种事不是自己一个小小总兵可以决定的。

  他有些为难的说道:“许心素,本官只能保证将你的想法,秉奏圣上,至于最后结果如何,本官做不了主。”

  “小人多谢总兵大人。”

  ……

首节 上一节 119/2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