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297节

  这一次宴席之上,像是蒯良、傅巽等人都在刘表麾下做事。

  但其他人可都没有官方的身份,现在邀请也算是他最后一次发起的邀约。

  最终,庞统、庞林兄弟皆未应诺,崔均则是天性不喜拘束,直接回绝,反倒是裴潜应下了此事。

  因是裴潜早就已经对刘表失望,时常对王粲傅巽表示,刘表非人主也!

  按照原本历程,他本来是要南下长沙隐居的。

  可现在秦瑱先一步邀约,他便同意跟着王粲一道前去淮南看看。

  至于石韬与孟建这哥俩本来还在犹豫是北上中原还是去淮南,但架不住诸葛亮劝道:

  “中原甚多士大夫,丈夫当遨游,何以归故乡?”

  二人都是中原人,听得此话,便打消了北上的想法,给诸葛亮表示等他们收拾好了家当,就往淮南看一看。

  于是一次宴会,秦瑱拉到了三个人才,次日便带着王粲、裴潜二人一道离开了襄阳。

  离开之时,刘先再次出现,带着刘表给刘备的谢礼交给了秦瑱。

  这一份谢礼分为两份,一份是给刘备的手书,还有一些金银珠宝,用以酬谢刘备给的礼物。

  一份这是给秦瑱的饯行礼,分为一箱五十镒黄金、一箱珠宝,以及几百册襄阳藏书典籍。

  这些典籍都是宋忠等人标注以及校正,好像是在给秦瑱表达论书淮南是多,可学问还是在我襄阳居多。

  秦瑱对此,只能笑容以对,心想刘表这老头年纪也不小,胜负欲竟然这么强。

  但好歹人家还给了些钱财,他也只得多谢刘表之礼。

  算一算他这一次出使,公家的东西不算,他个人收入便在上百万之多。

  虽说他也算家大业大,但白给的钱,不收白不收。

  至此,秦瑱总算完成了自己这一次出使的全部任务。

  从襄阳一路行出,往西行数里,便到了城外渡口,蔡瑁已然领着兵马在此处接洽。

  虽说这一次出兵是以荆州水军为主,但秦瑱为了保证成果,还是向刘表请求随军。

  蔡瑁的任务,就是把秦瑱一路送到江夏。

  这一次再见,二人便没了之前剑拔弩张之意,沿路上兄弟相称,颇为亲热。

  趁着机会,秦瑱又向蔡瑁打听了一下荆州军队的情况。

  而后方才知道荆州军现在有兵马超过十三万,其中水军就超过了一万五千人。

  水军一共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三千人驻扎襄阳以东的邔国水寨;

  一部分三千余人,驻扎在江陵城南边的水寨。

  最后一部分一共九千余人,驻扎在江夏沙羡水寨,归为黄祖调遣。

  相对南郡来说,江夏仅有七万余户,三十余万人,但驻军却超过了三万。

  得益于此,黄祖在刘表麾下就相当于一个土皇帝一样,听调不听宣,基本上不会进入襄阳城述职。

  听得此话,秦瑱心想黄祖和刘表无亲无故,既然知道黄祖权势这么重,为何还要让黄射担任章陵太守?

  想了一会儿,他便将自己疑惑问出,蔡瑁一听,即抚须笑道:

  “此亦贤弟不知尔,别看黄祖只据江夏之地,实则章陵税收,亦归黄祖所有!”

  说着他便将黄祖的状况和秦瑱说了一遍,原来远在当日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睿之时,荆州就形成了各方割据之势。

  南阳郡被袁术所据,南郡被宗贼占据,荆南四郡除了张羡之外,皆是各有贼乱。

  而这江夏,就被安陆黄氏所占据,以安陆为中心,包括西陵、章陵等地,皆是黄氏的地盘。

  当日刘表进入荆州,得到了蒯、蔡两家之助,成功平定荆州大部,唯有江夏之地,黄氏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面对此状,刘表讨伐自然是不可能讨伐的,只能遣使前去和黄祖商议。

  最终和黄祖达成了一致,使江夏与南阳部分县城听从刘表之令。

  而黄家保证维持各地的治安,拥有独立军权,但不参与荆州政局。

  刘表对此,自然不够满意,但又奈何不了黄祖,只得听之任之。

  后来他见黄祖势力太大,有意削弱,便在袁术走后,顺势夺取南阳。

  又将黄祖占据的一部分划出一个章陵郡,让蒯越担任太守,企图将其收归自己麾下。

  可这样一来黄祖就不干了,开始狮子大开口,向刘表讨要大量钱粮用来养军。

  刘表一面要养荆州军,一方面还有资助张绣,哪有钱粮能给黄祖。

  眼见黄祖有意趁着这个机会发飙,他便只能撤销了蒯越的章陵太守之位,换上了黄射担任章陵太守,这才稳住了荆州大局。

  所以黄射担任章陵太守,实则并非刘表本意,而是对黄祖的拖鞋。

  这一番解释,自然是让秦瑱对荆州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荆州是一个整体。

  但在刘表单骑入荆州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绥靖手段,导致刘表手上的荆州不像其他诸侯地盘那么稳固。

  这也是为什么刘表一死,荆州便四分五裂的原因。

  因为荆州从刘表主政开始,就没有成为过一个完整的政体。

  思虑之间,他又趁着这个机会问了蔡瑁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文聘、刘磐、黄忠等人。

  这些事情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军事机密,但蔡瑁此刻却是知无不答。

  他明确给秦瑱讲述,文聘和刘磐是刘表亲自提拔起来的亲信。

  而黄忠却是前刺史王睿麾下校尉,始终得不到刘表信任。

  除了这三将之外,刘表麾下还有袁龙、刘虎、韩晞等心腹大将。

  如此二人谈着话,船只行过了鱼梁洲,刚至鹿门,便见一支兵马已然列阵江边。

  看着这支兵马出现,蔡瑁便抚须悠悠道:

  “看来黄府君已经派人前来接待贤弟,为兄却是只能送到此处了!”

  秦瑱听着,来到栏杆边上,朝外看去,就见黄射一脸笑意等在岸边:

  “秦兄多日未见,别来无恙否?”

  “吾闻使君已经下令出兵,正欲前往江夏助阵,你我不妨一道前往!”

  看着黄射在此处等待,秦瑱便没了之前的轻视之心。

  之前他只以为黄射是个二世祖。

  但现在了解了荆州的权力结构之后,他才发现黄射这人或许也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合着先前送他之时,并非是不把国事当回事,而是明摆着不把刘表当回事。

  现在陈兵于此,显然也是没有把蔡瑁等人放在眼里。

  看着蔡瑁这般暂避锋芒的模样,他就知道蔡家和黄家关系或许比蒯氏还要差。

  正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当下便辞别了蔡瑁,又带着众人行下了船只。

  来到了黄射面前,他即拱手一笑道:

  “瑱何德何能,竟劳府君迎来送往!”

  黄射见他拱手,自然翻身下马笑答道:

  “先生切莫如此,莫说我等为友,自当相送。”

  “就说射此之前还答应带一人来见先生!”

  “现在此人已至,吾自当与先生送来!”

  说着,他便回头看了一眼,随之便见一魁梧大将来到秦瑱面前,恭敬的一拱手道:

  “末将甘宁,见过先生!”

第220章 桀骜之将,水军副督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原本历程中的东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其人粗野凶狠,暴躁嗜杀,不尊军令,可谓黑历史一堆。

  但这些缺点,却不影响甘宁成为江表虎臣之一。

  说实话,在听了黄射的讲述之后,秦瑱本以为甘宁应该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

  但看着眼前这个形貌恭顺的魁梧大将,他总觉得有些奇怪。

  心说莫非有个同名同姓之人不成?眼前这人哪有锦帆贼的模样。

  不仅没有贼人的彪悍之气,相反还有点一本正经的意思。

  如此想着,秦瑱却没有丝毫表现,只是一把扶住了甘宁的手道:

  “卿便是那横行江上甘兴霸?吾闻卿名久矣!”

  甘宁听着此言,不由一阵惊异的抬头道:

  “秦君在中原,亦闻末将之名?”

  实际上他对此行还是有些莫名其妙的。

  因是他自从被调至襄乡之后,便知道了自己的过错,脾气比往昔收敛了不少。

  奈何无论他如何表现,刘表似乎都没有再度启用他的意思。

  所以他这段时间过得可算是出奇的憋屈。

  结果他正在襄乡修身养性之时,却收到了黄射的调令。

  这一下可把他给高兴的呀,满以为黄射要用自己,忙不迭的就来到了黄射麾下。

  哪想黄射压根就没有启用他的意思,反倒是让他随行来见秦瑱。

  秦瑱的名声,甘宁自然是听过,也知道秦瑱属于刘备军,眼下正在淮南当官。

  他心想自己和这个姓秦的无缘无故,何以黄射便要让他来见此人?

  但他心中终究存着好好表现的心思,故而也没有过多意见,一见黄射接到人了,便上前见礼。

  不料刚一见面,秦瑱便是一副熟络的模样,说早就听过他名声。

  这一下就把甘宁搞蒙了,心想自己还名声在外,自己怎么不知道?

  但他也知道自己年少之时名声不太好,见秦瑱如此,便以为秦瑱想要讥讽于他,故而如此问着,他心中已然有些不悦。

  可秦瑱见此,却是微微一笑,面色和善的对甘宁道:

  “兴霸有所不知,因是我军缺水军之将,故四处寻访。”

  “由是闻得巴中人语云,巴郡有一甘兴霸,有勇有谋,乃明相之后。”

  “若论水战功夫,极为了得,江上少有人敌!”

首节 上一节 297/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