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212节

  不说别的,恐怕他们这些头领抵抗之罪是少不了的。

  他这么一说罢,一众头领便即低头不语,唯有方才说话之人道:

  “行与不行,且先试试,派个使者前去探探口风。”

  “若是秦瑱实在不受,我等索性弃守此寨,往山中迁入暂避风头!”

  “如此再打下去,恐怕我等皆难善终!”

  陈策听闻此话,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他是真不想迁入山中。

  毕竟这霍山地势极佳,距离周边郡县都不远,下山劫掠起来方便。

  若是迁入大别山中,那自然安全了,可他麾下这些人,难保愿意跟随。

  但现在不走,又打不过刘备军,要是秦瑱不愿受降,他们便只剩撤退一途了。

  想到此处,他就急忙寻来了一个伶俐的手下,派遣出山进入了秦瑱营中请降。

  在陈策请降之时,秦瑱这边正在军中清点战俘。

  别看陈策那边死伤惨重,实则两场大战刘备军损伤就没超过千人。

  也是陈策麾下疏于训练,人数虽多,却是草台班子。

  他有心算无心之下,自然也不会损伤太大。

  与他们的损伤相对,两场仗打下来,麾下俘虏却已经将近五千人。

  只不过这些贼寇兵马一个个都是面露菜色,苦兮兮的模样,让秦瑱实在提不起多大兴趣。

  这些贼寇,大多是农民兵,欺负欺负百姓还行,实际上没多大战力。

  他眼下收服这些俘虏,来日大部分都是要拿去种田的。

  因而在简单统计之后,他便令人将俘虏集中起来,又设下一处营寨,用以安置俘虏。

  没想到他才刚下完安置令,陈策的请降使者就来到了营中。

  见得请降使者前来,秦瑱自是一阵好笑道:

  “如此说来,尔等现在已愿归降我军?”

  那使者也不知什么礼仪,一听之言,急忙跪到高呼道:

  “我等愿降贵军,还望军师受之!”

  如此说罢,他自是低下头去,瑟瑟发抖。

  赵云桥蕤等人见其模样,均是暗笑不已。

  秦瑱看着贼寇如此,便露出一脸笑意道:

  “汝也不需畏惧如此,尔等一心归降,吾自无不受之理!”

  “不过尔等与我军交战至今,虽然肯降,吾却不能轻信!”

  “汝且回到寨中告知陈策,若果有投降之心,便令麾下卸甲交兵,将尔等武器送出山外。”

  “如此,我知尔等心诚,自也不会加害。”

  “似陈策等人,不仅无过,还有归顺之赏。”

  “如是投降之心不诚,便让他继续抵御,来日吾自提他首级领功!”

  这般说完之后,他便让人将传信之人送出营寨。

  这传信小厮见得秦瑱之势,自然畏惧不已,急忙返回山中,又将秦瑱交代诸事说出。

  听着秦瑱愿意受降,众人自是大喜,可一听要把兵器送出山外,众人便是面色一苦。

  须知这些兵器是他们立身之本,若是没了兵器,那就真的任人宰割了!

  思虑之间,众人又将选择权方在陈策这里。

  陈策见众人如此,也是犹豫不决,当即对众人道:

  “且待我思虑几日,再行决定!”

  众人见状,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催促,只能等陈策这边下定决心。

  而正当陈策这边思考利弊之际,一封由秦瑱送出的书信,也送到了皖县城内。

第158章 人以类聚,刘勋上钩

  庐江皖县,秦瑱率军与陈策正在那边对峙之时,刘勋这里也在密切关注北地军情。

  因是这个时间线上的刘勋远没有原本历程中强大。

  毕竟,汉末军阀混战,资源是有限的,正是此消彼长,因果循环。

  在原本历程中,袁术兵败之后,其麾下兵马将领大都南下依附刘勋,使得刘勋麾下兵马众多,还有刘晔辅佐,自然雄立于江淮之地。

  可在眼下的时间线上,刘备突然崛起,便抢去了刘勋的大量机缘,不仅兵马没了,本该被他获取的钱粮也没了。

  故而刘勋现在兵马不过两万多,地盘也就仅限于庐江南边的几个县。

  虽然手上握有一支水军,可实力却是十分堪忧。

  又因庐江不比淮南,本来总人口就只有四十万出头。

  之前孙策强攻一次,让庐江人口损失了不少,又有几次贼乱,如今庐江郡总共人口也不到三十万人。

  兼之被刘备夺取了六安以北诸县,刘勋治下人口也就十来万人。

  十来万人要养两万多将近三万大军,这种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由此在知道秦瑱不是来打他之后,刘勋经过了短暂的惊喜,便陷入了愁绪之中。

  惊喜自是因为秦瑱攻伐的对象不是他,愁绪却是因为即便秦瑱不打他,他手中钱粮也撑不到明年。

  于是他只得一边关注北地战事,一边又将一众门客唤来问计道:

  “说起本将本为琅琊之人,初伐董卓,后从袁术,尔来纵横多年!”

  “后因袁术称帝,以至如今衰败,各郡皆陷,唯我庐江得存。”

  “吾本欲屯兵于此,保境安民,但虑府库钱粮不足。”

  “如今将至三月,府库钱粮已缺!”

  “之前闻得秦瑱南下,吾自无暇虑之,如今其即非南下夺城,我军便当虑钱粮之事。”

  “不知诸位有何妙计,可与我寻来钱粮支用?”

  众人听得此言,自是面面相觑。

  他们这些门客大都是些好勇斗狠之人,让他们去打仗没问题。

  可让他们寻找生财之道,那属实是问到盲点上。

  不过他们终究还是受了刘勋恩义,即便没办法,也得想想办法。

  当下一合计,便对刘勋表示道:

  “既是府库钱粮有缺,不妨召集城内大族借粮度日?”

  “若是不够,便遣人四处搜寻,百姓手中,或有余粮。”

  众人这么一说出来,刘勋便是暗自摇头。

  给世家大族借粮是需要还的。

  而且庐江现在哪里还有多少世家!

  当年孙策围攻庐江半年之久,城内都饿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就连最大的陆氏都饿死一半人。

  从那以后,皖县城内小的士族几乎绝迹,大的士族对他们极度厌恶。

  这种情况下谁会肯借粮给他?

  而百姓手里是有余粮,可那是要撑到秋收的,现在把这些粮食收了,对名声不好不说,恐怕开春之后各地百姓就会造反!

  他刘勋虽然好财,却不会做这种竭泽而渔之事!

  想到此处,他不由将视线移到之前献计的董乾身上道:

  “不知先生可有计策教我?”

  董乾见状,思虑片刻,便对刘勋道:

  “在下听闻刘备在寿春建坊售卖绢纸,月获千万之利!”

  “如今秦瑱西征陈策,寿春兵力空虚,不妨袭之以获钱粮?”

  刘勋闻之,自是抚须沉吟道:

  “刘备售卖绢纸之事,吾亦有耳闻!”

  “但寿春兵力空虚,合肥却有兵马,我军若攻寿春,必被秦翊相攻,不可行也!”

  实际上他对刘备在寿春做的生意亦是眼热。

  可眼热归眼热,问题是现在他打不过刘备!

  现在秦瑱虽然出征,可兵马离他却不是特别远,秦翊同样有兵马在合肥。

  他若是偷袭寿春,就是往人家犄角里面去钻!

  钱粮或许可能得到,但有没有命带回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这么一反驳,董乾却也不在坚持,转而抚须道:

  “既是寿春不可取,眼下便只有刘表、孙策、华歆三家在侧。”

  “或可遣使前去,一家借个一两万斛,也可解我军燃眉之急!”

  而刘勋闻言,便是又摇头道:

  “若论这三家人,刘表与我并无交际,空口前去,恐不愿借!”

  “孙策如今自顾不暇,未必能有余粮!”

  “华歆居于豫章,谷少兵微,如何肯借?”

  董乾见状,便摇头道:

  “若依将军之言,我军便再无钱粮可获,已有生死存亡之危,当速做决断!”

  “依在下之见,刘表兵力强盛,我军招惹不得;”

  “孙策可引为援,不当与之为祸;”

  “独有这华歆兵微将寡,居于豫章之地,便是无粮可借,亦可向其求之!”

  “他若允之,还则罢了,他若不允,将军便亲自领军南下,也得将粮食讨来。”

  “不然待得今秋粮断,将军便空有兵马,亦无再战之力!”

  “到了那时,将军又当以何为继?”

首节 上一节 212/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