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205节

  烧来烧去,也只有少量产品出现透明材质。

  见到此状,秦瑱知道自己这是摸索到了这个时代的工艺上限了。

  除了通过不断试错改进工艺之外,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推进项目进步。

  当下索性就丢给了工匠自己研究,继续专心搞教育。

  在农学院的基础上,针对那些新加入了军中的士官,他又开办了军中识字普及班,思想教育班。

  力图将整个淮南打造成一个钢铁一般的争霸根基。

  他每天除了巡视工坊之外,就是前往军中授课,十分忙碌。

  因而当刘备招他前去议事之时,他正在前往城外的路上。

  一听老刘有事情相招,他就骑着马又返回了城中,一路来到刘备的府上。

  入得府内,便见刘备正坐在案前,查看着眼前的公文。

  见得此状,秦瑱便先敲了敲门,随之便站在了门口。

  老刘一听敲门声,就抬起头来,见是秦瑱,即咧嘴一笑道:

  “军师即来,何不入内?非要备起身相请不成?”

  秦瑱见之,自是一笑,迈步而入道:

  “倒也不是,只是见主公看的认真,不好叨扰!”

  “只是不知又有何事惹得明公如此烦忧?”

  他说着,便朝着自己老位置走了过来。

  刘备见状,便即看着公文道:

  “倒是有几件事情颇为要紧!”

  说着,他却又抬起头来:

  “不过此事先不论,我闻昭姬已有身孕,昨日才让夫人送去了不少安胎药,不知可都收了?”

  “我还倒是夫人寻来,不想竟是主公之意!”

  秦瑱听着,自然又是一笑道:

  “倒是不少名贵药材,不过我也不敢乱用,便先放在家中未动。”

  没错,蔡琰怀孕了,事情是在去年十二月份。

  在蔡琰表达了生二胎的意愿之后,秦瑱努力播种,总算是怀上了二胎。

  本来这件事只是秦瑱家事,结果刘备一知道这件事,比秦瑱还要关心。

  又是寻找郎中,又是送药,可算是没少忙碌。

  此时见得秦瑱不甚在意的模样,刘备便语重心长道:

  “军师须知,秋冬之际,天寒气躁,最当将养。”

  “虽说昭姬身体不弱,但也许着重保胎,免得落下病根,来年生产之时不顺!”

  秦瑱听着,自是连连点头称是。

  终究刘备是过来人,兼之这个时代医疗技术低下,生孩子确实是个重大问题。

  不过他始终坚持是药三分毒,没事吃点补品还行,但为了孩子给媳妇灌药他可不愿意。

  听着刘备叨叨了一阵,他才笑道:

  “固知明公爱护之心,然则终究还有半年方才生产,眼下却也不急!”

  “当先虑眼前之事,不知到底是那几件要紧事?”

  见秦瑱又说起了公事,刘备便露齿笑道:

  “军师当真一心为公,也罢,总归也还有半年时间,我也不多言语!”

  “说起这要紧事,虽然也要紧,却不是坏消息。”

  “一则是军师所荐那蒋干,已然说服了子义归顺我军。”

  “只不过数年未见,子义豪气却不减当年,受命之后,竟又取了泾县、宛陵之地,言说先助我军夺取庐江!”

  他说着便把蒋干的书信推到了秦瑱面前。

  秦瑱将书信拿起,细细一看,见得其上太史慈所为之事,便即点头道:

  “这太史子义果真豪杰之士!”

  “刚刚归顺,便欲助我军夺取庐江。”

  “眼下他若取宛陵,还真是为我军增一奇兵于此,来日夺取庐江,自有多几分把握!”

  他心想现在太史慈这人就是可惜死得太早,不然绝对是妥妥的东吴第一将。

  据他了解,太史慈是死于疾病,就是不知是什么病,能不能治。

  要是像原本历程那般四十多岁就死了,属实有些可惜。

  思虑之间,他便对刘备道:

  “不过太史慈虽然可用,兵马却少!”

  “当速速表之为丹阳太守,令其招兵买马,同时遣使联络山越宗帅祖郎,看看能不能收其所部为用!”

  “但不知子扬现在可有消息传回?”

  说实在的,其实他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出兵庐江的实力。

  就差一个出兵的名义就可以动手。

  而这个名义,又在刘晔这上面。

  能不能给出一个官方任命,还得看刘晔那边完成的如何。

  而他一说罢,便见刘备拿起另一封书信道;

  “这亦是吾唤军师前来所议之事!”

  “现在子扬已经将玉玺献于天子,天子已经同意我军所请,拜刘元颖为扬州刺史!”

  “然则子扬信中,却着重提起了刘宠其人,言说刘宠其人耽于享乐,荒废军事,恐有祸事!”

  “提议即可增兵沛国、汝南等地,不知军师以为如何?”

  秦瑱听着这话,顿时便陷入了沉思。

  刘晔这封信倒是提醒了他一件事,以现在的局势来看,刘宠怕是活不了多久了!

第152章 谋划陈国,引蛇出洞

  对于刘宠其人,秦瑱的印象不是很深。

  因为刘宠在汉末之时,并没有多少事迹,作为一个诸侯来说,甚至比不上刘繇等人。

  历史关于其记载,总的来说就四个主要事件。

  第一是汉灵帝在位时,陈国相师迁上奏刘宠与魏愔共祭天神,有大逆不道之罪。

  但因为刘宏刚刚处理完渤海王,故而将其赦免。

  第二则是黄巾乱起,刘宠凭借数千劲弩保境安民,在其国相骆俊的努力下,收归难民十几万。

  第三是群雄讨董之时,刘宠率领军队屯驻在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

  最后,就是公元197年袁术向陈国讨要粮草,被骆俊所拒绝,于是袁术大怒之下派张闿为刺客,假借因私事而路过陈国,乘机杀死了骆俊和刘宠。

  这也是原本历程中曹操讨伐袁术的导火线!

  只不过由于他的改变,导致袁术甚至没有把目标放在陈国的机会。

  由此也使得刘宠活到了现在的时间点。

  本来秦瑱觉得袁术现在已经兵败,龟缩于汝南东北诸城之内,刘宠的命运也有可能会改变,故而暂时没有多管。

  可现在刘晔这封信件却是提醒了他,历史的车轮是存在惯性的。

  有时候即便大局改变,有些小事情还是会依照历史惯性发生。

  虽然袁术已经兵败,可这货可不是个安分之人,绝对不会甘于失败,势必想法设法都要卷土重来。

  而就现在的局势来看,袁术要想再度崛起,唯一的办法,就是吞并陈国!

  因为陈国虽然不大,却是真正的人口稠密之地。

  依照汉末统计数据,陈国一共只有十二个县,却有十二万户之多,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

  后虽经过黄巾之乱,百姓却没有太大损伤。

  即便是他们现在这个时间点,陈国也有上百万人口。

  兼之刘宠拥兵数万,即便疏于训练,那也是几万大军。

  一旦将陈国吞并,袁术就能再度坐拥富庶之地,招兵买马。

  也就是说,刘宠在这个时间线上,还是有极大的可能重蹈覆辙,被袁术所杀!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他们并不是坏事,但也不算好事!

  因为刘宠一死,他们就能顺势吞并陈国这一块儿肥肉。

  不过没有刘宠作为缓冲,他们日后就要直面老曹的压力。

  若是南下夺取江东之时曹操趁势出手,那他们也有可能会翻车!

  因而现在增不增兵,增兵又该怎么增,瞬间让他陷入了深思。

  这不是简单的外交问题,而是战略决策问题。

  有时候战略决策不好,就会导致处处被动,满盘皆输。

  他作为战略决策者,自然需要深思熟虑。

  而刘备本来心情还是颇为轻松地,毕竟在他看来,他们要完成的目的已经大多完成。

  接下来就是打庐江的问题,与之相对,在不在陈国增兵反而是其次。

  可他没想到自己一番话说完,竟然会让秦瑱露出这种沉思之色,一时心中一紧道:

  “军师何以如此,莫非刘宠之事,还有深意?”

  他这一问话,便将秦瑱惊醒了过来。

  看着刘备一脸担忧之色,他便点头道:

  “正是如此,刘宠此事远比表面更为复杂,因陈国眼下位于三家交界之处,刘宠疏于防范,便会给曹操袁术可趁之机。”

  “眼下曹操背靠朝廷,自不会主动出兵,可袁术其人龟缩于汝南之地,恐会对刘宠发难。”

  “他若有心,便可直接出兵陈国,袁术一动,曹操亦会动作,两家便会再度交兵。”

  “以袁术兵马,不是曹操对手,陈国必被曹操所获。”

首节 上一节 205/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3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