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182节

  当下就想着家不回了,想着直接杀去徐州,连带陈瑀、陈登、吕布三个一道给杀了泄愤。

  还是张纮、周瑜等人连连苦劝,方才止住。

  可止住了之后,问题又来了,秦松的家小到底该不该送过去?

  你要说不送吧,人家秦松又没做错,劳心劳力,还被抓做俘虏,不得已才就范。

  你要说送吧,孙策这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他的谋主,不仅被吕布给按下了,他还要送去家小,帮吕布稳住秦松的心。

  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牛头人呢?

  而且相比刘备来说,吕布这才是真黄毛本毛啊!

  刘备和秦瑱,那是情投意合,双向奔赴。

  吕布这却是强迫加威逼,明晃晃把他孙策当苦主啊!

  孙策这一生要强的性子,怎么能忍下来!

  因而孙策一度陷入了苦闷之中,沉思了整整一天。

  最终咬着牙才决定把秦松的家小送过去。

  实在是不送不行,要是不送,麾下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不过,为了保全自己面子,他的原话是这么解释的:

  “今文表陷于敌手,皆吾之过,即已让其犯险,何必又害其家小?”

  “且送其家小北上,懈怠吕布之心,待来日江东底定,吾亲自率兵北上徐州,诛杀吕布老贼,再迎文表归来!”

  众人见其如此,自是赞道孙策果为仁主。

  但其中酸楚,唯有孙策本人知道。

  一连几日长吁短叹,想着自己命途多舛。

  周瑜看着自己兄长如此,自然过意不去,于是就想到了自己好友鲁肃,给孙策道:

  “今失文表,兄身边谋主有缺,我荐一人,谋略了得,文武双全,可补文表之缺!”

  孙策失了秦松,正在伤感,一听还有这等人才,自是大喜,忙叫周瑜去将其招来。

  周瑜本想亲自前往招揽,可奈何江东局势不容许,索性写了一封信件让人交给鲁肃。

  在刘晔抵达之前,鲁肃便收到了周瑜之信。

  虽然因为秦瑱的影响,导致鲁肃和周瑜没有加深交流的时间,可二人交情却也匪浅。

  他思虑自己闲着也是闲着,既然孙策前来招揽,那他索性先南下看看。

  但还没动身呢,刘晔这边就亲自来到了居巢。

  一听鲁肃准备南下,刘晔可就急了,忙对鲁肃道:

  “孙策何许人也,国之大贼!”

  “其父先匿玉玺,后从袁术,昔日策继其业,乃助纣为虐,今虽背袁,却不归顺,可见割据之心。”

  “君有匡济之才,岂可委身于贼?”

  “因是刘使君至于淮南,闻君之名,特令我来相诏。”

  “今天下群贼尽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使君亲贤贵士,纳奇录异,必兴汉室,正是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君在于此,岂无意乎?”

  鲁肃听得此言,心想这话倒也没错。

  汉室若不可扶,他自当寻一明主,但如今刘备异军突起,足见龙凤之姿,汉室或能再兴。

  眼下江东的情况确实糟糕,孙策又被刘备所败。

  两相比较之下,自是投刘备更为妥当!

  如此想定,他自是不再犹豫,回了周瑜一封婉拒信件,便带着家小便朝寿春行来。

  于是,不经意间,本来就已经够苦逼的孙策又被截胡了一次。

第135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水军之难

  刘备自然不知刘晔南下之后还发生过这种事情。

  此时听到鲁肃亲自口述,一时心中自是感动,握着鲁肃的手道:

  “若非军师问起,备尚不知还有这等故事。”

  “子敬与那周公瑾即为好友,今投于我,日后必要与之为敌,岂不是叫子敬为难?”

  老刘身为大汉魅魔,自是无时无刻散发自己的魅力。

  即便鲁肃已经十拿九稳,还是以此为鲁肃考虑。

  而鲁肃一听,便觉刘备果然仁厚,当下便对刘备表忠心道:

  “肃与公瑾为好友,志却不同,他与那孙策自小相交,不得离之,只得走上歧路。”

  “在下虽为商贾之后,却也世代受国之恩。”

  “今值国之大难,群雄并起,见主公匡扶之志,自当相随,岂可因私废公!”

  “主公放心,莫说与公瑾为敌,便是公瑾当面,肃亦不改此心!”

  “只愿以身报国,终不背德!”

  秦瑱在一旁见之,自是笑道:

  “子敬乃君子,那周公瑾亦非俗人,终是各为其主,又岂有为难之理!”

  嘴上这么说着,他心里却是暗笑这鲁肃也不是什么老实人。

  他明明记得鲁肃对孙权说过,汉廷已不可复,当趁此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取江南,称帝建号以取天下。

  反倒是孙权表示你老哥真敢说,但我不敢做,我坐镇江东,只是想兴复汉室。

  这其中自然有孙权的权谋之故,可鲁肃却算不得什么汉室忠臣。

  结果现在到了刘备麾下,反倒口口声声匡扶汉室。

  可见鲁肃亦是个通透圆滑之人,而非老实忠厚之辈。

  但心中如此想着,他却也理解鲁肃的心态。

  就和糜竺一样,鲁肃同样是个投机者,因为他们的家世在这里摆着。

  不投机,那就没有任何进入士人圈子的机会。

  所谓的乐善好施,无非就是借用钱财来换取名声!

  只不过鲁肃没有糜竺胆子大,糜竺是那种看准了就下大注,不成功便成仁的角色。

  鲁肃却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性子。

  而也正是这种性格,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

  为大将之人,不是说你要有多少谋略,要有多勇猛,而是要足够稳,错误犯得越少,胜利的机会就越大!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正是如此!

  鲁肃这般,正是他们现在需要的水军帅才。

  思虑至此,他便又对刘备笑道:

  “不知主公可已将我军欲建水军之事告知子敬?”

  刘备一听这话,便即反应过来,摇头笑道:

  “尚未告知!”

  他这边一心面试人才,还没机会问问鲁肃的志向。

  而鲁肃一听这话,眼中便是精芒一闪,他心知这一次刘备召自己前来,定然是刘晔推荐。

  可刘晔也才刚入刘备麾下,平白无故自然不会推荐他。

  因而他知道,刘备这一次找他前来,恐怕是要委以重任。

  故而昨天一见了刘备,就给刘备规划了一个战略,让刘备知晓自己的本事。

  不过终究刘备欲与他何任尚且不知,现在一听秦瑱这个意思,似乎有意让他统领水军?

  这可是一个实打实的重任啊!

  思绪之间,他索性对刘备问道:

  “依军师之言,主公莫非有意训练一支水军,图谋江东?”

  刘备见其问话,也不掩饰,直言道:

  “吾也不瞒子敬,实则此次召子敬前来,是因我军之前收了郑宝部众,军师便谏以彼等兴建水军!”

  “可我麾下并无这等善于水战之将,故而询问子扬。”

  他自是又将征召鲁肃的原因说出。

  鲁肃一听,心中自是一凛,不由暗自看向了秦瑱,心道这个军师果有远虑。

  如今刘备才取淮南,就准备练水军,可见在他献计之前,秦瑱就早早定下了取江东之策!

  再一想想刘备这一系列征战历程,就可知远在沛县之时,秦瑱就已经给刘备规划了一个庞大的战略。

  现在这一切形势,不过是依照秦瑱的战略在一步步前进罢了。

  能策划战略,并且带着刘备一步步走到现在,这种鬼才,怪不得刘备会如此信任!

  而惊讶之中,他又是一阵庆幸。

  因为他能明显感觉到,刘备在战略上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接下来恐怕要进入扩张期了。

  孙策麾下的江东,明显就是下一个战略目标。

  若是没有刘备,孙策定鼎江东是没有问题的。

  但现在多了一个刘备,变数就出现了。

  显然刘备军正在蒸蒸日上,而孙策却是直转而下。

  在这种情况下,他投江东那就是一条死路,跟着刘备方才是正确的选择。

  可想到这里,他又开始思虑建立水军这件事,思考了一会儿,便即叹道:

  “若说军师建立水军之见,实属深谋远虑!”

  “主公欲让在下练水军,也自无不可!”

  “然则主公须知,水战不比陆战,两军相争,不在兵马多寡,而在于战船之上。”

  “眼下孙策已经占据江东,手上握有数千水军,至庐江往东,皆为孙策所控!”

  “而这扬州造船之家,又在吴郡丹阳等地。”

首节 上一节 182/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