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179节

  “是为夫少虑,夫人提点的是!”

  说着,他便将簪子插入了蔡琰的发髻上笑道:

  “然则如今事务繁忙,却是无暇顾之。”

  虽说他懂了道理,但现在不是时候,他也没有那个精力。

  蔡琰见其同意,自是嗔怪道:

  “又非叫夫君即日寻来,左右皆需慢慢寻之,只是叫夫君知妾身之意,免得又说妾身自作主张就是!”

  秦瑱听得此言,却是咧嘴一笑道:

  “夫人这话说的,为夫有何事怪过夫人自作主张了?”

  “家事都是夫人操持,为夫可曾问过一句?”

  蔡琰听着,心中自是一阵甜蜜,但随之又道:

  “妾自知夫君宠溺,但恐日后年老色衰,不为夫君所喜!”

  然则她话音未落,便觉腰间一阵瘙痒,却是秦瑱将手一伸,挠起了她的痒痒。

  蔡琰受着,自是笑得花枝招展,连忙躲避,上气不接下气道:

  “哎哟哎哟,好哥哥,且饶了我吧!”

  她一连说着,秦瑱这才停下,便即笑道:

  “让你这般胡说,可知为夫厉害了!”

  蔡琰见此,方才捂着胸口,喘着气道:

  “夫君就会使坏!怪不得瑶儿总说你哩!”

  见她说起蔡瑶,秦瑱方才止住玩笑,又道:

  “说来还未问夫人,我见贞姬似有异处,夫人可知何故?”

  他这次回家,便总感觉有些不对,蔡瑶虽然还是以前那般,可却像是心事重重。

  终究他老丈人早逝,他这个做姐夫的,怎么也该多关照一下。

  而她话一说完,便见蔡琰也止住了笑意道:

  “正欲告知夫君,瑶儿如此,是有人上门提亲!”

  “她心中烦恼,故如此状。”

  “哦?有人上门提亲?原来如此,我还道是何事!”

  秦瑱听着,顿时恍然大悟。

  他还说蔡瑶怎么改了性子,不想竟然是有人上门提亲。

  怪不得要亲自给他做饭了,看来这是想讨好他,让他帮忙回绝亲事。

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说起蔡瑶这个小姨子,其实秦瑱对她的感情颇为特殊。

  倒不是什么男女之情,而是兄妹之情。

  因为他拜入蔡邕门下之时,蔡琰年方十三,蔡瑶却才四五岁。

  他在蔡邕门下共学三载,自是与两姐妹朝夕相处。

  又因当时他才穿越不久,言行举止均和时人有异,时常能拿出一些这个时代没有的小玩意,给刚刚失去母亲不久的两姐妹带来了不少欢乐。

  由此他和两姐妹相处,远比蔡邕的其他弟子来得亲近。

  不过那个时候蔡琰已经懂事,和他相处起来小心翼翼。

  蔡瑶则是对他十分崇拜,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哥哥长哥哥短。

  所以最先与他亲近之人,是蔡瑶,而非蔡琰。

  直到蔡邕回朝,他与蔡家别离了一段时间,再见之时,他就成了两姐妹的唯一依靠。

  他和蔡琰结婚的时候,蔡瑶依旧还小,两人之间还是亲昵。

  可随着时间推移,蔡瑶逐渐开始懂事,这丫头就变得越来越拧巴。

  不仅言行举止越发叛逆,待他也不像之前那么亲热。

  秦瑱两世为人,自然知道这丫头的心思。

  看似每天和他斗嘴,实则是害怕他这个姐夫不要她这个小姨子。

  毕竟蔡家已经无人,蔡瑶虽是小姨子,看似亲近,却是外人,住在姐夫家里,算是寄人篱下。

  若是那等没心没肺之人,自然不觉得什么。

  偏偏蔡氏两姐妹心思都十分细腻,蔡瑶又处在一个特别敏感的年纪,自然而然心中就会患得患失。

  对此,秦瑱的解决办法就是顺着蔡瑶的心思,要斗嘴就斗嘴,要玩闹就玩闹,尽量不让蔡瑶有疏离感。

  从各种表现来看,效果自然也不错。

  他家这个蔡黛玉虽说心思多样,却也活得颇为愉快,也算他这个哥哥兼姐夫没白费一番苦心。

  只可惜女孩儿大了就要嫁人,不知不觉这个小妹妹也到了该订亲的年纪。

  作为蔡邕的女儿,自然是不愁嫁的。

  只不过秦瑱没想到,会有人在他不在家的时候上门提亲。

  一想到蔡瑶为了避亲就如此服软,自是让秦瑱又心疼又好笑,不由问道:

  “不知是哪家前来提亲,可付得起咱家的彩礼?”

  而他话一说完,腰间便是一痛,只见蔡琰蹙着秀眉埋怨道:

  “妾自是秦家的人,瑶儿可不是!”

  “八字还没一撇,夫君就惦记上彩礼了?”

  面对老婆如此,秦瑱自是嘴角一扬道:

  “那是自然,我虽是个姐夫,却也是兄长,如今丈人去了,正是长兄为父,彩礼自当由我做主!”

  “若是我不收,贞姬嫁过去受了欺负又当如何?”

  “这虽是彩礼,却也是保护费!”

  “又在胡言乱语!”

  蔡琰自是一阵嗔怪,不过转而又笑道:

  “即收了彩礼,你可得置办嫁妆!”

  “照夫君之言,一个女婿半个儿,我父亲无子,夫君这个蔡家女婿可就瑶儿娘家人了!”

  “那是自然,有为夫在此,管保无人敢欺辱贞姬!”

  秦瑱又和老婆说笑了几句,这才正色道:

  “说罢,到底是何人提亲,我料此人必不简单,不然夫人不会如此!”

  蔡琰见此,自是一叹道:

  “自如夫君之言,这求亲之人,却不简单,乃是使君之妻糜夫人!”

  “嗯?是糜夫人前来求亲?她与何人求亲?”

  秦瑱听着,自是眼睛一眯。

  说起糜夫人,他倒是也见过,传承了糜家的俊美基因,自也是个娴淑女子。

  只不过相较于甘氏,心思更多的样子。

  既是糜夫人来求亲,那就可能是给糜家求亲。

  可无论是糜竺还是糜芳都有正妻,总不能把他小姨子说去当小老婆。

  糜竺倒是有一子糜威,但这小子年纪还小,理论上也还没到结婚年纪!

  不是糜家的话,难道是老刘?

  可老刘没儿子啊,女儿倒是有两个,年纪都还小。

  不是糜家,也不是老刘,那顺位下去,就只有关羽了!

  想到此处,他又皱眉道:

  “莫非是给关平求亲?”

  而他一说出这话,蔡琰便点了点头道:

  “夫君猜的没错,正是给关平求亲来了!”

  “不过夫君也别误会,这非关将军之意,只是糜夫人提了一次!”

  说着她便将事情的全貌说了出来,原来是之前他们移居相县之时,秦瑱和老刘南下出征。

  不知是不是老刘授意,甘夫人与糜夫人便经常来探望蔡琰。

  说是怕秦瑱出征,蔡琰一个人在家无聊,前来陪伴。

  蔡琰自是蕙质兰心,知道刘备是有意借她拉近和秦瑱的关系,然则她实际上也有意给秦瑱扩展人脉,索性也常去府内拜见。

  于是一来二去,三女竟然成了闺中密友。

  尤其是糜夫人,本就是大家闺秀,知晓蔡琰才学了得,时常与蔡琰讨教琴技。

  在两个两位夫人的介绍下,蔡琰又结识了糜竺的夫人方氏、糜芳的夫人曹氏,以及关羽的夫人胡氏。

  由此正式进入了刘备麾下群臣的贵妇圈子。

  而这一群女人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讨论丈夫儿女,忽有一日,胡氏突然叹气,说是自己儿子关平年将及冠,却还未订亲。

  由是众女自是开始出谋划策,结果讨论到了蔡瑶身上,发现蔡瑶也还未订亲。

  这一下胡氏可算是发现了新大陆,她本是乡下农妇,不知道什么诗书礼义,但也知道蔡邕大儒之名。

  又兼秦瑱一来便身居高位,可见必然不凡,便有意结亲。

  但她和蔡琰又不熟,没有共同语言,便只能央求糜氏来说亲。

  糜氏自知此事不妥,但架不住胡氏恳求,只得又给蔡琰提了一句。

  而这一下可就把蔡琰给难到了。

  关平这小子,她也没见过,可既然即将及冠,年龄上是合适的。

  其父关羽也是刘备麾下重臣,其人忠勇好义,她妹妹嫁过去,也不算辱没。

  关键在于秦瑱和关羽是同辈,蔡瑶又是秦瑱的小姨子,这要是把蔡瑶嫁过去了,岂不是差辈分了!

  可问题就在这里,这件事她不能答应,却也不好拒绝!

  因为关羽知理,胡氏却不知理,她要是直接给否了,若是胡氏吹吹枕边风,又叫关羽以为她蔡家看不上关家,岂不是又叫关羽和秦瑱生怨!

首节 上一节 179/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