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932节

  陈益挠挠头,“若是说漂亮话,臣就该说为了大明,为了陛下赴汤蹈火。可臣身死后,敌军偏师入关……殿下回头看看。”

  裕王回头,居高临下看着远方。

  “那些村落中百姓不肯走,说是离了家就是孤魂野鬼,不如死在家中。”陈益的声音中多了悲怆的味儿。

  “接下来便是一马平川。长威伯把周遭的官兵精锐尽数抽调来了乱岭关,便是告知臣,这是京师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表叔这是破釜沉舟了吗?”从来都是自信满满,从容不迫的表叔,竟也有如此无可奈何的时候。

  “殿下,过了乱岭关,四处都能纵马疾驰。地方守军本就怯战,谁能阻挡?长威伯此举乃是最佳选择。”

  裕王在陈益眼中看到了钦佩之意,“那么,死国?”

  陈益:“……”

  “乱岭关一破,京师之前无险可阻。京师破,国灭。那咱们不死国,更待何时?”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皇明传统。

  “殿下,情况没那么糟糕。”

  “别安慰我。”裕王说:“当年那位被俘,也先想藉此要挟,大明的回答是新君登基。大明永不受异族威胁。记住了,若是关破,先弄死我。杨锡!”

  已经听傻眼的杨锡下意识的道:“奴婢在。”

  “低声。”裕王蹙眉,“记住了,若是破关,先弄死我!”

  杨锡哆嗦了一下,“奴婢不敢。”

  “你不敢,难道我敢?”裕王只是想了一下自己抹脖子的艰难,就决定了,“大明无被俘之皇子。”

  “殿下!”杨锡泪眼朦胧,“奴婢……护着殿下杀出去。或是……要不……咱们现在就走?”

  “蠢货!”裕王摇头,“哪有临阵脱逃的皇子,那还不如战死,至少能鼓舞京师士气。”

  陈益没想到裕王竟如此刚烈,心中暗赞,“要不,还是……”

  他的声音突然停顿了下来。

  身体僵硬。

  “还是什么?”杨锡追问,他恨不能此刻就带着裕王插翅飞到京师。至于乱岭关,那就听天由命吧!

  每个人的职责不同,考虑的重点也不同。

  杨锡的想法无可挑剔。

  陈益缓缓说道:“来不及了。”

  裕王和杨锡回头。

  远处。

  敌军在集结。

  是!

  全军集结!

  那咆哮声连城头都能听到。

  “今日,要么你等尽数死在关下,要么,就破关而入!”

第745章 这是朱氏的命

  比吉一直觉得攻打乱岭关有些不智。在他看来,大军就该直接南下,逼迫蒋庆之出兵。随后回身一击。

  但俺答显然更想通过偏师南下来调动蒋庆之。

  这种思路在早期俺答的用兵经历中罕见,彼时的俺答更喜欢直接用刀枪说话,智谋可以有,但能用刀枪说话的时候,他不屑于用什么智谋。

  随着他年纪增长,地位越来越高,俯瞰人间的心态越发明显了。

  神灵需要和凡人赤膊厮杀吗?

  丢份儿!

  神灵要出手,也是云淡风轻的,比如说声东击西,比如说攻敌必救……通过调动对手,看着对手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狼狈应对,俺答心中的优越感就越发高涨。

  而获取优越感便是许多人存在的全部意义。

  当比吉发现关头守军有万余时,就知晓这事儿麻烦了。

  而且守军还有火器助阵,一波波炸的麾下勇士惨不忍睹。

  幸而有个好消息,几次攻防战后,比吉发现守军很是混乱,而且实力孱弱。

  和守军交过手的勇士回来也禀告了相同的发现,他们能以一敌三,乃至以一敌十。

  这就说明守军不是精锐。

  若非有火器助阵,比吉敢说自己一日就能攻破乱岭关。

  他想一步步消磨守军的意志,最后再一鼓而下。

  但俺答显然等不及了。

  ——两日内破关!

  否则……

  否则什么比吉知晓。

  两日内不能破关,他便要成为替罪羔羊。

  他想辩争,但俺答远在大同城前。

  那么,就决死一击吧!

  比吉召集麾下,说着此战的重大意义。

  “攻破乱岭关,南下之路便畅通无阻。杀入明人京畿,我许你等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四个字里饱含着无数血腥,无数杀戮。

  那些勇士鼻息咻咻,显然是动心了。

  草原上最不值钱的便是人命,这些勇士也有蝼蚁的觉悟。

  “今日要么破关。”比吉指着关头,“要么就尽数死在关下!”

  大同那边究竟战况如何,大汗为何如此急切?

  这个疑问在比吉的脑海中飘荡,却没有答案。

  但他感受到了俺答的压力。

  乱岭关此刻成了南下的气眼,也是决定南下成败的关键。

  他并未开玩笑,哪怕这些勇士尽数战死在关下,只要能破关,这一切都值了。

  他回身对俺答的使者说,“回禀大汗,勇士们会用血肉堆满乱岭关,还请大汗及时增援。”

  使者点头,“否则破关了,勇士们也无余力继续南下。”

  “正是如此。”比吉颔首,“告诉大汗,若是不能破关,我必然是战死在了关下!”

  大将下了决死之心,麾下士气也嗷嗷叫,使者微笑道:“那我就提前恭贺万户大捷了。”

  比吉回身。

  呛啷一声拔刀出鞘。

  来自于当年缴获的名贵长刀指着关上。

  “攻城!”

  “万岁!”

  使者上马,疾驰出一段后回头,只见无数黑点依附在乱岭关的城墙上,而城下不时看到硝烟弥漫……

  “今日破城吗?”使者看着南方,眼中有贪婪之色,“这个花花世界啊!该轮到咱们享用了!”

  ……

  京师。

  秋意渐浓,新安巷中热闹了许多,孩子们来回奔跑,惹来阵阵呵斥,但他们依旧乐此不疲。

  “那位县主说是产期就在这两日了。”一个妇人端着木盆出来,木盆里都是脏衣裳。

  邻居家的妇人也是如此,家中没有水井的人家,都会去巷子后面的那口共用水井洗衣裳。

  “伯爷领军在外,可怜留下了县主一人。”

  “可怜什么?”有老人在边上晒太阳,眼睛都不睁,说道:“没见每日来伯府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伯爷不在新安巷,可谁敢小觑了伯府?”

  “也是。”

  “有人来了。”

  马车辚辚,缓缓驶入新安巷,在伯府外面停下。

  车帘掀开,露出了国公夫人的脸。

  “见过夫人。”富城出迎。

  “弟妹如何?”国公夫人下车就问。

  “这两日说是腹中越发沉了。”

  “按理前两日就该生产了。”

  “是,产婆都是这般说,不过御医说了,这每个人都不同,有的早些,有的晚些,只要不太离谱就无事。”

  “是这个理。”

  进了后院,常氏也在,见国公夫人来了就起身行礼。

  “别,都是一家子!”国公夫人赶紧去扶住了常氏,笑吟吟的道:“庆之时常说娶妻娶贤,如今他领军在外征战,家中全靠弟妹支应。这不是贤妻是什么?昨日我入宫与靖妃娘娘提及此事,娘娘也颇为感慨,说弟妹难得。”

  她放开手,仔细端量着李恬,“看着不错。对了,娘娘说,回头孩子生了就立时令人进宫禀告,她那边准备了不少好东西。”

  “哪能呢!”常氏觉得这个待遇太隆重了。

  “哎哟哟!您还不知吧!”国公夫人笑道:“我家那位回家也说了,陛下那里也给这个孩子准备了好东西。您去打听打听,这满京师谁有这等待遇。”

  常氏暗自欢喜,但有些忐忑,不知这泼天的富贵那个孩子能否接得住。

  国公夫人仔细问了李恬的身体情况,交代道:“国公说庆之带走了不少护卫,伯府有些单薄。”

  国公夫人放低了些声音,“我带来了十余护卫,都是国公府的老人,知根知底的。只管放手用。”

  常氏一怔,“何至于此?难道还有人会为难妇孺不成?”

  国公夫人接过黄烟儿送来的茶水,暖了暖手,叹道:“庆之北上,那些人看似同仇敌忾,可当下的局势却有些诡异。”

  她犹豫了一下,李恬微笑道:“可是那些人担心夫君成功拦截了俺答,却又担心夫君大败,俺答大军南下。”

  “你……”国公夫人看着李恬,张开嘴足足有十息,这才笑道:“你莫非也跟着庆之学了兵法不成?”

首节 上一节 932/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