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是个大问题!”蒋庆之说道:“军户制对立国之初的大明好处颇多,可随着武人地位被打压,曾是个香饽饽的军籍就成了贱籍。陛下,大明能指望一群……自以为是奴隶的将士去保家卫国吗?”
“不能!”蒋庆之愤怒的道:“人一旦认为自己再无出头之日,便会选择麻木,乃至于堕落。”
见他怒不可遏,道爷反而微笑道:“给长威伯来杯凉茶。”
“臣一直觉着虎贲左卫缺了些什么,今日臣看着那些麻木的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缺的是精气神,缺的是为何而战的魂魄!”
蒋庆之接过凉茶一饮而尽,“一支不知为何而战的军队兴许会强大,但那必然是昙花一现。”
没有动力的战斗力注定不能持久。
蒋庆之突然想到了后世的大毛,一战时大毛靠的是什么?就是那支近乎于奴隶组成的军队。
用人海去淹没对手。
但大明军队没有这等悍不畏死,或是说麻木去送死的禀赋,所以明末时就彻底被打成了狗。
“那么,你可知晓一旦废除了军户制会带来什么?”道爷问道。
蒋庆之说道:“募兵制。”
嘉靖帝淡淡的道:“募兵制的弊端可想过?”
“容易成为野心家的工具。”
“前唐安禄山为何能谋反?便是府兵制败坏后带来的恶果。”嘉靖帝说道:“朕听你这么一说,便知晓了军户制当下的弊端。庆之。”
“陛下。”蒋庆之发现道爷有些给自己做思想工作的味儿,不禁莞尔。
“许多事要慢慢来,一步步来。”嘉靖帝说道:“你还年轻,朕从修道以来身子一直不错。咱们不着急……”
说着,道爷吩咐道:“黄锦,把朕前阵子炼的丹药拿几枚来。”
蒋庆之面如土色,“陛下,臣还有事,臣告退……”
嗖!
蒋庆之一溜烟就跑了。
那么好的丹药啊!嘉靖帝:“……”
出了西苑,蒋庆之突然笑了起来,“是啊!我是有些急躁了。”
他仔细梳理了自己的心绪,发现自从公布自己‘墨家巨子’的身份后,焦虑和压力就一直如影随形。
艹!
蒋庆之拍了一下脑门,“怕个鸟!”
回到家,竟然看到了一个久违的家伙。
“唐先生!”
唐顺之正在胡宗宪的陪同下喝茶聊天,依旧是一袭补过的布衣,脚下是芒鞋一双,但那双明亮的眸子却越发幽深了。
“伯爷!”
“叫我庆之吧!”
胡宗宪悄然出去,徐渭正好打酒回来,问道:“谁来了?”
“心学的唐顺之。”
这时里面传来了蒋庆之和唐顺之的笑声,徐渭纳闷,“怎地从未听到伯爷这般畅快笑过。”
“荆川先生这阵子在忙什么?”蒋庆之含笑问道。
“最近在京师周边转了一圈,收了些古籍,认识了些人。”唐顺之喝了一口茶水,哪怕是宫中的好货色,他依旧没有半分享受之意。
“可有收获?”
不知怎地,蒋庆之见到唐顺之就觉得亲切。
他不知道的是,唐顺之也是如此。
“我曾听沈炼说,庆之你认为京畿一带官兵孱弱,若是敌军越过九边,京师便无险可守。于是我便去看了看。果然如此。”
二人越聊越投机,以至于到了吃饭时依旧说个不停。
直至傍晚,唐顺之这才起身告辞。
“后日我将南下,荆川先生文武全才,据闻刀法枪法也不错,可愿一路去东南看看?”蒋庆之目光炯炯的看着唐顺之。
“此事……且容我回去想想。”
唐顺之在京师暂住在沈炼那里,得知此事后,沈炼说到:“蒋庆之如今得罪了天下文武,此次南下凶吉未卜……”
唐顺之喝了一口茶水,含笑道:“是吗?”
出发那一日,蒋庆之带着一千五百骑在城外和两个皇子话别。
叮嘱了一番后,蒋庆之回首看了城门一眼,有些遗憾的摇摇头。
“出发!”
他策马掉头,却见前方右侧的长亭外,一人背着包袱,腰挎着长刀,含笑看着自己。
布衣一袭,芒鞋一双。
长亭外,古道边,秋风中,蒋庆之对着唐顺之大笑。
“一起?”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第356章 倭寇登岸
台州府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得好地方。
人说江南好风景,浙江也算是江南吧!可台州府山多地少,每年到了台风季,还得饱受一番大风摧残。
刚过去的一场台风依旧令台州府百姓印象深刻,台风过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始修补屋宇。
台州府知府孙连元和同知冯缺沿着主干道往前巡查。
街道上各种杂物堆积如山,两侧的商户还在源源不断的往外搬运东西。
“为何堵住道路?”孙连元不满的道。
随行的小吏陪笑道:“府尊,昨夜狂风大作,灵江水倒灌进来,沿街商铺浸水。这不,他们便把浸湿的货物拿出来晾晒。”
冯缺面色凝重,“这只是小事,倭寇最近异动频频,沿岸多次示警。府尊,当令各处警惕戒备才是。”
孙连元叹道:“你当本官不知?你当他们不知?不过是装傻罢了。”
“站住!”一个男子背着一麻袋东西往这边冲过来,被几个军士挡住,男子抬眸看了这边一眼,赔笑着避开。
“前次倭寇在桃渚登陆,官兵闻讯却不紧不慢,等赶到时,倭寇早已带着劫掠的人口物资跑了。”
孙连元咬牙切齿的道:“那些蠢货,回头令各地卫所严肃军纪,要杀几个人才好。”
“乱世用重典,当下的台州府,下官隐隐觉着怕是要出事儿了。”冯缺低声道。
“你说的是那位?”孙连元也压低了声音。
“京师那边传来消息,此次陛下令那位领军南下,说是巡查,可这巡查里的门道多了去。那位乃是陛下表弟,天子近臣。此次清洗京卫据闻两手沾满了血。他来台州府……多少人都想捅他一刀,多少人却颇为忌惮……”
“本官问心无愧。”孙连元淡淡的道。
“府尊难道没收到京师来信?”冯缺问道。
“自然是收到了,且有十余封之多。”孙连元说道:“都是敦促本官给那人下绊子,使阴招,最好让他在台州府灰头土脸。”
“下官亦是如此。”
二人相对一视。
“墨家巨子,天子近臣,兵家屠夫……”孙连元幽幽的道:“正如你所说的,台州府怕是要出事儿了。”
二人巡视了一圈,昨夜台风造成的损失并不算大。
孙连元走上城墙,前方就是依旧泛滥的灵江,他眺望了一眼巾子山,说道:“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可惜不得安宁。”
冯缺在叮嘱守军要警惕倭寇突袭,回来后说道:“府城这边下官判断倭寇不敢来,不过从健跳到桃渚一线,乃至于椒江一线都要小心。”
“行文吧!”孙连元说道:“口头说了不算,免得被那个杀神抓到把柄。”
“也好。”
二人刚下城头,数骑就疾驰而来。
“府尊!”
为首的是个小吏,他翻身下马,踉跄了一下后,手脚并用的爬起来,来不及行礼就禀告道:“有渔民发现了倭寇。”
孙连元面色微变,“多少人?往哪边去了?”
“说是在椒江出海口那一带发现的,五艘船,大约数百人,他们顺着逆流而上……”
孙连元举起手,闭上眼,“顺着椒江逆流而上,海门卫在作甚?陈勃这个指挥使在作甚?坐拥数千官兵,却视而不见?”
冯缺说道:“府尊,海门卫官兵怕是并未察觉啊!”
“逆流而上,避开海门卫,哪里是倭寇的目标?”
“葭沚!”
“葭沚!”
二人几乎是同时开口。
“快马赶往海门卫……怕是晚了!”孙连元跺脚,“速去海门卫,令陈勃出击。”
“等等。”冯缺叫住了几个军士,“若是倭寇遁逃,让陈勃不可追击。”
军士看着孙连元,这里做主的是这位。
孙连元眸中多了不甘之色,冯缺坦然看着他,片刻后,孙连元叹道:“就照着说。”
“是。”
马蹄声远去,冯缺苦笑道:“若是海门卫追击,下官担心被倭寇反手一击。海门卫若是大败,府尊,椒江一线门户大开,倭寇或是沿着灵江西上,可突袭我府治所在临海,或是走陆路,可洗劫涌泉一带,防不胜防啊!”
“当年信国公建造了海门卫,本以护卫椒江入海口为目的,没想到今日却成了倭寇横行的口子!海门卫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孙连元怒道:“如今本官最担心的是一旦葭沚被洗劫,倭寇趁着台风过后,各地民心不稳之机,趁势深入!”
“府尊,为今之计,只有传令各处戒备。另外,令海门卫枕戈待旦,派出人手查探倭寇踪迹……”
“也只能如此了。”
孙连元站在城门外,看着外面沸腾的灵江,苦笑道:“说来本官对那位从无好感,可此刻本官却格外想见到他。”
……
牛头颈山和小圆山一南一北,恍若一扇大门锁住了椒江出海口。
而海门卫就建造在椒江南岸。
卫城上,海门卫指挥使陈勃面色严峻,“发现多久了?”
指挥佥事沈兵站在他的左侧,看着椒江上游方向,沉声道:“就在今晨,有人去岸边查看渔船,发现了五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