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446节

  但没想到宫女们手忙脚乱中,竟然把绳子弄成了死结。

  逃过一劫后,嘉靖帝知晓自己的敌人遍及天下,宫中不知有多少那些人的耳目。

  去西苑只是一种姿态,真要继续动手,他也躲不过。

  随后他把宰辅推出来,在自己和群臣、和士大夫们中间打造了一堵隔离墙。

  朕认输了!

  这是嘉靖帝的姿态。

  随后的局势便乏味的像是后世的家庭日常剧,双方相安无事。

  直至太子被毒杀。

  嘉靖帝这才知晓,那些人一直在盯着自己。

  但凡他露出破绽,那些人便会再度出手。

  历史上太子的死让嘉靖帝彻底颓废了,他不再关心两个儿子,因为他知晓,那些人需要未来的帝王可控,他越是不管,那些人越放心,两个儿子也就越安全。

  至于朝政,嘉靖帝当然知晓严嵩父子贪婪,但他故意放纵这对父子,任由他们压制那些臣子。

  他幸灾乐祸的看着自己的隔离墙在毒打那些士大夫。

  爽的直抽抽。

  直至蒋庆之出现。

  他就站在隔离墙的侧面,一边和严党势不两立,一边和士大夫势若水火。

  他集结了一批人,看似人不多,可战斗力格外强悍。

  不知不觉中,局势在渐渐变化,嘉靖帝发现好像自己能动弹了。

  那么就动动吧!

  他想看看多年后那些老对手的应对。

  第一局,对手被毒打。

  第二局开始了……

  马骞冷冷道:“我辈教化天下,积累多年方有了这大好局面。长威伯的意思,我辈竟成了天下祸害?”

  这是要激发众人的怒火,引起公愤。

  王其低声道:“山长,该反击了。”

  李昌轻轻摇头,“谁都没想到蒋庆之竟敢揭开土地兼并和收纳人口之事,如今没法反击,明白吗?他只需抓住此事不放,我等便无言以对。唯有令他知难而退。”

  “是了,他若固执己见,便会成为天下公敌!”王其冷笑道,“天下多少人在兼并土地,在收纳人口。他私下说也就罢了,当着君臣说,这便是正式发难。”

  蒋庆之吸了口药烟,烟雾袅袅中说道:“大明一半赋税进了你等囊中,千万人口成了你等奴仆。这还没完。大明的其他问题如何解决?”

  “我去西北时,目睹数百敌骑便能令上万守军噤若寒蝉。若有朝一日异族南下,谁来抵御?”

  “异族南下?”马骞笑了,“老夫前些年行遍天下,看到九边固若金汤,看到异族穷困潦倒,以至于俺答汗屡次请求贸易。如今朝中与俺答部贸易,九边安若泰山,不是吗?”

  蒋庆之叹道;“若是换个人,面对你这番话定然无言以对。可我是个喜欢用事实来说话的人。”

  蒋庆之刚想把自己准备的人叫出来,却见道爷开口。

  “陆炳!”

  “臣在。”

  陆炳从道爷的身后走出来。

  “锦衣卫的密谍在俺答部打探到了消息,去年俺答曾想大举南下,可在大同两战皆败,俺答这才按兵不动。”

  先前有人嘲笑蒋庆之无人助拳,可没想到助拳的竟然是嘉靖帝。

  李昌此刻只觉得老脸火辣辣的,更有一个念头令他不安之极。

  嘉靖帝这是要作甚?

  ……

  大同那两战皆出自蒋庆之之手。

  他微笑问道:“马公还以为九边固若金汤吗?”

  马骞淡淡的道:“若君臣团结一心,何愁什么俺答部!如今朝中有人一手遮天,令天下人失望,以至于忠良远遁江湖,奸佞横行朝中。”

  没错,九边是有问题,问题出在哪?

  朝中!

  马骞知晓在微观上自己无法取胜,便把矛头指向了严嵩和严党。

  蒋庆之却没有被他的话术带偏,继续说道:“八亿亩田地的赋税压在了四亿亩之上,且因文武官员越来越多,官兵越来越多,强加于那四亿亩田地之上的赋税也就越来越多。百姓不堪重负,竟抛弃田地,宁可沦为流民。”

  “当流民越来越多时,谁能告诉我会发生什么?”

  蒋庆之看着这些道貌岸然,骨子里却贪鄙不堪的所谓大儒,厉声道:“烽烟四起!”

  他捶打了一下案几,“我仿佛看到了陈胜吴广,仿佛看到了黄巾之乱,看到了遍地民乱的前宋!谁能告诉我,该如何避免那一幕在大明重演?”

  “革新!”

  一个声音在大儒阵营中传来。

  众人缓缓回头,就见一个年轻的读书人举着手臂,脸色潮红,还带着激愤之色。见众人看向自己,他先是惶然,然后鼓起勇气说道:“我家乡便如长威伯所说的,许多农户宁可抛弃田地,带着一家老小沦为流民,也不肯……不,不是不肯,而是缴纳不起那些赋税。”

  他面色涨红,“我看着他们衣衫褴褛,麻木的如同人偶般的走过,那一刻我也曾扪心自问,我可能为他们,能为这个天下做些什么。

  我到了京师也曾问过许多人这个问题,可所有人都笑着说,等我辈进了朝中,当辅佐君王成就盛世。可这话我听了一遍又一遍,看着说这话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这个大明……它依旧如故。”

  他喘息着,“我去信家中也曾问过此事,家中回信说,如今老家的大户徐氏越发有钱了,田地增加了两倍有余,人口更是多的令人侧目……”

  他双目含泪,“我今日来本想听听诸位大儒可有办法解决此事,可我听到的依旧是什么众正盈朝,必然再造盛世的老话。”

  “张度,你在为谁说话?”一个中年男子厉喝。

  读书人嘴唇哆嗦了一下,“谁为天下人说话,我便为谁说话!”

  蒋庆之看到对方那边的人群中有不少人神色异常,心中欢喜之极。

  身后夏言叹道:“吾道不孤也!”

  这个大明啊!

  从来都不乏仁人义士。

  蒋庆之说道:“读书人从小就耳闻目染,看着地方豪族兼并土地,收纳人口,并习以为常。他们把贪腐也视为理所当然,武人也有样学样,以至于漂没横行,本就穷困潦倒的军户越发穷困。地方卫所形同虚设,小小倭寇便能横行东南。”

  “这个大明病了,病根何在?在这。”

  蒋庆之指着自己的太阳穴,“每个人都把贪腐当做是理所当然,每个人都把这个大明当做是一块肥肉,疯狂啃噬。

  这个天下士大夫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在盯着剩下的那四亿亩田地,盯着剩下的那些人口,十年后,二十年后……试问,彼时的大明还有什么?”

  他愤怒的道:“就只剩下孤立无援的帝王,看着被你等分食殆尽的这个大明无助哀鸣!”

  马骞嘴唇蠕动。

  “别和我说什么你两袖清风,马骞。”蒋庆之冷笑道:“你为贪官庸官扬名,对方投桃报李,衙门中需要什么便从你儿子开的店铺中采买。这些年下来挣了多少?以至于你昧着良心为那些蠢货唱赞歌!”

  “你!”马骞面色剧变。

  “这等变相收取好处的手段我见多了。班门弄斧的蠢货。”后世各种行贿受贿的手段若是丢到大明,能让这些人惊叹不已。

  蒋庆之直至胜券在握才抛出此事,便要彻底击溃对方的心理防线。

  马骞深吸一口气。

  “你蒋庆之身为儒门子弟,攻讦儒门却不遗余力,此小人也!”

  我辩论不过你,但我可以毁掉你!

  蒋庆之乃是小人!

  这个判语一旦被确定,蒋庆之的名声就烂大街了。

  朱希忠一怔,叫来了护卫,“晚些盯着这条老狗,把他祖宗十八代的丑事都给我打听清楚,老子要让他身败名裂。”

  “是。”

  夏言骂道:“狗贼,竟然用这等小人手段。”

  众人都觉得蒋庆之会勃然大怒。

  胡宗宪和徐渭却在微笑。

  道爷嘴角也带着怪异的笑意。

  马骞眼神凶狠,仿佛是一条老狗,在临死前准备拼死一搏。

  “谁说我是儒门子弟?”

  蒋庆之说道。

  马骞心中一喜,冷笑道:“不是儒门子弟,那你是哪家子弟?”

  蒋庆之看着他。

  “墨!”

第322章 墨家的纲领,道爷的表态

  对于当下的儒家来说,墨这个词很陌生。

  儒之外,中原再无别的学说。

  但凡有,那便压下去。不服弄死!

  这便是儒家的霸气,都特么侧漏了。

  儒家笼罩下的中原,容不得第二个声音。

  墨是什么?

  当年的儒家大敌。

  当年墨家巨子带着一帮子彪悍的弟子横行无忌时,儒家还在各国游说,希望能采用自己的学说。

  当墨家巨子带着弟子们和对手开战时,儒家还在琢磨怎么去迎合统治者,为此不惜修改自己的学说。

  一个是有自己理想和目标的墨家,坚决不低头的墨学。

  一个是为了上位而不择手段的儒家,只要帝王愿意,他们不仅愿意低头,甚至还愿意下跪。

  帝王喜欢谁?

  但凡是人,都会喜欢儒家。

  所以扛把子墨家没落,儒家兴起。

  墨家是怎么消亡的,历史上很难找到痕迹。但在所有人的记忆中,这个学说早已成了文物。

  可现在有个人站出来,说老子便是墨家。

首节 上一节 446/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