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292节

  裕王点头,眼睛发亮。“非我族类是道,而这个道也是为大明利益服务。为此,一切手段都只是为了达成这个道而施行的术。术为道服务,不可本末倒置。”

  夏言赞道:“殿下聪慧。”

  裕王羞赧一笑,问道:“周夏说徐阶已经上了奏疏反对表叔的建言,那咱们该怎么办?”

  夏言说道:“徐阶虽说蛰伏多年,可这多年却也是在养望。他一出头反对,朝中反对你的人会越来越多。庆之,莫要轻敌。”

  “我不轻敌,只是老徐的那点眼光……恕我直言,我真瞧不上。”

  蒋庆之挑眉,“让徐渭来。”

  徐渭来了,浑身酒气,看着醺醺然,让夏言不禁心生不满,心想若是换了自己,定然要呵斥,再不改就赶出去。

  可蒋庆之却视若未见,吩咐道:“去鸿胪寺交涉,就说我想见陈品。另外,让人去请徐阶,就说今日我请他看一出戏。”

  徐渭打个酒嗝,“伯爷这是要作甚?”

  蒋庆之说道:“本来他冒他的头,与我无关。可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拿我来作伐。既然他出手了,我这人没有光挨打不还手的好性子,那么便请他挨一巴掌。”

第206章 犯蠢的人

  “徐阶突然冒头,且是反对蒋庆之。元辅,我怎么觉着他这是在示好咱们?”

  值房里,崔元喝着茶水,有些惬意的道。

  严嵩正在批阅奏疏,严世蕃在逗弄着一只猫儿。

  严嵩抬头,揉揉眼睛,说道:“徐阶此人低调,可咬人的狗,它不叫!”

  严世蕃抱着猫儿,不屑的道:“老徐总以为低调便能通行无阻,可这几年爹没少盯着他。”

  “不过,我听闻陛下想增加宰辅人数。”崔元说道,看着有些悻悻然。

  前汉的官场规矩就是没规矩,外戚也能秉政,也能宰执天下,以至于外戚为祸。前汉之后,前唐也是如此,于是政变就成了家常便饭。

  到了前宋,帝王和臣子们达成了共识,防火防盗防外戚,于是外戚从政之路就彻底断掉了。

  大明亦是如此,崔元能以驸马的身份参与朝政,但身份却很是尴尬……不是宰辅,不是重臣,只是值守西苑的近臣。

  “徐阶有希望。”严世蕃抚摸着猫儿的脊背,猫儿的脊背顺滑的跟着他的手塌陷,挺起……

  “徐阶若是入阁,元辅这边压制他不在话下。”崔元说道:“不过他此次反对蒋庆之,就不怕那个贱种和自己翻脸?”

  ……

  “你小觑了蒋庆之,这只是政见不同,他若因此和我翻脸,那在天下人的眼中便是跋扈。”徐阶温和的道。

  “可此人难道不跋扈?”周夏通过论战窥知到了蒋庆之的一些观点,颇为不满。“此人尖锐且好杀,在大同之外筑京观骇人听闻。我敢打赌,他必然会因此对侍郎不满,从此敌视侍郎。”

  “侍郎。”

  门子来了。

  “何事?”

  徐阶问道。

  “长威伯府有人求见。”

  “请了来。”

  “是。”

  门子走后,周夏冷笑,“看,这便来了。”

  来人是个护卫,进来后说道:“我家伯爷请徐侍郎晚些去看一出戏。”

  “什么戏?”

  ……

  “这是在打脸!”

  陈品坐在门槛上,对随从说道:“明皇不断斩杀大汗使者,便是想通过打脸大汗来彰显自己的无上威严。可看看明人九边面对大汗铁骑的无可奈何,就可知这是色厉内荏。”

  随从蹲在侧面,“那明皇会如何处置咱们?”

  陈品淡淡的道:“出使之前,我便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叩叩叩!

  有人敲门,随从心中一紧,缓缓走过去,仿佛是去赴死。

  门开,外面是个鸿胪寺的小吏,侧身指着里面,“伯爷,陈品便在里面。”

  伯爷?

  陈品眯眼看着门外,脑海中想到了大同总兵府外,射杀自己随从的那一箭。

  “有劳了。”熟悉的声音传来,陈品缓缓起身。

  蒋庆之走进来,见陈品清瘦了许多,便问道:“在此可还习惯?”

  “阶下囚,没什么不习惯的。”

  “大同一别,没想到再度相见却是这等场面。”蒋庆之摆摆手,“弄了酒菜来,今日我和陈先生痛饮。”

  陈品的身体微不可查的颤抖了一下,然后笑道:“断头酒?”

  蒋庆之负手看着院子里,默然不语。

  随从却腿软了,跪下嚎哭,“我就不该来,不该来啊!”

  ……

  “在何处?”

  翰林院,徐阶问道。

  “俺答使者幽禁地。”

  护卫微笑道:“我家伯爷说了,徐侍郎可以不去。”

  ——不去,从此就不必去了。

  这是一次选择。

  你徐阶第一次冒头就给了我蒋庆之一闷棍,这是要站队严嵩吗?

  若是,你自可不必来。

  周夏冷笑,“这是逼迫!”

  徐阶先出手,蒋庆之反手就是一招,接不接?

  不接他人还未入阁,就多了一个对手。

  徐阶淡淡的道:“正好,最近也想看看戏。”

  ……

  酒菜就摆在院子里。

  今日风小,桌子下面放了个炭盆,烤的人暖洋洋的。

  酒是好酒,菜是好菜。

  陈品自觉这是断头酒,于是便酒到杯干。

  而在大门外,一辆马车上,胡宗宪和徐渭也在喝酒。

  “伯爷这一手极妙,那陈品以为是断头酒,酒到杯干。”胡宗宪举杯喝了一口,见徐渭已经连干了好几杯,不禁叹息,“你喝慢些。”

  “喝酒就要一个畅快。”徐渭大喇喇的拿起酒壶,仰头就灌。

  这厮总是这般无礼……胡宗宪腹诽,却眯着眼,很是惬意。

  宦海无情,步步惊心,胡宗宪早已习惯了提防外人,时日久了,神经紧绷太久,这人的精气神耗散太多,导致疲惫不堪。

  而徐渭是唯一能令他彻底放松的人。

  徐渭放下酒壶,肆意打个酒嗝,“许多时候人不惧死,不过,当死不死后,这人心思就变了。”

  “变得怕死了。”胡宗宪笑道。

  “人善变。”徐渭说:“我敢打赌,若此刻陈品的妻儿在,他定然会跪地嚎哭,祈求活命。”

  “伯爷让咱们等着徐阶,可这人怎地还不来?”胡宗宪掀开车帘看了一眼巷子,只看到两个护卫。

  他放下车帘,“徐阶这份奏疏上的时机不对,有些示好严嵩之意。”

  徐渭冷笑,“他看似在阐述自己的立场,可他蛰伏多年,为何以前不动,却在伯爷建言放开与俺答部交往之时冒头?

  什么立场?不过是担心自己入阁会被严嵩等人架空,乃至于压制,故而先做个反对伯爷的姿态罢了。小人!”

  “哎!徐阶此人可不是小人。”胡宗宪说道:“当年他也曾……”

  “继续!说啊!别停下。”徐渭嘲讽的道:“时移世易,何况是人。你只看到了他蛰伏多年,便以为他还是当年的那个徐阶。”

  “他这算是给了伯爷一闷棍。”胡宗宪淡淡的道,“伯爷可不是挨打不还手之人。不过伯爷可有把握?可别被徐阶看了笑话。”

  徐渭夹了一片猪耳朵进嘴里,嚼的咯嘣响,用一口酒水咽下,“侯爷虽说年未弱冠,可对人心的揣摩,不是我说,老胡你远远不及。”

  “你一日不刺我就不舒坦?”胡宗宪不满的道。

  “呵呵!那是我看得起你老胡。”徐渭打个哈哈,正色道:“伯爷一力主张与俺答部沟通,这是有大谋划。”

  “哦!”胡宗宪心中一凛,“你说说。”

  “没酒了。”徐渭看着空酒杯。

  狗曰的!

  胡宗宪恨恨的看着他,面对着这等损友,也只得屈尊为他斟酒。

  “老胡斟的酒就是香。”徐渭笑呵呵的品着酒,直至胡宗宪作势要拿酒壶砸他,这才缓缓说道:“我进了伯府后,一直在冷眼旁观伯爷的言行。直至最近,我才发现伯爷的一些举动蕴含着深意。”

  “说来。”

  “先在大同两败俺答麾下大将,提振九边士气。接着在朝堂上与严党争锋,寸步不退。这一步步的,先武后文,你看出了什么?”

  徐渭看着胡宗宪,不等他说话,便接着说道:“伯爷曾说,攘外……”

  “必先安内!”胡宗宪被他这么提醒,瞬间就想到了许多,“伯爷时常说,大明所谓太平盛世的底下,不只是暗流涌动,而是有一股巨大的潜流在翻滚。”

  “要想改变这一切,就得下狠手。”徐渭说道:“可一旦下了狠手,那些人可会善罢甘休,束手就擒?”

  “他们会反扑!”

  “若外敌虎视眈眈,这便是内忧外患的局面。伯爷曾说,他从不高看士大夫们的节操,这话里我听出了些味儿。”

  徐渭把玩着酒杯,眼神轻蔑,“若真要在国中下狠手改变那一切,俺答一旦蠢蠢欲动,你说说,那些被损害了利益的士大夫们,会不会……”

  胡宗宪指着北方,“你是说……他们会勾结俺答?他们敢?”

  “老胡,你这人说实话真是没意思。”徐渭叹道:“这次我站伯爷,若真到了那等时候……可还记得前宋?金军抵达汴京城下,那些宰辅们干了什么?把帝王,帝姬……钱财,尽数送给了金军。老胡,在士大夫的眼中,有的只是自己。”

  “改朝换代对他们有何好处?”胡宗宪是标准的士大夫,但却无法理解这种想法。

  “改朝换代?”徐渭冷笑,“还记得大明建国之初,太祖皇帝求才若渴,可那些士大夫是如何说的?”

  胡宗宪喃喃的道:“卑贱之人,也配我等效力?”

首节 上一节 292/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