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第377节

  他不清楚陈策现在的身体情况如何,也不知道陈策还能活多久,只能祈祷陈策能多活一段时间,将北疆这个隐患给彻底解决。

  消息很快就送到了陈策的案牍前,看著傅元交给自己的答卷,陈策很满意。

  他现在也在抓紧制造燧发枪,图纸已经被他全部完成,陈策也命人将燧发枪的图纸送给兵部马文升。

  ……

  弘治十七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百官休沐,不过内阁六部和都察院的高层全部被朱厚照召到了武英殿。

  等这群高层官吏抵达武英殿后,所有人都有些震惊,他们看到了许久没有露面的弘治皇帝!

  自弘治十七年开始以来,弘治皇帝已经很少会出现在百官的视野中,已经过去大半年时间,此时突然看到弘治皇帝,所有人又惊又喜。

  文官们纷纷猜测弘治皇帝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自从弘治十七年开始就很少视朝。

  今日看到弘治皇帝,见到弘治皇帝难看的气色和消瘦的身体,他们此时方才明白,弘治皇帝可能真的如同他们猜测一样,身子出了严重的状况。

  弘治皇帝努力的保持著威严,坐在龙位上,朱厚照则站在弘治皇帝审判。

  弘治皇帝看著大明的这群高官,这群官吏纷纷拱手对弘治皇帝行礼。

  弘治皇帝挥手,面无表情的道:“今日尔等本该休沐,朕抱歉占用你们休沐的时间。”

  众官吏惶恐,纷纷表示不敢。

  旋即弘治皇帝继续开口道:“诸卿想必也很奇怪,朕为什么许久没有和诸卿见面。”

  “今日朕告诉你们,朕病了,药石无救。”

  听到这话,百官急忙拱手道:“皇上洪福齐天,定能转危为安!”

  弘治皇帝摆摆手,道:“朕非神仙,太医院已经将结果告知了朕。”

  “皇太子厚照年纪尚小,故朕希望诸卿当尽心辅佐皇太子。”

  今日弘治皇帝的话,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将武英殿给炸响了,长长的沉默之后,弘治皇帝继续开口道:“费阁老自入阁后,有决断之武,谋划之智,自李阁老辞官后,一直推崇费阁老接替他的位置。”

  “朕一直不愿意,因为谢阁老同样能谋擅断,朕一直在为难。”

  谢迁知道弘治皇帝这话的意思,既然弘治皇帝要托孤,这无疑就是打算让费宏出任内阁首辅了。实际这些日子谢迁也都在刻意藏拙,内阁许多大事他全部都交给了费宏。

  当初在李东阳提点下,他就知道这一日迟早会到来。

  “臣请皇上擢升费大人为内阁首辅。”

  弘治皇帝微微颔首,又看著六部和都察院的高官,询问道:“尔等的意思呢?”

  现在的内阁六部都是经过筛选过后的,虽然他们各有自己的心思,但绝对不会有愣头青存在。

  如今谁还看不透弘治皇帝这是早就计划好的要让费宏出任内阁首辅,于是所有人都表示同意。

  弘治皇帝欣慰的点点头,旋即又道:“诸卿不必悲伤,勿要哭泣,弘治一朝能走到今时今日,大明能有今时今日之繁华,都是我们君臣共同努力的成果。”

  “他日朕若不在了,汝等当勉励,继续辅助皇太子,延续我大明百世之盛况!”

  这群老臣们,各个都眼眸红润,眼眶中的泪水止不住打转。

  有的在装腔作势,但更多的恐怕都是真心实意的舍不得这名仁慈的天子。

  弘治皇帝在位的时候,对他们这群文官极好,很少会处理他们,君臣之间的氛围很好。

  如今看到天子即将不久于人世,众臣发自内心的感到悲伤。

  “莫哭。”

  弘治皇帝拉长了音调:“我儿还在,大明还在,去吧,都退朝好好去过个团圆的中秋吧。”

  “朕也要和儿子一同团团圆圆过完今年的中秋了。”

  百官拱手,旋即默默离开武英殿。

  ……

  陈府,大清早,陈策坐在院落前眯著眼晒著太阳,逗著自己儿女玩耍。

  两个小家伙很快就困了,陈策将他交给婢女,依依不舍的看著他们离去。

  小花站在院落内舞剑,长袖翩翩,长剑挥舞,甚是凌厉。

  当初收养的小丫头,仿佛也长大了一般,陈策眯著眼,欣赏著小花的武姿。

  小花不知何时,也终于明白了她的陈哥哥恐怕活不长久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她却努力的不让眼眶掉落下来。

  看著坐在轮椅上眯著眼昏昏欲睡的陈策,小花鼻头一酸,再也忍不住的落泪了。

  陈策闭上了眼睛,越来越嗜睡了,身子也越来越无力,整个世界仿佛已经开始模糊起来。

  想来已经快要到了弥留之际了吧?

  还有最后一件事,北疆还没平定,不过这些都在他的计划之内了,相信以后在那个家伙带领下,灭掉北疆蒙古人只是迟早的事……

第583章 最后一件神器,燧发枪

  过了中秋后,朝廷百官正常当值,只是百官们神色都不太好。

  在京的文官们大都知晓了弘治皇帝即将大行宾天的消息,大都显得很是悲伤。

  马文升今早才进兵部的值庐,先如同往常一样看了一眼顺天报纸。

  这几日报纸上倒也没有太多新闻,其中最多的莫过于倭岛宗藩和官吏贪污腐败,朝廷严惩等等。

  其中关于马奇等文官们逼宫皇太子的消息,也被记录在了顺天报纸上,只是报纸上记录的内容却和实际发生的大相迳庭。

  报纸上的内容将马奇这群人的行径记载是和倭奴岛上的官僚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看完这些,马文升深深感慨了一句,当初陈策在发展报刊行业的时候,恐怕就想到了现如今这个场景。

  当初说的很好,报刊不会参与朝廷的政事,可谁知道当初陈策创建报刊,其实就是为了给朱厚照准备的。

  现在报刊的舆论可是比文官们的笔杆子还要厉害,文官们终于感受到了报刊的厉害,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在密谋取缔大明报刊,只是一直找不到时机罢了。

  就在马文升思考的时候,一名胥吏找到马文升,恭敬的道:“马大人,陈府的一名奴仆来了,说要亲自见您。”

  一般一个府邸的奴仆,别说六部了,就算内阁的,都没资格进入皇城。

  马文升当即询问道:“陈策府邸的人?”

  “是!”

  胥吏也不傻,若不是陈策府邸的奴仆,他也不可能将这种小事告诉马文升。

  马文升沉思片刻,道:“将他带进来。”

  “喏!”

  没多时,陈策府邸的一名奴仆走了进来,恭敬的对马文升道:“启奏马大人,我们家少爷给您送了一件兵器的图谱,让您快点按照兵器进行建设。”

  马文升点点头,道:“本官知晓了,你回去告诉纯简,说他幸苦了,让他多注意注意身子。”

  “喏!”

  兵部的一名郎中刚好来找马文升汇报工作,听到马文升的话,不由奇怪的道:“大人,泰安侯只是送一件兵器来,何至于您如此看重?”

  马文升摇摇头,当初兵部也有一名郎中对陈策的兵器图谱不重视,后来呢?

  有前车之鉴,马文升不可能对陈策的东西不重视。

  而且陈策现在都已经性命垂危,还要让人来送兵器图谱,足以看出陈策对这件兵器的重视。

  能让陈策重视的兵器,这本身就能说明这件兵器的厉害之处。

  马文升看了看图谱,都是一些拆分的零件,有些像火铳的样子,不过大明现在的火铳已经发展的很好,却也不知道陈策这火铳有什么独特之处,于是他对兵部郎中道:“你快些将图谱拿下去,抓紧时间给他制造出来。”

  “喏!”

  兵部郎中拿著陈策递过来的图谱,很快离去,准备找兵器监的工匠开始制造燧发枪。

  ……

  乾清宫。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最近的报纸,如今舆论风向很快便像天子靠拢,当初他诛杀马奇那群文官的时候,不知多少文官暗中谩骂弘治皇帝独断专裁,现在风向如此快速的转变,全都是报刊的功劳。 这无疑是天子手中最锋利的刀!

  当初陈策将报刊建设和发展,用了这么多年,许多人都觉得没什么用,直到现在,报刊终于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朱厚照的心情依旧低落,这段时间派出去很多人寻找名医,虽然小老弟的病情已经无可救药,但是他父皇的他还不想放弃。

  弘治皇帝看著朱厚照这个样子,只能无奈叹口气,今日一早便将朱厚照给叫到了暖阁。

  “父皇,您不舒服吗?哪里不舒服?儿臣这就去找太医。”

  弘治皇帝每次对他的召见,朱厚照都很害怕,他真的很害怕有一天父皇召见自己,告诉自己他已经油尽灯枯。

  弘治皇帝微笑道:“没事,父皇没什么事,不要担忧。”

  “皇儿。”

  弘治皇帝将报纸递给他看,语重心长的道:“纯简给你留了一份好的武器,最锋利的武器。”

  “报刊?”

  朱厚照狐疑的问道。

  弘治皇帝点头,道:“它会是伱掌控整个天下舆论风向最锋利的刀,文官们权力之所以大,是因为笔杆子在他们手中,所以咱们要受制于他们,一旦我们哪儿做的不好,就会有文官们用笔杆子做刀来攻击你。”

  “哪有皇帝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哪有皇帝想听到民怨沸腾?”

  “所以朕前半生才会如此惧怕文官,才会处处对他们忍让。”

  “但是未来,你不用如此,这份报刊就是你手中对付文官最锋利的刀。”

  “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让他接替报刊的位置!”

  朱厚照问弘治皇帝道:“父皇,我该找谁啊?”

  弘治皇帝摇摇头道:“朕留给你的文官都身居要职,这个需要你自己去找了。”

  “不过朕可以给你个方向,陈策的三名学生,你可以挑选一个过来。”

  “你可单独建一司,报刊司,然后调陈策三名学生回来,让他们替你掌控此司。”

  报刊对皇权很重要,陈策的三名学生迟早要调回京师,这些都是陈策留给朱厚照的人。

  现在让朱厚照亲自调他们回来,他们一定会对朱厚照更加感恩。

  所以弘治皇帝才让朱厚照自己去处理,他现在已经不需要任何人来忠心自己,但他的儿子不一样,他儿子登基后,需要忠心耿耿的人来帮助他,现在这些恩惠出自于朱厚照,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更加感恩朱厚照的。

  朱厚照重重点头,道:“那父皇,我该调谁回来?”

  弘治皇帝微笑道:“皇儿自己定,人事大权在你手中,你想调谁都可以。”

  “不过要记得,也是因为这份重大的权柄在你手中,你越要小心翼翼,纯简已经告诉过你怎么用人,怎么御下,朕相信你能处理好的。”

  朱厚照嗯了一声,还是有些悲伤,以后他要自己面对这些了,他的父皇再也不能给他出谋划策了,想到这里,朱厚照眼眸又红了起来。

第584章 燧发枪之威

  弘治十七年秋八月末,兵部。

  兵部的工匠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制造‘火铳’,只是他们越是按照陈策给的图纸组装制造,就越是觉得这‘火铳’和传统的大明火器有很大的不同。

首节 上一节 377/4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