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13节

  在参加完慕容绍宗的葬礼后,那些降兵俘虏们心中对李泰的抵触和仇恨大为削减。人这一生无非生前身后,慕容绍宗生前自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如今惜败于李泰之手投水而死,李泰仍还愿意为其打捞尸体并全身下葬,也实在没有亏待慕容绍宗。

  如果是换了李泰被慕容绍宗……呸,这大可不必做什么类比。反正李泰如果跟东魏交战不利而身陷敌手的话,那是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寿阳之战结束后,结果自然也是快速的向四面传扬,首先得悉这一结果的,自然就是南面不远处的合肥。

  西兖州刺史李伯穆在兵不血刃的入据合肥之后便改任合州刺史,当其收到慕容绍宗使人传告的信息后,心中自是既惊且忧。

  他早从别的渠道得知西魏大军进兵淮南的事情,心内还盼望着对方或许因为合肥地处仍远加上城池高大坚固,可能不会进攻合肥,只是积极修整城防,打算固守城中。

  可是慕容绍宗威名卓著,如今派人来邀他助战,他也不敢拒绝,但其麾下兵力也并不强大,只能在合肥城中招募丁壮,搭配着麾下州兵,凑出三千舟师准备北上参战。

  但其舟师队伍还没有航行出水营栅门,北面便又有一支舟师顺流南来,先向他们宣告了慕容绍宗已经战败身死的消息,然后又有一名叫做高乐的西魏将领喊话李伯穆营门相见。

  李伯穆自然是知道高仲密这个族子,如今被人兵临营外,并又惊闻慕容绍宗战没的消息,尽管心中极不情愿,但还是硬着头皮前来相见。

  “本是河北旧识,不意相逢此中,使君别来无恙?”

  高乐站在船头上,望着对面全身披甲、只露出头脸的李伯穆打声招呼,但是接下来的一句话就变得不再客气:“请问使君,今日事欲生还是欲死?我家主公李大都督业已攻杀慕容绍宗,南来攻取合肥易如反掌,但因感念使君亦是亲故门户的贤长,不忍让使君落得一个城破身死的下场,故而使我来说,想问使君有无止戈修好之意?”

  李伯穆听到这话后便是一愣,稍作沉吟后才又点头道:“兵者大凶,无论胜负皆伤和气。李大都督时誉威名我亦久闻,旧年还常共其族亲长辈品鉴人事,今虽各事一方,但裂目相争亦非我所愿。只是不知李大都督如何才肯止戈退兵?”

  “李大都督使我转告使君,旧年所以弃国投他,只是厌见国中刁悍镇人跃然居上,我等河北旧族倍受凌辱。当年轻信贺六浑而驱虎吞狼,以至于镇人聚啸朝堂,此皆使君等旧族师长失策所致!

  今李大都督虽于关西别创局面,但念及河北亲友倍受镇人压迫亦深感不乐,如今虽得寿阳但却不便久驻,转赠使君以壮使君声势,希望使君能够不负此情,引用我河北名族亲友镇守淮南、圈地成势。”

  高乐按照行前李泰的吩咐,望着李伯穆大声喊话道:“河北名族多有崇尚清虚之辈,不肯屈就俗务经营势力,一旦灾厄降临,欲为奴婢都是设想。今者若非李大都督兵临此境,使君恐怕难活,此言并非羞辱,使君宜自审之。

  你等或见镇兵刁悍难制,但我主公破之如屠鸡劏狗,淮南此境是益我河北亲友,如有镇兵因贪欲夺,使君等可以修书投告义阳,我主公必然引众再来攻逐其徒!此意并无别图,只是不忍亲友见辱兵家。”

  李伯穆初时还以为今次或是不免大祸临头,但却没想到竟是好事临门,虽然这言语听来让人羞恼不已,可如果对方真的愿意止戈撤兵,并且将寿阳拱手相让,再难听一点的话他也能受得住啊!

  “良弼所言是真?李大都督他、他真的愿意就此罢兵,撤离寿阳?”

  李伯穆倒也不是什么不知人事的愣头青,自然知道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稍作沉吟后才又说道:“如果真能达成这样的和善收场,李大都督如果有什么要求,只要在我职权之内,我一定尽量满足。”

  见对方如此上道,高乐便又笑语道:“李大都督的要求也很简单,希望使君能够暂且引部移防东关,容我军进驻合肥短日,旬日之内必将合肥、寿阳诸城拱手以让!”

  “这、这不可,绝无可能!”

  听到如此荒诞的一个条件,李伯穆便又连忙摇头拒绝。他又不想萧范那么愚蠢,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我之前转告主公良言,看来使君是一点也没有听在心里。我主公近日来西击汉中,南临大江,东破淮南,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使君自以为才能势力强过南梁柳仲礼、亦或慕容绍宗?此皆我主公阵前败将。

  若真欲进据合肥,何必为此诈计!只是略取城中人员物资以补军用,顺便与使君结成前盟。但若使君不愿相信,转日再来便非河北故旧,而是杀人之刀!”

  高乐说完这话,便转身向船舱内行去。

  “高、良弼且慢,此事重大,请容我深思一番。”

  李伯穆见状后,心内挣扎一番,才又对高乐喊话说道。

  高乐闻言后便点点头:“我军两日后便会临此,在此之前使君随时可以遣使来告。”

  两天后,寿阳的舟师便沿淝水南来,而李伯穆也终于决定引兵暂退东关,并没有留在城中据守交战。

  入城之后,李泰便命人检点整编城中民户,收得士民五万余众,并许以钱帛粮谷,愿意追从西去的有近四万众,剩下的要么委实不便、要么难弃故土,李泰也都由之。

  合肥不愧淮南重镇,怪不得之前镇守此间的鄱阳王萧范在侯景没反的时候便有造反之意,城中钱粮所聚甚为丰厚。除了分发给城中士民的迁徙之用,仍然还剩下粮谷数万石,钱有近亿之多,绢帛织物也有几万匹,将南来的船只都塞的满满当当,然后便浩浩荡荡往北而去,进入淮河之后便一路西行撤军。

  李泰并不打算欺骗李伯穆,一则凭其眼下实力长期占据淮南重镇并不现实,一旦东魏抽出力量来,其漫长防线处处都有可能遭受致命打击。而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淮南都不适合稳定发展,投入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

  之所以要强逼李伯穆作此交易,当然是为了贼不走空。只凭慕容绍宗麾下那几千人马的缴获尚不足以满足李泰的胃口,寿阳只是一座残破空城,所得同样有限,合肥这块肥肉他自然不想放过。

  通过这一次交易,他也向李伯穆及其背后的河北世族们传递一个信念并达成一个默契,咱们才是自己人,你们没兵我有啊。等到被人眼珠子都揍出来的时候,你们也可以摇人让我去帮忙,咱把晋阳那窝玩意儿天灵盖都给掀了!

  这大队人马沿着淮水徐徐返回,李泰让杨忠率部撤军,而自己则率领两千精骑先行一步。淮南这里虽然事了,但汉东情势还有待平复啊,而且江陵方面的反应也宜加防备。

  当李泰率部通过义阳三关抵达汉东的时候,众多随陆土豪们纷纷涌至三关南面膜拜欢迎。

  寿阳大捷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整个江汉地区,慕容绍宗作为将侯景都打得狼狈逃窜的东魏名将,在侯景祸乱江南之后,于原南梁地区的名声变得比东魏本土还要雄壮数倍。侯景如今在江南俨然一副混世魔王的姿态,能够将其降服的得是多么勇猛人物?

  就在这种斗兽棋的思路之下,李泰如今也已经是一战封神,原本还蠢蠢欲动的随陆土豪们全都变得恭顺无比。而当听说李泰将要巡视竟陵的时候,这些土豪们便各自精简部伍,组结成一支近万人的军队跟随在李泰所部精骑后方,浩浩荡荡向竟陵而去。

  竟陵比邻江陵,本来就是荆府外围要镇,作为湘东王心腹的王僧辩更长期担任竟陵太守。如今竟陵虽然经柳仲礼之手被西魏所占领,但统治也是非常的不稳。

  当湘东王萧绎在得知柳仲礼被擒、整个汉东地区也都被西魏攻占之后,心中自是震惊不已,便又连忙放出了王僧辩着其进取竟陵,并着手准备收复汉东地区。

  王僧辩久镇此边,入镇后自然很快便将竟陵的控制权重新夺回,并且收聚旧部人马聚结数千之众。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向安陆进军,西魏寿阳大捷的消息便自淮南传来,然后湘东王调其回防江陵的军令便也很快到来。

  虽然心中很是不甘,但王僧辩之前在建康投降侯景也已经让湘东王很是不满,甚至对他严加问罪并加以酷刑,如今的王僧辩也不敢违逆其意,只能引兵撤回竟陵。

  当李泰率部抵达竟陵的时候,整个江陵都为之震惊不已,湘东王急遣使者前来求和,愿意派遣质子前往关中,并且希望重金赎回竟陵。

  李泰也自知眼下一口吞下江陵并不现实,正好趁其盛名慑人之际漫天要价。派遣质子求和等事情虽然超出了荆州总管府的职权范围,但归还竟陵却是李泰就能决定的事情。

  他也并不打算一次坐定这个买卖,趁机提出边贸互市,江陵每年必须和沔北进行几百万匹绢的贸易量,并且要赠送沔北一万名工匠士伍,还有就是要借给沔北两万卷各类藏书等等。

  这些条件,李泰当然都是狮子大开口,预留了很大的还价余地。毕竟江陵作为南梁江汉之间最大的方镇,势力还是非常可观的,真把萧老七逼急了,那小独眼一瞪也是很吓人的。

  但他却没想到,江陵方面对他所提出的各类条件基本都答应下来,只是借阅藏书方面掰饬一番从两万卷硬讲到一万三千卷,并且还要由江陵方面派遣人员管理这些藏书。

  达成这样一个结果,李泰倒也颇感满意,于是便引部撤出了竟陵,旋即便安排人员护送江陵的使者和质子萧方略前往关中,自己则径直返回穰城。

  邺城方面比关中更早接到慕容绍宗战死寿阳的消息,已经被系于邺都软禁起来的王思政得知此讯之后,当即便着令家奴外出沽酒,从早到晚豪饮一通,先笑后哭,到最后已经分不清是哭是笑。

  因为兄长遇刺身亡而执掌大权、在众勋贵们拱从之下奔赴晋阳的太原公高洋途中得知这一消息,心中也是大为震惊,忍不住问向左右:“攻灭慕容绍宗那敌将李伯山,莫非是当年进寇晋阳之人?”

  见左右点头应是,高洋又忍不住叹息道:“如此英才本应是我庭中之物,却探出落入别家门庭,实在遗憾啊!”

  相对于高洋闻讯后的叹惋遗憾,宇文泰则就是惊喜有加。

  由于台府近日扩建而吵闹有加,宇文泰近日都是宿于临河军府,之前汉中、汉东接连克复略定的消息传回华州时,他已经是惊叹不已。

  此番淮南大捷的消息传来已是夜晚时分,听到侍者帐外进奏,宇文泰直从榻上翻身而起,劈手夺过这一书报仔细阅读一番,脸上的笑意顿时满盈:“李伯山当真好小子,竟连慕容绍宗都非其敌!这真是、真是……速速备车、回城!”

  说话间,他便大踏步往居室外走去,连侍者低呼提醒都没有留意到,一直走到门前凉风当面吹来,才发现自己仍是赤膊袒胸,于是便又忍不住的大笑起来。

  南梁大丞相侯景亦闻此讯,忍不住便扼腕叹息道:“唉,错失良才啊!当日河南相见若能将此徒劫来共事,如今所拥恐怕不止江南一隅,我也不似鲜卑小儿气量狭小、绝不吝啬与他裂土共治!”

  一个大章,第六卷就结束了。这一卷是主角逐渐走向自立的关键一卷,所以后半段叙事节奏比较快。这一卷结束后,后续的步调和节奏也就明确下来了,我慢慢写,希望大家耐心看。下一卷的主要内容自然就是江陵之战,在此之前中间会夹杂一点比较舒缓日常的内容,让大家更明白主角如今在时局中的处境和整个局势背景相对于原本的改变。接下来,就是想请个假出去溜达溜达、放松一下,大约一周左右每天一更,希望好哥哥好姐姐们能包容一下。感谢大家,祝大家生活愉快!!!

第620章 李大将军

  2023-08-27

  又是一年隆冬腊月,灞上原野积雪覆盖,长安城东却有一道宽有丈余、长达十数里的沙堤自城中延伸到城外。

  这条沙堤大道上面片雪不积,同时也禁止行人登上踩踏行走,每天都有精心的维护,一直等到时间进入腊月中旬,才有太常、鸿胪等礼司官员出城布置帐幕,摆出一副欢迎礼节。

  大行台宇文泰早在月初便已经入京朝拜,礼司所准备的这些欢迎礼节自然不是为的迎接大行台,但除此之外,又有谁人入朝值得朝廷早多日前便开始筹备呢?

  长安城东郊,两千多名步骑精兵们簇拥着一驾造型精美的四望车向着长安城方向前进,这车驾前后的仪仗却非长安权贵们出入的规格,道左有识者望见便能认出此乃南梁权贵出行仪仗,而且还是非常高的规格。

  随着这一行队伍出现在长安城郊,早有等候多时的骑兵令卒们前后奔走,通报消息。

  这四望车游行观景确是视野开阔,但在寒冬腊月里乘坐却委实没有什么好的体验感,四面透风,吹的车上乘客手脚冰凉。

  李泰眼见到长安城已经在望,便又向同车的萧詧笑语道:“京畿渐近,请大王容我下车仗从,以免被京畿群众参我违礼冒犯。”

  萧詧如今已经不再是南梁的岳阳王,而是由长安朝廷所册封的梁王,趁着年底特意与李泰一同入朝谢恩。此时的他身上裹着厚厚的狐裘,却仍冻得脸色通红,身为南人,实在有些受不了关中的寒冷天气,听到李泰这么说,便连忙抬手抓住他说道:“入此境中,人事陌生,伯山可千万不要弃我他去!”

  李泰也不知梁王究竟是冻的还是紧张,但听他这么说,便也只能继续陪着他在车上共行一程。

  等到车驾驶上沙堤大道,就变得平稳舒适起来,李泰也忍不住笑道:“今日趁惠于大王,竟也得以行在尊道。”

  “伯山太谦虚了,你为国拓土千里、功勋卓著,前后诸战战无不胜,可谓是威震华夏,若非共你同行,关中时流又知我是谁?”

  梁王闻言后便连忙说道,如果说之前同李泰接触他还有几分因身份而生出的自矜,但今在李泰面前却完全没有什么傲态显露,自知就连自己如今的梁王尊位也是全凭李泰抬举,从内到外的心悦诚服。

  不管这沙堤为谁而修,梁王身份总是摆在这里,如今以诸侯入国,李泰伴行一程则可,总不好堂而皇之的同车入朝,所以在离城数里、礼官出迎处便提前下了车,转而乘马导引于前。

  此番因是梁王入朝、需要庄重对待,故而城门内外也没有闲杂人等驻足观望,只有礼官们拱从着齐王元廓入前迎接梁王。

  元廓原本在礼官导引指点下神情肃穆的向前走来,当见到队伍中的李泰时,顿时便忍不住望着他大声道:“大都督今年连番壮功,以一己之力扬我国威、宇内叹服!”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略作欠身以为回应,瞧着其他朝中人士也都忍不住的向他行注目礼,便向后方小退两步、凸显出眼下的主角梁王萧詧。

  经过一番礼节性的问答寒暄,这两位大王便前后各自登车,然后又在仪仗卫士们的拱从下往城中而去,一直将梁王护送到距离皇城不远处的皇家别苑中。

  李泰本以为梁王会直接入朝参见皇帝陛下和大行台,见状后便是一愣。不过让梁王先在别苑中休息一下也好,这可怜的南娃子来到关中后被寒风吹的鼻涕都快挂不住了。

  他原本还想留下来跟梁王交代一下关中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但齐王却又着员催他同赴皇城,这才知道朝中今天专门设宴来欢迎他,所以才无暇安排梁王入朝参拜。

  得知此事后,李泰也不好向梁王直言,只能婉拒其人的挽留,留下几名门生于此听使关照梁王起居,自己则同齐王元廓一起离开了此间别苑。

  行出别苑后,李泰便见门前站立着几十名鼓吹乐手,同时礼官又上前来说道:“西河公壮功于国,陛下特赐前后鼓吹以壮行仪军威!”

  在北魏前后部鼓吹唯三师二大三公配给,李泰虽加开府,某些程度上比拟上公,但终究还是有差别,鼓吹仪仗便是开府所不能享有的,须得朝廷降旨特赐才能享有。

  对于这一份赏赐,李泰也并不感觉意外,跟他今年所创立的功勋相比,这一点殊荣待遇实在不算什么。听着前后鼓吹乐人们吹吹打打,他感觉新鲜的同时,还想问下这些乐工是从朝廷领工资还是自家养活?

  但转念一想问这话就是多余,于是他便又在心里安慰自己多花点就多花点吧,毕竟自己从此以后也是出场就能自带BGM的真大佬了。

  伴随着前后鼓吹乐声,一行人来到了皇城门前,放眼望去,这里已经密密麻麻的站满了赶来迎接的时流朝士,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眼见李泰仪仗行来,纷纷拱手抱拳的打着招呼,让人目不暇接、无从回应。

  不过李泰也并没有于此多作逗留,下马之后当即便被等候于此的谒者引入皇城中,然后直赴朝堂而去,

  朝堂中,自皇帝陛下再往下,大行台、太子以及诸位柱国,并诸宗室、上公悉数在列,待到李泰入朝参见以后,便由礼官当殿宣告对于李泰最新的封授。

  首先是李泰的爵位由西河郡公改封为太原郡公,诏书中给出的解释是嘉其壮功之始,说的便是他之前攻袭晋阳之功。

  李泰听到这改封和给出的理由也是一乐,太原郡公本是王思政封爵,颍川城破前其人改封颍川郡公,此番却又将太原郡公封号给自己,不知道朝廷此番有没有借此暗讽王思政不能全节之意。

  当然最主要的那还是对东魏方面,那自然是嘲讽拉满了。李泰这个爵位每被人称呼一次,那东魏老巢被抄的故事就会被回忆一次啊!

  这一次朝廷并没有再增加李泰的食邑,因为他之前便上表朝廷表示愿以所功转授亲友。因为八月到九月间,潜伏晋阳许久的李允信等终于将他母亲、幼弟还有同祖堂兄五人并他们各自家眷们一举接回。

  母亲和幼弟来到关西自然不患生计前程,诸堂兄们举家来到关西,李泰当然不能让他们全无资业以自立于关西。当时的他还要坐镇荆州以镇抚新得之地,无暇返回处理这些家事,于是便借述功向朝廷为亲人请封。

  朝廷对此也是颇为豪爽,李泰两个亲弟弟皆封县公,五名堂兄则各封县侯,各自食邑一千。

  虽然说西魏的爵位就是一个荣誉称号,但同宗兄弟一日之内俱位列公侯,这荣宠效果也是直接拉满。而且除了爵位之外,李泰五名堂兄俱辟霸府,宇文泰一个也没有给朝廷留。

  至于这一次解救了李泰家人们的李允信,之前也曾随同李泰奔袭晋阳,因此直接获封晋阳县公,跟他大爷爷李泰一起成了西魏嘲讽东魏的两个工具人。

  除了爵位改封,接下来最重要的一项加授就是李泰得加大将军号。

  西魏本有大将军职名,但那本来是大司马、大将军这二大三公中的职号,像念贤、于谨、王思政等皆曾加大将军号,都是属于二大。

  不过李泰今所加大将军,便就属于后世所熟悉的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中的高级职位了。因为他并不是第一个加大将军号之人,今年九月他老丈人独孤信自陇右征还朝中,秦州刺史宇文导便加位秦州总管,都督陇右各州诸军事,职权一如李泰的荆州总管府,并加大将军号。

  毫无疑问,宇文泰作此任命、紧急对宇文导进行提拔,心里的想法无非是,起码要让自己这个最看重也最信赖的侄子、宇文家二代第一人的宇文导在位序上压过李泰一头。

  老实说,单凭功勋而言,李泰较之柱国中的有些人都不遑多让。

  但是前后功勋对于西魏政权、对于宇文泰而言,意义终究不同,甚至可以说柱国之位是伴随着宇文泰霸府的建成便已经论定的,李泰这个后起之秀哪怕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超越这几位柱国,除非他连宇文泰都给一起办了。

  柱国之下最位高权重的那自然就是大将军了,甚至都不必讨论十二大将军究竟有谁就可以笃言李泰就是功勋之首。不过宇文泰也明显感觉到李泰实在是锋芒毕露,故而还是打了一个时间差,让宇文导成为第一个得到任命的大将军。

  虽然诸大将军势位相等,没有上下之分,但被任命时间前后总能代表资历的深浅。哪怕仅仅只早了几个月,也可以说宇文导才是西魏政权下一代中的第一人而非李泰,尽管这个二代也只比宇文泰小了几岁而已。

  李泰自知宇文导压不住他,对此倒也并不过分在意。而且尽管宇文导得授大将军比自己早,但是讲到麾下人事力量则就不可同日而语。

  单凭今年这一系列的战事,李泰麾下得授骠骑开府者便有崔谦、令狐延保、梁士彦、赵刚、贺若敦、李迁哲六人,若再加上早授骠骑、开府的杨忠、窦炽,便是整整八个开府。除此之外,还有车骑仪同十余人。以及江汉新拓领土所增设州共前计有三十六州,皆受李泰节制。

  这么一算,李泰也觉得如果宇文泰不搞点手段压制一下自己那才不正常,这家伙那得是不想给自己当老大、要当亲爸爸了才会全无想法。

  如今的荆州总管府职权势力实在是太雄厚,远非宇文导的秦州总管府能比,哪怕之前宇文泰还以公谋私的将汉中拨划到秦州总管府治下,仍然撼动不了荆州总管府第一方镇的地位。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情形还得在宇文泰眼皮子底下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荆州总管府的势力范围有一大半都是李泰亲手打回来的,再加上攻杀慕容绍宗的辉煌战绩使得南梁一部分人对其敬若神明,而且随着侯景的继续折腾,这威名估计还能进一步抬升。

  所以不要说如今霸府其他人,哪怕是宇文泰自己亲自出镇荆州,都未敢狂言一定能比李泰做得更好。除非宇文泰愿意放弃江汉之间的大片领土和利益,否则李泰这个荆州总管他就换不了。甚至于就算他想要放弃,其他柱国也未必肯答应。

首节 上一节 313/5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