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505节

  楚汉之争时,韩信趁齐王已被郦食其说服,出兵奇袭了临淄。齐王不备之下,渡过潍水逃到高密,向项羽请求帮助。

  项羽派龙且出兵,其从沂沭河谷北上,而后从诸城至齐,非走穆陵关。因韩信占据临淄,潍水以西地区,故龙且先至潍东,与齐军联合。

  齐楚合兵之后,龙且率兵西进,与韩信战于潍水。后龙且因中诈败之策被韩信所杀,韩信渡过潍水得以平定齐地。

  故欲入青齐,除齐南穆陵关外,可从齐东地区入齐,仅是无法骤下青齐而已。而且需要与韩信反着来。***临淄,而非东进安高密。

  当下如欲至齐东地区,霍峻有两个选择,其一,如霍范所言,走偏远的旁海道,占据潍东地区;其二,效龙且行军道路,从莒县向东北而行,至潍水上游的诸县。

  诸城距离莒县不远,不足两百里。看似路程近,实际上沿途多山地丘陵,还有不少湖泽非常不利行军。

  在齐国时期,诸城属于旧齐长城的一段。眼前,孙权为了防御汉军从诸城进军,派琅琊太守孙礼、城阳太守戴陵驻守。

  霍范分析形势,说道:“都督率大军屯莒县,受阻齐南。范以为可走旁海道下城阳,兵掠东莱诸城,诱孙礼、戴陵二贼出击。如能击败孙礼、戴陵二贼,范据诸城,南迎大军,北平潍上,则齐东可安。”

  “潍水不足以天堑,大军横渡西进,将能扫淄上诸郡。若不足以下齐,我军能食齐东、沂沭之粮,与魏军久持,寻机击破孙权,席卷青齐。”

  如果将潍水作为区分齐东、齐西的分界线,齐东有东莱、城阳二郡,齐西有北海、齐、乐安、济南四郡。从人口上来说,齐东不如齐西。但凭齐东二郡与沂上琅琊、东海二郡之粮,足以与齐西拉锯。

  如此观之,霍范所思索的方案呼之欲出。

  上计,如果曹魏缺少防备,霍范出兵不其,如能击败孙礼、戴陵,接应到霍峻兵马,将能长驱直入临淄;下计,如果曹魏有备,霍范打算在齐东开辟第二战场,与曹魏打持久战。

  霍范向霍峻拱手,说道:“以上之所思,是为儿浅薄之见,还望都督纠之。”

  霍峻笑着让霍范坐下,说道:“奇出旁海,兵入不其,旋取潍上,果是少年有奇思!”

  说着,霍峻看向蒋济,问道:“子通以为士载之策如何?”

  蒋济捋须而吟,说道:“都督,兵出不其,谋取诸城,如能成功,当有利战局。但若受阻险峻,不得入齐,兵马多将因粮绝而归!”

  霍范计策如想成功,必须要进入不其。如果被魏军阻挡在不其,诸城之兵将会袭扰其后,切断旁海道。霍范纵不会被包饺子,但也会因粮草问题而撤军。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如欲成事,需下不其,后取诸城,疏通入齐东之道,降服潍上诸县。且莒县需屯兵马守备,阻魏兵出穆陵袭扰。如此而观之,走旁海之兵最多万人。”

  蒋济脑中快速思索,问道:“都督、少将军,可有想过我军入齐,孙权有何反应?”

  霍范蹙眉深思,说道:“我军奇入齐地,孙权当会出兵分御,或抢据险峻,阻我军用武;或趁偏军兵少,出众兵破我!”

  蒋济朝霍峻拱手,说道:“都督名震华夏,汉军骁勇。我军入齐,孙权当忧汉军善战,魏卒为齐人,凡战事不利,其部将会四散而走。”

  “故以济观之,孙权当会深壁据守,以其青州刺史之令,使人招抚城池,向曹叡求援。我军远出二千里而客居齐,如若持久而不战,诸城将反之,我无所食,唯兵归徐淮!”

  蒋济所担忧之事,即汉军打通入齐道路后,孙权为了解决侵犯齐地的汉军所面临的问题。

  孙权帐下兵马多是齐人,一旦他们被霍峻打败,因家乡在本地,不会为孙权死战,而是会逃离军中。孙权考虑到这一层面,他多半会率兵固守,而非与汉军决战。

  一旦孙权固守城郭,汉军无法速破其城,反而会陷入治安战中,大概率会因远征在外,不得已撤军收场,故如何在入齐之后,迅速击败孙权,方是重要问题。

  霍峻微微颔首,认可说道:“子通之语有理,久持之策不用,若能兵入齐东,当寻计诱孙权出战。”

  “正是!”

  蒋济点了点头,说道:“今兵出不其可行,然破孙权之策宜当深思!”

  霍峻心有所得,问道:“今出旁海道用兵,士载可敢领任?”

  霍范趋步至帐中,沉声说道:“范愿领兵出征!”

  “需多少兵马?”霍峻问道。

  霍范考虑少许,说道:“请精锐步骑五千,范足以破不其、诸城二县。”

  “孤予精锐步骑万人与你,务必要为大军疏通入齐之道。”霍峻吩咐说道:“诸葛诞、唐咨为副将,二人为青徐人士,能识山水地势。”

  唐咨、诸葛诞皆为徐州琅琊人,其中唐咨更是利城人,生活在旁海道上。有二人协助霍范,在行军地势上不会有太大问题,

  “诺!”

  霍范带着诸葛诞、唐咨二将出列,领下军令。

  待三将退出大帐,时间已至深夜。霍峻自感饥肠辘辘,招呼左右表示自己用膳。

  此时,侍从快步入帐,说道:“禀都督,江汉有捷报送至!”

  霍峻手持筷子,不便看报,示意蒋济,说道:“子通,代孤拆报,看孔明有何捷报?”

  “诺!”

  蒋济熟练地拆开捷报,得见书信上潦口大捷的经过,不禁喜上眉梢,说道:“都督,丞相在潦口大破魏军,斩虏近万,获甲五千余领,牛金、贾嗣二将战死。司马懿星夜撤军,逃过淯水,今凭宛城与我军对峙!”

  “彩!”

  霍峻大笑了几声,说道:“我便言孔明不负众望,能败张郃、司马懿二将。今二将兵败而走,荆宛之势当属汉矣!”

  蒋济将书信交予霍峻,感慨说道:“丞相虽用兵不多,但为人谨慎。或难得大胜,但却不易遭败。昔济劝都督让大将军出江汉,而都督却力用丞相,我不如都督。”

  在北伐用人上,蒋济针对霍峻让诸葛亮有些非议,在他眼里能率江汉之兵北伐者,必须兵法出众,战功赫赫者,岂不料霍峻执意重用诸葛亮,而将陆逊放在关西。

  以当下局势来看,霍峻提议诸葛亮出兵江汉,显然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毕竟能击败张郃、司马懿二人,诸葛亮足以证明其才能。

  霍峻顾不上吃饭,仔细看了军报,说道:“潦口大捷,孔明得胜,魏荆宛之兵守有余而攻不足,贼专一破我之策破灭。我军短时之内,将可全力经略青齐。”

  说着,霍峻忍不住点评说道:“孔明夹水立营,以浮桥为诱,伏兵藏于芦苇,其之用兵甚是出彩!”

  诸葛亮的潦口大捷实在打得漂亮,诸葛亮之前那些操作都是属于铺垫。如诸葛亮为何要打淯阳,非是淯阳太过重要,而是淯阳以南的潦口是诸葛亮所精选的战场。

  如诸葛亮为何亲自去割麦,非是割麦好玩,而是诱张郃、司马懿南下至淯阳。

  至于诸葛亮为何夹水设营,为的就是司马懿出兵来打他的浮桥。而后针对浮桥这一战场,诸葛亮诈败而佯设伏兵,从而反杀大败魏军。

  不仅于此,诸葛亮除了战场选得巧妙,他在用兵前竟能洞察出曹魏用兵的对象会是他,且魏军将会求战心切。

  一环套一环,诸葛亮深虑之远,非常人所能想象。纵是霍峻点评,也不得不称赞诸葛亮所用战术精彩。

  潦口之役的影响,不仅让诸葛亮掌握了荆宛战场的主动权,更让霍峻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攻略齐鲁。

  可以这么说,潦口之役让南汉在北伐态势上掌握了主动权,除非曹叡有援兵可以调遣,否则他就要乖乖地等三地的战报,指望有一路兵马取胜,抽出富余之兵驰援二地。如果有一路败绩,曹魏局势将会进一步恶化!

  蒋济替霍峻收起书信,问道:“都督,今丞相大破魏寇,是否书信一封?”

  “可!”

  霍峻咀嚼鱼肉,笑道:“顺便告诉丞相,其乡梓我已派人打理。今时北伐之后,他将能归乡祭祖。且孤独领县公寂寞,望能与丞相同领之!”

  “诺!”

  诸葛亮对霍峻收复家乡琅琊有来信询问一二,不过因诸葛亮离家乡太早,因记忆太浅,仅简单询问了下情况。

  而在诸葛亮询问前,霍峻在闲暇之余,就已经派诸葛诞归乡,让诸葛诞为诸葛亮兄弟打理家乡,且替诸葛亮兄弟好生祭祀了下他们的父母。

  南逃士人太多,霍峻北伐以来,如有收复郡县,听闻朝中有高官是本地人,霍峻都会派人去祭祀,或是打理其家乡宅院,算是尽同僚之谊。不过也因此件事,徐淮士人甚是支持霍峻北伐。

  当下收复诸葛亮的家乡,不用诸葛亮书信来说,霍峻自然会派人去打理。

  ps:

  (本章完)

第678章 刘忧孙愁

  穆陵关,魏寨。

  大帐内,使者荀俣奉曹叡诏令,向孙权、刘晔二人宣读诏令。

  “……荆宛遭败,诸军退守淯水……无余兵可用。车骑将军忠体为国,宜当恃险,坚守拒战;军师刘晔进策有误,……”

  听着使者宣读曹叡的诏令,孙、刘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脸上看出不妙之感。

  “臣孙权/刘晔谨遵诏令!”孙权、刘晔行礼而拜之,说道。

  孙权收下诏书,与荀俣拉拢关系,说道:“今有劳荀使奔波,权今晚设宴款待,还望足下赴宴!”

  “不必了!”

  荀俣微叹了声,说道:“今值大战,俣岂敢打扰孙车骑。”

  说着,荀俣将袖子里的锦囊交予孙权,说道:“俣从京畿而出,临行之前太妃让俣代传此信。”

  “有劳荀使了!”

  荀俣迟疑少许,说道:“今战事不利,张将军无法东援,孙车骑切不可有失。陛下临行有言,当下无可用之兵,穆陵需守至明岁,不求胜敌,唯望自守险关。”

  “至于朝堂之事,料太妃书信中尽有提及,俣不便明言。望孙车骑、刘军师好自为之,守住穆陵为今下首要之事。”

  “多谢荀使!”

  “不敢!”

  荀俣,荀彧次子。在荀彧去世后,加之荀彧长子荀恽被曹丕所记恨。荀氏一族已无昔日之盛,依靠先辈的旧时之功,勉强位居朝堂之上。

  孙权为了扩展人脉,在京中与荀氏一族关系尚可。今荀俣属于偏向孙氏,否则也不会帮孙璎带信与孙权。

  待荀俣离开之后,刘晔神情不太好看,忧虑说道:“晔献策推将有失,已被陛下告诫。今若非正值用人之际,恐陛下早已降罪责怪!”

  因田忌赛马之策以及张郃用兵的失败,曹叡已没像当初那样器重刘晔。在下达的诏令中,曹叡轻微责备了刘晔,让刘晔继续努力,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曹叡的本意或许是敲打刘晔,让他继续努力。但在敏感的刘晔心里,他已在怀疑曹叡是否怪罪自己,且在担心他是否已经失去了曹叡的宠信。

  孙权了解刘晔心态,安抚说道:“君多有奇策,今国中用兵强者,除大司马、骠骑将军二人,仅前将军张郃。君不举张郃,莫非举夏侯楙乎?”

  “诸葛亮初出茅庐,今合司马懿、张郃二人之力,尚不能败之,与君有何关系?”

  盛赞谋士之语,常为算无遗策,但是天下哪里算无遗策的谋士?

  强如张良,刘邦遇彭城之败、被围荥阳时,他在干什么?

  孙权深知史家在传记中常会为传主美化,既然张良做不到算无遗策,那么刘邦为何没有去怪谋士张良?

  因为刘邦深知谋士就是提出建议,需要由君主直接采用计策。若君主用策失误,自然是自己的问题。反之,为了聚拢人心,谋士献策成功,应当不提自己功绩,当着众人的面去夸耀他。

  如今在孙权眼里,曹叡当下怪刘晔献策出错,在根本上就有问题。刘晔仅是谋士,其非统帅更非君主。君主、统帅的责任在于采纳建议,以及选人去执行。岂会自己抉择出错,而后去怪谋士无能?

  用张郃出错,或是说强行让司马懿出击的锅,需要曹叡自己背,而不是去扔给属下。

  今有了孙权安慰,刘晔心里勉强好了些许,说道:“今陛下不信我,唯车骑将军信晔。晔当好生为君献策,以退汉贼军兵马。”

  孙权拍了拍刘晔的肩膀,说道:“子扬信权,权自不负君也!”

  说着,孙权看了眼手中锦囊,说道:“太妃少有托人寄信与我,此次托荀俣送信,料来朝中多有动荡!”

  带着忧虑的心情,孙权打开锦囊。只见孙璎在信中说,因张郃兵败之故,司马懿已全权执掌荆宛兵马。

  且吴质借张郃一事发挥,向曹叡上奏,表示张郃无法支援齐鲁,孙权击败霍峻的方案已是无法成功,当下为求保险不如换上他将,以确保齐鲁不会被霍峻夺取。

  在吴质的奏疏下,曹叡略有意动。幸曹叡因担忧临阵换将,对战事不利,并且孙权至今未有过失,曹叡放弃了换将这一念头。

  看着书信中的论述,孙权脸色沉了下来,骂道:“吴质匹夫竟敢蛊惑陛下,此人当杀之!”

  “何事?”刘晔见孙权有如此反应,好奇问道。

  孙权毫不避讳,将书信交予刘晔,说道:“吴质言我无将略之才,为避张郃兵败之前事,请求陛下召我回京,更替大将继之。”

  刘晔浏览书信内容,直言说道:“车骑将军缺军功傍身,故才有吴质言语中伤!”

  孙权多有些气闷,说道:“吴质与我有间,昔初入邺城时,我与先帝交好,吴质常言语诽我,言我不可深信。今十余年来,权为大魏殚精竭虑,而吴质却还在用言语中伤。”

  说着,孙权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可信,说道:“吴质与司马懿交好,常言司马懿忠君为国,为国中栋梁。其与陈群交恶,则言陈群为昏庸之士,非国相之才。”

  “殊不知吴质因贪恋富贵,致名声臭恶,乡人亲友不愿近之。”

  孙权长叹口气,感慨说道:“他年阶下囚,今朝座上客。权非魏之旧臣,但因略有才德,深受诸帝宠爱,得以荣登高位。然盛极为衰,权已招人嫉妒,倘不谨慎行事,恐将有祸上身。”

首节 上一节 505/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