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102节

  西营尚且如此,临山的京口北、东二门更是不堪,霍笃从夺取北固山的中峰,顺着北固山与北城连接的阁楼,不使用飞钩夺城,直接杀上城楼。

  北固山方向来袭,北门士卒比西门将士还是惶恐,直接溃散而走。一口气之下,霍笃率精锐千人直接奔袭北门校尉营地,新兵众多的北城营地直接发生营啸,在突袭与营啸下,北门校尉死于乱军之中。

  霍笃从北固山烽火台杀下来,突破北门,又破北门营地,直逼城中的孙瑜大本营。而孙瑜在惶恐片刻后,在手下将领的建议下,率兵向孙韶靠拢,试图合军夺回西门。

  烽火台上,霍峻见城中的火把动向,嘴角冷笑不已,看了眼即将天亮的天色,吩咐说道:“擂鼓鸣金,示意城中各部围杀残军。”

  “诺!”

  “传令士仁,让他率骑卒游弋至西门,寻机追杀。”

  “诺!”

  霍峻选择四面围攻,目的就是想打歼灭战。若是孙瑜胆怯从薄弱的南门陈越处逃走,士仁率领着五百骑卒将会把这些溃军撕裂,一点一点的吞下。若是想负隅顽抗,将在四面围攻下陷入绝地。

  至于城中残兵能否突破甘宁所部,霍峻毫不担心,因为在甘宁率先夺下西门后,他已命丁奉率千人从西门入城,帮助甘宁站稳脚跟。

  京口作为军事要塞不大,南北长三百四十余步,东西长二百一十余步(三百米),城西至城东奔走一会便至。之所以划分四门校尉,仅是为了便于管辖。

  当孙瑜聚集中军的人向西门而动,霍峻又命突入城中的高翔、霍笃、陈越三部围杀而去,加上甘宁、丁奉的二部,西城早已是人挤人,短兵相交,展开你死我活的白刃战。

  此时的天色渐渐明亮起来,不用凭借灯火也能隐约可见敌人旗帜。甘宁为占据地势,命军士退至城门五六十步列阵,正面与那些负隅顽抗的江东军作战,双方搏杀,喊杀声此起彼伏。

  “放箭!”

  丁奉率弓弩手布阵于城墙上,对着簇拥成一团的江东军攒射而出,二百余支箭矢划破长空,落入江东军中,哀嚎声响彻不绝。

  几波箭雨打击下,那些仓促起身,缺少甲胄、盾牌的江东军士卒根本无法抵御,只能连连后撤以来躲避箭雨,或是凭借周围的工事遮挡箭雨。

  见状,甘宁抓住机会,率帐下精锐士卒破阵冲杀上去。

  甘宁快步上前,砍死一名后撤的士卒,继而又用盾牌挡住挥刀砍来的江东军士卒。甘宁止步发力,单盾前压,握紧环首刀从盾侧捅进了敌人的侧腹。发力用刀刃搅了搅敌人的腹腔,确保死透后,方才拔刀而出。

  甘宁冲杀一阵后,却也不贪战,又后撤到西城前六十步,静候江东军士来攻。江东军士畏惧弓弩,又哪里敢来进攻。且他们也感受到北、东、南三面的压力,江东军士已是无处可逃。

  “缴械不杀,投降不杀。”

  忽然间,荆州军士齐声呐喊道:“缴械不杀,投降不杀。”

  江东军中,孙瑜望着西城上树立的‘霍’大纛,露出愤然之色,仰天长叹,说道:“夺我孙氏之基,非是二刘,实乃霍峻也!”

  作战到现在的孙瑜虽不知霍峻用的是什么手段,但他却是知道自己又是被他击败,而且是被他彻彻底底的击败。

  他为了防备京口城,已经是绞尽脑汁,对于霍峻娶亲,沉迷女色的套路,他也不曾上当,修筑烽火台,勒令军士严加守备。

  即便如这般严密,霍峻依然能够找到空隙,犹如神兵天降般杀入京口城中。如此恐怖的敌人,孙瑜已经是丧失作战的信心。

  不仅是孙瑜,那些士气不高的江东军士见到‘霍’大纛,士气瞬间低迷下来,配合那一声声的劝降声,他们已无战心。甚至一些步卒直接弃械,逃向荆州军阵归降。

  蔡御苦笑一声,说道:“将军,不如投了吧!”

  “投了吧!”

  陷入包围的将校已无战心,见到霍峻大纛,他们仅存的战意也没有了。

  “公礼!”

  孙瑜看向孙韶,试图想了解他的想法,却见孙韶一脸的垂头丧气。

  孙韶年仅十八岁,他对自己的统兵之能颇是骄傲。若按照历史路线,他会在对魏战事中表现出色而被孙权授予重任,出任广陵太守,镇守东吴北境,在三国中亦能称得上良将。

  但他出道以来,与荆州军两次作战,皆被霍峻用碾压的手段击败。他心中那傲气早已不在,反而见到霍峻心中便犯怵,真就被打怕了。

  至于伱问孙韶想不想投降,年轻人好颜面,怎又轻易言归降之事。

  西门城楼上,在丁奉与十几名军士用盾牌簇拥下,霍峻站在人群中,喊道:“孙贲、孙辅兄弟,家眷、钱财尽存,我军不取丝毫,且还送二人北上许昌。孙君不见二人之事乎?”

  见霍峻亲自劝降,孙瑜长叹口气,说道:“投了吧!”

  “谢将军!”

  孙瑜率军士归降,霍峻尽取京口城。

  今天字数8.4k

  (本章完)

第157章 收将取诸县

  北固山上,霍峻伫立于山峰,装饰臂铠的手搭在剑柄上,明亮的双目注视着滔滔江水。江风扑面时,儒雅的绣袍猎猎作响,露出酝酿冷气的甲胄,配上霍峻那英武的容貌,儒将之感油然而发。

  可惜霍峻造型摆好了,但缺少摄影师拍摄下来,进而把霍都督送上头条。像那五星上将麦天皇,仗打得不咋地,但就是会营销,报纸期刊从来少不了麦天皇。

  如今汉末乱世,霍都督想留名千古仅能寄托于历代文人的吹捧了。

  抚剑而立,霍峻见江水秀丽,心有豪情,吟道:“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吟至江字,霍峻却是忘记了后续的诗词,不禁摇头叹息。先圣之诗,豪迈磅礴,即便是略懂诗词的人,亦能读出其心胸之辽阔。

  蒋济领着众将,行至霍峻身后,赞扬说道:“都督所吟诵诗词,虽不符律诗工整,词语押韵。但其间词语却是气势磅礴,心含江河大地,令人心旷神怡。可惜未得全篇诗词,实乃人间憾事。”

  霍峻见众人到此,叹道:“此诗非峻所作,乃峻之师,毛公巡游江夏时所作。今见江水浩瀚,不禁吟诵,不料峻却是有所遗忘。”

  蒋济心生敬佩,拱手称道:“毛师之名,济略有所闻,习传《诗经》。今闻毛师大作,济深感敬服。若得天下太平之时,以毛师之才当能进仕,著诗扬名于天下。”

  霍峻却是笑而不语,太平之时,阶层固化,即便是大才之人,也难有出头的机会。他自己就是例子,豪强出身,若是天下太平,最多官至郡吏,想成为太守、将军,先看自己是否是豪门大族,或是有名师提携。

  “今京口城内如何?”霍峻问道:“战事是否已经平息?”

  高翔从人群中走出一步,说道:“启禀都督,在孙瑜、孙韶二人率军士归降,又在蔡御、路续等江左诸将的配合下,翔奉都督之命肃清乱军,今城中战事已经平息。”

  昨夜袭击京口城,不仅是两军发生作战,江东军营内也发生营啸。两者影响下,京口城中乱糟糟,居住在城中的军士家眷受到侵扰。在高翔所部的弹压下,京口城方才恢复治安。

  “凡逃窜出城的少数溃兵,也已被我军骑卒所擒获,不曾流落乡间,以祸乱百姓。”士仁拱手说道。

  寻了石头,霍峻坐到石面上,问道:“今可有数清俘虏多少士卒?”

  蒋济从袖口中掏出一条竹简递上去,说道:“济粗略统计人口,其余甲胄、辎重、弓弩等军械辎重还在整理中。”

  “斩首二千余人,俘获兵丁六千五百余人。”霍峻翻了一面,又见那条竹简上写着“擒获兵丁家眷三千六百余户”。

  蒋济解释说道:“启禀都督,京口城小,孙瑜仅将老卒家眷安置在城中,以安老卒人心。”

  霍峻将竹简交还到蒋济手中,问道:“子通以为今下京口城中的被俘兵卒应当如何处置?”

  降兵六千余人,归降人数众多看似好事,但其中亦是弊端。除了消耗人口外,看守降兵也需要人手。今霍峻在京口城中兵马有七千之数,从人数上来看,与此战中归降的江东军人数相差不大。因而对于接下来还有战斗的荆州军而言,六千余人的降兵,处理起来也是一个麻烦事。

  蒋济沉吟少许,说道:“启禀都督,济以为新卒皆丹阳郡诸县人士,今从军习戎,乃是被孙瑜强征入军。以济之见,都督不如施以恩义,将新卒尽数放回乡里,又赏以钱粮,以扬都督恩德之名。”

  “届时诸县闻都督兵威,又晓都督仁义。都督命人传檄县乡,则江南诸县必会望风归降,以迎我荆州兵马。”

  霍峻拿下京口,打通丹徒水道,不代表可以直接进入太湖。毕竟京口与太湖还隔着数百里,其间存在大量县城。如石城、芜湖、丹阳、湖熟、句容、江乘等十余县。

  若霍峻轻易深入,有忠于孙氏之人反叛,截断丹徒水道,水师后路断绝,将陷入进退不得的处境,非常危险。

  因而首要之务如蒋济所言,需招降纳叛,让诸县归降。且江北还有臧霸大军,虎视眈眈。不解决后顾之忧,霍峻怎么敢深入吴郡太湖!

  霍峻微微颔首,说道:“子通所言甚合兵家之理,被俘新卒可从子通之言,分发钱粮,让他们归乡安居。”

  顿了顿,霍峻问道:“江东老卒善于水战,今有家眷在手,可勉强用之。诸位可有江东良将举荐,峻欲让其统率旧部,为我军征战沙场。”

  简单来说,霍峻帐下人手不足,以万人大军根本做不到既要把守庐江、保护长江,又要南下吴郡出兵作战。

  甘宁沉吟少许,拱手说道:“启禀都督,宁与江左将校多有交手,窃以为孙韶可以用之。”

  “嗯?”

  “孙韶,本姓俞,因伯父孙河之故,从列孙氏宗族。孙河,孙坚、孙策旧部,旧为庐江太守,因妫览、戴员二人之事,亡命丹阳。孙韶收孙河余部,缮治京口,以御外敌。今京口城中布置,多操于孙韶之手。都督欲用江东老卒,孙韶或是胜任。”

  踱步少许,霍峻问道:“今孙瑜、孙韶二人何在?”

  “今在山下。”蒋济说道。

  “让二人上山!”霍峻说道:“孙瑜乃庐江太守,今之归降我军,当礼遇之。”

  “诺!”

  半响,孙瑜、孙韶二人趋步上山,恭敬称道:“败军之将,见过霍将军。”

  二人在得见霍峻之前,被他的军事才能所这份到,今见到真人更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太年轻了!

  不到三十岁,能指挥出这般的战役,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想象。且霍峻又是英气朗朗,举手投足间具有儒将风范,不由让二人心生敬佩之感。

  “二人请坐!”

  霍峻坐在马扎上,抬手说道:“诸位能忧虑将士性命,领军归降,峻感激不尽。”

  “不敢!”孙瑜苦涩笑道:“我虽不中将军骄兵之策,但将军恍如天降神兵,瑜不降又能如何?”

  “呵呵!”

  众将见孙瑜仍蒙在鼓里,笑了几声。

  霍峻示意让人奉上茶水,笑道:“将军烽火台之策,京口守备之严,亦是让峻头疼几日。”

  “仅让将军头疼几日?”孙瑜惊诧地反问道。

  霍峻露出笑容,说道:“准确而言,峻仅是头疼二日而已,便思得破城之策。”

  “二日!”

  孙瑜、孙韶二人满脸不可思议,失声说道。

  “将军可否解我等之惑也!”孙韶拱手说道。

  “烽火台长达百里,并非没有缺陷。峻行骄兵之策,命将士撤离濡须口,便是让将军与江淮恢复漕运。待漕运恢复,峻命手下将士扮成粮队,成功袭取烽火台……”霍峻解释说道。

  “那北固山烽火台怎无音讯,且江面哨卡亦无反应?”孙韶问道。

  霍峻笑了笑,说道:“粮队趁夜色通过江面哨卡,船至北固山下。北固山险而不高,用大黄强弩,以飞钩为矢,后系绳索,射至山上。又命善于攀援之卒,负梯而上,即破北固山烽火台。”

  “烽火台及克,又知哨卡细节,命人袭杀,甚是方便。哨卡被夺,烽台被克,京口已无耳目,士卒潜伏至城下有何难处!”

  “神乎其技!”

  听着霍峻讲述的战场细节,孙瑜不禁摇头长叹,说道:“将军用兵如白、韩,瑜怎是将军之对手。”

  说着,孙瑜苦笑说道:“瑜自以为识破将军骄兵之策,于众将面前窃窃自喜,却不料已中将军之计。”

  霍峻看向孙瑜,笑道:“将军既归降我军,不知今后有何打算?”

  孙瑜斟酌少许,说道:“瑜愿举家眷北归许昌,不知将军准否?”

  在襄阳与许昌面前,孙瑜不是傻子自然会选择许昌。许昌乃汉帝所居之所,作为大汉正统官吏不跑去投靠许昌,反而归降襄阳,岂不是脑子有问题。

  且到了许昌,凭借庐江太守的身份,说不准能混混九卿官职。毕竟孙瑜也认识到自己的才能,真不合适打仗,出任闲散官职就挺好的。

  霍峻点了点头,说道:“若是孙仲谋归降,州牧自是不愿放行北上。但将军有意北归,我军自不阻挡。”

  孙权作为孙策实际上的继承人,即便霍峻愿意放他到曹操那,刘表肯定也是不愿意。且孙策的儿子,刘表估计不会放。

  “多谢将军恩德!”孙瑜拱手说道:“瑜不敢忘也!”

  “举手之劳!”霍峻回礼笑道:“山水相逢,望将军北行顺利。”

  霍峻与孙瑜这种前一天还打着你死我活的对手,战事结束能友好交谈,且还能放对方生路,也就尚有春秋遗风的两汉存在。

  进而,霍峻将目光落到孙韶身上,说道:“若峻没记错,校尉当姓俞是否?”

  俞韶愣了愣,答道:“启禀将军,韶旧姓俞,后随伯父改姓。”

首节 上一节 102/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