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25节

  内侍太监高声念诵着今年的旨意,多是勉励群臣的话语。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文臣这边,褚遂良稍稍点头,给了太子一个放心的眼神。

  旨意念诵完,等各部汇报了各自的事宜,岑文本先站出朝班,朗声道:“陛下,臣听闻出使高句丽的相里玄奖已回朝。”

  李世民颔首。

  岑文本又道:“臣请相里玄奖陈述高句丽诸事。”

  今年的大朝会,诸国使者还未入殿朝贺大唐,岑文本就率先提起了高句丽的事。

  李世民道:“召相里玄奖入殿。”

  众人安静地站在朝班上,等候着人入殿。

  等相里玄奖走入大殿,他行礼道:“陛下!”

  岑文本先问道:“敢问高句丽形势如何?”

  相里玄奖朗声回道:“臣在高句丽时,渊盖苏文带兵攻打新罗,夺去了数座城池,臣劝其将新罗城池归还,其人言当年隋人攻打高句丽,是新罗趁高句丽后方空虚,趁机攻打高句丽,现在乃收服故地。”

  “臣又言,高句丽以北数地自古皆是中原领地,何不归还,其人闻之竟不听从,而是将臣赶了出来,渊盖苏文发动兵变,诛杀了高句丽王,一度还要追杀臣!”

  大殿内,众人听得相里玄奖的话语,神色各异。

  房玄龄道:“陛下,臣听闻今年高句丽使者也来朝贺了,不如请使者入殿。”

  李世民依旧颔首。

  内侍匆匆走到殿外,言语了几句,一个身着汉人服饰的高句丽使者低着头走入大殿中。

  高句丽是遵循汉人礼制的,那是因很早很早以前,高句丽本就是中原领地,他们的人也都是汉人教化而来。

  这位高句丽使者年近五十左右的模样,他上前递上一盒明珠,道:“外臣……”

  “且慢。”长孙无忌喊住了这个使者的动作,问道:“渊盖苏文派人追杀使者,可有此事?”

  这个使者低着头支支吾吾不知该如何说。

  “陛下,高句丽既已称臣朝贡,是否东征有待商榷。”朝班上有人站出来,朗声道。

  李承乾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不语。

340.第340章 为过去,也为将来

  340.

  即便是说服了老师与舅舅,还有郑公,依旧是有人出言反对的。

  所以呀,朝臣的思相工作一直都很重要,往后也会更重要。

  长孙无忌一手执笏板,一手挥袖,指着刚开口的言官,道:“渊盖苏文杀害高句丽王,扶持一个幼子登基称王,他已知罪大恶极,尔等何须为其辩解!”

  李承乾忽然一笑,没想到舅舅也有这般刚直的一面,今天算是舅舅最强硬的一天,大家可以抛却个人利益,为家国社稷着想,如此朝堂,如此大唐何愁不强大。

  又有人道:“赵国公,既来朝贡,既已称臣,如何攻打已称臣之国。”

  褚遂良深吸一口气,深知机会到了,他站出朝班,先是睥睨了一眼这些劝谏放弃东征的言官,转身面对陛下行礼道:“陛下,历朝历代以来,可受其朝贡,亦可不受朝贡。”

  又有人道:“褚侍郎,此言何意?”

  褚遂良面向众人道:“诸位,渊盖苏文杀害高句丽王,扶持幼王,并且自封大莫支离,其人已有谋权篡位之心!并且胆敢追杀我朝使者,何故要接受一个叛逆之臣的朝贡。”

  要不怎么说渊盖苏文这一手兵变正好落了陛下的下怀,怎么?难道他渊盖苏文要学司马昭?

  褚遂良接着道:“古有臧哀伯谏纳郜鼎,尔等要让陛下接受高句丽贼人的朝贡,难道是要让陛下当那鲁桓公吗?”

  “陛下我等绝无此意!”

  刚过劝谏的言官纷纷拜倒。

  褚遂良朗声道:“陛下,如此贼子篡位,其人狼子野心,将来或兵至幽州。”

  长孙无忌朗声道:“陛下,高句丽几次越过辽水,甚至一度与靺鞨联合,若放任不管定会酿成大祸。”

  武将一列的英公李绩站出朝班,道:“陛下,当年李卫公征战突厥,陛下有意交好漠北,可突厥平定,当年漠北在数年间一度坐大,甚至危及阴山,当年在漠北养出了真珠可汗,岂能坐视高句丽危及我大唐疆域。”

  “末将请命,出征高句丽,收复我中原故土。”

  褚遂良道:“陛下!渊盖苏文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其人如今胆敢派兵越过辽东,以后就敢兵发幽州。”

  再看朝班中的高句丽使者,他早已跪拜在了地上。

  岑文本道:“陛下,高句丽拒不归还前隋将士尸骨,高句丽拒不归还中原故土,高句丽几度越过辽水,渊盖苏文甚至杀害太上皇所封高句丽王高建武,诸多罪行足以枭首,臣等请命,东征辽东。”

  “末将附议!”苏定方站出朝班道。

  “臣等附议。”

  见陛下还不开口,长孙无忌道:“陛下,高句丽今不灭,必为后世子孙忧!”

  言外之意,现在不打,将来一定会成为后世子孙的隐患。

  不将高句丽灭了,辽东不平,前隋将士的亡魂不平。

  李世民道:“将高句丽使者押入大狱!”

  使者原本要进献的明珠掉落在地上,他还未在太极殿开口辩解,就被押了下去。

  其实,他也无从辩解了,渊盖苏文太过高调了,其人的罪行根本瞒不住。

  李世民又道:“传朕旨意,封张俭为营州都督,统管幽州营州两地兵马探查辽水兵情,命张亮带一万工匠在莱州铸造战船,等候朕的旨意,出海攻打高句丽。”

  “喏!”武将一列传来响亮的回应。

  李世民又道:“命苏定方为辽东道大总管,征召步骑两万人,准备奔赴辽东。”

  “喏!”

  一道道的旨意传递下来。

  父皇还是将兵马增加到了三万人,李承乾揣手不语。

  李世民朗声道:“由东宫太子节度河北河南各州府兵马百官,统筹各地粮草运送,薛万彻,韦挺,太仆少卿萧锐奔赴各州府听从太子调令,一应政务由太子处置,朝中百官辅之。”

  群臣齐声道:“臣等领命。”

  “可叹敬德,秦琼,李卫公都已年迈,此番朕率众将,亲征高句丽!”

  朝堂上一片寂静,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接下来的早朝都是正常的步骤,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一直到了早朝结束。

  父皇又召见了几个朝中将领去商议。

  李承乾走在朝中百官的最后方,注意到跟在身后的李恪,道:“怎么?你母妃不让你出征吗?”

  李恪回道:“母妃早已得知父皇要出征的意思,命恪弟跟随父皇出征,陪在父皇左右。”

  李泰道:“不是要带上刘仁轨吗?”

  “恪这就去。”

  李泰感慨道:“父皇终究是要亲征了。”

  李承乾颔首道:“如今不灭之,必为后世子孙忧之,这一战既为过去,也为将来。”

  李泰又停下脚步,道:“文学馆有一些高句丽的地势记录,青雀这就去取来,给父皇送去。”

  李承乾站在阳光下,看了看身后的太极殿,接着朝承天门走去。

  走到中书省的时候,褚遂良指着金春秋骂道:“好你个贪生怕死之辈,大军出征你这个新罗使者自然要跟随。”

  李承乾看到这一幕无奈一笑。

  整个朝堂都在为这一次东征做准备,朝政体系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开始运作。

  接连几天,又一队接着一队的兵马,朝着东面而去。

  战争又要开始了,刘仁轨叫上了十余个民壮,让兵部的官吏做好了记录,便带着他们披上了戎装。

  李恪看着这个好友道:“此番奔赴辽东,恐怕要三两年才能回来,家中的事可都安置好了。”

  刘仁轨回道:“殿下放心,臣已让家中夫人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李恪点头,拍了拍刘仁轨的肩膀。

  两人走向长安城南面的大营,辕门外就有不少将士在走动,关中又开始了募兵。

  许敬宗听着兵部尚书段瓒安排,将一件件事与京兆府的官吏吩咐下去。

  整个国家又一次被皇帝绑上了战车,上一次有这般情形的还是在三十年前,那时候统治中原的是杨广。

  皇帝要东征高句丽,太子要节度河北河南两地的粮草运送,还要总揽国事,不可谓压力不大。

  因此全家人都要出行,李承乾要去洛阳,前往洛阳主持诸事,帮助父皇稳住大后方。

  东宫正在收拾行李,小福与小兕子将一应能够带上的东西全部带走。

  李丽质道:“皇兄,妹妹也想去洛阳。”

  东阳道:“嗯,我们都想去。”

  李承乾道:“洛阳的行宫年久失修,也没有长安的皇宫大。”

  临川道:“无妨,小时候就是住在一起的,不分彼此。”

  李承乾看着几个妹妹,又道:“也罢,母后与爷爷也要去洛阳,那就一家人都去吧。”

  苏婉收拾着要带走的家具,又笑道:“小福,多带些东宫的吃食。”

  隐约又听到了殿外的回应。

  准备了半月,大军就要开拔了,皇帝家的出行规模很庞大,庞大又黑压压的大军护送,还有看不到头的冗长车队。

  临走前,李承乾看向站在城门口的老师,道:“长安的事就有劳老师了。”

  房玄龄抚须道:“殿下放心,待殿下与陛下归来这长安定会更好。”

  李承乾又看向许敬宗与颜勤礼。

  对方神色郑重的作揖道:“殿下放心,臣等定会协助房相,主持关中一应事宜。”

  李丽质已扶着爷爷上了马车。

  温挺忙上前道:“殿下,此行能否容下官随军出征。”

  李承乾瞧着这个人,询问道:“还是因温彦博老先生的嘱托吧。”

  温挺颔首。

  “好,你先去见苏定方大将军,就说是孤交代的。”

  “喏。”温挺闻言快步离开。

  颜勤礼感慨道:“他早就想去了。”

  许敬宗道:“要是温老先生还在世,他老人家看到这一幕一定也会欣慰的。”

  李承乾也坐上了车驾内,马车外还能听到战马的马蹄声与军中将军是好号令声。

  房玄龄站在春明门前,看着大军一路朝着洛阳方向开拔了。

首节 上一节 425/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