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部长曾在议会上对所有人说:
“显而易见的是,不管我们在布雷斯特造船厂怎么努力都很难有成就,因为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就在对面。”
“但如果我们把资金和资源投到土伦造船厂,我们却能轻松控制整个地中海。”
“甚至英国皇家舰队都很难插足,那为什么不呢?”
海军部长的意思是,必要时法兰西海军能封锁直布罗陀海峡,即便英国皇家海军也无法通过,这能使法兰西舰队在地中海这片局部海域成为最强者。
(上图为直布罗陀海峡,最窄处只有13公里)
出于这方面考虑,海军部长开始将资金和资源向土伦造船厂倾斜,甚至还有取消布雷斯特军港将其尽数迁往土伦的计划。
这遭到了布雷斯特军港和造船厂的反感和抵触,于是法兰西海军分裂成布雷斯特派和土伦派。
现在,布雷斯特派的实际指挥是总司令盖普拉特中将和造船厂所有者韦尔斯。
而夏尔,就是让正走向没落的布雷斯特造船厂重新崛起的那个人。
是他使几近消失在公众视线中的布雷斯特造船厂再次成为全球焦点,甚至成为能控制物资能决定战争胜负的一支主要力量。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夏尔。”温特将军端起咖啡往椅背上一靠,翘起了二郎腿。
他用的是“夏尔”而不是“将军”。
温特将军喝了一口咖啡后继续说:“我们要的不只是合作,更是一个计划,一个能把德国人封锁在北海无法攻击我军运输线的计划。”
夏尔面无表情的回答:“你们做得很成功,德国人的确被你们封在海港内无法动弹。”
“那是因为我们能破译他们的电码。”温特将军皱了皱眉头:“我们都知道之后的情况会有变化。”
这是另一个“攻大于守”,海军的“攻大于守”。
英国皇家海军是守方,这必然需要更多的兵力。
但即便皇家海军的实力接近德国海军的两倍,却依旧破绽百出首尾难顾。
“会改变的。”夏尔表现得很从容:“法兰西海军的加入能弥补第三舰队的不足,我们没什么需要担心的。”
温特将军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昨天德国人的舰队偷袭了我第三舰队一部,当时我们的军舰甚至比德国人更多,但我们依旧以3艘负伤2艘被击沉的代价却只击伤对方2艘。”
接着他又补了一句:“你知道原因。”
夏尔的确知道原因。
第三舰队驻守在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内兵力很难展开,更重要的是海峡许多地方都布设了水雷,这虽然能阻止德国海军通过,却又会进一步阻滞第三舰队的机动性。
而德国海军却是从海峡外展开进攻,很容易就对英国舰队形成完美的“T”字阵位。
(注:海战中讲究利用速度对敌形成“T”字阵位,自己的舰船是“T”字中的一横,而敌人的舰船是“T”字中的一竖,这样己方每艘军舰都不会被遮挡可以同时开火,而敌人只少数几艘军舰能开火)
“这不是军舰数量可以弥补的。”温特将军说:“即便法兰西海军加入,也是作为第四舰队在北海巡航,而不是挤在海峡内。”
夏尔笑了起来:“但这依旧不够,是吗?”
温特将军无奈的点了点头。
北海长965公里,宽643公里,德国海军有可能攻击任何一点,增加一个法兰西舰队又怎么会够?
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能破译德国人的电码。
可现在却一去不复返了。
“德国海军掌握了主动权,夏尔。”温特将军语带沮丧:“他们用潜艇获取情报掌握我们的弱点,再集中舰队对这个弱点发起进攻,我们毫无还手之力。”
“或许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夏尔平静的回答。
“什么?”温特将军抬头望向夏尔,这家伙不会是想把法兰西的土伦舰队调过来吧?
但夏尔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情报,将军。”夏尔回答:“掌握敌人舰队的动向,只有这样才能夺回主动权。”
“可是。”温特将军一脸不解:“德国人已经更换了电码,我们无法再适时获得准确的情报……”
“获得情报的方式有很多种。”夏尔打断了温特将军的话。
“你的意思是……”
“几个月前,你们从我手里购买了卡普罗尼轰炸机。”夏尔抬头望向温特将军:“它的作用可不只是轰炸。”
温特将军一愣,接着眼睛就亮了起来:“你的意思是,用卡普罗尼轰炸机,执行侦察任务?”
夏尔点了点头:“600公里的总航程,如果不带炸弹带上两个副油箱,航程有可能达到1000公里,这已可以从英国起飞到达德国黑尔戈兰湾再返回了。”
接着夏尔又补充道:“另外,它的速度比德军水上飞机快,与德军最先进的战机相差不多,可以说是最安全的侦察机,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不把它利用起来?”
(注:此时德军使用的福克E2最高时速140公里,英军版卡普罗尼发动机没升级,依旧是137公里。)
温特将军深锁的眉头彻底舒展开,考虑了一会儿后“腾”的一声站起身,惊呼:
“你说得对,夏尔,很好的办法!”
“难以置信,我们居然不知道这么干。”
“上帝,我们一直把它当作陆军的装备从没考虑过用在海上,我们始终按照习惯使用水上飞机!”
第638章 提醒德国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战胜负的关键就不是军舰本身,而是由制空权决定的。
原因之一就是“情报”。
由于地球曲率的原因,每隔40公里左右两支舰队彼此无法发现对方,因为对方已被曲面的海水挡住了视线。
最初的解决方法是让水手爬上高高的桅杆用望远镜瞭望,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接着就是给军舰配上热气球,必要时把气球放飞侦察。
再往后就是水上飞机,战列舰放飞水上飞机扩大侦察范围,并将情报传回舰队。
然而,一旦进入飞机阶段就不可避免的争夺制空权。
敌我双方的水上飞机还没来得及发现对方舰队就会在空中展开厮杀。
最终,夺取制空权的一方就拥有信息权,他能侦察到敌人的位置及时作出调整,并不断的派出战机、轰炸机轰炸。
而敌方舰队却跟瞎子似的一无所知只能被动挨打,它们甚至不知道敌方舰队在哪个方向。
这是近现代航空母舰崛起而战列舰被淘汰的根本原因。
北海这片海域比较特殊,其东西宽643公里,卡普罗尼轰炸机带上副油箱能侦察到大部分海域。
于是,整个北海的情况都在它的机翼下。
在给出这个建议前,夏尔想过一个问题:如果英国人知道这方法后,发现凭自己的能力可以掌控北海并堵住德国海军,是不是就不需要法兰西海军又会把法兰西晾一边了?
事实上,温特将军在知道这方法后第一想法的确如此。
此时的英国至少已生产了两百多架卡普罗尼轰炸机,它们虽然大多数在西线作战,但从国家需求角度考虑,调几十架给皇家海军使用不是问题。
那么,我们还需要法兰西海军吗?
想到这,温特将军一双眼珠滴溜溜的转,时不时偷瞄夏尔一眼。
夏尔哪还会不知道温特将军在打什么主意,他呵呵一笑:
“将军,我认为我有必要提醒您,卡普罗尼轰炸机的侦察与破译电码不太一样。”
“破译电码是直接得到德国人的作战计划,而且不受黑夜和天气影响。”
“轰炸机侦察就没这些优势了。”
温特将军一想,觉得这话有道理。
直接获得整个作战计划与只是知道德国舰队的位置不能混为一谈。
更重要的是,雨天、雾天、黑夜,侦察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因此,没了法兰西舰队的配合或许不行。
这时温特将军反而放松下来,他刚才还在考虑可以找什么借口“婉拒”法兰西舰队的加入,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
接着,夏尔将地图往温特将军面前一摊,指着地图补充道:“我军也可以参与侦察任务,我们的轰炸机可以从安特卫普机场起飞,侦察黑尔戈兰湾以西的海域。”
“说得对,夏尔,很好的想法。”温特将军连连点头,这无疑可以减轻英军轰炸机严重不足的缺陷。
温特将军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夏尔为英国皇家海军挖的坑。
夏尔用于封锁拉芒什海峡的机场不是三个点,而是四个点。
从最西端的布雷斯特到卡昂再到敦刻尔克,这三个点只能覆盖拉芒什海峡大半部。
第四个点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战略点,就是安特卫普。
卡普罗尼轰炸机从安特卫普起飞,不仅能完整的封锁拉芒什海峡,必要的话还能将德国海军封锁在港口里。
确切的说不是封锁在港口里,而是将整个德国海军炸沉在港口里!
温特将军只以为是侦察,他哪里会想到夏尔脑海里想的却是:将来用改进版的卡普罗尼带着鱼雷到处丢,即便强大如英国皇家海军,想进入英吉利海峡都做不到。
但这只是第一个坑,夏尔真正想做的其实是提醒德国人:你们也该研发类似的轰炸机并用在海上了。
……
德国西北部,北海之滨亚德湾内座落着德国最重要的港口:威廉港。
威廉港水深18米,亚德湾水域宽阔常年不冻不淤,是德国公海舰队的主要军港。
(上图黄色点为威廉港的位置)
军港指挥部内,电台的鸣叫声不断,文件像雪片似的送到舰队司令舍尔上将手里。
舍尔上将看着一封封电报脸上挂起了一丝喜悦,德国公海舰队几次出击都有战果。
虽然战果不大,但无疑是个好的开始。
只要继续保持这个优势,时间一长就能拉近与英国皇家海军的距离。
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破英国人的封锁,舍尔上将暗自下了决心。
同时他心下感叹:法金汉还是有些智慧的。或者说,是夏尔的智慧,法金汉只是从夏尔的战术中学到了一点东西。
这是个怎样的人,舍尔少将不禁对夏尔产生了好奇。
他的战术只是溢出一些给法金汉,就能成为德国海军制胜的法宝!
而在此之前,德国海军还一直因为被英国皇家海军封锁而头疼,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名参谋上前报告道:“将军,我们收到情报,法兰西海军出港了,是驻扎在布雷斯特军港的一支舰队,它们进入英吉利海峡似乎是增援北海。”
舍尔上将眉头一皱:“法兰西海军?”
参谋马克西米上校分析道:“将军,我认为法兰西海军改变不了什么,他们始终会暴露出弱点,这不是多一支舰队可以解决的。”
舍尔上将轻轻摇头:“那不只是法兰西舰队,马克西米,还有夏尔,以及他的新发明。”
马克西米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