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370节

  加利埃尼虽然已晋升为陆军部长,但他还是习惯于返回城防司令部,休息前可以顺便处理一些后备集团军群的事务。

  加利埃尼在台灯下将签完的文件递给费尔南中校:“事情好像不多?”

  “是的,将军。”费尔南中校回答:“各个方向的战事已基本稳定,前线兵源紧张的情况有所缓解,需要我们的不多。”

  加利埃尼“嗯”了一声。

  后备集团军的主要作用是为前线各集团军提供兵力补充。

  前线稳定,后备集团军也就跟着放松下来。

  加利埃尼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这是夏尔那小家伙的功劳。

  他在凡尔登打一仗稳住阵脚,又提供大量地雷挡住德国人的进攻势头,接着又在索姆河沿河穿插推进了5公里使德军元气大伤。

  不久前又在比利时俘虏了二十几万德军。

  可以说战线的稳定离不开夏尔,法兰西也离不开夏尔,可偏偏议会那些家伙根本不理会这些,依旧把夏尔当作对手甚至是敌人。

  加利埃尼眉头微皱叹一口气,他只恨自己人单势孤无法为夏尔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时,熟悉的脚步声在楼道中响起,加利埃尼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直到夏尔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他才又惊又喜的猛地起身。

  但随即又“嗯哼”一声恢复原状,缓缓坐下,冷声问:“中将,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应该在哈塞尔特?”

  “我有些事需要跟您谈谈,将军。”夏尔说。

  “当然。”加利埃尼面无表情的回答:“没事你当然不会来这里。”

  夏尔有些无奈,老家伙这是怪他这么久没来看他,所以才阴阳怪气的。

  真是越老越像小孩子。

  “将军。”夏尔将一罐咖啡豆递到加利埃尼面前:“我从比利时特地给您带来的。”

  其实这是夏尔刚从俱乐部买的,但又有谁知道呢?

  然而,费尔南中校知道真相,他吃惊的朝夏尔投来疑惑的目光。

  夏尔赶忙给他使了个眼色。

  费尔南中校心领神会,装作没看见低头继续整理文件。

  加利埃尼面色这才缓了下来:“说吧,因为什么事?”

  “首先是要一个人。”夏尔说:“第39师的,一个叫塔西尼的少校团长。”

  加利埃尼很干脆的应下来:“费尔南中校会办好的,还有呢?”

  “谈生意。”夏尔说。

  “生意?”加利埃尼不解的望向夏尔。

  此时战局稳定似乎没有太大的采购需求。

  难道夏尔又有什么新装备?

第631章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谢

  城防司令部,加利埃尼的休息室。

  司令部虽然经过整顿踢掉一部分资本家和议员安插进来的眼线,但因为这是“战争危险”少得多的后备集团军群,因此在夏尔离开后又陆陆续续渗透进许多混日子的军官。

  加利埃尼也没办法,他坐在书桌前接过夏尔为他冲泡的咖啡,无奈的说:“这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很多时候我甚至都没调走他们的理由。”

  夏尔点头表示明白,这是制度问题。

  除非能像夏尔的部队一样在战斗中形成内循环与外界隔绝,否则从军校毕业的军官大都是贵族、议员子弟,又去哪里找身家干净的?

  加利埃尼喝了一口咖啡,抬头望向夏尔,好奇的问:“你说的生意,指的是什么?”

  “飞机,将军。”夏尔回答:“我们需要更多飞机。”

  加利埃尼“哦”了一声,反问:“需要多少?”

  夏尔略一沉呤,回答:“目前至少需要建设三个军用机场,每个机场一个战斗机中队一个轰炸机中队,大约200架,至少200架。”

  “200架?”加利埃尼一脸震惊的望向夏尔:“可我听说,我们的航空兵足以压制德国人。”

  言下之意是现阶段军方没有增购飞机的需求,何况是这么多飞机。

  夏尔对此表示理解,现在是法兰西物资紧缺阶段,制空没问题,军方自然就没需求。

  然而……

  夏尔将一张地图摆在加利埃尼面前,自顾自的说:“我打算在这三个位置建设军用机场,布雷斯特、卡昂和敦刻尔克。”

  (上图红圈分别为布雷斯特船厂,卡昂和敦刻尔克的位置,彼此直线距离200公里左右)

  加利埃尼取过眼镜戴上,看着地图上夏尔点出的三个位置眉头大皱:“我以为你增购飞机开辟机场是把它们放在前线。”

  如果摆在前线还情有可原,那对战争有好处,毕竟增购的飞机都是用来打德国人。

  可现在要费这么大的力气这么多的资金,却把它们摆在后方,这让加利埃尼很难理解。

  夏尔不慌不忙的回答:“这是为了配合英国皇家海军封锁拉芒什海峡,将军。”

  “封锁拉芒什海峡?”加利埃尼笑了起来:“有英国人的舰队在,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

  夏尔没说话,只静静的看着加利埃尼。

  加利埃尼对夏尔这表情感到不解,再看看地图,接着猛然醒悟:“你这么做不是为了对付德国人,而是……”

  加利埃尼及时收住嘴。

  隔墙有耳,“对付英国人”这话能不说就不说,彼此心里明白就行。

  夏尔轻轻点头,回答:“拉芒什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拥有了拉芒什海峡的控制权谁就能控制航运控制物资,甚至是战争的主动权和政治上的话语权。”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英国一旦丢了拉芒什海峡就完了。

  原因就是“攻大于防”的理论。

  英国要想在陆上防住法兰西登陆,就必须在海峡沿岸560公里的每一点都摆上堡垒、工事、铁丝网、岸防炮、步兵炮、战壕等。

  这些资金已足够打造出几支舰队。

  而且即便这样也防不住,法兰西军队依旧可以集中力量从一点突破。

  加利埃尼被夏尔这宏伟的计划惊得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他一会儿看看地图一会儿又看看夏尔,心下暗惊。

  这小家伙才刚步入19岁,就这么大的胃口。

  他脑袋里想的不是挡住德国人也不是打败德国人,而是跟世界第一强国一较高下,假想敌还是全球都仰望的英国皇家海军。

  要知道这可是法兰西举全国之力数十年都没做到的事,他不知天高地厚的发起挑战!

  考虑了一会儿,加利埃尼摇了摇头:“飞机在海战中的作用不大,中将,它们顶多只是起侦察作用……”

  夏尔没说话,他从风衣内侧的口袋中取出一张草图递了上去。

  那是他在飞机制造厂与埃里克讨论详情时随手画的,一架卡普罗尼轰炸机,机腹上挂载一枚鱼雷。

  加利埃尼接过一看,当即愣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他虽然不太懂海战,但鱼雷是知道的。

  同时关注过达达尼尔海战的他也知道,那一艘艘看似铁甲刺猬般强大的战列舰,实战中往往只需要一枚鱼雷就能将其击沉。

  这时看到轰炸机居然能挂载鱼雷,马上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好一会儿,加利埃尼才惊呼出声:“上帝,这是真的?真的可以用轰炸机……这么做?”

  

  夏尔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挂载难度不大,主要的困难是鱼雷本身承受不住入海时的冲击力有可能故障。”

  “我们需要时间对鱼雷部件加强加固。”

  “另外,最终可能对轰炸机投放时的速度、高度和姿态或许会有要求,但这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加利埃尼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手里拿着草图激动的说:“太棒了,小家伙!难以置信,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们的海军将成为世界第一,我们将拥有全世界,夏尔,你简直就是天才!”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轰炸机带着鱼雷如果能摧毁战列舰,同时它的投射半径又有300公里,就可以用它封锁绝大多数航道让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举步维艰。

  比如直布罗陀海峡。

  夏尔手指点着地图上的敦刻尔克,说:“设在这里的机场应该是重点,将军,我认为在这的战机和轰炸机应该多一倍。”

  加利埃尼瞄了一眼地图,连连点头:“说得对,两倍甚至三倍,或者在滨海布洛涅或加来再增设一个机场。”

  (上图红圈处是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是拉芒什海峡中间最窄处,只有34公里。把战机和轰炸机摆在敦刻尔克,一可以封锁加来海峡,二可以直接轰炸到伦敦对其构成威胁)

  最后,夏尔问加利埃尼:“将军,您认为我们应该增购这200架飞机吗?”

  加利埃尼清了清嗓子收起笑容,一本正经的回答:

  “种种迹象表明,德国舰队有从拉芒什海峡突围的可能。”

  “作为协约国的一份子,我认为我们有责任为这潜在的危险提前做准备。”

  “飞机虽然在海战中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我们很乐意增设机场并投入飞机为盟友提供情报。”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谢!”

  正端着咖啡往嘴里送的夏尔差点一口喷了出来……

第632章 更改电码

  加利埃尼的动作很快,第二天就通过政府以“配合英国皇家海军封锁拉芒什海峡”的名义下单200架飞机,同时飞机场的建设也提上日程。

  只不过飞机大多是战斗机,只有几架卡普罗尼轰炸机用于训练和试验(测试卡普罗尼轰炸机在高盐高湿的海边会有什么问题并加以改进)。

  英国人那更不会有意见。

  此时所有人都认为战机的作用有限,不过是争夺制空权、侦察,再加上对敌后勤补给线实施打击的东西。

  而且这些大多局限于陆战,海战几乎就只能侦察。

  英国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切会是夏尔的阴谋。

  夏尔趁英国人还没意识到飞机的重要性时,抢先布局在英国人察觉到危险前就轻松拿到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接着,只要等到机场建成把战斗机、鱼雷攻击机往那一摆,就大局已定了。

  到时,数十年来一直被英国皇家海军力压一头,只能龟缩在军港里不敢与英国皇家海军抢夺海峡的法兰西海军就扬眉吐气了。

  英国舰队:“让开,你们这些蠢货!看看那些又小又破的渔船,我们甚至不用火炮,撞都能把你们撞沉!”

  法兰西舰队:“抬头看看天上,自大的英国人。看到轰炸机下挂的鱼雷吗?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叫来几十上百架,想想这会是什么后果吧!”

首节 上一节 370/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