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346节

  甘末林无言以对,只能寞然带着部下整理东西准备离开。

  夏尔没理他们,独自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欢呼的士兵们。

  夏尔昨晚的确杀死了一批军官,大概有五十余人,其中肯定有无辜的。

  但战争是残酷的,斗争也不例外。

  如果夏尔不这么做,就会有更多的士兵因此而死:被清算,被送上战场,继续执行错误的战术枉死,等等。

  无论是从个人利益还是军队利益考虑,夏尔都不得不这么做。

  根源其实是议会和无耻的政客。

  是他们无视国家利益、军队利益和公民的生命导致了这一切!

  ……

  甘末林一行当天就撤出了第6集团军,只留下魏刚。

  这或许是议会有意为之,他们是在告诉夏尔:魏刚不是议会的人,他是福煦的左右手,安插在第6集团军用来监视夏尔。

  议会以为这样能激化夏尔与福煦的矛盾,却不想这正合夏尔之意,以后魏刚就成了他与福煦之间的传声筒。

  当然,夏尔要表现得排斥魏刚,因此只给他安排了一个普通的作战参谋。

  

  副司令由克里斯汀担任,夏尔需要一个懂装甲作战的军官作为副手指挥第6集团军。

  打理好这些后,夏尔就在会议室里单独与达尔朗见了个面。

  “我认为你更应该回到海军,中尉,那才是你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夏尔开门见山。

  “将军。”达尔朗无奈的摇了摇头:“我们有许多水手被派到陆地作战,原因是自从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后,海军几乎无用武之地。”

  封锁德海军的事全由英国皇家海军一手包办,法兰西海军能做的只有在港口停着观战。

  “那是以前。”夏尔回答。

  达尔朗疑惑的望向夏尔,语气迟疑:“可我,不认为现在有什么改变……”

  “我们的海军要参加反潜作战。”夏尔打断达尔朗的话。

  达尔朗吃了一惊,半信半疑的问:

  “真,真的吗?”

  “反潜作战?英国人会让我们参与?”

  这是英国海军的算计:能不让法兰西海军参与就尽量不让其参与,这样才能使法兰西海军一直处于没有实战经验的状态。

  “他们不得不让我们参与。”夏尔回答:“因为有些装备只有我们才有。”

  夏尔把“回声探测仪”以及将其装到驱逐舰上并训练反潜的事与达尔朗说了一遍。

  这让达尔朗惊得说不出话,世上竟会有这种东西?能看到藏在水下的潜艇?

  不过一想,夏尔发明了那么多惊世骇俗的装备,多一样似乎没什么好奇怪的。

  夏尔最后问达尔朗:“我可以让你加入到这支反潜部队中,不知道你是否有兴趣?”

  达尔朗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当然,将军,非常感谢!我很愿意加入这支部队!”

  夏尔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朝一日这家伙成长为海军元帅,自己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就更广了!

第590章 海军的改革就靠你了

  指挥部会议室内,夏尔和达尔朗的谈话还在继续,只是气氛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夏尔把话题转到驱逐舰猎杀潜艇的战术上,他这么做是为了让达尔朗能在海军中迅速崛起并拥有一方势力。

  达尔朗表情复杂。

  他很愿意跟夏尔讨论这些。

  但夏尔是陆军,他认为海军跟陆军不一样,海战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果18岁从未涉猎过海战理论的夏尔就能把这些说明白并教自己怎么做,自己在“布列斯特海军学院”以及“土伦海军炮兵学校”多年苦修,甚至在后者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经历岂不是白费了?

  不过出于对夏尔的尊敬,达尔朗没有反对,只是心里免不了有些敷洐。

  夏尔拿过纸笔一边画一边说:“潜艇下潜有一个过程,海军通常的做法是在它下潜阶段密集攻击。”

  达尔朗点头表示同意,随即又疑惑的抬头望向夏尔:“将军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这么做?”

  潜艇在浅水区更容易被击沉击伤,若等它潜到一定深度就隔着一层厚厚的海水,很难发现且炮弹也无法对其构成威胁。

  达尔朗心下犯难,该怎么纠正夏尔的错误?

  直说会让夏尔没面子,但装作同意他的观点在实战中又会出问题……

  夏尔似乎看穿了达尔朗的想法,他说:“我认为现阶段我们应该放弃炮击潜艇。”

  “放弃炮击?”达尔朗问:“将军的意思是,全面依靠‘回声控测仪’?”

  “是的。”夏尔点了点头:“炮击摧毁潜艇的概率太小了,还有可能误伤自己舰船甚至打乱我方布署,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这是由一战时期舰炮精度低决定的,此时舰炮虽说有火控,却只是基础的双向稳定。

  (注:舰炮的双向稳定与坦克的双稳差不多,但军舰在海面上的摇晃比坦克要复杂得多,双稳无法解决船舶横摇,因此需要三轴三向稳定火控系统)

  (上图为德国SKC/31型舰炮,该型舰炮于1931年研发,是较成功、较成熟的三向稳定炮架。首款三向稳定是于1925年研发的SKC/25,但研发该型时德国搞错了方向,以为影响精度的第三向是军舰纵摇,因此25型精度提升不大,几年后改为针对军舰横摇,性能才显著提升)

  (上图为该三向稳定炮架自适应稳定时右倾时的状态。)

  在没有三向稳定炮架的时代,舰炮实战动不动就偏离目标几公里,猎杀潜艇胡乱开炮误伤自己舰船的事时有发生,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因此更多时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让达尔朗有些难以想像,他还以为对潜艇的猎杀应该以舰炮为主“回声探测仪”为辅。

  而夏尔却是主张全面放弃舰炮完全依靠“回声探测仪”。

  他皱了皱眉头,迟疑了一会儿最终决定坚持自己的观点:“可是将军,这毕竟是一款全新的装备,它可能存在误差、反馈时间过长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能对它寄以太大的希望。”

  其中尤其是反馈时间。

  “回声探测仪”测到了潜艇的深度,等到军舰定好时间把深水炸弹投下去时,潜艇很可能已是另一个深度了,于是会出现永远也炸不准的情况。

  达尔朗给出一个结论:“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于激进,舰炮在猎潜战中依旧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两者结合,等‘回声探测仪’成熟时再放弃舰炮不迟。”

  夏尔“嗯”了一声,回答:“中尉,你是否考虑到一点:德国人不知道我们装备有‘回声探测仪’。”

  达尔朗眼睛一亮,略一思索后微微点头:“说得对,将军,德国人因为不知道‘回声探测仪’的存在,他们下潜后会以为自己安全了,必然会放心的保持在一定深度直行,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机会,绝佳的机会。”

  夏尔点了点头,这就是他想说的。

  在德军潜艇保持深度直行时对其猎杀,只要“回声探测仪”的误差不是太大,潜艇想要逃走就不是易事。

  反而是潜艇下潜阶段想要将其炸毁十分困难,因为这阶段潜艇的深度和位置变化很快,“回声探测仪”很难及时的把握住它的准确位置。

  于是整个猎潜战术就反过来了。

  达尔朗越想越对,望向夏尔的眼神由质疑逐渐转为肯定,还有一丝震惊。

  如果夏尔这战术能成立,那将颠覆整个猎潜作战模式,由以前的炮火、舰首撞、水雷网等原始的猎杀转为“回声探测仪”加深水炸弹的精准猎杀。

  (注:水雷网就是在海里大面积铺开铁丝网和水雷,铁丝网有可能缠住潜艇的螺旋桨使其被俘,但效率极低)

  见达尔朗听懂了,夏尔微笑着点了点头,没头没脑的说了句:“未来海军战术的改革就靠你了,中尉。”

  “战术改革?”达尔朗愕然。

  这是不是说得大了,只凭他一个人怎么可能推动战术改革!

  夏尔没有直接回答,他语气平静,像是在说自己故事:

  “就像你看到的,我所做的一切想要获得承认也不容易。”

  “从我推出坦克到现在已有一年多,它在战场上已不止一次证明了它的价值,但至今依旧有人认为它是无用的、多余的,依旧认为骑兵比坦克更有用。”

  

  “但这改变不了什么,没有人能阻挡坦克及其战术在战场上普及。”

  “因为,不承认它、不使用它、不学习它的部队,将在战场上被击败,一次又一次,最终彻底消亡!”

  “这,就是战场的优胜劣汰。”

  达尔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听懂了,战场就像一块试金石,它会将那些不尊重客观规律的人和思想无情的淘汰,用它自己的方式。

  因此,他在海军也应该做同样的事。

  只要一次又一次凭借正确的装备和战术理论获得胜利并生存下来,自然而然的就能完成海军的改革。

  甚至,会像夏尔一样走上人生颠峰。

  意识到这一点的达尔朗信心倍增,他激动的一挺身,端端正正的向夏尔敬了一个军礼:“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将军!”

  我需要夏尔,达尔朗想,我需要他的战术和发明,不只是“回声探测仪”。

第591章 弹性防御

  夏尔在让布卢呆了一天,把第6集团军的事务转交给克里斯汀。

  第6集团军虽说兵多将广有20几万人,但指挥并不复杂。

  因为它大多数是步兵,主打堑壕战守防线。

  只不过夏尔指挥下的第6集团军战术更先进一些,他将第一特种炮兵师配置在防线后实施弹性防御。

  “我们把第一特种炮兵师摆在三线甚至后方。”夏尔指着地图对克里斯汀说:“将它们以团为单位铺开。”

  克里斯汀不理解这种做法,他皱着眉头回答:“将军,这么做前线就无法得到装甲部队的增援,防线很可能会因此被德军突破。”

  “我知道。”夏尔回答:“我们的防线不是为‘能守住’而设置的,要的就是‘被敌人突破’。”

  克里斯汀一脸茫然,他没听错吧,防线不是为了“守住”,而是为了“被敌人突破”?

  夏尔继续说:“同时我们还应该降低一线部队的密集度,二线也是,到三线、后方,呈梯次增多。”

  “可是……”克里斯汀为难的摇了摇头:“我们怎么面对德国人的进攻?”

  一线已没有装甲部队增援了,还要减少兵力密度,克里斯汀从未见过这种防御战术。

  夏尔的回答很干脆:“放他们进来,当然是有意识的放,把敌人引进有利于坦克作战的平原地带。”

  克里斯汀猛然醒悟:“再用装甲部队把他们打回去?”

  夏尔点了点头,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打运动战与敌人来回拉扯,这就是弹性防御的核心。

  克里斯汀愣愣的盯着地图,脑海里似乎在推演着敌我攻防,好一会儿才深吸一口气,又惊又佩的望向夏尔:“我明白了,将军,我马上以这战术为基础布署兵力!”

  相当高明的战术,它抛弃了堑壕战的死板,将步兵防线和坦克的机动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动态防御带。

  只要运用得好,对面的德军将陷入两难的境地:

  不突破,防线将毫无寸进。

首节 上一节 346/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