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你是最理想的总司令人选,而福煦肯定也有任总司令的想法,他把你看成竞争对手了。”
夏尔“哦”了一声:“你说得对,将军。”
说着他皱起了眉头:“所以,我们又多了一个敌人!”
其实夏尔心里偷着乐。
这个福煦可以啊,来得恰到好处,批评得不瘟不火、合情合理,又不会给夏尔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是个人都知道怎么反驳:
尼维勒都把夏尔往火坑里推了,还不允许夏尔选择性执行命令?
事实难道不是证明夏尔是对的?
夏尔打了胜仗反而被批评,尼维勒打败仗死了那么多人也没见你说句话,这双标也太明显了吧?
“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少将?”提贾尼问。
夏尔吃饱喝足了,他拿过餐巾擦了擦嘴,平静的回答:“是时候给贝当发一封电报了!”
“贝当?”提贾尼一愣,接着心领神会,他向夏尔竖了竖大拇指:“好主意,他应该也对总司令这位置有想法。”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与贝当合作才能更好的对付福煦。
提贾尼没想到的是,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
夏尔其实是与福煦合作对付贝当!
第545章 依靠自己获得胜利
凡尔登,圣米歇尔堡指挥部。
夏尔首批增援前线的100辆拖拉机来的恰是时候,贝当第一时间就把它们分配到防线附近。
不管是运输弹药、食物还是防雨装备,甚至用于牵引大炮,在没有公路的地方有拖拉机助力都能事半功倍。
但此时贝当心下却慌得很。
民间让夏尔任总司令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下一个总司令会是他吗?
很有可能!
夏尔要声望有声望,要战绩有战绩,且财力丰厚对物资还有相当程度的控制力。据说他正通过FN的分公司从美国、荷兰等地大批进口物资再运往法兰西。
我拿什么跟夏尔比?
我已经59岁,如果再当不上总司令只怕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贝当长叹一口气,回忆起自己过往坎坷的一生,还有自己一直不被他人承认甚至鄙视的“防御理论”。
现在好不容易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防御理论”也在实战中有了战绩体现了它的价值,却不想被夏尔力压一头。
就在贝当长吁短叹之际,参谋递来了一封电报:“将军,夏尔少将发来的电报。”
正在神游的贝当听到“夏尔”两字,像被针刺似的猛地惊醒:“什么?夏尔来了?”
“不,将军。”参谋面带困惑,他将电报放在贝当面前的桌面上:“是夏尔的电报。”
“哦,好的。”贝当意识到自己失态,脸上露出些尴尬。
然而,当他目光一扫面前的电报,失神的眼睛瞬间释放出光彩,脸上的疲惫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欣喜。
他不敢相信看到的是真的,把电报反复看了几遍,激动的喃喃自语:
“是吗?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似乎有道理。”
夏尔在电报里说的与他跟福煦说的差不多:
“将军,我没有任总司令的需求。”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我是一个资本家,同时又是一名少将,在议会中又拥有一定的势力。”
“没人会希望法兰西出现一个集军、政、商为一体的强权人物。”
贝当越想越觉得这话有道理。
夏尔错就错在他太优秀了,不管是生意场上还是军事上,或是政治上,他都堪称天才。
然而,这反成了他最大的弱点。
因为他很可能发展成为一名独裁者,条件已经具备,剩下的只是他想不想的问题。
而这,又是法兰西议会甚至是法兰西人民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夏尔不应该是“敌人”。
那么,“敌人”又会是谁呢?
贝当突然想到了福煦,顿时吓了一跳。
“对手”一直都是福煦,他才是最有可能任总司令的那个人,我错认成夏尔了!
是的,就在刚刚,福煦还向全军发布了关于夏尔的申明,申明颇具攻击性。
很明显,福煦依旧没搞清楚状况,犯了与我一样的错误把夏尔当作“敌人”。
好机会,脱颖而出的好机会!
福煦攻击夏尔,我就应该帮助夏尔打击福煦。
贝当没有迟疑,他略一思索后就给“军事研究中心”回电,同时还将电文转发给了报社:
“战场是个讲结果的地方,它不能用常人思维去考虑。”
“夏尔获得了胜利,就应该给予嘉奖而不是批评。”
“如果有人能像他那样不顾命令擅自进攻而获得胜利,同样也应该如此。”
“毕竟我们太需要胜利了,这是由大环境决定的,而不是一味要求所有人执行命令。”
“更何况,我军情报系统不严密,情报泄漏是常事。如果什么都按命令执行,就算是夏尔只怕也很难获得胜利。”
……
贝当的话虽然带着主观,却也不无道理。
用华夏的话说,其实就是“不拘一格抓住战机”,或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福煦自然不服,马上回电反击:
“以这种方式指挥作战,看似眼前可以获得一两场胜利。”
“但这显然是极为短视的,它从全军的总体考量有很强的破坏性。”
“它会导致许多军官不服从命令自行其事,进而从根本上摧毁一支军队的纪律!”
……
彼此有来有往,争得不亦乐乎。
在争论的过程中,贝当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已因为“支持夏尔”而逐渐被议会乃至英国人从总司令的候选人名单上被排除掉。
而原本不在他们名单上的福煦,却因为坚定的“反对夏尔”而让议会和英国人眼前一亮:
如果由福煦这样一个颇具声望的实权人物来制衡已快飞上天的夏尔,岂不是完美?
……
此时的索姆河战场已消停了些,英法联军死伤惨重,在援兵赶到前已冲不动了,而德军又很明智的保持防御状态,于是战场就出现了短暂的平静。
雨水下,一队队没带武器的法军士兵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无人区上收拢尸体。
尸体多到无法埋葬,他们只能像扫垃圾似的将其堆成一堆,堆成一座座小山,然后再浇上汽油焚烧。
由于下着雨焚烧困难,他们还不得不几次运来汽油补充,最终才燃起足以在雨中持续的火势。
在令人恶心的焦臭味中,尼维勒在办公室内坐立不安,他时而皱着眉头坐下,时而又起身背着手走来走去。
他一直在关注国内舆论,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
颇有些政治手腕的他知道原本八杆子都打不着的福煦和贝当为什么会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争来吵去。
为的不外乎是他这个总司令的位置。
这些混蛋,尼维勒心下暗骂,我在前线受尽折磨指挥部队作战,你们却在后方想着怎么把我踢下去取而代之!
还有过河拆桥的英国人,他们分明就是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我身上,一点都不提这个作战计划其实是他们制订的。
不过这似乎怪不了谁,尼维勒是总司令,法军总司令兼联军总司令,这个锅不由他背还有谁背?
把夏尔调来打赢这场仗的想法似乎也行不通了,因为人们正高喊着要让夏尔任总司令,这么做几乎就是将总司令拱手让给夏尔。
尼维勒有种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的感觉,所有人都在盯着他的位置都在针对他。
考虑了好一会儿,尼维勒才下了决心:
能保住总司令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调来所有能调动的部队,依靠自己获得胜利!
第546章 “最后的疯狂”
福煦、贝当、议会、英国人,以及其它的所有人包括夏尔在内都忽略了一件事。
“最后的疯狂”不只会发生在被包围的德国人身上,也会发生在自己人身上。
人们只知道尼维勒德不配位,却没站在他的角度考虑:继续这样下去他将前途尽毁,以后怕是永无出头之日,反而是拼尽全力赌上一局或许还有一丝生机。
于是,尼维勒不顾一切的调动兵力在索姆河南岸集结,短短几天时间就聚集了十几个师三十余万人,其中包括原本要调到凡尔登的克里斯汀的第一特种炮兵师。
第一特种炮兵师已全面装备了“夏尔A1”坦克,尼维勒想,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夏尔的战术,把它投入战场,跟夏尔的部队比应该差不了多少吧?
尼维勒不知道的是,他限定第一特种炮兵师进攻易守难攻的索姆河防线,克里斯汀学习的战术就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了。
尼维勒依旧担心这些准备不够。
他又以联军总司令的身份要求俄罗斯军队、意大利军队反攻,并与英国军队协商在索姆河配合反攻。
所有这一切,尼维勒都以“军事机密”为由秘密进行。
这似乎是霞飞的进攻计划,之前因为夏尔的阻拦没能实施,现在却在尼维勒手中实现了。
唯一不同的,是霞飞计划中还有罗马尼亚宣战。
但这不是尼维勒不想,而是这必须由英法政府共同与罗马尼亚接触才能做出决定,尼维勒这个总司令无法绕过议会秘密进行。
……
清晨,索姆河防线阴雨绵绵。
空气中弥漫着焚烧尸体的焦臭味,躲在战壕中的士兵们似乎已习惯了,他们连扯一块餐巾在口鼻上遮挡一下都欠奉。
有些士兵蜷缩在踏跺上,但浑浊带着恶臭的积水依旧没过他们的脚踝。
踏跺下的士兵,就不得不忍受大腿以下一整夜泡在水里冰凉刺骨的感觉。